03.04 印度未來5年投入1.35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你認為能實現?

點力


印度也看出了要致富先修路,要在五年內投入1.35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改善投資環境,拉動經濟長期增長,無疑這是個切中發展要害的上佳選擇,不論這種發展戰略計劃師承哪家,都顯示了政府的睿智與英明,都應該為印度未來前景祝福。



每年投入GDP的近10%——27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決心令人敬佩讚歎,而且如果計劃運作實施順利,也有相當把握實現目標,事實上政府的計劃評估也是個極其務實求真的計算。不必為這個龐大數字的資金來源擔憂,只有能讓各項目能夠順利推進,資本的逐利性會滿足資金的需求,政府會借雞生蛋的,身邊就有一個基建狂魔,只要政府的合作不再堅持對抗性傾向的選擇,這個戰略目標就一定能實現。


唯一需要觀注的是政府的執行力及合作伙伴的選擇,會不會延續其高鐵項目建設中的表現,僅徵地拆遷的時間就超過了建設時間,那麼重大的基建項目,竟以比著看對著幹的競爭思維決定了合作伙伴,那種建設施工效率要承擔如此龐大的任務,能再20年內完成都值得慶幸。而那種政府與各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印度土地的私有制條件下的執行力,在這五年時間內能不能保證讓工程正常開始實施,1.35萬億美元能不能開始投入都可能是個未知數。

看花容易繡花難,一樣的好政策,一樣的好計劃,誰都可以雄心勃勃,但卻因人而異,因國情而異。三年前莫迪政府的刺激經濟發展的,一項惠民的減稅政策,就是由於印度中央政府對各地方邦的執行力遇阻,而使其應該發揮的作用大打折扣,導致印度經濟發展GDP的增長速度也直線下降,今年第三季度已經跌到4.5%。而那種基建項目的佔地拆遷,與涉事民眾經濟生活生的厲害關係更直接更巨大,釘子戶的問題、地方政府與民間利益分配問題、地區之間的利益協調問題都可能無解。


在這種國情條件下,實施如此宏偉的戰略計劃,其難道可想而知,如果再加上合作伙伴的選擇問題,要讓這項計劃的成果惠及民生惠及經濟發展,真不知道需要多少個五年。


鐵嶺鋒


印度的本質問題不是基建,但是基建可以讓印度基數人口生活得到改善。

印度有錢搞這個規模的基建嗎?

應該沒有。

事物往往兩面性。就好像財政支出本身收入來自民眾,多支出一般意味著兩個結果:要麼增加稅收,要麼增加財政赤字。1.35萬億美元如果平攤到五年,每年大約是增加2700億美元的支出。

那麼印度的財政赤字如何呢?印度在2018年的政府預算赤字佔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42%。而印度如今的國債佔GDP的比重也比較合理

國際上一般規定國債佔GDP的60%為合理的指標,這個指標也是歐盟追求的硬指標。但是橫向看美國的106%,以及日本的200%,印度如今政府的負債率還算合理。印度的GDP2018年是2.716萬億,每年的財政盈餘區間在GDP3%-6%之間,2018年赤字3.4%,頂多在擴大2%左右的赤字。也就是最多每年給你增加500億美元的外債進是極限了。

那麼稅收方面,莫迪2017年是間接稅改革,就是增值稅或者消費稅的簡化改革。怎麼理解呢?就是類似我國的分稅制變為統稅制,然後簡化稅收計算。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並不是減稅。印度的財政收入也沒有減少。正因為財政收入沒有減少,才會出現了莫迪想要搞基礎建設的想法。但是,這個國家財政支出總額2317億美元,也就是16.55萬億盧布。我們都知道一個國家稅收不可能有很高的彈性,所以,這方面幾乎提供不出新的資金。

印度誇下海口搞基建無非是一種精神勝利法

為什麼還要誇下海口?因為:

就是將基礎的財政支出全部劃入基建,印度依然有資金缺口。所以,印度所謂的基建也許就是未來5年印度的財政支出預算總數。這就是一個移花接木的說法。

選民投票莫迪,莫迪需要讓選民高興。

印度為什麼經濟發展緩慢?

在亞洲這一塊國家,印度無論和中日韓比較,還是和早年的新加坡,甚至和越南,印尼比較都是落後的。發展非常緩慢,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裡就有一個印度人,業績就是減少貧困的經濟學研究。也只有在印度,你能看到如此多的窮人。

印度的問題在於貧富差距巨大。貧窮代際遺傳,而印度教又讓人安於現狀的自然分類成三六九等。所以印度的問題在於龐大的窮人,並且窮人不想改變,也不願意改變現狀。基建固然可以讓他們過的更好,但是不可能根本上改變印度。

印度的發展,需要從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這一點開始。如今30%文盲率的印度基本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的文盲率不相上下。而迷信瀰漫在印度社會各個角落。西方可能有很多人喜歡原生態,所謂保護那些舊民文化。但實際上你看,真正能夠保護文化的如日本,他們不會被傳統文化束縛,最好日本鐵鍋就是機器錘出來的,為什麼要用人工?而美國所謂的傳統,無非是週日去教堂。

西方發展,就是一個擺脫傳統束縛的過程。比如基督教,羅馬帝國利用基督教統治歐洲,而羅馬帝國東西分裂,西羅馬政教分離。然後路德宗決定不再追求儀式,認為人人都可以得到救贖,然後是新教徒到了英國。他們不信羅馬教廷,他們認為可以直接做好事上天堂,不用去教堂買贖罪券。工業革命正是因為擺脫了宗教的束縛才在英國產生。這種擺脫從文藝復興那時候就已經有萌芽。

而印度,卻是一個被傳統束縛嚴重的國家。街道上的猴子和老牛,老鼠亂竄,汙染嚴重的恆河水。你就是道路修建的再漂亮,有用嗎?而更加可笑的是,西方一些人還希望印度保持這種文化傳統。如果受窮就是一種信仰,那麼必須改變信仰。


財經紙老虎


印度未來5年計劃投入1.35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這個方向是對的,能不能實現暫且是個未知數,但如果能沿著這個方向真正的去看,未來對印度的經濟長遠來看是一件非常正確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家,巨大的人口紅利是印度未來的重要競爭力,能不能發揮人口紅利必然是關鍵,做好基礎設施,為以後創造更多的產業機會,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面臨三大現實困難。

第一,計劃能否切實得到落實

雖然說莫迪是強人風格的領導人,過去幾年也讓印度的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但印度的經濟數據存在一定的“水分”,莫迪也明白這種外強中乾的方式難以持續,才會規劃出大基建來,但是印度的地方勢力割據現象明顯,聯邦政府的權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大,很多計劃在與地方面臨利益衝突時能否落實是未知數。

第二,這麼大資金從哪裡來

五年時間並不長,要在五年內建設那麼多基礎設施,那麼計劃一出來,就需要馬上著手幹了,可是錢從哪裡來?印度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明顯下降,三季度GDP增速已下滑至4.5%,財政方面現在已經是赤字狀態,如果沒有錢,再大的計劃也會成空中樓閣,而由於印度持續降息,外資正在撤離,印度哪裡找1.35萬億美元是個問題。

第三,計劃缺乏軟硬件支撐

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議,需要有強大的工業體系支撐,印度現在製造業落後,主要發展的是服務業,對於大多數印度人民來說,從事的是農業,在基建方面印度缺乏強有力的軟件件支撐,印度這兩年和美國走得很近,但是美國其實除了賣武器外並不會真的給印度什麼支持,而印度退出了東盟發起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亞太地區並不是很受歡迎,很難得到區域內他國施工和技術方面的支撐,加大了計劃難度。

因此,我認為印度這個構想是美好的,但要是你在五年內實現這個“大基建”的計劃,難度有點大,特別是在現在印度經濟高增長神話被刺破之後,印度當務之急是穩定信心,減少資金外流,先把GDP增長速度先穩住,這一計劃實現的難度比較大。


財經宋建文


分析:題目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1.35萬億美元數據有誤,應當是1.39萬億美元;二是“能實現”含義不清,因為這裡既可以是問這1.39萬億美元能不能真正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之中,也可以是問這1.39萬億美元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以後,能不能在最後實現他們想要的建設效果。

觀點:印度終於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這是好的。但印度除了一個基礎設施建設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社會體制和時代脫節的問題。印度在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更應該下決心把落後的社會體制搞上一搞。至於說印度在未來5年把1.39萬億的巨資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來,結果能不能實現的問題,我認為實現這個投資到位的可能性並不大,實現投資後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如下:

一、經濟發展自有其自然規律,這種打興奮劑的人為操作往往會違背經濟發展的自然規律,結果也往往會適得其反。

經濟主要是一個協調發展的問題,在國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是各行業、各部門齊心協力,齊頭並進,而不是認為哪個地方出問題了,就集中精力搞它一下子。印度的做法明顯犯得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老毛病。印度基礎設施不是現在才有問題的,而是早就存在的一個大問題,而以前印度對此視而不見,等到問題堆積的已經不能再維持了,這才想起來去投入鉅額資金,惡補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很可能會造成建設資金上的極大浪費,同時在建設效率上也會大打折扣。

二、印度的經濟政策大多屬於拍腦門政策

我們還記得莫迪提出過,要在2025年讓印度GDP突破5萬億。現在來看,這基本上就是一個政治口號,並沒有什麼經濟意義。莫迪的雄心壯志固然可嘉,但雄心壯志不能建立在信口開河之上。印度國民已經是夢中人了,你一個領導人還天天給他們送畫餅,大家真的能吃飽嗎?

三、如何籌集這麼龐大數字的資金

印度2018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5500億,1.39萬億的基建資金不知如何籌集?難道印度財政可以三年不吃不喝?如何是要借債,那麼這麼多錢又向誰去借?誰又敢把這麼多錢借給一個不怎麼靠譜的國家去打水漂?借完了呢?拿什麼來還?須知印度可不是美國,美國可以靠它世界警察頭銜來抵押貸款,你印度用什麼抵押呢?

四、對於破爛不堪的印度基礎設施,這些錢夠不夠用?

印度國土面積也不算小了,這麼多年在基礎設施上欠下的爛賬多得很,就算1.39萬億美元已經是一個龐大的數字,但對印度的那些基建欠賬來說,這點錢還遠遠不夠。就算是把這些錢真的能全部投入到了基建之中,效果恐怕也不見得能怎麼樣。

五、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比如徵地困難、基建能力欠缺等

1、印度基建過程中必然要遇到的徵地問題。由於印度實行土地私有化,想修一條路那還是相當困難的。對於印度普遍存在的交通設施老舊殘破問題,修修補補肯定不解決根本問題,而要重新規劃,重新建設,恐怕光是徵地就能徵死印度政府。

2、印度還有一個建築技術能力問題。和基建狂魔比起來,印度現在還在幼兒園爬呢。要搞基礎設施建設,印度自己是足夠的沒有技術和施工隊伍的,那麼請外援?按說北方鄰居是最好的外援,看印度不是還有一個1962情結嘛。要是印度自己拉起隊伍來幹這些,就憑印度的那種基建水平和普遍存在的貪汙腐敗現象,最後都建成豆腐渣工程那是肯定的。

3、印度普遍存在的官員貪汙腐敗問題。印度歷史最大的電信貪腐案件,一個電信部長就可以使印度政府損失300多億美元。不知印度這1.39萬億美元夠幾個貪官貪汙的?

六、國家的強大是可以靠錢買來的嗎?

莫迪許諾要在2015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這個豪言壯語是建立在印度那時看起來還不錯的GDP增速等數據上的,而莫迪剛把話說出口,印度的經濟增速馬上放緩,7月至9月的經濟增速據說已經放緩到了4.5%。這肯定讓莫迪有點惱火,於是頭腦一熱沒救拍板決定了1.39萬億的基建大單。

印度給世人的印象就是好高騖遠,不能腳踏實地。虛頭太多,實的太少。大家還有一個印象恐怕就是印度似乎從來不缺錢,從外國買起武器來,那是連眼都不帶眨的。但在一次次闊綽出手之後,留給印度就是這遍地的窟窿,滿目的瘡痍了。其實印度看起來花錢花的很大方的原因就是一直在拆東牆補西牆,真正需要投入的地方卻處處都是欠賬。現在印度又想大搞基建,為補這道牆就必須拆其它的牆來補,下一次,印度就該再花2,39萬億去治理霧霾,治理恆河了。


蛙眼看天下


我一個同學酒桌上吹牛“他的情人有幾十個,且都是處級幹部”,一桌人跟他抬槓,他說:你們可以不信,但不能不讓我吹。所有人無語。

關於印度未來五年投資1.35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話題,我們也只能“嗯嗯”。且不說印度能不能拿出這筆錢,就印度以前的計劃項目哪個按時完成了來看?我們可以盤點一下:光輝戰鬥機計劃是十年時間完成,結果花了35年,從計劃的三代機變成了二代機;4萬噸級的航空母艦,2005年批准,2009年才開工,現在還在建造中,預計2023年服役,這還是預計;探月項目一再推遲,終於發射了,結果卻是“又”失敗了;2015年和日本簽訂的505.8公里高鐵項目,至今一寸也沒建成,自己製造的高速列車MRVC 1181,以失敗告終;印度失敗推遲的項目比比皆是,而成功的報道很少。所以印度這個基礎設施計劃能按時完成那真是見鬼了,我懷疑這是印度總理為了競選而給印度民眾“畫的餅”,且不說基建效率,就這筆預算從哪來我都替印度擔心。

印度的事不能當真,印度接連不斷的大計劃,只能用來安撫國內民眾,贏的選舉,在世界媒體上找找存在感,如果你相信你就不是地球人。


鄭宇宇和你一起去創業


能否實現小編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印度這個國家向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做出一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因此經常鬧出很多笑話和被現實打臉的事。本次印度規劃未來5年投入1.35萬億美元用於基建,即使到最後沒有實現對印度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大家也應該習以為常。



當然,1.35萬億美元是一筆鉅款,但對印度這樣大體量的國家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印度一直以來把中國當作追趕的對象,就拿我們國家來說,被稱為“基建狂魔”,預計2019年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將超過17萬億人民幣,按照當前匯率換算,約合2.4萬億美元。中國一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就是印度未來5年投入的近1.8倍。

印度是一個經濟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其國土面積接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3.5億,基礎設施落後,印度真正意義上的高速公路里程不到1000公里,仍有3億多人沒通上電,甚至連公共廁所建設還不能滿足需求,因此未來5年印度投入1.35萬億美元用於基建,是遠遠不夠的。



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較快,基本能夠保持7%左右的高速增長,但進入2019年度,畫風突變,前三季度印度經濟增速只有5.1%,其中三季度印度GDP增速僅為4.5%,創下六年來的新低,印度本次加大基礎設施投入,估計是想效仿我國,希望通過拉動基礎設施建設來拉動經濟發展。相信未來5年印度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所改觀,但是否真的能夠投入1.35萬億美元用於基建,小編保持謹慎樂觀態度。


錦繡中源


事件是這樣的: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在孟買舉行的一場商業峰會上宣佈,印度即將開啟基礎設施建設的五年規劃,未來五年印度將投入超過100萬億盧比(約合1.39萬億美元)用於開展多項大型基建項目,初步確認的10個首期項目將於12月15日之前對外公佈。

為啥印度又一次叫囂開始新一輪的基建計劃?

2018年以後印度經濟的增長速度就已經放緩了,並且放緩幅度有擴大趨勢。對於有些人認為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不正是導致印度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的原因。而現如今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加大當地市場對水泥,鋼材等方面的需求。與此同時也可以增加對印度農村居民的用工需求,從而有效地改善農村居民收入,進而提升社會整體消費需求。

而對於這一次,他們之所以花這麼大的價格進行基建,目的就是為了在2024到2025財年實現5萬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目標,所以他們需要在最近這幾年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


中、美、印三國近幾年基建投資現狀及計劃。

中國2019年基建投資3.21萬億人民幣;

美國十年基建投資2萬億美元(年均1.382萬億人民幣);

印度五年基建投資1.44萬億美元(年均1.99萬億人民幣);

印度經濟長期受到落後的基礎設施拖累,特別是鐵路、道路、港口和電力設備。

早在2014年,印度就宣佈投入一萬億美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基礎設施建設初步計劃,31%的資金將投入電力領域,25%的資金將投入電信領域,10%的資金將投入收費公路領域,15%的資金將投入鐵路方面。在這些資金當中,47%將來自私人投資,其餘部分則由印度政府融資。

但是,印度阿三的做事風格大家是熟知的,嘴上功夫遠遠強於實幹力度。

曾有句話這樣形容印度基建:“印度人造橋有多拖延?開工時生個娃,完工就能抱孫子了......”,而2018年底,印度博濟比爾橋開通,這座不到5公里的橋,整整花了21年:1997年奠基,2002年開始動工,2007年上升“國家工程”。平均4年一公里,印度人居然說終於治好了“拖延症”?......

2018年,印度財政收入約5500億美元,1.39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約是印度財政收入的2.5倍。


一、資金不足。

二、技術不到位,印度國內企業的工程技術能力欠缺,在工程設備、施工技術和管理經驗方面都無法做到自主,需要承包部分施工給外國企業或者尋求外國企業的支持。此外,外企的介入則又涉及到眾多法律問題,標準問題、人員簽證問題,這將使得這項重要工程的效率大打折扣。


財經札記


如果是指未來5年內向基礎設施投資達到1.35萬億美元,我認為不但完全能夠實現,甚至很可能超越。

2018年一季度印度經濟增速達到歷史性的8.1%,此後就一路下滑,2019年1季度下滑至6%以下,二季度下滑至5%,三季度更只有4.5%,這已是連續第六個季度下滑。考慮到印度GDP數據水分公認很大,這個增速已處於危機範疇,因此莫迪非常著急,今年迄今已經降息6次(最新一次是12月5日),而投入基礎設施項目作為舉世公認的、拉抬經濟增速和就業率的最強槓桿之一,剛獲得連任沒多久、急於救市的莫迪,又怎會不用?

2014年印度就一口氣立項7條高鐵、3條準高鐵,2019年又批准了.印度鐵路公司.一條預算高達5萬億盧比(是印度第一條高鐵孟買-艾哈邁達巴德線預算2萬億盧比的兩倍半)的喀拉拉邦卡薩戈德-蒂魯文南特布勒姆準高鐵項目,可以想見,僅僅高鐵之類的跨邦大型基礎設施投入,就是個天文數字,考慮到印度大型項目的預算管理從來都是很大的問題,預算超標是家常便飯,1.35萬億美元夠不夠莫迪花的,都是個很大的疑問。

但如果問的是,這些斥資巨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本身能否按計劃完成,就非常成問題了。

前面提到的孟買-艾哈邁達巴德線高鐵,2014年立項,2016年8月開工,原計劃2023年8月竣工,但為了印度獨立75週年的“大日子”,去年10月20日被印度國營高鐵公司鄭重其事,宣佈提前一年在2022年8月22日竣工——但10月17日,以財經消息見長的彭博社援引消息來源稱,“印度高鐵項目正以通勤鐵路的龜速爬行”——該項目需要徵地1400公頃,但迄今僅完成0.9公頃,而另一可靠消息來源則透露,截止2018年8月該高鐵工程量僅完成了7.6%,且侷限於142公里的區間,此時上距動工已過去了整整兩年。

造成這條印度第一條高鐵進展緩慢的原因,包括管理混亂、邦與邦之間扯皮、徵地時罔顧沿線農民利益、和日本在貸款及技術合作方面屢屢發生變故……要知道這是印度第一條高鐵,連通的是莫迪家鄉和大本營艾哈邁達巴德,以及印度最大城市孟買,各方面所獲得的保障都是印度最好的,它尚且如此,別的項目如何,不問可知。


李厚何


據《印度時報》12月1日報道,印度財政部長,尼爾瑪拉-西塔拉曼 在孟買舉行的商業峰會上宣佈,印度即將開啟基礎設施建設的五年新規劃,未來五年印度將投入超過100萬億盧比,(約合1.39萬億美元) 用於開發多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政府啟動的基礎設施五年新規劃,可能是為了解決,自今年第二季度以後 印度出現的經濟衰退,據印度政府11月29日,發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印度七月至九月的經濟增速,已放緩至4.5%,已經連續六個季度出現下滑,印度前三個季度的實際增長,平均為5.1%,GDP為2.1萬億美元;很顯然,對於現在的莫迪政府來講,急需要拉動經濟發展,經濟增速的持續下滑,已經讓莫迪政府壓力巨增;



而投資基礎設施建設,顯然是一個不錯的 拉動經濟發展的思路,既能為印度的長遠發展打基礎,又能在短期內 解決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問題,再加上印度本身 也有這方面的需求,因為,目前的印度基礎設施極度匱乏,不光是公路,鐵路,機場等大型基礎設施陳舊 老化急需改善,就連最基本的廁所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印度;



據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2017年發佈的報告顯示,印度在促進經濟增長 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礎設施投資,到2040年 將需要至少4.5萬億美元投資,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政府此即將啟動的1.35萬億美元的投入,還是無法在五年的時間內,完成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證明了,印度具有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不過,印度政府要想實現這些 基礎設施的計劃,還是需要腳踏實地的,慢慢去積累,這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計劃,而是需要一個逐步的推進過程,也不可能通過5年1.35萬億美元的投入,就能實現印度的基礎設施 全部更新,這顯然不現實 。



個人拙見,歡迎評論區留言或補充!

您的一個點贊!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印度未來五年投入1.35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每年的投資2700億美元,這個願望能否實現,60%的希望寄託在吸引外資上。


印度總理莫迪的連任期到2024年止,莫迪的雄心是在2024年GDP總量達到5萬億美元。有經濟學家分析,即使2019年印度的GDP總量達到2.8萬億美元,2024年要達到5萬億美元,以連年平均增速8%的速度增長,需要8年才能達到5萬億美元;按2019年底印度GDP達到30000億美元,未來五年以平均8%的速度增長,到2024年也只有4.4萬億美元。

2019年第三季度,已經打破了莫迪的“規劃夢",GDP增速下降到4.5%,何時恢復到增速8%?把牛糞雞糞的產值再算一遍,也不會達到如此高度。



印度的負債2019財年佔到GDP生產總值的68.8%,也就是說印度拿不出錢來搞基礎設施建設。

要實現五年內投資1.35萬億美元建設印度基礎設施的目標,主要就是招商引資,利用外國人的錢來建設印度的基礎設施。

印度對外資的進入持謹慎態度,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回收方式,如果不能滿足外資的要求,是很難籌到外國投資資金的。

印度的土地徵用法規“不健全“。印度是三級政府,聯邦政府丶邦政府丶地方政府。對土地權限管理設限條條框框太多。土地的徵用受到邦政府丶地方政府丶土地所有者的層層制約,讓外國投資者不敢輕易投資。日本投資印度的高速鐵路,5年了,還未完成土地徵用程序。



印度對外國投資設限太多,導致投資不足。

印度的電力設施本身很多地方已經老化落後,供應嚴重不足,需要重新建設或更新改造,但是,印度卻禁止-些國家包括中國企業投資印度電力。據調查,印度電力奇缺,盜電猖獗,拖欠電費,一半電力沒付費,澆滅了投資者的熱情


※人們擔心印度以建設基礎設施改善民生為由,借錢窮兵黷武!

印度要實現在五年內投資1.35萬億美元建設基礎設施,只有通過吸引外資才能完成。要吸引外資,從聯邦政府到邦政府丶地方政府,必須修改法律,改革觀念,出臺優惠政策,達到雙贏。欲想借船出海丶借雞生蛋,又不想付出相應代價,天上不會掉餡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