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棗莊薛城區夏莊村孫晉亮:賦予石頭“靈性”的石雕非遺文化傳人

棗莊薛城區夏莊村孫晉亮:賦予石頭“靈性”的石雕非遺文化傳人

家住在棗莊薛城區陶莊鎮夏莊村的孫晉亮,是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大師”稱號-張宗元的徒弟。1986年初中剛畢業,就跟家兄做木工以謀生計。因為經常做仿古傢俱,與木雕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又對根雕、根藝和盆景藝術感興趣,工餘時間一沒事就鼓搗這些東西,即提高了造型認知能力,也開闊了藝術天地視野。孫晉亮說在1993年薛城區首屆民間工藝展覽上,結識了張宗元,後來到種莊村見到了他石雕藝術品後,被張宗元精美的石雕工藝所折服,遂產生了拜師學藝的想法,但最初的拜師並不順利。 因為,張宗元不輕易收徒。他對孫晉亮說:“刻石頭靠的是靈活的腦子、精湛的技術和持之以恆的韌勁。刻制中還要根據石頭的情況隨時調整思路,石頭有自己的脾氣和靈性,雕刻的人要懂得因才善用。想刻成一件東西,難啊!拒絕並沒有打消孫晉亮拜師的念頭,更激起了他刻苦鑽研石雕藝術的信念。他漫山遍野地挑選石材,找到後回到家中就刻,一有時間就拿起石頭端詳、刻制、打磨。幾個月後,他的第一件作品“金錢豹”刻成了!他的努力得到了張宗元的認可,成為他的徒弟。

枣庄薛城区夏庄村孙晋亮:赋予石头“灵性”的石雕非遗文化传人

談起石雕藝術創作,孫晉亮說:“石雕藝術是給予石頭以生命的一門藝術,它講究的是獨一無二的石料、巧奪天工的造型和精雕細鑿的刀法,並不是每一塊石頭都能刻成一件有生命的東西。”為了找到合適的石料進行創作,孫晉亮在空閒就爬附近的山上,找到石料後手搬肩扛至山下,然後再用地排車拉到家裡。每一次的創作中,他並不急於動手,而是先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石料的顏色及造型,感覺到石料適合於刻什麼後才著手創作。如他的代表作“中華騰龍”,就是極其巧妙地利用黃色的石頭刻成了一條騰龍,將龍身周圍的黑色石頭刻成了祥雲,一根細細的龍鬚則從雲中穿過,非常精彩。而每件作品都要思考好長時間才創作出精品。

枣庄薛城区夏庄村孙晋亮:赋予石头“灵性”的石雕非遗文化传人

多年來,孫晉亮創作出了“中華騰龍、輩輩封侯、連年有餘、鱷魚、思想者”等幾十件作品,他把民間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相結合,依照山石的天然之美,巧妙地利用了形、色和紋路的變化,採用獨特的藝術雕刻技法,將石材的天然俏色與有形的動物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雕刻成精美之作,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形態各異、趣意盎然彰顯出自然之美、藝術之美。他曾經多次應邀參加全國及省市民間藝術展覽,被《中國民間藝術》叢書等收錄,被省市區民間藝術家協會吸收為會員。

(大眾日報基層聯絡員甄再斌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