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纵观当今电影市场,对于一位导演来说,想拍出一部好电影很难,想拍出一部流行电影更难,年复一年出手即不凡这样的奇迹对于所有电影人来说无异于印第安纳琼斯寻找圣杯——但斯皮尔伯格做到了。他左手举着摄像机,右手把持梦工厂,一次次给世界观众带来无尽的惊喜和感动。从商业和情怀的角度来说,上一位二者兼备又如此成功的人还是默片时代的王者——查理·卓别林。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1946年12月18日出生于美国一个犹太人家庭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少年时期由于自身的的犹太人外表和血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甚至被欺负,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一名人情味十足的导演,甚至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创作选择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对人性善恶的剖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他的作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近年来全球电影的国家边界随着传播渠道和信息的快速发展已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人从斯皮尔伯格的《圆梦巨人》《头号玩家》等作品中窥见到老爷子的童心。但斯皮尔伯格的温柔和信念不仅仅体现在这类"老少皆宜"的电影作品中,绝大多数时候时候他更注重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人文关怀和巨大希望放置在自己每一部作品中——从内心的链接到非凡的立意,从演员的表演到视觉的构思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今天这篇文章将从两个人物和一个点出发,深入分析斯皮尔伯格1993年的这部《辛德勒的名单》,时隔27年再次回顾,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的震撼和感动仍后劲十足。


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骗子,却是一个好人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毫不掩饰自己对《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全球畅销书的厌恶和鄙夷:

"非要对奴隶制度发表言论吗?把它描写出来就已经足够了!"

"作者写书一定要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却又无法察觉。"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单就这一点而言,斯皮尔伯格不仅贴合了福楼拜对作家的定义,在电影创作者层面也做到了尽善尽美。在整部《辛德勒的名单》中没有人可以察觉到斯皮尔伯格的存在,但他的克制和激情、温柔和遗憾却洋溢在电影的每个角落里。


整部电影通过讲述一个虽改编自真人真事却仍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那些本该成为受害者的人们是如何通过一个骗子逃脱一个疯子的魔爪进而躲过整场战争。导演放弃那些只会引发寻常反映的导演手段和戏剧性拍摄手法,用近乎于平铺直叙的方式将事实的真相一点点呈现在观众面前。直到辛德勒的会计恍然大悟:

"这份名单就是至善,就是生命。名单的周围环绕着深深的河流,隔绝开了那座人间炼狱。"

届时所有的观众也从云雾中跌坐在地:原来这个骗子是个善良的人,并且一直在做好事。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辛德勒初次亮相之前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里并未给观众正面展示,但从中人们却得到一个很重要的讯息:这个人除了口袋里的现金和穿在身上的衣服,几乎一无所有。但这个人却能在进到夜总会的第一时间就为素未谋面的邻桌纳粹高官点一瓶上好的香槟,并在短时间内汇聚众多纳粹党徒围拢在自己身边。但自始至终德国都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辛德勒到底是谁?

因为辛德勒作为一个骗子精明就精明在擅于在不同的场合摆出不同的姿态,用老话讲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可以不间断且大手笔地为当权纳粹输送礼物和金钱作为贿赂,也可以适当摆出一副小人姿态让所有人都对他想发战争财这件事深信不疑。直到电影的后半段,观众有幸先于德国和世界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他一直在保护犹太人——他不仅欺骗了德意志,也欺骗了所有人。但人们似乎乐于收到这样的欺骗,甚至会在辛德勒念出一个又一个名字的时候激动地流下被感动的泪水。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而作为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辛德勒公司生产的东西简直一言难尽。试想妇女孩子甚至对生产线一窍不通的人都能上阵操刀的产品,又会好到哪里去?但电影接近尾声时,辛德勒一句"我就要这家工厂生产出来的东西不合格"让观众发出了会心一笑。至此人们才明白,那个大发战争财的人一直都没有给纳粹输送任何对战争有帮助的利益,这家工厂自始至终都是犹太人的避难所。

有这样一个年代久远的故事:一个小偷每天都推着一个独轮车从守卫的眼皮子底下经过,而守卫每天都会检查这辆独轮车却一无所获。小偷偷的东西在哪里?其实这辆独轮车就是他的赃物。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而在这部电影中,犹太人就是独轮车,纳粹就是守卫,辛德勒就是那个钢丝起舞、瞒天过海又聪明绝顶的小偷。只不过,这个小偷——贿赂又欺骗更是一名奸商的辛德勒,是个好人。


一个杀人成性的疯子+恶魔,却是个可怜人


拉尔夫·费因斯,那个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伏地魔的人,那个在《英国病人》中孤独又有气质的历史学家艾玛殊,在《辛德勒的名单》中却一改常态,变成了一个大腹便便且烟酒不离手的杀人狂魔(也许是个精神病人)阿蒙。但斯皮尔伯格却通过诸多细节使其形象变得立体丰满,向世界观众展示出那些战争贩子的另一面。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从这一点来说,斯皮尔伯格的人文关怀和叙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没有人是天生的魔鬼。所以老爷子借由辛德勒之口说出那句让人大跌眼镜却又不得不信的话:

"没有人一出生就会杀人,他只是生错时间了,如果不是战争,他最多只是个小恶霸。"


下面就从电影中摘去几个场景,向大家展示斯皮尔伯格是通过怎样的细节让一个疯子变得丰满,可恨又可怜。


  • 场景A:患了重感冒的阿蒙在犹太区挑选女佣的时候点了海伦的名字,但海伦听命出列时阿蒙却掩住鼻子向后退了一步。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情节时,自以为是地笃定这个"掩鼻"意味着一种鄙夷和厌恶,但阿蒙随后的解释"不想把感冒传染给你"让阿蒙这个以射杀为乐的人顿时变得正常甚至颇为绅士。看到这里的观众不由自主地对这个人物充满了好奇,并在内心深处有一丝同情不被察觉地蔓延开来。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 场景B:阿蒙听取了辛德拉的"宽恕更代表权力"后为了表现自己强大的权力,对小男孩选择了破天荒的"宽恕"。当小男孩离开浴室后,阿蒙对着镜子自恋自娱自乐一番后以让人玩味的姿态对着着镜子说:

"我宽恕你!"

当观众以为辛德勒一句话就将魔鬼变成天使的时候,阿蒙却再次举起枪将男孩击毙。

而这段时效短暂的改变却让人不由得心生怜悯——他本人有改邪的希望,客观却不赋予他归正的条件。阿蒙这个人物的矛盾被充分展现出来。


  • 场景C:辛德拉因为在生日会上亲吻了犹太女孩而被收监,阿蒙是这样为了辛德勒去向高官求情的:

"他结婚了,但有很多情人,每一个情人都喜欢他,他很喜欢漂亮的女孩子,那个女孩子你没见过,真的很美!所以他才亲了她。"

结合阿蒙对海伦的感情,人们很难不去联想这段话其实是他在为自己辩解。一个活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之下的人,连说"爱"的勇气和资格都没有。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回顾在此之前阿蒙在地下室对海伦表白后却又对其一顿拳脚相加,其实是将自己的无力感放大到无所遁形。而在之想将海伦的名字写在名单最后,阿蒙不仅果断回绝还说出他的理想——和海伦相爱相守直至地久天长!而阿蒙自己也深知这只是一场令人发笑又不得不醒的梦,所以他自己也知道:

"最现实的做法就是把她带到森林,向她后脑勺打一枪,让她安然死去。"

通过这间断却很连贯的人物塑造,斯皮尔伯格的中肯和悲悯均被完美展现出来。直到电影最后给了一个阿蒙被处以极刑的镜头时,人们竟然不自觉地为他长出一口气。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这场战争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种折磨——没有受益人,只有受害者。


那一抹仅出现两次又争执不休的红,是最克制的痛斥,也是最深沉的人性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一直都有收到两极分化的声音。有人指责斯皮尔伯格对战争的描写过于轻巧,而对于电影本身的处理又过于商业化。其实对于反纳粹、反屠杀这一类庞大而又沉重的题材来说,斥责和揭露所带来的的效果远不及一个好故事给世人留下的震撼、思考和警醒。曾有一部收录范围较为全面的反犹大屠杀纪录片《浩劫》,但很难说对于9个小时的片长来说,能耐心看完的人又有多少。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而对于一部只在结尾渐变为彩色的"黑白电影"来说,影片中出现两次的红衣女孩也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她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一抹红色又有怎样的象征?

红色第一次出现时,山下的纳粹正在屠城,辛德勒在山顶看着山脚下四处逃窜又无所适从的犹太人,心有戚戚却动作不大。直到那抹红色出现在辛德勒的眼里。她并不显眼,因为她几次躲过了纳粹的眼睛。但在辛德勒眼里,那抹红却象征着希望和人性。有人说,纵观电影史,这一身红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是在华丽和缤纷的彩色都可望不可及的。因为它承载了历史的痛诉、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对希望的向往,还有对见到之人内心深处最隐秘人性的唤醒。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也是直到这抹红色的出现,辛德勒才将自己的善良和正义公之于众。直到这抹红出现在运送尸体的车里时,辛德勒再无法"随遇而安"或"差不多就行",直到那一刻他的眼睛被刺痛、心灵被灼伤、灵魂被彻底唤醒——不能再等下去,因为那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那一抹红也让人看到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导演的艺术造诣和作为一个犹太人对民族的热爱和追思,以及作为一个人对人性的不懈追求与执着相信。


写在最后


《辛德勒的名单》之所以被很多人称为"一部有力量的电影",不是因为它道破大屠杀的根源(因为这方面它根本没有提及),也和它揭露纳粹罪行没有太大的关系,更多的是因为这部电影向世人展现出斯皮尔伯格的坚信,或者说,全人类的坚信——在邪恶面前,仍有善良的存在和余温。

就像我之前在评价《窃听风暴》时说的那样:

用一个好故事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好人,足矣。

而在《辛德勒的名单》最后,在俄国军人告知幸存者们"那里不就是一座小镇吗?"之后,镜头的黑白一点点融入了彩色,男男女女也都换成了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辛德勒的犹太人,看到这里的人们忽然就相信了:

希望是存在的,而且是彩色的


《辛德勒的名单》:在这部电影里,斯皮尔伯格的温柔一览无余


电影由一份名单开始,由一份名单结束,也许故事有改编的成分,但人性和希望却就此长存——就像那抹留名影史的红色,那么温暖那么动心,又那么真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