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街亭之戰,馬謖戰敗另有原因?

大家好,歡迎來聽牛老師的歷史閒談~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了"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完全不採納。看似對北伐路線的爭論,實際上是魏延和諸葛亮對北伐戰略的分歧。魏延兵出子午谷的主張是:先搶下長安,回頭再收拾西邊的隴右五郡而諸葛亮的主張是:以斜谷出兵為牽制,首先搶下隴右五郡,在往東向長安推進。

街亭之戰,馬謖戰敗另有原因?

很明顯,魏延玩的是"富貴險中求"的大戰略,而諸葛亮玩的是一城一地的蠶食小戰術。魏延是要直接斷了魏國的西部中樞,關鍵在於長安能否一戰而下。而諸葛亮則把前線拉長到整個隴右。

看上去魏延的策略風險更大,但是一旦成功,那就是翻天覆地。看似諸葛亮的策略更穩妥,但是隻要有長安做樞紐,魏國援兵就會源源不斷。即使諸葛亮成功佔領隴右五郡,隴右也成為魏蜀拉鋸戰、持久戰的戰場。以蜀國國力能支撐多久?

公元222年,劉備率軍與吳國爆發"夷陵之戰"。此戰,劉備被"火燒連營八百里",蜀國全軍覆沒、精銳盡失、元氣大傷,隔年劉備就憂憤而死。

街亭之戰,馬謖戰敗另有原因?

公元226年,魏國曹丕去世,曹叡新君上臺。公元228年正月,孟達準備投靠蜀國,司馬懿滅掉孟達之後。魏國和吳國在江淮地區爆發戰爭,魏國主力正在東邊。

魏國認為劉備去世不久,蜀國經過"夷陵之戰"大敗,無力出兵,所以對蜀國防衛鬆弛。

蜀國認為曹叡新君上臺不就,政局不穩,而且魏軍主力在跟吳國交戰。諸葛亮認為可以偷襲一把,於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本身就有僥倖想法。

街亭之戰,馬謖戰敗另有原因?

蜀國趙雲、鄧芝從箕谷出兵,由斜谷道進攻魏國郿城,吸引了魏國曹真主力。諸葛亮則兵出祁山,準備攻取隴右五郡。魏國毫無防備,一時間,諸葛亮拿下隴右五郡中的三郡,剩下兩郡抵抗激烈,雍州刺史郭淮則退守上邽城。魏國大驚,魏明帝曹叡親自到長安坐鎮,張郃帶領5萬魏軍增援隴右。

馬謖南山阻擊,張頜又不得不進攻。馬謖當然沒想著光靠他這一部,就可以消滅張頜。馬謖的計劃裡,他在南山阻擊,前有街亭城裡的王平部伺機而動;後有北邊魏延部、南邊高翔部,這兩部會從背後將張頜合圍攻擊——馬謖不是要阻擊敵人,而是要將張頜軍消滅在谷裡。好了,這就是牛老師分享的歷史小故事,觀眾朋友們,您還喜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