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们觉得5G网络怎么样?

茹素枫


你好 我是武汉电子哥,专业从事电脑手机行业,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区还没有5g信号,全国只有少数城市和地区有,像武汉就只有几个实验区域有5g,5g是一个浩大工程,我认为短期一年内网络肯定不会完善,使用体验会不好。

那5g手机是否可以买呢,这个可以看你个人想法,最重要的依据是你手机预算,使用多长时间,如果你预算2000以上,而且手机爱护的好,一般可以使用一两年以上,我觉得可以考虑买5g了,因为再过半年,网络覆盖地区和手机型号就非常多了,下面我给你推荐几个手机型号。

我分价位区间给你推荐吧。如果在2000到3000档价位选择5G手机,可以考虑华为荣耀V30,oppo reno3 其实整体设计和性能都不错,屏幕效果好,拍照清晰,设计漂亮,已经完全够用了。

如果在3000到4000价格区间,我就只推荐2款型号:华为nova6和荣耀V30pro,华为的硬件技术和品控我个人认为已经超越了苹果,我是做手机维修的,天天拆修手机,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华为的品质是真的好,尤其是品控,后期使用基本上很难出小问题的,用的太放心了。

如果价格超过5000,推荐华为mate30pro系列,华为的旗舰系列,全球知名,造型、设计、品控、cpu性能、拍照、电池效果等都是顶尖的,5g网速也飞快,个人建议,欢迎采纳,我本人也是主做新旧手机电脑的,可以关注我,有问题可以留言。





武汉电子哥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给你推荐一个不用投资钱的5G物联网项目。因为5G将会在明年普及,而5G所带来的各个行业的改变将会是翻天覆地的,从普通个人用户的上网需求到企业数据智能化的改造甚至智能家居车联网等等都离不开5G,而我们就要做5G物联网时代的空气和水,提供所有物联网都需要的数据连接服务。现在已经有很多知名企业在布局这部分时常已经在着手开发产品,明年这个行业将会是一个风口,窗口期很短。其次就是现在做项目一定要找投资少回报快的项目,最好是能不用投资就靠自己的人脉和资源去变现的项目,才是稳赚不赔最好的项目。

今年年底北京联通的5G基站才会开通300个基站,什么概念,一个海淀区LTE基站宏站数量在5000多站,城六区至少3w宏站才能完成覆盖。所以今年北京联通5G建设,只是为了完成外场实验。

在2019年北京联通计划投资10亿元,在年底完成市区及重点区域的5G规模建设,并开启试商用。也就是说在明年才会有部分用户能够体验到5G网络。

等真正商用,还是要等到2020年。至于媒体所说的“5G马上来临”真是纯属吸人眼球罢了。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高坐威虎山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现在的5G网络还属于初级阶段,但是上网速度还是挺快的。未来的5G面向SA组网后,会有各种行业应用落地,那个时候的5G网络将变成主要支持行业应用的网络。

目前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现在可以体验到的,仅仅是上网速度快。

5G里有三大应用场景,分别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超高可靠低时延)以及mMTC(海量机器类终端通信)。

目前由于3GPP的5GNR标准只制定到了R15版本,也只能支持eMBB,现在运营商的网络也就只能支持一些高速无线网络体验。

对于个人用户而言,5G网络的主要体验就是上网速度更快,现在使用5G手机上网,最快可以达到1Gbps左右,在5G网络覆盖范围内,平均下载速度大概在500Mbps左右。

现在三大运营商的5G部署整体还不足,5G覆盖的区域也要少一些。

5G基站的建设,现在中国的三大运营商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现在中国现网的5G基站还不足10万个,这些基站分布在中国多个试点城市,整体而言还是覆盖不那么充足的。

而且由于现在的5G规划,还仅仅是依靠室外宏基站,规划设计的时候,也只是设计了满足初步的室外覆盖以及部分室内浅层覆盖,所以就信号而言,室内外的差距还是有一些明显的。

中国的5G规模建设将从明年下半年开始,按照计划,城市区域将会率先覆盖。

中国的5G建设,整体上的规模建设,还是要面向SA组网的,这也是工信部的要求。SA组网就需要等待3GPP R16版本的冻结,目前的SA也只支持eMBB,实际上部署的意义业比较有限。

等到明年6月份,R16版本冻结了,中国的规模的5G建设就会开始了,现在暂时来看,三大运营商的5G基站还是主要以向设备商租用为主,都没有开始大规模的主设备基站的集采工作。

5G是一个比较贵的移动通信网络,很难很快的在全国开始大规模的覆盖,预计会从一线城市开始建设,慢慢的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不过如果地方政府或者是国家有什么政策支持的话,也可能会加快5G的部署速度,这次运营商是缺钱了,如果只是靠运营商自筹资金的话,5G的覆盖速度就快不到哪里去了。

SA组网的5G网络开始后,规模的行业应用将会逐步的落地。

5G里的行业应用,是5G网络的主要应用,也是5G网络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那个时候,5G将可以支持工业物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影响力比较大的应用,自动驾驶这个被誉为5G里含金量最高的应用,将会是最后一个成熟的,这个实现的难度最大,而且涉及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

总而言之,5G是一个分阶段的网络,现在主要实现的也就是上网快一些,而未来即使我们不做为5G手机用户,也会从另外的方面体验到5G带给我们的社会的改变。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对于5G我是有深入的研究的,在此和大家分享。[祈祷]

5G –一切与现状有关

5G通常被称为4G的后继者。这仅适用于5G频谱的一部分。5G分为与不同应用场景相关的三类。但是,这些通常都是在术语5G下通常被传达的。

5G融合了不同的网络和技术。这些产品经过优化,可最大程度地提供不同的应用领域 -从巨大的带宽到快速,可靠的响应和节能应用。应该意识到,5G并非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一个大的带宽和实时视频传输与数年的电池寿命是空想甚至5G。

在这方面,无论使用何种技术和网络,都必须预先精确地定义应用程序。在制定技术规范之前,何时需要哪种分辨率和可靠性的数据是一个基本问题。

5G的3类

eMBB –增强的移动宽带

这涉及> 10 Gb / s的速度和带宽。这主要涉及消费电子和向最终客户报告的领域。智能手机的梦想是 在很短的时间内下载并流式传输4k视频。由于存在大量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应用也属于这一范围。因此,该区域可以看作是4G的延续。

在物联网中,通常需要少量数据,此外,还需要超低功耗或节能应用。eMBB不是为此设计的。

mMTC –大规模的机器类型通信

mMTC的重点是耐用性和相关的节能 操作模式。在现场的应用程序应达到长达10年的运行时间。该传输速率是有限的(约1百万字节/秒),这是用于联网应用许多互联网完全足够的。例如,使用水表或电表在正常运行期间每隔几个小时发送一次测量值就足够了。通过压缩,数据量也保持较低。mMTC的第一个版本是LTE-Cat-M1或NB-IoT。

在奥地利,提供商已经在提供网络,而Microtronics正在与该领域的客户一起运行其第一个测试项目。

URLLC -超可靠的低延迟通信

顾名思义,URLLC大约是高度可靠的通信与低时延。换句话说,不能失败并且同时启用非常短的响应时间的应用程序。延迟范围为1ms。在这一领域中,放置了诸如自动驾驶之类的面向未来的主题。而且,URLLC可以使远距离专家进行外科手术的可能性成为现实。

适用于每种应用的硬件

查看这3个类别,很快就会发现它们旨在用于完全不同的应用程序。使用5G URLLC监控蔬菜的冷链超标。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每5至10分钟测量一次值就足够了。如果一切正常,并且没有达到临界温度,则每小时将这些值传输到服务器。即使延迟了几分钟,这也不是问题。如果达到临界温度,请立即发送警报。即使发生警报,​​也可以延迟几分钟。毕竟,温度曲线变化不那么快。

由于对于三个5G类别中的每个类别都需要不同的硬件,因此事先准确考虑应用程序具有哪些要求是很重要的。想想配备5G的火灾探测器。在此应用中,使用mMTC是因为仅发送少量数据。智能火灾探测器的最终价格必须低廉,而且数量非常高。

与火灾探测器不同的是,带有URLLC的自动驾驶汽车。需要超高速传输和高计算能力。通信必须可靠且安全。连接太慢或无法正常运行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观察这两个示例,很快就会发现,在数千种设备的极高计算能力,可用性和较低单位成本之间实现这种平衡是不可能的。因此,每个类别都需要自己的硬件,这些硬件可以完全满足要求并代表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完美匹配。

5G和物联网

mMTC 区域将进行大量的物联网应用程序,例如功耗表。首批应用程序已经在该领域进行试用。

如果mMTC带宽有限的应用程序不足,则可以使用eMBB。此类别是目前最发达的类别。eMBB已在首批智能手机中提供。由于当前安装的某些5G测试发射器仅具有eMBB,并且所需的硬件可以更快,更容易地获得,因此目前正在实现可能的mMTC用例,以通过eMBB进行测试操作。

该URLLC 区是需要高度可靠的通信安全关键型应用程序或应用程序非常令人兴奋的。尽管目前仍处于构思阶段,但将URLLC用于物联网应用程序的潜力和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

5G的技术和发展正在进步。Microtronics不仅考虑了这一点,而且还获得了第一个用例的经验。

您想用5G实现物联网应用吗?然后访问Microtronics免费获得物联网咖啡!告诉我们您的想法,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使用创新技术使您的应用程序变为现实。






Java从入门到架构师


今年三大通信运营商的5G大规模业务试用批复中,中国电信暂定6+6模式,其中已经确认的6个城市中没有北京,另增设的6个城市暂时还不知道具体名单。

中国移动确认的5个城市场外测试同样没有北京,不过移动还将在包括北京在内的12个城市再进行5G业务应用示范。

中国联通的16个试点城市,北京排在了首位。

也就是说,单论北京的5G进展,主要还是得看联通的动作。

而距目前确切消息,联通在北京开通的5G基站数量只有4个。每个5G基站的理想覆盖范围只有200-300米。想想,目前的北京进度更多的只是宣传意义,没有任何实用性。另外根据中国联通的规划,年底会在北京建设300个5G基站,优先覆盖重点场景,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长安街沿线,2019年北京世园会等。所以即便是到明年,5G也只是个别重点区域的热点覆盖,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暂时还没有具体的使用价值。

以笔者的理解,要达到目前4G使用价值,至少三年后吧!


互联网俊明说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今年年底北京联通的5G基站才会开通300个基站,什么概念,一个海淀区LTE基站宏站数量在5000多站,城六区至少3w宏站才能完成覆盖。所以今年北京联通5G建设,只是为了完成外场实验。

在2019年北京联通计划投资10亿元,在年底完成市区及重点区域的5G规模建设,并开启试商用。也就是说在明年才会有部分用户能够体验到5G网络。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听到各种关于5G的宣传,其中也不乏有夸大的成份,有人说5G的速度有20Gbps,也有人测到了1.5Gbps,但是这都不是现网的真实的速度。

现网中,影响网络速度的情况太多了,基站的远近、基站的功耗、手机和基站的互操作性、测试服务器的距离、服务器有没有限速、是不是移动状态、基站上用户人数、手机的品质等等都在影响5G的速度。所以今天电信运营商也没有大规模的放号,而是在征集友好用户,通过友好用户进行测试,发现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电信运营商,逐渐的解决这些问题。

覆盖情况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商用的要求,覆盖率还在一步步的提升。目前北京市的覆盖还是热点覆盖,在重点地区进行覆盖,并没有全面铺开。我在北京测试到有5G信号的地区主要是长安街,尤其是天安门地区,还有金融街的一些点,华远路的咪咕咖啡有非常好的5G网络,有小朋友要做5G测试时,我就拉他们去那里进行测试。在咪咕咖啡我和NoLo的小朋友做了全球第一个5G现网的VR游戏测试,效果相当不错,游戏相当流畅。在4G时,他们的VR游戏完全无法玩,必须通过Wi-Fi或是其它手段进行网络支持,非常麻烦,但是5G却基本没有问题。这个测试把小朋友们兴奋的不行,觉得5G的VR游戏有了新希望。

5G会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从网络到手机都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它才开始,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5G的测试,也需要了解情况,有科学的方式,拿个5G就可以得出结论是不可靠的,其实还真是需要把测试的方案先完善一下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破指标


时也,命也,运也,非5G之所能也……有些事儿还真是不得不信邪!小编我掐指一算,如今被追捧大热的5G网络真可谓“生不逢时,时不我予,难成大器!”

苹果iPhone XS(全网通)
电商报价京东商城 ¥8699天猫商城 ¥10099ZOL商城 ¥8699

您先别着急喷,今天让我们试着从“玄学”的角度,推演5G发展之路。

时也:生不逢时 孤木难支

正如人们对于5G的期待,它将承载起万物互联时代的开端。只可惜5G网络生不逢时,并没有生在人工智能技术高度发展的未来。要知道物联网的核心不仅仅只有5G网络这一个部分,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只有当人工智能技术得到飞跃的发展,万物互联才具有了实际的意义。足够智能的设备互联,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计算”和“数据”。不管是云端计算还是边缘侧计算,都需要对大数据进行吞吐交互,而这才是5G存在的意义。

万物互联光靠5G难实现 关键还得看AI

然而你可知道,其实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就已经被正式确立,但至今仍停留在美好的构想阶段。有学者将人工智能技术至今的发展分为三次浪潮,而目前正处于第三次浪潮的尾声。例如虚拟助手、机器人、智能音箱都可以视为第三次浪潮的产物。

没人知道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究竟什么时候到来。但是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两大核心,“计算”和“数据”必须协同高度发展才能实现。5G网络和终端侧智能设备加快了大数据的信息收集和传输,那么或许唯一的悬念就是计算芯片新材料的出现了。

超过40年的硅材料正在面临工艺瓶颈

业界普遍认为硅材料的加工极限是10nm线宽,受物理原理的制约,小于10nm后不太可能生产出性能稳定、集成度更高的产品,或提升制程收益不大。在新材料正式被广泛应用之前,在计算瓶颈正式被突破之前,或许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都将受到牵制。

所以从大格局上看,5G虽然打通了信息数据的任督二脉,但奈何“大脑”的发展正在遭遇瓶颈阶段。基于4G网络的移动互联已经发展至顶峰,而万物互联时代之路才刚起步。或许5G的尴尬,便是生在这个“青黄不接、孤木难支”的时间点吧!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时间,而下一次浪潮的出现,或许会直接跳过5G。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未来的6G网络,共同将万物互联时代推上巅峰。

命也:好事成双 单数难成

相信很多资深的DIY玩家都知道英特尔曾经提出了一个“Tick-Tock”钟摆战略。这个钟摆战略其实是英特尔处理器发展战略模式,最早在2007年正式提出。所谓Tick就是架构大更新,而Tock则代表同架构的优化,一次钟摆完成整个架构的大生命周期。

“Tick-Tock”发展战略在很多领域被应用

其实遵循“Tick-Tock”理念的不仅仅是PC芯片,手机领域中的iPhone X和iPhone Xs也有相同的意味。汽车领域也是如此,同样遵循了“大换代”和“中期改款”的规律,大换代动力总成和底盘会全面更新,而小换代一般则是“整形”一下外观接茬卖~

1、3、5成为开创年,2、4、6成为腾飞年

如果把这个规律套用在通讯技术的换代发展,其实你会发现同样高度吻合。1G、3G都是“开创年”,而2G和4G则是“腾飞年”。咱们稍微“迷信”一下,或许对于通讯领域来讲,单数(1G、3G、5G)世代的通讯技术,都将难逃“铺垫”的宿命。

1G是移动通讯开端,2G移动通讯大发展。3G是移动互联的萌芽,4G则成为移动互联应用的巅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正如全球共识的预期,5G网络将迎来万物互联时代,但或许5G的历史使命仅仅是物联网时代的垫脚石。

运也:竞争升级 迭代加速

小编并非真正懂得那些阴阳八卦五行学说,所谓的“玄学”其实是基于对过去科技发展规律的复盘,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推演,当然还要加上一些自己浅薄的理解。之所以搬出“玄学”这个词汇,因为无数次事实证明,预测未来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

所谓的“玄学”其实是复盘和推演

或许5G仅仅是一次技术的过渡和铺垫,无法实现4G时代所创造的辉煌。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凭空而来,如果没有5G的铺路,哪里又能成就未来的辉煌呢?路要一步一走,任何科技的浪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任何技术浪潮的兴起,都不是凭空而来。技术革新都是基于需求的推进和技术的积累,是全人类合力的结果。

随着世界科技竞争格局的加剧,5G也可以视为一次转折。曾经1G、2G时代由于我们通讯技术起步较晚,完全受制于人。而到了5G时代,我们的发明专利造福了这个地球上的更多人。看似单纯的通讯技术迭代,如今已经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砝码。

5G网络还没正式商用 我们已经开始了6G的研究

当5G网络还没有实现落地商用,我们便已经开始了6G网络的研究。或许在这种国际竞争格局之下,通信技术的迭代将会被加速,5G网络的生命周期也将因此缩短。竞争是推动科技进步的良好催化剂,或许在竞争的加速下,我们或将更早的看到6G网络出现。

如果未来我们能够成为6G的主导,那么又何必在意5G是否能成大器?小编并非唱衰5G,假如我们放长眼光,放大周期来看,或许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5G。


中关村在线


今年年底北京联通的5G基站才会开通300个基站,什么概念,一个海淀区LTE基站宏站数量在5000多站,城六区至少3w宏站才能完成覆盖。所以今年北京联通5G建设,只是为了完成外场实验。

在2019年北京联通计划投资10亿元,在年底完成市区及重点区域的5G规模建设,并开启试商用。也就是说在明年才会有部分用户能够体验到5G网络。

等真正商用,还是要等到2020年。至于媒体所说的“5G马上来临”真是纯属吸人眼球罢了。


同道众人


而随着网络共建共享的逐步深入,年底前北京联通5G基站建设将超过9000个。其中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频率的复用,联通电信双方各自的100M变成了200M,在功能上、速率上都能够使客户的网络感知进一步提升,通过共建共享来实现我们网络的覆盖增倍,速率增倍,服务更优,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大带宽、更高速率、更广阔的5G网络服务。北京联通城区千兆宽带网络已100%覆盖,超过10万户北京家庭已用上了千兆光纤网络。



科技以人为本的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听到各种关于5G的宣传,其中也不乏有夸大的成份,有人说5G的速度有20Gbps,也有人测到了1.5Gbps,但是这都不是现网的真实的速度。

现网中,影响网络速度的情况太多了,基站的远近、基站的功耗、手机和基站的互操作性、测试服务器的距离、服务器有没有限速、是不是移动状态、基站上用户人数、手机的品质等等都在影响5G的速度。所以今天电信运营商也没有大规模的放号,而是在征集友好用户,通过友好用户进行测试,发现问题,把这些问题反馈给电信运营商,逐渐的解决这些问题。

覆盖情况目前还远没有达到商用的要求,覆盖率还在一步步的提升。目前北京市的覆盖还是热点覆盖,在重点地区进行覆盖,并没有全面铺开。我在北京测试到有5G信号的地区主要是长安街,尤其是天安门地区,还有金融街的一些点,华远路的咪咕咖啡有非常好的5G网络,有小朋友要做5G测试时,我就拉他们去那里进行测试。在咪咕咖啡我和NoLo的小朋友做了全球第一个5G现网的VR游戏测试,效果相当不错,游戏相当流畅。在4G时,他们的VR游戏完全无法玩,必须通过Wi-Fi或是其它手段进行网络支持,非常麻烦,但是5G却基本没有问题。这个测试把小朋友们兴奋的不行,觉得5G的VR游戏有了新希望。

5G会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从网络到手机都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天它才开始,还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对于5G的测试,也需要了解情况,有科学的方式,拿个5G就可以得出结论是不可靠的,其实还真是需要把测试的方案先完善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