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們覺得5G網絡怎麼樣?

茹素楓


你好 我是武漢電子哥,專業從事電腦手機行業,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現在很多地區還沒有5g信號,全國只有少數城市和地區有,像武漢就只有幾個實驗區域有5g,5g是一個浩大工程,我認為短期一年內網絡肯定不會完善,使用體驗會不好。

那5g手機是否可以買呢,這個可以看你個人想法,最重要的依據是你手機預算,使用多長時間,如果你預算2000以上,而且手機愛護的好,一般可以使用一兩年以上,我覺得可以考慮買5g了,因為再過半年,網絡覆蓋地區和手機型號就非常多了,下面我給你推薦幾個手機型號。

我分價位區間給你推薦吧。如果在2000到3000檔價位選擇5G手機,可以考慮華為榮耀V30,oppo reno3 其實整體設計和性能都不錯,屏幕效果好,拍照清晰,設計漂亮,已經完全夠用了。

如果在3000到4000價格區間,我就只推薦2款型號:華為nova6和榮耀V30pro,華為的硬件技術和品控我個人認為已經超越了蘋果,我是做手機維修的,天天拆修手機,這方面最有發言權,華為的品質是真的好,尤其是品控,後期使用基本上很難出小問題的,用的太放心了。

如果價格超過5000,推薦華為mate30pro系列,華為的旗艦系列,全球知名,造型、設計、品控、cpu性能、拍照、電池效果等都是頂尖的,5g網速也飛快,個人建議,歡迎採納,我本人也是主做新舊手機電腦的,可以關注我,有問題可以留言。





武漢電子哥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給你推薦一個不用投資錢的5G物聯網項目。因為5G將會在明年普及,而5G所帶來的各個行業的改變將會是翻天覆地的,從普通個人用戶的上網需求到企業數據智能化的改造甚至智能家居車聯網等等都離不開5G,而我們就要做5G物聯網時代的空氣和水,提供所有物聯網都需要的數據連接服務。現在已經有很多知名企業在佈局這部分時常已經在著手開發產品,明年這個行業將會是一個風口,窗口期很短。其次就是現在做項目一定要找投資少回報快的項目,最好是能不用投資就靠自己的人脈和資源去變現的項目,才是穩賺不賠最好的項目。

今年年底北京聯通的5G基站才會開通300個基站,什麼概念,一個海淀區LTE基站宏站數量在5000多站,城六區至少3w宏站才能完成覆蓋。所以今年北京聯通5G建設,只是為了完成外場實驗。

在2019年北京聯通計劃投資10億元,在年底完成市區及重點區域的5G規模建設,並開啟試商用。也就是說在明年才會有部分用戶能夠體驗到5G網絡。

等真正商用,還是要等到2020年。至於媒體所說的“5G馬上來臨”真是純屬吸人眼球罷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高坐威虎山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現在的5G網絡還屬於初級階段,但是上網速度還是挺快的。未來的5G面向SA組網後,會有各種行業應用落地,那個時候的5G網絡將變成主要支持行業應用的網絡。

目前三大運營商的5G網絡,現在可以體驗到的,僅僅是上網速度快。

5G裡有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以及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

目前由於3GPP的5GNR標準只制定到了R15版本,也只能支持eMBB,現在運營商的網絡也就只能支持一些高速無線網絡體驗。

對於個人用戶而言,5G網絡的主要體驗就是上網速度更快,現在使用5G手機上網,最快可以達到1Gbps左右,在5G網絡覆蓋範圍內,平均下載速度大概在500Mbps左右。

現在三大運營商的5G部署整體還不足,5G覆蓋的區域也要少一些。

5G基站的建設,現在中國的三大運營商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現在中國現網的5G基站還不足10萬個,這些基站分佈在中國多個試點城市,整體而言還是覆蓋不那麼充足的。

而且由於現在的5G規劃,還僅僅是依靠室外宏基站,規劃設計的時候,也只是設計了滿足初步的室外覆蓋以及部分室內淺層覆蓋,所以就信號而言,室內外的差距還是有一些明顯的。

中國的5G規模建設將從明年下半年開始,按照計劃,城市區域將會率先覆蓋。

中國的5G建設,整體上的規模建設,還是要面向SA組網的,這也是工信部的要求。SA組網就需要等待3GPP R16版本的凍結,目前的SA也只支持eMBB,實際上部署的意義業比較有限。

等到明年6月份,R16版本凍結了,中國的規模的5G建設就會開始了,現在暫時來看,三大運營商的5G基站還是主要以向設備商租用為主,都沒有開始大規模的主設備基站的集採工作。

5G是一個比較貴的移動通信網絡,很難很快的在全國開始大規模的覆蓋,預計會從一線城市開始建設,慢慢的向二、三線城市蔓延.....不過如果地方政府或者是國家有什麼政策支持的話,也可能會加快5G的部署速度,這次運營商是缺錢了,如果只是靠運營商自籌資金的話,5G的覆蓋速度就快不到哪裡去了。

SA組網的5G網絡開始後,規模的行業應用將會逐步的落地。

5G裡的行業應用,是5G網絡的主要應用,也是5G網絡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那個時候,5G將可以支持工業物聯網、遠程醫療、智慧農業、智慧城市等影響力比較大的應用,自動駕駛這個被譽為5G裡含金量最高的應用,將會是最後一個成熟的,這個實現的難度最大,而且涉及到的問題也是最多的。

總而言之,5G是一個分階段的網絡,現在主要實現的也就是上網快一些,而未來即使我們不做為5G手機用戶,也會從另外的方面體驗到5G帶給我們的社會的改變。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對於5G我是有深入的研究的,在此和大家分享。[祈禱]

5G –一切與現狀有關

5G通常被稱為4G的後繼者。這僅適用於5G頻譜的一部分。5G分為與不同應用場景相關的三類。但是,這些通常都是在術語5G下通常被傳達的。

5G融合了不同的網絡和技術。這些產品經過優化,可最大程度地提供不同的應用領域 -從巨大的帶寬到快速,可靠的響應和節能應用。應該意識到,5G並非解決所有問題的靈丹妙藥。一個大的帶寬和實時視頻傳輸與數年的電池壽命是空想甚至5G。

在這方面,無論使用何種技術和網絡,都必須預先精確地定義應用程序。在制定技術規範之前,何時需要哪種分辨率和可靠性的數據是一個基本問題。

5G的3類

eMBB –增強的移動寬帶

這涉及> 10 Gb / s的速度和帶寬。這主要涉及消費電子和向最終客戶報告的領域。智能手機的夢想是 在很短的時間內下載並流式傳輸4k視頻。由於存在大量數據,虛擬現實和人工智能應用也屬於這一範圍。因此,該區域可以看作是4G的延續。

在物聯網中,通常需要少量數據,此外,還需要超低功耗或節能應用。eMBB不是為此設計的。

mMTC –大規模的機器類型通信

mMTC的重點是耐用性和相關的節能 操作模式。在現場的應用程序應達到長達10年的運行時間。該傳輸速率是有限的(約1百萬字節/秒),這是用於聯網應用許多互聯網完全足夠的。例如,使用水錶或電錶在正常運行期間每隔幾個小時發送一次測量值就足夠了。通過壓縮,數據量也保持較低。mMTC的第一個版本是LTE-Cat-M1或NB-IoT。

在奧地利,提供商已經在提供網絡,而Microtronics正在與該領域的客戶一起運行其第一個測試項目。

URLLC -超可靠的低延遲通信

顧名思義,URLLC大約是高度可靠的通信與低時延。換句話說,不能失敗並且同時啟用非常短的響應時間的應用程序。延遲範圍為1ms。在這一領域中,放置了諸如自動駕駛之類的面向未來的主題。而且,URLLC可以使遠距離專家進行外科手術的可能性成為現實。

適用於每種應用的硬件

查看這3個類別,很快就會發現它們旨在用於完全不同的應用程序。使用5G URLLC監控蔬菜的冷鏈超標。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每5至10分鐘測量一次值就足夠了。如果一切正常,並且沒有達到臨界溫度,則每小時將這些值傳輸到服務器。即使延遲了幾分鐘,這也不是問題。如果達到臨界溫度,請立即發送警報。即使發生警報,​​也可以延遲幾分鐘。畢竟,溫度曲線變化不那麼快。

由於對於三個5G類別中的每個類別都需要不同的硬件,因此事先準確考慮應用程序具有哪些要求是很重要的。想想配備5G的火災探測器。在此應用中,使用mMTC是因為僅發送少量數據。智能火災探測器的最終價格必須低廉,而且數量非常高。

與火災探測器不同的是,帶有URLLC的自動駕駛汽車。需要超高速傳輸和高計算能力。通信必須可靠且安全。連接太慢或無法正常運行的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觀察這兩個示例,很快就會發現,在數千種設備的極高計算能力,可用性和較低單位成本之間實現這種平衡是不可能的。因此,每個類別都需要自己的硬件,這些硬件可以完全滿足要求並代表成本和收益之間的完美匹配。

5G和物聯網

mMTC 區域將進行大量的物聯網應用程序,例如功耗表。首批應用程序已經在該領域進行試用。

如果mMTC帶寬有限的應用程序不足,則可以使用eMBB。此類別是目前最發達的類別。eMBB已在首批智能手機中提供。由於當前安裝的某些5G測試發射器僅具有eMBB,並且所需的硬件可以更快,更容易地獲得,因此目前正在實現可能的mMTC用例,以通過eMBB進行測試操作。

該URLLC 區是需要高度可靠的通信安全關鍵型應用程序或應用程序非常令人興奮的。儘管目前仍處於構思階段,但將URLLC用於物聯網應用程序的潛力和可能性是多種多樣的。

5G的技術和發展正在進步。Microtronics不僅考慮了這一點,而且還獲得了第一個用例的經驗。

您想用5G實現物聯網應用嗎?然後訪問Microtronics免費獲得物聯網咖啡!告訴我們您的想法,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使用創新技術使您的應用程序變為現實。






Java從入門到架構師


今年三大通信運營商的5G大規模業務試用批覆中,中國電信暫定6+6模式,其中已經確認的6個城市中沒有北京,另增設的6個城市暫時還不知道具體名單。

中國移動確認的5個城市場外測試同樣沒有北京,不過移動還將在包括北京在內的12個城市再進行5G業務應用示範。

中國聯通的16個試點城市,北京排在了首位。

也就是說,單論北京的5G進展,主要還是得看聯通的動作。

而距目前確切消息,聯通在北京開通的5G基站數量只有4個。每個5G基站的理想覆蓋範圍只有200-300米。想想,目前的北京進度更多的只是宣傳意義,沒有任何實用性。另外根據中國聯通的規劃,年底會在北京建設300個5G基站,優先覆蓋重點場景,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長安街沿線,2019年北京世園會等。所以即便是到明年,5G也只是個別重點區域的熱點覆蓋,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暫時還沒有具體的使用價值。

以筆者的理解,要達到目前4G使用價值,至少三年後吧!


互聯網俊明說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今年年底北京聯通的5G基站才會開通300個基站,什麼概念,一個海淀區LTE基站宏站數量在5000多站,城六區至少3w宏站才能完成覆蓋。所以今年北京聯通5G建設,只是為了完成外場實驗。

在2019年北京聯通計劃投資10億元,在年底完成市區及重點區域的5G規模建設,並開啟試商用。也就是說在明年才會有部分用戶能夠體驗到5G網絡。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聽到各種關於5G的宣傳,其中也不乏有誇大的成份,有人說5G的速度有20Gbps,也有人測到了1.5Gbps,但是這都不是現網的真實的速度。

現網中,影響網絡速度的情況太多了,基站的遠近、基站的功耗、手機和基站的互操作性、測試服務器的距離、服務器有沒有限速、是不是移動狀態、基站上用戶人數、手機的品質等等都在影響5G的速度。所以今天電信運營商也沒有大規模的放號,而是在徵集友好用戶,通過友好用戶進行測試,發現問題,把這些問題反饋給電信運營商,逐漸的解決這些問題。

覆蓋情況目前還遠沒有達到商用的要求,覆蓋率還在一步步的提升。目前北京市的覆蓋還是熱點覆蓋,在重點地區進行覆蓋,並沒有全面鋪開。我在北京測試到有5G信號的地區主要是長安街,尤其是天安門地區,還有金融街的一些點,華遠路的咪咕咖啡有非常好的5G網絡,有小朋友要做5G測試時,我就拉他們去那裡進行測試。在咪咕咖啡我和NoLo的小朋友做了全球第一個5G現網的VR遊戲測試,效果相當不錯,遊戲相當流暢。在4G時,他們的VR遊戲完全無法玩,必須通過Wi-Fi或是其它手段進行網絡支持,非常麻煩,但是5G卻基本沒有問題。這個測試把小朋友們興奮的不行,覺得5G的VR遊戲有了新希望。

5G會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從網絡到手機都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天它才開始,還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對於5G的測試,也需要了解情況,有科學的方式,拿個5G就可以得出結論是不可靠的,其實還真是需要把測試的方案先完善一下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破指標


時也,命也,運也,非5G之所能也……有些事兒還真是不得不信邪!小編我掐指一算,如今被追捧大熱的5G網絡真可謂“生不逢時,時不我予,難成大器!”

蘋果iPhone XS(全網通)
電商報價京東商城 ¥8699天貓商城 ¥10099ZOL商城 ¥8699

您先彆著急噴,今天讓我們試著從“玄學”的角度,推演5G發展之路。

時也:生不逢時 孤木難支

正如人們對於5G的期待,它將承載起萬物互聯時代的開端。只可惜5G網絡生不逢時,並沒有生在人工智能技術高度發展的未來。要知道物聯網的核心不僅僅只有5G網絡這一個部分,其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則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只有當人工智能技術得到飛躍的發展,萬物互聯才具有了實際的意義。足夠智能的設備互聯,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而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計算”和“數據”。不管是雲端計算還是邊緣側計算,都需要對大數據進行吞吐交互,而這才是5G存在的意義。

萬物互聯光靠5G難實現 關鍵還得看AI

然而你可知道,其實早在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就已經被正式確立,但至今仍停留在美好的構想階段。有學者將人工智能技術至今的發展分為三次浪潮,而目前正處於第三次浪潮的尾聲。例如虛擬助手、機器人、智能音箱都可以視為第三次浪潮的產物。

沒人知道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究竟什麼時候到來。但是作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兩大核心,“計算”和“數據”必須協同高度發展才能實現。5G網絡和終端側智能設備加快了大數據的信息收集和傳輸,那麼或許唯一的懸念就是計算芯片新材料的出現了。

超過40年的硅材料正在面臨工藝瓶頸

業界普遍認為硅材料的加工極限是10nm線寬,受物理原理的制約,小於10nm後不太可能生產出性能穩定、集成度更高的產品,或提升製程收益不大。在新材料正式被廣泛應用之前,在計算瓶頸正式被突破之前,或許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都將受到牽制。

所以從大格局上看,5G雖然打通了信息數據的任督二脈,但奈何“大腦”的發展正在遭遇瓶頸階段。基於4G網絡的移動互聯已經發展至頂峰,而萬物互聯時代之路才剛起步。或許5G的尷尬,便是生在這個“青黃不接、孤木難支”的時間點吧!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時間,而下一次浪潮的出現,或許會直接跳過5G。第四次人工智能浪潮+未來的6G網絡,共同將萬物互聯時代推上巔峰。

命也:好事成雙 單數難成

相信很多資深的DIY玩家都知道英特爾曾經提出了一個“Tick-Tock”鐘擺戰略。這個鐘擺戰略其實是英特爾處理器發展戰略模式,最早在2007年正式提出。所謂Tick就是架構大更新,而Tock則代表同架構的優化,一次鐘擺完成整個架構的大生命週期。

“Tick-Tock”發展戰略在很多領域被應用

其實遵循“Tick-Tock”理念的不僅僅是PC芯片,手機領域中的iPhone X和iPhone Xs也有相同的意味。汽車領域也是如此,同樣遵循了“大換代”和“中期改款”的規律,大換代動力總成和底盤會全面更新,而小換代一般則是“整形”一下外觀接茬賣~

1、3、5成為開創年,2、4、6成為騰飛年

如果把這個規律套用在通訊技術的換代發展,其實你會發現同樣高度吻合。1G、3G都是“開創年”,而2G和4G則是“騰飛年”。咱們稍微“迷信”一下,或許對於通訊領域來講,單數(1G、3G、5G)世代的通訊技術,都將難逃“鋪墊”的宿命。

1G是移動通訊開端,2G移動通訊大發展。3G是移動互聯的萌芽,4G則成為移動互聯應用的巔峰,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正如全球共識的預期,5G網絡將迎來萬物互聯時代,但或許5G的歷史使命僅僅是物聯網時代的墊腳石。

運也:競爭升級 迭代加速

小編並非真正懂得那些陰陽八卦五行學說,所謂的“玄學”其實是基於對過去科技發展規律的覆盤,並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推演,當然還要加上一些自己淺薄的理解。之所以搬出“玄學”這個詞彙,因為無數次事實證明,預測未來是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所謂的“玄學”其實是覆盤和推演

或許5G僅僅是一次技術的過渡和鋪墊,無法實現4G時代所創造的輝煌。但是任何技術的發展都不是憑空而來,如果沒有5G的鋪路,哪裡又能成就未來的輝煌呢?路要一步一走,任何科技的浪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任何技術浪潮的興起,都不是憑空而來。技術革新都是基於需求的推進和技術的積累,是全人類合力的結果。

隨著世界科技競爭格局的加劇,5G也可以視為一次轉折。曾經1G、2G時代由於我們通訊技術起步較晚,完全受制於人。而到了5G時代,我們的發明專利造福了這個地球上的更多人。看似單純的通訊技術迭代,如今已經成為大國科技競爭的砝碼。

5G網絡還沒正式商用 我們已經開始了6G的研究

當5G網絡還沒有實現落地商用,我們便已經開始了6G網絡的研究。或許在這種國際競爭格局之下,通信技術的迭代將會被加速,5G網絡的生命週期也將因此縮短。競爭是推動科技進步的良好催化劑,或許在競爭的加速下,我們或將更早的看到6G網絡出現。

如果未來我們能夠成為6G的主導,那麼又何必在意5G是否能成大器?小編並非唱衰5G,假如我們放長眼光,放大週期來看,或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5G。


中關村在線


今年年底北京聯通的5G基站才會開通300個基站,什麼概念,一個海淀區LTE基站宏站數量在5000多站,城六區至少3w宏站才能完成覆蓋。所以今年北京聯通5G建設,只是為了完成外場實驗。

在2019年北京聯通計劃投資10億元,在年底完成市區及重點區域的5G規模建設,並開啟試商用。也就是說在明年才會有部分用戶能夠體驗到5G網絡。

等真正商用,還是要等到2020年。至於媒體所說的“5G馬上來臨”真是純屬吸人眼球罷了。


同道眾人


而隨著網絡共建共享的逐步深入,年底前北京聯通5G基站建設將超過9000個。其中最主要的優點就是頻率的複用,聯通電信雙方各自的100M變成了200M,在功能上、速率上都能夠使客戶的網絡感知進一步提升,通過共建共享來實現我們網絡的覆蓋增倍,速率增倍,服務更優,客戶可以享受到更大帶寬、更高速率、更廣闊的5G網絡服務。北京聯通城區千兆寬帶網絡已100%覆蓋,超過10萬戶北京家庭已用上了千兆光纖網絡。



科技以人為本的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聽到各種關於5G的宣傳,其中也不乏有誇大的成份,有人說5G的速度有20Gbps,也有人測到了1.5Gbps,但是這都不是現網的真實的速度。

現網中,影響網絡速度的情況太多了,基站的遠近、基站的功耗、手機和基站的互操作性、測試服務器的距離、服務器有沒有限速、是不是移動狀態、基站上用戶人數、手機的品質等等都在影響5G的速度。所以今天電信運營商也沒有大規模的放號,而是在徵集友好用戶,通過友好用戶進行測試,發現問題,把這些問題反饋給電信運營商,逐漸的解決這些問題。

覆蓋情況目前還遠沒有達到商用的要求,覆蓋率還在一步步的提升。目前北京市的覆蓋還是熱點覆蓋,在重點地區進行覆蓋,並沒有全面鋪開。我在北京測試到有5G信號的地區主要是長安街,尤其是天安門地區,還有金融街的一些點,華遠路的咪咕咖啡有非常好的5G網絡,有小朋友要做5G測試時,我就拉他們去那裡進行測試。在咪咕咖啡我和NoLo的小朋友做了全球第一個5G現網的VR遊戲測試,效果相當不錯,遊戲相當流暢。在4G時,他們的VR遊戲完全無法玩,必須通過Wi-Fi或是其它手段進行網絡支持,非常麻煩,但是5G卻基本沒有問題。這個測試把小朋友們興奮的不行,覺得5G的VR遊戲有了新希望。

5G會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從網絡到手機都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今天它才開始,還有太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對於5G的測試,也需要了解情況,有科學的方式,拿個5G就可以得出結論是不可靠的,其實還真是需要把測試的方案先完善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