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來自《我爸爸》的崇拜感:愛孩子,就讓孩子想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那是我見過的最厲害的人。

他什麼都不怕,

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

他可以從月亮上跳過去,

他敢跟大力士摔跤。

他吃得像馬一樣多,

遊得像魚一樣快,

他像大猩猩一樣強壯,

也像河馬一樣快樂。

他真的很棒!

他像貓頭鷹一樣聰明,

有時候也會做一些傻事。

他真的很棒!

也常常這樣逗我哈哈大笑,

我愛他,而且你知道嗎?

他也愛我(永遠愛我)!

來自《我爸爸》的崇拜感:愛孩子,就讓孩子想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所以,我想,以後,成為那個人,

我低聲呢喃。

總有一天,我要,成為那個人。

總有一天,我要成為,爸爸那樣厲害的人。

來自《我爸爸》的崇拜感:愛孩子,就讓孩子想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講述父子親情的書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爸爸》這樣的角度和方式,運用簡單而平實的語言描繪了孩子對於父親的熱愛和崇拜,卻讓我們的心靈震動。

《我爸爸》通過簡單樸實的語言和精心設計的排比句式,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來描繪一位既強壯又溫柔的爸爸,不僅樣樣事情都在行,還會逗他們開心,讓孩子內心充滿安全感的同時,也讓孩子立下未來的誓言:“未來,我要成為爸爸那樣厲害的人。”

然而雖然很多孩子在自己很小的都想過,等自己長大一定要成為爸爸媽媽那樣的人,但是等孩子最後真的長大了,多少人說:“我不想成為爸爸媽媽那樣的人,我不想成為我討厭的樣子!”

到底是什麼消磨了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是什麼時候孩子不再崇拜爸爸了?

一、是什麼消磨了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

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孩子12歲之前,往往會把父親當成自己的偶像。

孩子對父親往往有一種強烈的崇拜之情,把父親當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徵,所以很多孩子會下意識的去模仿父親的行為方式。

在心智成熟之後,對爸爸的崇拜根植於心中孩子會努力去抵達或者超越父親的高度。

但是事實上很多孩子長達後都不願意成為爸爸那樣的人,很多家長以為是孩子年齡大了,所以不再像以前那麼崇拜爸爸了。

其實不是這樣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是爸爸看著孩子長大,孩子也見證著爸爸的所有行為,而爸爸的行為影響著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

來自《我爸爸》的崇拜感:愛孩子,就讓孩子想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1、爸爸長時間缺席孩子的成長

降低孩子對爸爸崇拜感的第一個行為,不是爸爸做了什麼,恰恰相反,而是爸爸什麼都沒做。

很多家庭存在這麼一個現象:爸爸為了養家加班加點的工作,但與孩子的關係卻越來越差。很多爸爸以為所謂的養家餬口就是努力賺錢給家裡添置一些日用品,但是其實不是這樣的。爸爸這樣的行為不僅僅是完全誤解了父親這個角色,還會讓孩子覺得爸爸越來越不顧家,不關心自己。

學校的活動,因為爸爸要加班,所以沒時間參加;

放學回家,孩子都已經睡了許久,爸爸才回家;

好不容易的一次家庭聚會,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一次次推遲;

爸爸總是缺席孩子的成長,又這麼能培養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沒時間溝通,沒時間進行親子交流,沒時間進行親子關係建設,於是爸爸與孩子的關係越來越冷淡,矛盾越來越深。

2、爸爸經常性和媽媽吵架

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從來不是爸爸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整個家庭的事情。

父之篤,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戴聖

一個讓孩子感到幸福的家庭,缺不了夫妻和諧的。很多時候,因為爸爸長時間缺席孩子的成長時間,所以導致孩子和媽媽更親,所以如果爸爸經常性和媽媽吵架,孩子就會認為爸爸正在欺負媽媽,會加深孩子對爸爸的厭惡感。

爸爸頻繁和媽媽吵架,孩子對爸爸越來越厭惡,怎麼可能還會有“崇拜感”啊?所以爸爸想培養孩子的“崇拜感”,需要尊重自己的伴侶,尊重自己的家庭。

來自《我爸爸》的崇拜感:愛孩子,就讓孩子想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3、爸爸對孩子的過度控制

中國式家長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控制慾特別強,比如說,在孩子剛出生沒幾天,爸爸就可能規劃了孩子未來的幾十年。

對孩子控制慾強的爸爸不允許孩子反抗,如果孩子的做法違背了他的意願或者孩子沒有達成他設下的任務目標,少則一頓罵,嚴重一頓打。

爸爸這樣的教育方式會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孩子害怕與爸爸交流,不敢說出心裡話,這時爸爸給孩子的不是“崇拜感”,而是令人窒息的“壓迫感”

二、爸爸如何維護孩子的“崇拜感”?

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從小就有,但也意味著孩子對爸爸的“崇拜感”,爸爸需要從小就維護。

1、言行一致

文藝復興時期法國思想家米歇爾·德·蒙田曾經說過關於父親教育孩子的總結:“作為一個父親,最大的樂趣就是在於:在其有生之年,能夠根據自己走過的路來啟發、教育子女。”

可是,爸爸用什麼來啟發教育子女?那就是家長的言與行了。爸爸犯過的錯誤,得到的教訓,化為最有力的手,推動孩子前行。

一寸光陰一寸金,於是爸爸和孩子一起規劃時間;

書中自有黃金屋,於是爸爸和孩子一起學習;

自律給人自由,於是爸爸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堅持運動。

爸爸言行一致,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崇拜感”。

來自《我爸爸》的崇拜感:愛孩子,就讓孩子想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2、平等交流

爸爸想讓孩子崇拜自己,不等於爸爸就要高高在上。給孩子創造一個平等的對話平臺,也是培養孩子“崇拜感”的重要手段。

爸爸也是人,也會犯錯,但是爸爸尊重孩子,向孩子坦白自己的錯誤,懇切地對孩子道歉。很多時候,孩子對家長的“崇拜感”的消磨,就是來源於孩子對爸爸的一次次失望。

更何況,爸爸想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也需要平等地與孩子溝通。

3、有效陪伴

我還記得上次讓我覺得特別崇拜我爸的那個瞬間,我以為我忘了,但很奇怪,談到對爸爸的崇拜,我腦海中就浮現出來了那一幕幕。

孩子的成長少不了遊樂園的各種設施,我也一樣。我偏愛那些刺激的運動,過山車、大擺錘、360度旋轉甚至還有鬼屋,但是不可思議,這些運動都是我爸陪我一起完成的。

和我一起放聲尖叫,和我一起瑟瑟發抖,我看見了和平常不一樣的爸爸,遊樂場的爸爸也會害怕、也會想要逃跑,但我卻沒有半點失落,甚至我覺得我可能比之前對爸爸更加崇拜了。

我崇拜他學富五車,但我也崇拜他害怕卻站在我身邊的勇氣。

他陪我哭,陪我笑,陪過我的童年與青年。

所以,我想,以後,成為那個人,

所以,我要,成為那個人。

總有一天,我要成為,爸爸那樣厲害的人。

因為那是我見過的最厲害的人。

他什麼都不怕,

也常常這樣逗我哈哈大笑,

我愛他,而且你知道嗎?

他也愛我(永遠愛我)

來自《我爸爸》的崇拜感:愛孩子,就讓孩子想要成為爸爸那樣的人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