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5 城市力量|大連銀行行長王旭:佈局科技創新 助推數字化轉型

活動簡介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

回顧過往的光輝歷程與輝煌成就,每一座城市的轉型跨越與精彩蝶變,都是中國經濟繁榮發展的最佳映證;地方商業銀行作為城市改革開放成果的典型代表,為區域經濟發展繁榮提供了強大助力。值此之際,特推出由中國新聞網、21世紀經濟報道、今日頭條聯合主辦,投投科技、福建省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承辦,中國家居行業領導者紅星美凱龍合作支持的“城市力量——中國地方商業銀行巡禮”活動,旨在全面展現各地地方商業銀行的發展成績,為中國經濟取得的輝煌成就高歌獻禮。


專訪嘉賓

城市力量|大連銀行行長王旭:佈局科技創新 助推數字化轉型

嘉賓:王 旭 大連銀行行長

大連銀行成立於1998年,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堅持立足地方、服務中小,貼近百姓,積極探索與時代背景相契合、與經營戰略相匹配的創新舉措,全面提高金融科技競爭力,牢牢把握經營管理之“舵”,從一個資產規模不足百億元的銀行逐步成長為一家資產規模較大、經營地域較廣、綜合實力較強的銀行。

特別是加入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來,大連銀行開啟了“二次創業”的新徵程,走出了一條“發展質量與發展速度並重,穩健經營與開拓創新並舉,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並進,深耕本地與輻射區域並行”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大連銀行是如何發展並取得現在的成績,未來又會如何在新經濟浪潮裡搏擊進取?就以上問題,近日,大連銀行行長王旭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記者:監管部門從2017年提出銀行業機構要回歸業務本源。中小銀行作為銀行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的“主力軍”角色責無旁貸,請問大連銀行在這項工作上是如何進行的?

王旭:迴歸本源,聚焦主責主業是大連銀行的重點工作之一。

大連銀行在進行此方面工作時,首先多措並舉,助力民營小微。

大連銀行在多項資源上向小微企業大力傾斜,堅持“建機制,搭渠道;創特色,做產品;擴規模,求質量;引數據,促發展”,提供“有態度、有速度、有深度、有廣度、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將更多金融活水引向普惠金融領域。近年來,大連銀行累計向萬餘戶小微客戶發放逾千億元貸款,小微業務整體保持“量增、面擴、價減”的良好態勢。

截至2019年10月末,

全行普惠型小微貸款客戶共4504戶,較年初增加2433戶,貸款餘額96.01億元,較年初增長22.90億元,增速31.33%,高於全行各項貸款增速24.20個百分點,“兩增”指標全面完成,為小微企業成長、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體現了作為法人機構和央企控股子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責任與擔當。


大連銀行積極推進小微產品研發,從擔保方式、客戶群體等維度梳理產品清單,構建能滿足不同小微群體融資需求的全方位產品體系。與保險機構合作的“銀保貸”“漁船貸”“政金通”,為眾多擔保不充足的小微企業進行增信;“循環貸”“商票通”等標準化產品,適應營銷需求,有效提升客戶體驗。今年,大連銀行設計推出以房產抵押為擔保的“房閃貸”產品,對傳統抵押貸款進行大幅度升級改造,圍繞抵押率、貸款期限、還款方式、服務效率多管齊下,在網點覆蓋城市核心區域住宅提供最高80%的差異化抵押率政策,延長貸款期限減小企業短期還款壓力,設計標準化業務操作文本提高服務效率,從各環節為小微企業提供政策紅利。

大連銀行通過開展支持民營企業系列活動,不斷拓展民營企業覆蓋範圍。

截至2019年10月末,

民營企業貸款客戶數1808戶,佔全行對公授信客戶總數的85%,貸款餘額1040億元,佔全行表內對公貸款餘額的68%,為一大批民營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


此外,為有效對接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做大民營企業“朋友圈”,大連銀行舉辦了“服務地方、服務民營、服務小微”產品推介暨百戶企業銀企對接會,現場與近百戶民營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涵蓋了裝備製造、石油化工、基礎設施、食品加工、新材料、新零售等多個行業,計劃投放百億元資金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困境。

其次,大連銀行貼近百姓,服務市民生活。

一直以來,大連銀行投入大量資源開展城市公交卡充值、公共事業繳費、養老金髮放、社會保險繳費、居民財產保值增值、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等20多項高成本低收益的普惠金融業務,為400多萬客戶提供了多項便民金融服務;在全國9座城市推出153家“連心驛站”,免費為快遞員、環衛工人等一線勞動者提供臨時休息、飲水、手機充電、避雨等貼心周到的公益服務,被《銀行家》雜誌評為“最佳履行社會責任城市商業銀行”。

大連銀行

面向社會提供線上線下全通道、廳堂內外全覆蓋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宣教服務,積極推動建設安全和諧的金融環境。每年定期開展“3.15消費者權益日”“守住錢袋子”“金融知識萬里行”“金融知識進萬家”等系列主題活動近千場,覆蓋消費者逾百萬人次。獲得《銀行家》雜誌頒發的“老百姓最喜歡的城市商業銀行”獎項。

大連銀行秉承“用心服務、始終如一”的服務理念,主動對接客戶需求,不斷優化客戶體驗。20餘家網點先後40餘次獲評市級以上榮譽,其中在中國銀行業協會評優評選工作中,1家獲評“中國銀行業最佳社會責任特殊貢獻網點”;2家獲評“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百佳示範單位創建優秀獎”;10家獲評“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千佳示範單位”;12家獲評“中國銀行業文明規範服務五星級營業網點”。榮獲“銀行業客戶服務中心先進示範單位”“中國最佳呼叫中心——金耳麥大獎”等多項集體榮譽。此外,還設有多家標準化無障礙網點,為老弱病殘孕等特殊群體客戶提供優質、便利的金融服務,於2013年獲得大連市銀行業首家“無障礙示範銀行”稱號。


記者:伴隨著金融行業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金融創新已日益成為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金融創新方面,大連銀行是如何佈局和實施的?

王旭:大連銀行的金融創新,為的是提升客戶體驗。

為此,大連銀行搭建 “互聯網+普惠金融”業務架構,加快推動以金融科技和大數據技術為依託的小微業務模式升級,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了“線上個人經營貸款”業務,有效整合司法、工商、徵信等相關企業信息資源,專門為小微企業主提供高效的線上普惠金融服務。作為大連銀行首款線上小微金融產品,在獲客來源、業務模式、風控管理等方面實現了全新突破,升級並重塑了大連銀行“互聯網+普惠金融”的業務模式。截至2019年10月末,通過該項目累計向2293戶小微企業發放了8.6億元貸款。

另一方面,大連銀行積極提升自主風控水平,探索利用金融科技引入業務場景和多維度數據,構建以反欺詐、准入策略、智能評級、智能決策等模型為核心的線上業務風控體系,解決批量獲客的流程痛點和風控難點,不斷提升小微服務質效,實現“智慧小微”金融服務。

大連銀行充分運用線上平臺經營模式,將大數據技術和互聯網金融作為普惠業務發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持續提高數據資產運用能力,通過線下業務線上化、線上業務快速化,推動了普惠金融業務發展取得新成效。

此外,大連銀行運用金融科技為客戶提供專屬服務。

大連銀行著眼於場景搭建及“互聯互通”,為客戶提供場景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從傳統的融資提供方逐步向現代的金融綜合方案提供商轉變。

大連銀行通過客戶需求摸排發現,大連市公共行政服務中心資金劃轉業務頻繁,傳統的手工記賬模式效率低、操作風險大,嚴重影響內部財務管理效率。針對客戶的業務模式和資金管理模式,大連銀行積極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支持電子政務建設,通過“一戶一策”設計打造專屬金融解決方案,為其量身設計出以支付結算為基礎、內部虛擬賬簿為核心的一站式線上“財資管理”平臺,通過系統對接實現了客戶資金分賬管理及實時匯劃,並採用專線直連的模式為資金和數據安全保駕護航,推動行政效能實現質的飛躍。

大連銀行通過對傳統渠道進行業務重塑和流程改造,試水以電子銀行為載體的多渠道融合創新,極致提升客戶體驗,將手機銀行打造為開放型、融合型、場景化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目前在大連和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瀋陽、丹東、營口等九個城市積極拓展民生公益領域,開發了教育繳費、社保繳納、愛心捐款等常用便民金融服務。其中教育繳費功能面向大連市公立中小學進行推廣,通過線上出賬單繳納學費的方式,實現學校財務記賬和學生家長匯繳全流程電子化處理。該項功能現已覆蓋近90家機構,繳費22萬餘次,金額逾4200萬元。


記者:當前,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將發展金融科技提升至企業戰略重要位置,紛紛加大該領域的資源投入。請問在發展金融科技方面,大連銀行做出了哪些嘗試謀新求變?

王旭:大連銀行將科技引領看作是激發銀行活力的源泉。

大連銀行經歷了應用建設、技術與管理標準化、新技術探索與研究階段,穩健步入創新與數字化轉型階段,以數據創造價值為核心理念,以提升服務競爭能力為導向,以推動經營方式轉變、強化風險控制為根本,通過對海量數據信息的創新應用,實現了信息技術與經營管理的深度融合。

2016年開始,大連銀行對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進行了總體佈局,依照規劃在近3年有序推進技術架構調整,相繼投產了新核心系統、新數據中心,並緊跟移動互聯發展趨勢,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生物識別等技術先後構建了智慧銀行、大數據平臺、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等。先進技術的運用與先進技術平臺的搭建,助推大連銀行的金融科技應用從支撐具體業務向支持業務創新和數字化轉型轉變,再向科技引領不斷邁進。

其中,新一代核心系統基於業內領先的平臺架構,以客戶和產品為中心,實現了業務流程化和服務組件化,建立了同時具備先進性、擴展性、靈活性的全新賬務和會計科目核算體系,提供了統一的客戶、產品管理視圖以及全新的操作體驗。

新數據中心依據國家A級機房建設標準進行設計,配電系統、暖通系統達到國際T4標準,整體達到“T3+”水平,達到同業一流標準,總體空間能夠支撐未來5至10年發展需要。數據服務平臺除數據倉庫、外部數據管理、歷史數據管理3個基礎管理模塊外,還涵蓋了面向業務應用的自定義查詢系統。從“行內業務數據集中”到“歷史數據整合”,再到“統一外部數據管理”,以漸進的方式呈現數據全貌,構成大數據應用基礎,並基於此構建了全行級的智能風控平臺、反欺詐系統以及新一代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通過技術升級,為公司治理提供了更多的技術保障。

此外,大連銀行良好的風控是銀行行穩致遠的壓艙石。

為進一步完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體系,大連銀行制定了完整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策略》,對信息科技治理、信息安全、信息科技開發及測試、信息科技運行維護、業務連續性、信息科技外包等領域進行了風險分類,並就每一類風險提出控制策略要求,形成全行級信息科技風險控制綱領性政策。基於總體策略要求,配套制定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辦法》《信息科技風險評估管理辦法》《信息科技風險監測規程》等一系列實施細則,形成了涵蓋監測、識別、分析、報告、監督、改進的常態化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機制,防患未然。

注重科技內控管理,強化技術安全控制。大連銀行在科技項目立項階段即進行架構評估,包含應用架構、基礎架構、數據架構和安全架構,從源頭控制可能誘發風險的技術因素,並在系統需求設計、開發、測試、投產及運行等各環節實施相應的安全控制舉措,形成技術安全的閉環管理。

良好的科技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和專業人才配備,是制度執行與風險控制的基礎。大連銀行建立了與自身信息科技風險特點相適應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配備首席信息官牽頭落實科技重大決策事項,信息科技風險管理三道防線職能明確,各層級職責清晰、分工協同,尤其在第二、三道防線的管控上,大連銀行引入了專職科技風險管理與審計人才,切實發揮了管理與監督效力。


記者:企業文化是現代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塑造的重要內容,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推動銀行行穩致遠的重要手段。大連銀行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旭:關於企業文化建設,大連銀行提出踐行文化,築牢發展根基。

首先,大連銀行實施文化重塑工程。

自加入中國東方以來,大連銀行在總結自身經驗探索的基礎上,重新審視所遵循的價值觀體系,對企業文化內涵進行再梳理、再提煉,先後編撰印發了《核心理念使用規範手冊》《視覺識別管理手冊》和新版《企業文化手冊》,重塑了以大連銀行精神為核心的理念識別系統(MI)、以企業標識為核心的視覺識別系統(VI)、以員工形象為核心的行為識別系統(BI),接續性地完成了企業文化系統(CIS)導入工作,實現了“精神文化、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的深度融合,全面優化了品牌形象、產品形象和員工隊伍形象。

大連銀行在探索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勇於實踐,孕育出了“大融東方、連盈未來”的品牌文化,堅持“以信立、以心連”的企業精神和“簡單、真誠、陽光、協作、共贏”的核心價值觀,秉承“提速、提升、創新、增效、落實”的行訓,以“為客戶、員工、股東、社會創造卓越金融價值”為使命,

充分依託中國東方金融平臺優勢和機構佈局優勢,實施傳統金融+智慧金融“兩翼齊飛”,公司業務、零售業務、金融市場業務、投行資管業務“四輪驅動”的發展戰略,多措並舉提升經營改革質效,圍繞經營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經營,全面推動業務轉型,實現穩健發展,資產規模、經營效益大幅增長,資本實力、信貸質量和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截至2019年10月末,大連銀行資產總額突破400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近2000億元,各項存款餘額逾2700億元。在2019年7月出版的英國《銀行家》雜誌全球前一千家大銀行排名中,大連銀行位列第305位。

其次,大連銀行實施品牌提升工程。

大連銀行始終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積極履行企業公民責任,在教育扶貧、精準扶貧、生態環保、抗震救災等方面累計向全社會捐款1.2億元,連續多年榮登中國慈善企業排行榜,相繼被國家民政部授予“中華慈善獎”,共青團中央授予“希望工程30年突出貢獻者”。憑藉對金融事業、民生福祉的孜孜以求,大連銀行成為了心繫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建設者和探索者,實現了用文化提升品牌價值的良性促進,在社會上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

教育扶貧出實招,大連銀行捐款5000萬元成立“教育慈善基金”,陸續在大連貧困地區援建8所“希望學校”、鑽打7口“希望水井”,為50多所貧困中小學校建立“愛心教室”,捐贈教學物資,向2萬餘名貧困學生髮放助學金,竭力改善一線鄉村教師的工作條件和貧困學生的學習環境;舉辦了11屆“崗位助學&愛心送學”大型公益活動,提供助學崗位1千多個,愛心送學1萬多人次……大連銀行“走”到哪裡,就會將“愛”帶到哪裡,“公益足跡”遍佈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成都、瀋陽、丹東、營口8座異地分支機構所在城市,“愛心”輻射全國。

脫貧攻堅求實效,大連銀行積極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向中國東方定點扶貧縣——湖南邵陽縣捐款近500萬元,助力當地困難群眾增收脫貧;向本行定點扶貧村——大連市瓦房店土城村投放百萬元信貸資金支持果蔬大棚建設項目,累計捐款近百萬元在當地開展教育援助、困難救濟、消費扶貧和基礎設施建設,為該村早日脫貧摘帽做出了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