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目前已知的益生菌有近 20 種,可大致分為五類:乳桿菌屬、雙歧桿菌屬、酵母菌屬、鏈球菌屬以及其它細菌。

越來越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有效改善小兒腹瀉、壞死性小腸結腸炎、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過敏反應等兒童疾病。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益生菌可改善兒童多種常見疾病

因此掌握益生菌的基礎知識,預防性使用益生菌,也可以為寶寶健康劃定出一片“保護區”。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6-24個月易腹瀉,益生菌阻礙致病菌生長,構造消化道屏障

兒童腹瀉病小兒腹瀉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生後 6~24 個月發病率最高。

由於兒童消化道發育未成熟,極易受到食物溫度及軟硬變化、環境冷暖、各種胃腸道細菌和病毒的入侵等因素的影響導致急性、慢性及遷延性腹瀉的發生。

而益生菌首先可通過磷壁酸與腸黏膜上皮細胞相互作用構成消化道屏障,形成定殖抵抗力,阻止致病菌的入侵和定殖。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益生菌可構成消化道屏障,改善小兒腹瀉

同時益生菌可產生較多的有機酸(如乳 酸、乙酸等)致腸道 pH 值下降,阻礙致病菌生長和腸道毒素的生成和吸收。

其次益生菌可激活並增強兒童機體免疫力,發揮免疫調節功能。

童特別是<2 歲的患兒由於處在腸道菌群構建發育期,更易發生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在使用抗生素早期應用益生菌可通過糾正腸道微生態失衡、修復腸黏膜上皮細胞、促進腸黏膜及全身免疫活性的恢復來預防和治療兒童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哮喘、溼疹等過敏性疾病,益生菌抑制兒童過敏進程減少患病率

過敏性疾病是機體對食物性或吸入性過敏原產生的免疫反應(以特異性 IgE 或者細胞介導)所導致的免疫相關性疾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

兒童時期過敏性疾病主要包括食物過敏、特應性皮炎、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 、 過敏性結膜等。

溼疹也與嬰幼兒腸道菌群與免疫功能相關,溼疹嬰幼兒腸道菌群改變,免疫功能降低,其腸道微生物定植抗力也相應減弱。

同時0 ~ 1 月的嬰幼兒腸道雙歧桿菌及構建規律與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有關該時期可能是防治嬰兒出生後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關鍵期。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益生菌抑制過敏進程,可預防小兒溼疹

人類在生命早期缺乏微生物刺激,致使體內 Th1/Th2 免疫失衡,免疫應答偏向 Th2 方向,誘發 IgE 生成,過敏性疾病患病率增高。

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黏膜屏障功能,調節腸道免疫平衡,促進樹突細胞成熟進而誘導 Treg 細胞抑制 Th2 反應,阻止特異性IgE 的產生,抑制兒童過敏進程。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益生菌可修復腸黏膜改善腸道微環境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此類腸道病毒有 20 多種(型)。

其中,引起重症手足口病最主要的2 種病毒是柯薩奇病毒 A16 型 (Cox A16) 和腸道病毒 71 型(EV 71),多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

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部分患者出現嘔吐、腹瀉、氣促,少數患兒 因出現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腦幹腦炎等併發症而導致死亡。

手足口病傳染速度快,且EV 71 感染的手足口病中易出現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併發症,嚴重危害嬰幼兒的健康。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益生菌刺激腸黏膜蛋白的分泌緩解手足口症狀

益生菌的預防性使用能夠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的失衡狀態,創造一個有益於腸道正常菌群生長繁殖的環境,抑制腸道病毒的複製,抵抗病毒的侵襲並減輕炎症。

同時,益生菌還能刺激腸黏膜蛋白的分泌,加快損傷腸黏膜的修復,增強患兒的免疫功能,改善了腸道屏障作用,能緩解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症狀,加快患兒的病情恢復。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5歲兒童齲齒患病率達71.9%,益生菌抑制口腔致齲菌保護寶寶牙齒

齲病是發生在牙體硬組織的慢性細菌性疾病。發病率高,分佈廣,對人類口腔和全身健康危害很大。

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的第4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普查結果顯示,我國5歲兒童齲患幸達71.9%,12歲兒童幅患率為38.5%。


小兒腹瀉、手足口、溼疹等常見病,預防性使用益生菌可減少患病率

益生菌可抑制口腔致齲菌

與10年前相比,5歲和12歲兒童患率分別上升了5.9%和9.6%。

國務院辦公廳所發佈的《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中明確指出,應加大齲病干預力度,將12歲兒童患齲宰控制在30%以內。

變異鏈球菌是齲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代謝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產生大量有機酸,導致牙體硬組織脫礦,同時合成葡聚糖促進自身在牙菌斑生物膜黏附。

而近期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過抑制變異鏈球菌生長,抑制齲病的發生發展。

同時益生菌能直接與變異鏈球菌發生凝集反應,降低後者在牙及口腔黏膜表面的黏附性,並調控唾液中 獲得性膜蛋白的組成,從而調節口腔微生態平衡。

因此兒童口服益生菌可通過抑制口腔致齲菌,起到防齲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