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智慧,很多時候往往家長的一個舉動、一句話都可能是教育過程中的致命弱點。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

01、不要說孩子笨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有時在我們著急上火的時候,也許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樣笨!”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有傷孩子自尊的話脫口而出時,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給孩子心理蒙上陰影。如果這句話成了家長的口頭禪,一個沒有主見、沒有自信、呆頭呆腦的笨孩子可能真的會誕生。

02、不要恐嚇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有時,對調皮、貪玩或屢教不改的孩子,我們也許會說:“再不聽話,就讓大灰狼來吃你。”或者說:“老妖精來了,還不快跑?”每當這些恐嚇孩子的話語講出來的時候,確實能起短暫的效果。但是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也是巨大的,有些甚至是無法挽回的。一些孩子怕生人、怕黑、怕獨處很可能就是由於小時候家長的恐嚇教育造成的。

03、不要賄賂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有些家庭,夫婦雙方有矛盾,為了擴大勢力,都想拉攏孩子,想讓孩子站在自己一邊,而手段多數是賄賂。也有一些家庭,為了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或者實現別的什麼目標,就採取許諾、賄賂的辦法。比如“你如果做得怎樣,我就給你什麼獎勵”,以此刺激作為動力。但這的確不是個好辦法。

前一種賄賂會把孩子攪進父母的是非之中,也往往造成孩子是非觀念的混亂,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而後一種賄賂,會引發孩子做事的動力由內轉向外。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目標,他學習不是為提高自己,而是為了物質獎勵。當他不需要這些獎勵的時候,他的動力也就沒有了。

04、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還不能獨立。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但這樣過度保護,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長此下去,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凡事依賴父母、縮手縮腳的孩子。所以,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能做,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創新精神,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05、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嘮叨是80%以上家長的通病,也是幾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點。

父母之所以嘮叨,是覺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因而時時提醒、事事提醒,這樣就形成了嘮叨的習慣。而孩子呢又恰好反感父母這樣的做法。他們認為:有些話說一遍已經夠了,沒有必要不停嘮叨。過分嘮叨,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厭惡,甚至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專門和父母對著幹,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其實,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所以,做父母的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嘮叨。

06、不要強迫孩子盲目服從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強迫孩子盲目服從也是許多家長常犯的錯誤。其根源還是我們靈魂深處家長專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我們往往出於為孩子好的目的,卻做出了不尊重孩子、違背孩子意願,甚至傷害孩子的事情;我們常常強迫孩子停下他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做一些孩子痛苦但家長認為重要的事情。很多時候,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有的只是盲目服從。

長此下去,不但扼殺了孩子的個性,也剝奪了他分析、思考、判斷、選擇的能力。就這樣一個滿身耳朵,卻沒有腦袋的孩子產生了。這樣的結果,也絕對不是我們家長所想要的。有時候,如果你想要孩子丟開他正做的事,聽你的話做別的事,應事先提醒孩子,等一會要他做什麼。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在服從命令之前有抱怨的自由。

07、不要掩蓋孩子的錯誤,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犯錯誤是孩子的共性和權利,孩子在不斷地犯錯誤,然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經驗,從而成長、成熟。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就必須及時提醒、糾正。但是,往往有一些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要麼視而不見,要麼採取掩飾、縱容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我覺得作為父母,適當地寬容孩子的缺點、錯誤是可以也是必需的。但過分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要走上社會,有些在家裡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難說了。因此,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潛在能力的發展,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08、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長常犯的錯誤之一。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隨意性很強,沒有原則、沒有規矩,或者父母憑自己的喜怒隨意設立規矩。孩子同樣的行為,有時遭到處罰,有時得到表揚,有時則任由他去。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困惑,不知道究竟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長此以往,不但使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喪失,而且會使孩子養成沒有是非標準、凡事可以隨自己情緒而改變的無賴習氣。

09、不要對孩子濫用獎勵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濫用獎勵也是一些家長常犯的毛病。大人們常說:“如果你做到什麼,我就獎勵你什麼東西”,“如果你考試達到多少分,我就獎勵你什麼東西”這樣拿獎勵來糾正孩子的錯誤,或者拿獎勵激勵孩子進步的方法,實際上是對孩子的賄賂,是非常錯誤的教育方法。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培養了孩子懶惰和不正確的價值觀。

我曾看過一幅漫畫:一個孩子拿著100分的試卷,爸爸獎勵了他100元錢;第二次,孩子拿著90分的試卷,媽媽獎勵了他90元錢;第三次孩子拿著88分的試卷,奶奶獎勵了他88元錢;第四次,孩子拿著50分的試卷,向爺爺要50元錢的獎勵,卻遭到了全家人的責罵。這幅漫畫很好地諷刺了亂用獎勵的惡果。

我覺得,我們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應該有個標準。做好了表揚,做不好批評。有時候也可以象徵性地來一點小小的物質刺激,但不能濫用,更不能拿獎勵作為糾正孩子錯誤的方法。比如學習就是孩子的職責,考好了應該表揚、肯定,但以考多少分為依據獎勵多少錢的做法,就大錯特錯了。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切記:不能濫用獎勵。

10、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家庭教育中的十個“不要”,教你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有些家庭,家庭關係不和諧,夫妻之間常常吵鬧。修養好的,還能顧及孩子,儘量避開孩子;修養差的,則根本無所顧忌,甚至專挑孩子在的時候吵鬧。這樣吵鬧的結果,既破壞了家庭歡樂、和諧的氛圍,又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還會讓孩子看不起父母。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致而公開爭吵,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聽誰的好。最後往往都是按一方的意見行事,長此下去,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不說,還使得讓步的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下降。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真有非常大的分歧,也要避開孩子進行討論。不要讓孩子感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不起作用。

誰還不是第一次做爸爸媽媽呢?關鍵是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是需要學習的。

點擊關注,助你童行,教育路上,有我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