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0 200年前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後被推翻的遺傳結論,正在被重新證明

拉馬克200年前的結論

提起進化論,我們就會想起達爾文,但其實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進化論的人。

第一個提出唯物主義進化論的,其實是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

拉馬克提出他的生物進化學說是在1809年,這一年達爾文才剛剛出生。

200年前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後被推翻的遺傳結論,正在被重新證明

拉馬克生物進化學說,有兩個主要結論:“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

“用進廢退”是指生物用到的身體特徵,會進化;沒有用到的,會退化,我們現在知道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獲得性遺傳”是指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會直接遺傳給後代。

然而,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而DNA的改變,正常情況下是不受環境影響的。

也就是說,“獲得性遺傳”被徹底推翻了。

然而這個結論被推翻60多年後,現在生物學家又發現了很多“獲得性遺傳”現象。

200年前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後被推翻的遺傳結論,正在被重新證明

獲得性遺傳

瑞典科學家根據歷史記錄數據發現,在青春期遭遇饑荒的男性,孫子輩發生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概率比較小;而青春期沒有遭受饑荒的男性,孫子輩發生心臟病和糖尿病的概率比較大。

也就是說,男性青春期遭遇的饑荒環境,影響了本人身體,這種影響還遺傳到孫子輩,使孫子輩的心臟病和糖尿病發病率降低。

2005年,英國的歷史病歷研究發現,父親11歲前吸菸,兒子變成胖子的概率比較大。

200年前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後被推翻的遺傳結論,正在被重新證明

動物實驗發現,給實驗室雄性大鼠喂蛋白質含量低的食物,後代的肝臟膽固醇表達會發生改變。

這些都是由環境影響個體,在DNA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導致後代也出現了一些性狀變化。

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表觀遺傳學現象。

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就是200年前拉馬克提出的“獲得性遺傳”現象,也就是在DNA不變的情況下,環境影響生物,並可以遺傳給後代的現象。

表觀遺傳學

之所以叫“表觀”遺傳,是跟DNA遺傳區別,DNA是遺傳信息的內核;而表觀遺傳學,是“可觀察”的,基因“表達”層面的遺傳,不依靠DNA。

DNA是穩定的,遺傳信息會無數代一直遺傳下去的;而表觀遺傳學不穩定,可能只遺傳幾代後,遺傳現象就消失了。

表觀遺傳不依靠DNA進行,那到底依靠什麼呢?

我們知道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精子和卵子身上除了DNA,還有很多蛋白質、RNA等物質,都會一起結合到受精卵上。

而表觀遺傳學,就是通過這些蛋白質、RNA等物質,進行遺傳的。

200年前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後被推翻的遺傳結論,正在被重新證明

要知道DNA信息要表達,就是通過這些和DNA一起的蛋白質、RNA等,所以這些蛋白質、RNA等的遺傳,對生物的影響其實相當大。

例如我們都知道絕大部分人身上都有癌症基因,但是並非每個人的一生中,癌症基因都會表達,而控制癌症不表達的,很可能就是這些蛋白質、RNA等物質。

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受表觀遺傳學影響的現象包括:

人類肥胖、2型糖尿病、過敏反應、心臟病、炎症、腫瘤、骨質疏鬆、衰老等等。

例如夫妻相處得久,會變得越來越像,這種人類外貌的改變,可能也跟表觀遺傳學有關。

甚至還有科學家發表過,貧窮也有表觀遺傳現象。

貧窮的遺傳,實際上,就是性格的遺傳,也就是說,性格也可以通過表觀遺傳學遺傳給後代。

性格可以說是對人一輩子的影響,也就是說,你有什麼樣的性格,你的兒子女兒,很可能有類似的性格底色。

如果說DNA決定你的生存,那表觀遺傳學決定了你的生活。

200年前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後被推翻的遺傳結論,正在被重新證明

目前為止,很多表觀遺傳學現象被發現,但這些現象的分子機制還沒有弄清楚,有大量研究的空白和機會。

所以表觀遺傳學已經成為生物學和生物醫學研究的一個相當熱鬧的領域。

表觀遺傳學的提醒

指尖科技說小編覺得表觀遺傳學對我們普通人更加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提醒:性格也會遺傳。

也就是說,不能盲目去希望你的後代會跟你不同。

200年前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後被推翻的遺傳結論,正在被重新證明

你的壞習慣、壞脾氣、你的懈怠、自卑,很可能都會成為你後代的性格底色。

想要給他們一個更好的起點,首先你就應該自己提振士氣,改掉壞習慣、壞脾氣。

同時,你克服問題經驗,可能對你的孩子,也更加有用。

參考文獻:

01.《表觀遺傳學簡介》黃晶2019-03-31

02.《Virginia Hughes.Epigenetics:The sins of the father》Nature,06 March 2014

03.《飲食,肥胖與表觀遺傳學》黃晶2019-03-06

04.《你遺傳給後代的比你想象的要多——表觀遺傳的祖輩“原罪”》丁廣進 2016-08-06

05.《表觀遺傳學可解釋2型糖尿病》PLOS Genetics,Tasnim Dayeh:取自生物通網

06.《表觀遺傳學在過敏性疾病發生中作用的研究進展》邢夢娟,胡燕 2015

07.《陸前進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雜誌<jaci>發佈過敏發生的表觀遺傳學新機制》陸前進 2019-06-27/<jaci>

08.《表觀遺傳學與心血管疾病》白玉婷,周白麗2016

09.《Cancer Epigenetics: From Mechanism to Therapy》Cell,Tony Kouzarides,Mark A. Daws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