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杭州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国》,其实很多人都没吃过

今年,一部名为《早餐中国》的美食纪录片,在吃货圈里反响很大。一集5分钟,每集只介绍一家市井早餐店,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当你在家楼下早餐店吃饭时,可能就被记录成素材了。片子的结尾处还会搭配一首老歌!每一帧都透露着浓浓的人情味。

在上周播出的一集中,杭州的早餐终于在片中露脸了。

杭州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国》,其实很多人都没吃过

在早餐中国的微信公众号中说道,当摄制组问老杭州人的早餐吃什么时,老杭州人回答,说不出。其实这说不出是有原因的,大饼油条、大小馄饨、葱油煎包、牛肉粉丝等各色早餐数不胜数——杭州人的“说不出”,其实是选不好!
为什么选择了这家煎包店,摄制组的回答是,吸引他们的不是早餐,而是那股人情味。一家开了数十年的店铺,几经搬迁,最后缩在一条小巷里,来往吃早餐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顾客。这家店就是鼓楼煎包馄饨店,他的前身就是在离鼓楼城门不到10米的老房子里,藏着城南颇有些资历的饮食店——“山边小吃”,更为人熟知是它的另一个名字——“鼓楼银花馄饨”。

杭州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国》,其实很多人都没吃过

去年,老板娘陈志平搬去梅花碑了,就在老底子老头油爆虾斜对面,佑圣观路70-1号交警大队贴隔壁。新店较之前老店更宽敞干净,早餐种类没有变,还是那生煎包煎饺、大馄饨、小馄饨、牛肉粉丝等,对了,不变的还有那老板娘的发型。

杭州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国》,其实很多人都没吃过

早上七八点钟是店里最忙的时候,来吃锅贴的有隔壁交警大队上班的,有在梅花碑住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还有特地赶到这里来的那些从小吃到大的老客。

老板娘陈志平说:“我们一家人四姐妹,三个都是做锅贴,最早是86年5月份,那时还是自己家房子,就在定安路游泳馆贴边上,叫晨晨小吃。后来拆迁,我们小阿妹搬到惠民路做的,就是现在杭四中对面的鼎顺小吃(1999年)。再后来我就搬到大井巷做的,大井巷开了两年,房东看我们生意好么就把房子收回起自己做的(2001年)。然后又搬到了当时皇饭儿边上的小店面(2003年),自己觉得又不是很妥,做了两年就搬到了鼓楼城门底下(2005年)。一开始就做做早饭生意,后来开始做夜宵的,下个馄饨啊还有油炸大馄饨,那时小年轻最欢喜晚上吃个。再后来么生意好的,就把边上的店铺吃下来,直到去年房东说要涨房租了,才搬到了梅花碑。”

在店里吃早饭的谢大伯说,跟着这家店吃了七八年了,就三个原因。一,老板娘热情服务好;二,店里环境干净;三,吃的是老底子的味道。

那什么又是老底子人的味道了呢?老面发酵是杭州老底子煎包的灵魂,老面发的皮才香,一条老面发一盆面,皮要擀薄提高口感,而内馅用的都是精选的猪后腿肉,包好后放到平底锅上煎到底部呈现金黄焦脆,撒上葱花就可以出锅了。

杭州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国》,其实很多人都没吃过

价格煎包7毛一个,粉丝5元一碗,来上一盘十个左右的煎包,再买一碗牛肉粉丝,又或者馄饨,有滋有味,一点不赖。“好吃实惠”“老杭州最正宗的味道”“都是从鼓楼跟过来的”……这家店存储着老杭州胃的记忆。

杭州这家生煎包店上了《早餐中国》,其实很多人都没吃过

虽然从人流量超多的鼓楼搬到了这里,但老板娘的煎包店依旧客满盈门,记者问老板娘累不累,要不要退休。陈志平说:“不退休,没想过退休。”

如果你也知道哪里有好吃的煎包,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