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70年披荆斩棘,新乡走过了“平原省”,来到了“郑洛新”,一路繁花满城芳,始终与伟大祖国同行!


  辉县的山水映城、红旗的凌云广厦、卫滨的流金波影、卫辉的长河古城、凤泉的一水清梦、原阳的博浪之沙、牧野的“诗经”新唱、封丘的黄池华彩、长垣的“中国智造”、延津的故道芳华、获嘉的“同盟”崛起、新乡县的“墉都”新生、平原示范区的“长桥卧波”,以及高新区、经开区2个“国家队优秀生”,在工业、农业、交通、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阔步前行……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封丘县。

从1949年到2019年,

共和国已走过70个春秋。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

封丘成长的脚步,

始终伴随着共和国的艰难与辉煌。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滔滔黄河,奔腾东去!到了封丘,突然来了个“急转弯”,形成南北横河,致使封丘历史上水患频仍、群众生活极度贫困。

据史料记载:1949年之前,黄河大的泛滥53次,其中在封丘境内决口就有35次……

70年,昔日盐碱地“变”全国粮仓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1949年,封丘民生凋敝、百业待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1036万元,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2018年,全县GDP总量达157.1亿元,是1949年的1516倍。

解放前,封丘长期饱受旱、涝、风、沙、盐、碱之苦。“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风吹黄沙跑,产碱不产粮”,一首民谣唱出了封丘人民的辛酸和无奈。194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只有3883.5万公斤,群众温饱尚不能自给。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解放后,封丘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黄池大地春潮涌动。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2004年以来,随着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农业保险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封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特别是近年来,历届封丘县委、县政府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至2018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

74万吨,不仅早已自给有余,而且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高产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核心示范县、全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省级产油大县。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随着富元、倍儿鲜等食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封丘正在完成由“全国粮仓”向“国民厨房”的再次蝶变。

70年,只有一家企业到多个“零突破”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1949年,封丘只有一家“企业”——手工翻砂炉厂。加上民间的各类手工作坊,全县工业产值只有57万元。
1950年,随着印刷厂、榨油厂、面粉厂、机械厂等国有企业的开工建设,到了1985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200余家,工业总产值12709万元,

是1949年的223倍。

时针指向2018年,全县仅规模以上企业就达9家,年产值388761万元,是1949年的681.8倍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一个个跳跃的数字,折射出封丘的发展历程。比数字更可贵的,是封丘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银山银山”的执着与信念。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化工企业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却又是利税大户,对封丘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封丘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相继关停了“黄河化工”、“晨曦化工”等县内全部化工企业,为封丘留住了一方净土、一片蓝天、一汪清水、一处乡愁。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近年来,县产业集聚区、起重园区、电子商务园区、商务中心区相继建成,以石墨烯新材料、风电新能源、县域循环经济、智能服饰加工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实现了封丘历史上多个“零的突破”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70年,品牌名片多 人民幸福感强


建国之初,封丘县人均寿命不足40岁。2014年,封丘人均寿命达到78.09岁,百岁及以上老人104人,占人口的比率达到13.69/10万,成为距离首都北京最近的“中国长寿之乡”。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以此为主干,封丘县积极整合“中国金银花之乡”、“中国树莓之乡”、“中国相思文化之乡”等金字品牌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建设“花海封丘”,大力开展“五城同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显著增强。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油菜花节”已连续举办三届,品牌价值达到1亿元,陈桥湿地公园、应举嘉联生态园、曹岗青龙湖生态公园等景区和园林让封丘成为周边市民的“后花园”,

蔬果采摘园、农业观光园、花卉种植园、休闲垂钓园从“星星点点”渐成“星罗棋布”,不断吸引着各方游客的眼球和脚步。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2018年,封丘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拉动消费9亿元,荣获“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封丘,正在书写天蓝、水清、城绿、花红的新画卷!

70年,看新旧对比 叹沧桑巨变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曾经,封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4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元,“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2014年还有贫困人口74752人,贫困发生率10.86%。

如今,

在2018年封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6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1390元,顺利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人口减少到9423人,贫困发生率降到了1.39%。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曾经,作为黄泛区和泻洪区,黄河给封丘人民带来的是灾难和噩梦;

如今,“三山一滩”搬迁扶贫工程给滩区群众送来了福祉和安康,封丘黄河岸边悄然崛起了李庄新城,已经有21419名滩区群众搬出了黄河滩,荆隆宫、陈桥、曹岗等乡镇的迁建工程也正在如期推进。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作为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全国每卖出一个汽车扶手箱,就有九个半来自李庄新区亿德隆公司。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曾经,封丘县城区不足三平方公里,四角四个大碱坑,土屋、草房、窝棚散落在大街小巷;

如今,封丘城区面积达到78.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71.79万人,城市面貌脱胎换骨,“出门见景,推窗见绿”已成为封丘居民生活的“新常态”!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曾经,封丘偏居一隅,“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如今,封丘城乡硬化道路达1481公里,早已实现了“村村通”,小汽车也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大广高速、106国道、S227、S219、S311、新长大道、新菏铁路将封丘与外界紧密相联。随着“八路二桥”工程的实施,封丘的交通将会更加便捷,高铁也不再是梦想!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复兴路上风华正茂!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忆往昔,雄关漫道真如铁;

看今朝,人间正道是沧桑;

展未来,长风破浪会有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封丘的建设者,我们既有“会当凌绝顶”的雄心壮志,又有“江山如此多娇”的意气风发;既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又有“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勇毅无悔。

新乡故事:看封丘巨变

我们会与祖国同行,

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

下活一盘棋、共圆一个梦,

新姿态拥抱新时代,

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来源:相约新乡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