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他是唐代一位知名的边塞诗人,其一生劳顿,年轻时就曾常年务农。后来从政也是在他46岁以后,而且是任武职,常年奔波于边塞苦寒之地。因而其吃尽了底层的苦,洞达了人生诸多情感。

命运总是垂青于人生有准备的人。厚积薄发的他终于老来得运,竟成了镇守一方的节度使,相当于如今副部级领导。真可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样的人生简就是一部让人百感交集的苦乐剧。

他就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相信大家都背过他的诗《别董大》,诗中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更是让人过目不忘。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劝君“莫愁前路无知己”, 一旦人生际遇出现,怎能“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的出身并不差,他的爷爷是安东都护,怎么也算官二代了。但是身为官二代的他却对入仕没有太多的渴望。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读书到二十岁时其理想居然是做一个农夫。他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真真切切的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公元731年,高适二十八岁。他已经在宋城过了八年的耕读日子,是时候走出去看看了。大唐虽然没有现代社会的花花绿绿,但也是锦绣江山,也有风流人物。况且当时正値开元盛世,大唐帝国歌舞升平,四方来朝。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从公元731年到公元734年,四年之间,高适扔下锄头,拿起宝剑,仗剑天涯。当时,他深入边塞,唐军将士的热血与豪气都在心里刻下深深的烙印。

也许就是这边塞的豪情,彻底点燃了正值壮年的高适的人生激情!就在这苦寒之地,在这狼烟相伴风沙的边塞,高适唱出了大唐盛世的豪放雄浑之音。

他的《塞下曲》中唱到:“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更是进而感慨“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是啊,耕读哪有沙场杀敌建功立业来的痛快?!这种豪迈与洒脱上承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下开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是唐诗爱国精神的传承。

在组诗《蓟门行》中,高适更是将大唐将士的牺牲与奉献一并拖出。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就这样,高适走出农田,走向边塞,唱出了大唐军中最强音。

时运谁可说,乱世造英雄。

公元749年,已近天命之年的高适,在宋城呆了十年之久后,居然走上了求官之路,这个年纪,实在不小了。唐朝的很多诗人,像王勃,陈子昂,李贺等等甚至都没有活到这个岁数。但是中国还有一句古话,好饭不怕晚!的确如此。谁又能想到,46岁才入仕途的高适,竟然在60岁时就坐到散骑常侍的位置,并且还有了渤海县候的爵位封号?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十四年,他从一个办事员坐到了副部级!

高适谋到的第一个职位是封丘尉,非常低级的军职。他的第一份正式差事是往范阳送兵。这时已经是公元750年,大概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六年之后,他亲自送往范阳的这批兵竟然成了安禄山反唐的马前卒?人生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荒诞,让我们在无奈之余不得不感叹命运的主宰。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高适,他也是人,一个普通的人。面对年近半百的身躯,就算曾经有再多的豪情也会大打折扣,也就是此刻,这个年纪,人就会开始萌生退意,甚至开始想回归故里。就犹如一个浪迹天涯的剑客,已然厌倦了江湖,厌倦了恩怨,他现在特别想要做的就是归去。

公元752年,高适是回到了长安,也辞去了封丘尉,开始漫游。

如果不是此后的安史之乱,他从此可能就回到宋城老家或许淇上别墅,继续种自己的田,耕自己的地,过自己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了。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是安史之乱改变了他的命运!

公元755年,高适被任命为左拾遗。公元757年,高适以淮南节度使的身份,领兵出征,平叛永王李璘。征讨永王李璘毕竟不是征讨安禄山,在唐军主力面前,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树倒猢狲散。永王李璘注定会一败涂地,高适注定会成就大业。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很多人都说平定永王李璘是高适捡了个大便宜,但没有办法,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高适他准备了五十年,为了这个机会,他读了万卷书,行了万里路,他时刻都在坚持着,坚持着属于自己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他不成功,谁成功?高适搞定永王李璘后,又领兵解救睢阳之围。后来虽然因言获罪,但毕竟功名赫赫诗名远播,几经周折于763年转任剑南节度使。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公元764年,高适离开蜀地,北上长安,坐上了刑部侍郎、散骑常侍,过上了优哉游哉的晚年生活。


尾声:

今天,当我们读高适的诗时,经常会赞叹他升迁的速度,会惊叹于他的厚积薄发,会留恋与他与王之涣王昌龄等人的友情,更会思考他的一生对于我们生命的启示——

上天赐予我们生命与思想,不是让我们荒废的。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时刻准备着,积极的准备着,越是逆境越要如此,就像高适,哪怕年过半百,没有关系,只要我们准备好,上天不会不给机会,只要抓住了这机会,一样会有所成就。

看46岁才入职的农民诗人,仅十四年就从科员坐到了副部级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