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外籍媒體人看香港:部分媒體成為暴力示威者的“保護層”

視頻:【香港故事】外籍記者看香港:部分媒體成為暴力示威者的“保護層”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11月23日電 題:外籍媒體人看香港:部分媒體成為暴力示威者的“保護層”

中新社記者 阮曉

“這邊是警方,那邊是示威者,中間就是媒體。在其他國家的警民衝突時,媒體是不敢站在這個位置上的,因為那是最危險的地方,如果香港警方不剋制的話,我相信香港媒體也不敢站在那個位置上。”

香港修例風波持續逾5個月,成為新聞事件的焦點。來自澳大利亞的資深主持人、記者麥子(Alex Mccutcheon)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如是說到。

能操流利中文的麥子自十多年前來到中國,便被香港的開放和包容所吸引,選擇在此開創人生事業。6月以來,他奔跑在香港街頭,活躍於新聞事件中,與示威者對談,向警方提問,也觀察著其他媒體同行的舉動,以一個“外人”的身份,經歷、記錄著這場風波。

被問及採訪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麥子說,是曾經發生在香港國際機場的一幕。事件的主角是一個對示威者表達不同看法的男子,其被一群人一哄而上圍攻。那一刻令他警醒,群體性暴力的可怕之處在於,因為群體容易失控,當他們憤怒地要攻擊一個人,這個人隨時可能失去生命。

延伸至香港街頭的暴力行為,麥子認為原理相通。他說,“世界上任何示威運動都有可能演變為暴力,香港並不例外,這不是‘香港特色’,如果控制不住,暴力只會升級,可能一開始只是口頭威脅,之後便會一直加碼,這是一個很正常的過程,是放縱暴力的自然結果。”

作為前線記者,麥子見證了這場風波中傳媒界別各種光怪陸離的景象。他認為,香港的新聞環境具有極高的自由度,給予不同立場的媒體發聲的空間,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大尺度的自由也帶給整個傳媒環境相應的責任;而現時他觀察到,部分媒體並沒有將全面、客觀報道的責任時刻放在心間。

部分媒體橫亙在警方與示威者之間,甚至充當起示威者的“保護層”,大部分時間將鏡頭對準警方的執法行動,卻對示威者的暴力行為視而不見。麥子說,這些畫面在前線採訪中已司空見慣。而部分媒體側重以聳動的細作而非完整的事件作為頭條的新聞生產方式,也令其印象深刻。

他提到此前媒體熱炒的“荃灣警方開槍事件”,眾多頭條都在強調警方鳴了第一槍,而非警方為何會這樣做——在被眾多示威者包圍、追打時,警察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而開槍。

麥子說,如果放在美國,警察開槍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若非有人被擊斃否則基本不會有新聞報道,但到了香港,警察一開槍就變成是所有媒體都要爭相轉載的事情。“事實上,搶警察的槍,這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說明可能會導致更加失控的場面,警察開槍控制現場其實是非常正常的行為。”

麥子認為,選擇性報道暴露出部分媒體在判斷新聞價值時存在嚴重偏見,一些媒體的行為更是偏頗、自私。在警方舉行的記者會上,他曾兩次目睹有記者帶著頭盔抗議、手持激光筆進行示威活動,將傳媒向警方獲取信息的平臺變成表達自身政見的舞臺,最終令記者會無法照常舉行。

這種偏見廣泛存在於眾多國際傳媒的報道中,但近來麥子觀察到,事情或有了些微改變。香港女藝人馬蹄露因拍攝街頭暴力行為,被激進示威者“私了”,澳大利亞7號電視臺的一名記者將她帶離人群送去醫院,並在事後如實地報道了事件。

麥子坦言,佩服7號電視臺的勇氣,因為無論是涉事的記者,還是支持他作出真實描述和全面報道的電視臺高層,要跟其他傳媒說出不一樣的話,面對的輿論壓力非常大。他說,報道播出後,在當地引起過一波討論,大家發現原來此前對香港事件的報道是如此單薄。

一路走來,麥子見證著香港這座開放的城市,似乎慢慢變得不那麼包容、友好,令他略高難過。但麥子說,對這顆以中國文化為底、國際元素交匯的璀璨東方明珠的未來,仍抱有信心。他說,世界一直是變的,“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也需要改變。“放眼深圳河以北,那裡的人們是不是過得還好?希望大家保持開放的心態去感受、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