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麼解決書法氣勢問題?

博91786196


書法的氣勢,又稱氣機、筆機、筆勢、血脈、筋脈等。


李邕《雲麾將軍碑》

氣勢,或筆勢,是研究用筆合乎情理的運行軌跡。點畫之間的內部聯繫構成了“結體”,字之間的內部聯繫構成了“行氣”,行之間的內部聯繫構成了“章法”。當一幅字體現出一氣貫注的境界時,就構成了“氣勢”。

有書法家曾總結出常用的取勢二十法,包括適合楷書的暗勢、適合行草的卷勢等等。

下面選取二十法中關於體勢的左伸右縮法簡要介紹一下。


左伸右縮法是書寫行書的最常用的取勢方法,源於李邕的行楷,特點是橫勢都斜向右上,縱勢都向左側欹斜,左畔下伸,右畔上縮,形成“左伸右縮”的體勢。

由於右部向上提升,產生一種向下的重力勢能,運用得好,能給人以氣勢淋漓的藝術感受。

採用這種方法要注意縱橫的靈活變化,千萬不可每一筆橫畫都平行地斜向右上方,這樣又犯了齊平的毛病。

歷代書家中,蘇東坡最善此法。

關於取勢二十法,有興趣的朋友可找來看看。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書法的點畫結構只是書法藝術的基礎構建元素,絲法之美的真諦並不在此,而是書法的氣勢或者說氣質。江湖書法與文人書法,花氣、油氣、胭脂氣、脂粉氣與書卷氣,都是書法神態氣質的表現狀態,箇中良與莠,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得很清楚,審美層次、書法理論與修為,都有一定的關係。



關於書法的氣勢,不僅行書草書有,楷書也同樣有之。氣勢從形態上來解構,就是俯仰之姿,姿,就是呼應關係,蓄勢與藏勢,內斂與張力,都要做好平衡的處理,這個不簡單。



書法氣勢予人的感觀就是有勁,給力,在富於動感變化的形式中彰顯漢字的個性之美,方寸之間必須有乾坤氣象,有看點,有品頭,欣賞起來具有美感,是一種暢快。

書法氣勢首先要看筆力,矯健沈穩或空靈飄逸,不同類型不同風格,但美的內涵深層核心不變,那就是雅緻與和諧。宜動宜靜,粗中有細,收放自如,如此,方言其為好書。



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數千年文化積澱既循大理,又不拘一格。書法美的內涵並非一成不變,這需要理論研究,更需要實踐探索。任何藝術者從事藝術之初都是從摩仿開始,先得形而上學,而後才是造化創新。因此書法氣質的培養或者說書法氣勢的塑造,必須在點畫結構的基礎來入手,厚積而薄發。



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抱庸向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朋友拜年,祝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書藝有成。


抱庸詩書


問題,書法怎樣解決氣勢的問題?

中國古代書論經常提到“勢”,比如蔡邕的書法理論著作《九勢》。

這個字來自中國的哲學,勢是給人的一種感覺,通過這個“勢”,讓你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這是一個比較高明的技法,所以古人講“不戰而屈人之兵”就是運用了勢。

如諸葛亮的空城計,諸葛亮坐在城牆上彈琴、城門大開、派人淡定的灑掃街道,就是運用了“勢”。

中國古代打仗,雙方會先排一輛戰車去陣地前演練一下子,這也是運用了勢。對方一看自己這樣的“勢”不足,就嚇跑了,所以古代戰爭大部分是擊潰戰,很少有死傷無數的殲滅戰。

在書法裡,氣勢就是給人的直觀感覺,是第一印象,有氣勢的作品一眼就會跳出來。書法的氣勢來自於兩個方面:

1、書寫者胸中有氣勢,胸中沒有氣勢的人是寫不出有氣勢的作品的,除非遭到打擊或者喝了酒。最高級的藝術,都是以悲慘的人生經歷為代價的。

2、技法上熟練,要把胸中的氣勢表達出來,你必須要有熟練的技法,要不然就成了信手塗鴉了。熟練的技法需要長久的訓練,急於求成是不行的。

大的氣勢是在一定的法度的範圍之內的,有氣勢又有法度的書法作品才是好的作品。

你覺得呢?


不二齋


如何表現出書法作品的氣勢?造書之勢,與筆墨之勢,相類於筆勢之氣場,源自性情之天資,且諳熟繩墨。

則有特別提出養清氣之勢、或剛柔之勢,不可失法野作之氣勢。

關於書法之氣勢,字避筆俗氣,俗有多種,有粗俗,有惡俗,有村俗,有嫵媚俗,有趨時俗。如何摒棄俗之氣,俗之勢?

就要性情與之法相融,離開法,一味意氣,而會有野惡之氣勢,如筆畫,結體有醜陋,則書墨筆意雜亂無章,顯然書之氣韻淹沒,談何“俊美”之氣勢,

若有了“雄奇”“流暢”之氣勢,證明筆法與意氣契合。

另外共同性之法具備,人性情天資有異有迥,則筆勢有別,且書之氣勢有不同。或靜氣,或雄強之氣勢,或柔和輕漫之氣勢,氣質,學養,淵博厚重者,為卷氣。有文人之氣勢。

古人云:惡俗不可,村俗尤不可,嫵媚則全無士夫之氣勢,趨時則半筲之人,何足算也;攻一帖為當家,若不能生髮,流而為繡工描樣;集眾美為大家,若不能取裁,流而為鄉愿媚世。一為淺俗,一為時俗,俗等耳。

由之可斷論,筆勢的研修,參進多種因素,天賦異稟,學識修煉,技法臻熟,諸因素,方有去各種習氣俗氣之勢。

尚存清風出品,可達書之健康之氣勢。





狂喜淡墨a


書法的氣勢,一般指的是一幅書法作品給人的外在直接觀感。

這種感覺來源於多個方面,從大到小,從遠到近,包括章法的和諧,行氣的貫通,字間銜接的流暢,單字筆畫的豐富,等等。

也就是說,如果一幅字想要給人以氣勢感,必須從單字到全篇都要完整,完美。

具體練的時候,還是要從頭開始。

首先要把單字結構練好。單字寫不好,如果壘牆的磚塊質量不行,即使勉強蓋上房子,也會很快倒塌。

其次,解決行氣問題。行氣取決於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關係,先練單字,再練字組,然後練整行,最後再寫通篇。

最後,整體謀篇佈局。單字和行氣解決,如同零部件,還要完美有機結合,才能成為完整的作品。提前要成竹在胸,寫的時候一氣呵成,最後包括落款、蓋章,都要完全符合整體需要。印章不能少蓋,也不能多蓋,要如美人痣,恰到好處才是美的。

根據以上順序,按部就班,逐漸解決,相信一定能寫出氣勢十足的好書法。


書法日課



得書法的氣勢問題。在初學階段要想的勢,就要進行精準的臨摹和精準讀帖。出作品時要在字字有源的基礎上,到達技法的精熟,這裡說的技法不僅僅是用筆技法包括寫好字的一切技法,如點畫造型與用筆,結構佈勢,作品章法經營等方面的技巧和技法。熟和胸有成竹才能見氣勢。

書法有氣勢,還有懂得點畫取勢以及佈勢。如下面“揭”字的佈勢,直線立骨取靜勢,曲線佈勢取動勢。

點畫角度奇險佈勢。如“諦”字上部兩點的趨勢,一平一側,線條的俯仰開合之勢。相向相背之勢。

點畫俯仰取勢。如“寺”的橫畫的佈勢變化

空間大疏大密的佈勢等等。“攬”字佈勢非常大膽奇險。

這是從技法的獲得氣勢的方法就是精準的讀帖,在讀帖過程中讀取字內佈勢技巧,臨摹過程中注意按照原帖要求進行取勢臨摹練習。在臨摹練習這既有注意整體的取勢還要注意點畫的趨勢。

在就是以精熟精到的對技法的嫻熟駕馭能力取勢。這種情況下,因熟而的勢,有利與一字之內亦或通篇作品的氣勢暢達貫通。如王鐸的作品。


翰墨書道


氣勢是一種形而上的追求了,層次已經非常高了!這種東西往往不是直接追求而來,如果硬要說,有三點需要關注:

其一,完善技法,提升基本功!任何氣勢、韻味以及格調這樣的東西都是依附於書法的點畫結體而存在的,有格調往往要在技法完善,無欠缺的情況下才能有所體現。所以強調基本功,完善基本功,這和追求氣勢往往是相輔相成的,技法真的到了無任何瑕疵的地步,往往也有氣勢。張旭寫狂草,“忽然絕叫三五聲,漫筆縱橫千萬字”,氣勢縱橫,但在楷書方面有著極高的造詣,從他的《郎官石柱記》就可看出。


當然,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很多人認為有氣勢必然是比較強烈的,“急風驟雨”,“觀海聽濤”,其實所謂“氣勢”有很多種,安靜的小楷放到一起也有氣勢,王羲之的《蘭亭序》也有一種平和的氣勢,任何高水平的法帖都有其氣勢,只是感覺不一!

王鐸的雄強:



王羲之平和:




董其昌的淡雅:



其二,提升國學修養。古代的書法家都有文學修養,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古代文論中也有“以文養藝”的說法,反觀當代書家,有國學修養的寥寥無幾,獲獎作品中錯字漏字連篇,自作詩平仄不通,更別提對於儒道元典的理解了,所以這也是中國書協這幾年推出國學班的原因。



其三,豐富人生閱歷!

總之,對於氣勢的追求絕非朝夕之事,要不斷從技法、學養,閱歷上豐富自己,才有可能獲得。當然,也有人說一些江湖書家的字也很有“氣勢”,對於這一點我的理解是他們的東西都不是高水平的“氣勢”,沒有學理上的高度和意義,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書法博士舒鳴


書法的氣勢來自於筆法與書寫功力。還有一部分氣勢來自於外形。外形為視覺的,感官的外在勢。而書寫功力會表現到線條上,加之筆法的熟練融合,下筆勿遲疑也就成了內在字勢的主要體現。



臨摹只能最大限度的體現外在字勢

臨摹的學習階段是習書人的必須。絕對不能略過。這個階段,你要求的主要是外形的字勢和字體的完美結構。對於書法內在的飽含體現,可以忽略。畢竟不會走想要跑是不可能的。

勤奮練習是解決字形和線條的前提。這個階段我們最需要掌握的就是筆筆求似,字字求真。要有耐心,藝術練習過程會有枯燥階段出現,這是正常的。不要頻繁換帖,堅持自己的選擇。



創作是內在字勢的主要體現渠道

當你過了必須臨摹階段後,逐漸進入創作期。這個創作期間你就會慢慢的拋開原帖,按照自己個人的風格進行結合創作。而且線條表現也會有異於臨摹期。

創作時可以先做小稿,安排好章法結構,然後下筆創作,行筆不要遲疑,一氣呵成。慢慢的,線條和字體的內在精神都會慢慢的體現出來。當然也是要多次書寫才可以。一次成型還需要時間。


書法影響力


要達到“心不厭精,手不忘熟”氣勢則撲面而來。若運用盡於精熟,規矩諳於胸襟,自然容於徘徊,意先筆後,瀟灑流落,翰意神飛。 如何才能解決書法之氣勢,書寫僅僅有足夠的學養和精熟的用筆是不夠的。尤其草書,重在氣勢,多感悟大自然之現象,對解決氣勢會有幫助的。

唐孫過庭“書譜”中雲“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 這些都是對書法氣勢的詮釋。

真正解決寫出氣勢的方法,歸根結底還是要打下堅實的書寫基礎,否則,氣勢是無從談起的。臨帖,按照一家去臨,把一家吃透,爛熟於心的時候。 心手雙暢,揮灑自如間氣勢磅礴。 解決書法的書寫氣勢需要的條件來源於生活,來源於書者的修養,是多方面的。

好,先說這麼多!


有道書法


書法的氣勢是建立在書寫者對筆、墨、紙有足夠的瞭解並能夠熟練地運用毛筆,做到筆畫到位,結字嚴謹,章法合理的基礎之上的,同時又要求書寫者具備豪爽大氣的性格,否則書法作品就不會有氣勢。正所謂字如其人,是有一定道理的。解決了以上問題,書法的氣勢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當然,要解決以上問題也非一日之功。書寫者要堅持長期不懈的練習,從筆畫到結字章法,邊練邊揣摩,用心去體會毛筆運行的規律,瞭解墨的乾溼與紙的吸收之間的特點。另外還要堅持中鋒用筆,使筆畫渾圓恢宏,堅持懸肘運筆,使字開朗瀟灑。



做到這四個堅持的同時,也要磨練書寫者的心境。使性格隨著寫字水平的提高而變得心胸豁達,開朗,豪爽,在練字的過程中陶冶自身。這樣毛筆就能與書寫者筆人合一,隨心所欲地寫出大氣磅礴的書法作品。如果書寫的內容恰到好處,那就更完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