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子宴请李世民,李世民喝下酒后吐血,为何李渊知道后反应平淡?

张静琪


李建成给李世民下毒这条记载本来就很搞笑。李建成身为太子,得到了皇帝李渊的大力支持,干嘛要节外生枝,在他皇帝老爹还活着的时候去毒杀他弟弟?何况,如果真的下毒,居然毒不死李世民,让他吐了毒酒就好了,这李建成找的毒药是伪劣产品吗?还是李建成太蠢,连毒药都不会找?

不知道李渊知道这件事儿是什么反应,一般推理来看,李建成给李世民下毒这条历史记载就很可笑。

星火辰认为,以当时情形,李建成根本不需要给李世民下毒,他也能取得帝位争夺的完胜。为什么?第一,因为李渊很支持李建成,甚至帮助他打击李世民,李世民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中;第二,朝臣们大多还是支持太子的,除开李世民的亲信,大部分人不会反对太子。因为李建成的开国之功并不比李世民低(不光讨论战功),李建成的实际势力也不比李世民小,李建成还得到了皇帝和第三方齐王李元吉的支持。第三,李建成继位是名正言顺的,天下百姓也不会反对。李建成是嫡长子,是太子,这是早就确立了的。更何况那时候,李世民的势力被李渊、李建成有意打压,很多亲信或被处死或被调离,李建成仅仅凭借朝廷任免的正常手段就可以解决李世民,实在用不着这下三滥的手段。

那当时赴宴后的李世民是真的中毒了吗?这就不知道了。即便真是中毒了,药也不一定是李建成下的。若是真的中毒,下药的人有多种可能。李世民自己的人就不能排除,为了嫁祸李建成嘛。这里面又分李世民知情和不知情两种情形。当然,下药的也可能是其他人,自然有他自己的目的(譬如李元吉)。

还有一种可笑的可能,那就是李世民误以为自己中毒了。喝多了酒,胃粘膜出血,喷出口血来也是很正常的。李世民以为自己吐血就是中毒,难道没这种可能吗?

最恶劣的可能就是,这件事儿是李世民登基后,手下史官编造的,意在抹黑李建成。这种事儿,唐史中有类似的例子,也不新鲜。


星火辰


第一个可能这是一出苦肉计,并且这个计策很拙劣。如果太子真的想杀李世民,绝对不会用这么低级的手段,并且还是在自己请客吃饭的时候。李渊是什么人,绝对的老狐狸了,他用脚后跟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李渊知道后也就一撇嘴,就当没这回事,俩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二个可能,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是李世民登基之后为了黑化李建成,编出来的一个谎言。但凡是谎言,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永远不可能完美。当撒了一个谎之后,就得用更多的谎言来掩盖它,这一次李世民编故事根本没有考虑到李渊的态度,所以这是个漏洞。

如果是真的李建成下毒了,难道还会让李世民活着出门,坦然的去看医生?假如真有这一步,李世民吉人天相没死,李渊也不可能无动于衷,绝对会找其他办法解决这个矛盾的问题。所以李渊反应平淡说明李世民自导自演或者他撒谎。


百胜刀王胡逸之


隋炀帝杨广因见李渊面上皱纹多,便称他为“阿婆”,李渊虽有阿婆外号,见识阅历却不是妇道人家可比,东汉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争斗故事应该知悉,起因源自郭阿多的老婆不想李傕赏给丈夫美丽宫女,而暗中在宴饮后的酒中下毒,挑起二人争斗,终使天下局势大变。这些历史故事作为关陇贵族代表之一的李渊心如明镜。太子建成二子世民的储位之争渐至白热化,据史书说,一次建成召弟弟夜里饮酒,酒里下毒“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李渊听后不动声色,只是要求建成以后不要再叫世民饮酒。


鉴于历史先例,栽赃嫁祸的事也时有发生,二子争夺如此激烈,李建成如要毒死世民,当不会在自己府第下手,自蹈嫌疑之地,这般做派,倒像是皇帝赐死臣子,最大漏洞在于没有毒死,事实就有设局的嫌疑。(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而以李世民饮后暴心痛,吐血的情况看,倒有点像是大量饮酒,不胜酒力胃出血的迹象。或者这次事件,让李世民明白父亲没有倾向自己的可能,如有,这么好的机会还不下手处理建成,说明之前的许诺什么的都可能是假的。


李渊嫡长子建成,次子世民,都是才能过人,在晋阳起兵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建成偏内政之功,李世民四出征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各路群雄,李唐江山由李世民打下大半。(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唐朝成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封为秦王,又封天策上将,一时权势无双,有此前因,李世民对皇位也是志在必得,而李渊的摇摆不定,“及取天下,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太宗切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加剧了太子秦王派系的争斗。毒酒事件看出李渊的态度似乎有转向的苗头,好像要下决心了。


此事发生后,李渊表面反应平淡,其实已有铺排,打算为建成世民分家,让李世民前往洛阳,搭建自己的班子,就像汉景帝梁王刘武一样,“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李世民虽泣下以应,但内心应该是满意的。可惜此计划无疾而终,一说被建成元吉阻挡,另一说是李渊发现了洛阳诸多问题而罢。而李元吉曾劝父亲杀死世民,李渊没有同意,并反问,无罪而诛,用什么借口?也是颇耐人寻味,不是不能杀不可杀,而是问借口。李渊当断不断,再一次的首鼠两端,错失了挽回玄武门之变的良机。


南方鹏


很多人都认为这件事未必真的发生过,假设真的发生过,我们分析一下各种可能性。

一,李元吉私自下毒。这个可能性很大。因为他是最大受益者。李世民在李建成家被毒死,李建成肯定要被治罪,否则李世民的手下非造反不可,群臣也不答应。二儿子被毒死了,大儿子被治罪,老三和老五死的早,其他十多个儿子太小,李元吉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子。而且李元吉跟太子关系很亲密,估计经常来往,跟太子府的下人也很熟悉,有机会在给李世民的饭菜里下毒。

二,房玄龄设下的圈套,演的一出苦肉计。这个可能性也有。在李建成家吃完饭,回到秦王府,有意或无意的咬破了舌头,吐到水里变成了呕血数升,大家都知道一点血到了水里显得很多,在说了谁都没看见,秦王府下人说数升。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对太子是不好的影响,也能激起手下将士的愤怒,像尉迟恭、侯君集等人都是亡命之徒,肯定想“你还敢跟我们玩阴的,非弄死你不可”,为将来的玄武门之变做准备。

三、李建成下的毒。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李建成还没有到孤注一掷的时候,他是太子没必要鱼死网破。如果李渊打算另立太子还说的过去,否则没必要这样做。

这种情况下你让李渊怎么办?没有证据处罚谁?


加菲喵miao


谢谢提问!

不过,笔者需要纠正一下这个问题。那就是李渊知道此事后,并非反应平淡。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李世民这次喝酒吐血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意思就是说,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合谋,设宴款待二弟秦王李世民,并在酒中下毒,想要趁此机会害死李世民,彻底一了百了,解除秦王对太子的威胁。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件事的真实性。

一个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血液,在3.8升~5.6升之间。并且在理论上,人体的失血极限约占血液总量的50%,即1.9升~2.8升。

超过这个量,人就会有生命危险,极有可能死亡。

按照古文中“数”的含义,起码要在三以上的数字才能称“数”。

也就是说,李世民就算喝毒酒吐血,绝不可能吐血数升,因为这个数量已经超过正常人失血极限了。

很多人觉得这个记载太假,不仅吐血数量超标,而且秦王居然还没被毒死。因此怀疑这次毒酒事件压根不存在,是李世民登基后授意史官编造出来的。

其实,这样的结论,实在是太过草率了。

笔者曾经一度也觉得很假,直到后来读《旧唐书》,才发现“吐血数升”这个词并不单单出现在这次毒酒事件中,在不少人的传记中都曾出现过。

换句话说,“吐血数升”只是史官的一种夸张描述,并不能证明这件事不存在。

笔者的看法是,这次毒酒事件是确实存在的。因为存在,所以其后李世民才会冷酷地杀死自己的同胞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只不过,李建成如果选择在酒中下毒害死李世民,是绝不可能让秦王死在东宫的,不然他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很大的可能是,李建成选择的是慢性毒药,但是分量不好控制,所以才导致李世民在宴席上吐血,及时被人送回秦王府抢救。

那么,李渊的态度是什么呢?

对于两个儿子的明争暗斗,李渊是心知肚明。

事后,李渊特意给李建成下了一道敕令:

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这明显是在警告太子李建成,让他收敛收敛,不要再做这种手足相残的事。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况又没有确凿的证据,李渊又怎么能冷酷处置太子李建成呢?

李渊能做的,只有尽力去弥补和挽救。

所以,他决定让李世民出镇陕东,建天子旌旗,如汉朝梁孝王刘武一般。

只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担心放虎归山,日后难以制服秦王,竭力说服李渊改变了主意。

在这次毒酒事件后,李渊先是警告太子,接着又不惜冒着国家分裂的危险,计划让秦王另建天子旌旗,正说明了他并非反应平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