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一步錯步步錯,新飛冰箱品牌沉浮史

現如今,中國人提到電冰箱品牌,第一先想到的是海爾。而在上世紀90年代,卻有一個品牌,名氣和發展勢頭均蓋過海爾,那就是新飛冰箱。

一步錯步步錯,新飛冰箱品牌沉浮史

新飛冰箱和海爾冰箱曾經走的路線頗為相似,而起步卻比海爾冰箱(當時叫青島電冰箱總廠)還要早。新飛冰箱的前身是河南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該廠隸屬於原國家四機部管轄的小型地方軍工企業,主要生產混凝土攪拌車等特殊裝備車輛。1964年,與多家企業合併重組為無線電設備廠。

1981年,該廠經營不善,累計虧損70餘萬元,搖搖欲墜。此時,一個如張瑞敏一樣的靈魂人物被調來接管生產,這個人就是劉炳銀。

一步錯步步錯,新飛冰箱品牌沉浮史

劉炳銀小學四年級沒讀完,但敢想敢幹,有想法,管理還非常嚴格。在分析了無線電設備廠的現狀後,決定上馬兩個“短平快”項目,扭轉企業虧損局面。憑藉著組裝黑白電視機和收錄兩用機兩個項目,新鄉無線電設備廠於1983年還清了欠款,摘掉了虧損的帽子。

賺錢了,腰桿自然挺了起來,在考察了北京、天津、瀋陽、廣州等城市後,看到電冰箱的熱銷,劉炳銀決定讓企業轉型,生產電冰箱。

1984年,劉炳銀搞來了一大筆貸款,引進了飛利浦IRE公司的生產線,從新鄉和飛利浦中各取一字,新飛冰箱就此誕生。同年青島電冰箱廠引進聯邦德國利勃海爾公司的生產設備和技術,海爾冰箱就此誕生。

彼時生產電冰箱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市場上各品牌電冰箱競相角逐,不相上下。

一步錯步步錯,新飛冰箱品牌沉浮史

1990年,面對市場上電冰箱質量參差不齊的局面,劉炳銀模仿張瑞敏,當著新飛銷售代表,媒體和新飛員工的面,怒砸了400臺不合格的冰箱。如果說張瑞敏砸冰箱是一個故事,那劉炳銀砸冰箱,則應該算是一個精心策劃的新聞事件了。砸冰箱事件後,新飛冰箱銷售業績突飛猛進,成為電冰箱界的四朵金花之首,力壓海爾、容聲和美菱。

1991年12月18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新鄉電冰箱廠為基礎,聯合省內外數十家電冰箱配套件生產廠家、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組建成立了河南新飛電器集團。

1994年8月2日,河南新飛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豫新電器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劉炳銀等老新飛人的經營權和控制權開始縮水。

但這並沒有擋住新飛的發展腳步,自 1996 年起,新飛冰箱連續 8 年年產量超過百萬臺。而在繁榮的背後,劉炳銀對未來的誤判和豐隆集團的管理理念的水土不服,讓新飛冰箱逐漸錯失未來。

與青島海爾登錄資本市場,謀求融資和多元化發展不同,新飛電器並沒有爭取上市和多元化運營。老新飛人把責任推到了豐隆集團的頭上,表示豐隆集團過於追求利潤,不願意承擔上市和擴張過程中利潤下滑的風險。而在《廣告到底》一書中,卻披露了劉炳銀對於上市和多元化的看法。

“‘大而全’有啥用呀?海爾不是搞了許多新玩意嗎?實踐證明也沒啥值得可牛的嘛,實現利稅還沒有我的三分之一多呢。”

“上市,上市!北京的、上海的、深圳的......一撥一撥中介跑過來‘鼓搗’新飛上市,一分錢不要,白幫忙,我都沒動心。我對他們說,上市不就是搞錢嘛,我的錢還沒地方花嘞,銀行還向我貸款哩”

不管怎麼說,新飛電器確實錯過了上市和多元化運營的窗口期。

1993年,美的電器和青島海爾紛紛登陸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便利的融資條件,兩家企業在多元化的路上越走越遠,將新飛遠遠地甩在了身後。認識到差距後,劉炳瑞轉變了思路,謀求新飛電器多元化運營,準備進入空調產業,卻兩次被豐隆集團攔阻,與空調領域失之交臂。

2001年,劉炳銀患胃癌病逝,而此時的新飛電器,仍然沒有開始多元化運營。新飛,開始走下坡路了。但此時的新飛也已非當年那個虧損小廠,憑藉著慣性,和新領導層的管理模式改革,新飛在電冰箱領域仍然是一股不可輕視的力量。2002年新飛一舉打破行業排序連續6年不變的格局,首次由行業第三躍居第二,2003/2004年,新飛又連續穩居行業第二把交椅。

2006年,新加坡人掌權,新飛的行政管理面臨水土不服,效率開始變得低下。

2011年,新飛冰箱開始虧損,至2016年,累計虧損24.83億元。

2018年,新飛電器、新飛家電、新飛製冷器具三家公司打包拍賣,最終被康佳收購。

這家連續6年上榜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0強,一度力壓青島海爾的中國電器企業,就這樣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了。

一步錯步步錯,新飛冰箱品牌沉浮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