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康熙王朝》索額圖為什麼要和康熙皇帝唱對臺戲,建議對吳三桂行安撫之策?

青燈問史


《康熙王朝》中的索額圖在對待撤藩的態度上與明珠、陳廷敬等人截然不同,他極力反對撤藩,建議對吳三桂進行安撫。

索額圖,康熙朝初年四大輔政大臣之首輔大臣,索尼的兒子,同時也是赫舍裡皇后的父親、康熙的國丈。這裡要特別說明一下,赫舍裡皇后並不是索額圖的女兒,而是索尼的次子、索額圖的二哥噶布喇的女兒,索額圖只是赫舍裡皇后的叔叔。

在康熙與朝堂上與眾臣商議撤藩的時候,明珠、陳廷敬等官員堅決支持撤藩,在們認為三藩擁兵自重,不但讓國家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更是會讓朝廷和皇上感到隨時的不安。而索額圖的觀點卻恰恰與之相反,他認為不僅不能撤藩,還要對吳三桂加以安撫,繼續讓吳三桂以“異姓王”的身份鎮守雲貴。

實際上,不僅僅是索額圖有這樣的觀點,就連朝堂上僅存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乃至久居後宮的孝莊太后,都是堅決反對撤藩,而這些反對撤藩的人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與吳三桂有過接觸,並且親眼目睹了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隨後橫掃半壁江山。因而他們認為,此時的康熙皇帝是絕不可以撤藩。

一來,吳三桂在明清兩朝沉浮宦海數十年,其心計和心思是年輕氣盛的康熙皇帝遠未能及的,和吳三桂直接鬥智鬥勇,康熙皇帝將會明顯處於下風。

二來,滿清入關,一統中原,實際上發揮最大功勞的就是諸如孔有德、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這樣的明朝降將,在滿清奪取天下時對其褒獎有加,但是坐擁天下後卻卸磨殺驢,既違背了之前招降時的誓言,同時也會留下不好的名聲。

三來,以現在朝廷的國力、兵力以及對於戰爭的準備態勢來看,也遠遠不及吳三桂,要是真的把吳三桂逼反了,雙方打起仗來,朝廷這面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況且,這僅僅只是一個吳三桂就如此的麻煩,到時候還要面對尚可喜和耿精忠,必然是朝廷陷入危機之中。

所以,索額圖勸諫康熙不撤藩,還要安撫吳三桂,為的是繼續保持現有局勢的平衡,就像孝莊說的等著吳三桂老死,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到那時處理不晚,從這個方面來看,索額圖的想法有著他的道理。

而索額圖不同意撤藩,除了保全朝廷、維持政局穩定這樣的於公考慮外,還有著自己的私心。

首先,吳三桂每年通過在京的吳應熊,向朝廷官員送禮行賄,索額圖必然也在其中。

一名朝堂之上的普通官員,吳三桂一年的孝敬銀子就在10萬兩之巨,而向索額圖這樣的朝中重臣、又是皇上的外戚,孝敬的銀兩必然遠不止這個數字,包括索額圖家中府上,享受吳應熊所給的福利必然是非常的多。

所以索額圖才要極力反對撤藩,讓吳三桂繼續鎮守雲南,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這一塊利益不受到損失。

其次,索額圖不想通過撤藩一事,影響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康熙有撤藩的想法和打算,索額圖知道麼?必然是知道的,老謀深算的索額圖不可能看不出來康熙的真實想法,但是索額圖為什麼還要堅決反對呢?原因就在於索額圖要極力對抗明珠、陳廷敬這樣的新的勢力對自己位置的挑戰。

明珠、陳廷敬等人在撤藩的問題上與康熙站在了一個戰線上,如果康熙同意撤藩,那麼在撤藩這件事情上,明珠等人將會承擔起主要的責任,如果一切順利進行那麼也會因功收到提拔和褒獎,這樣就對索額圖在朝堂上的位置形成了威脅,索額圖也必然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因而最好的方式就是勸諫康熙不要撤藩。

再次,赫舍裡皇后已經懷有身孕,索額圖也要為自己和自己外孫的未來做著考量。

吳三桂鎮守一方,擁兵自重,他的兒子吳應熊在京為官,又是朝廷的額駙,吳家在當時是非常的顯赫。也正是因為如此,索額圖不僅要為自己考慮,也要為整個索家的前途考慮,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赫舍裡皇后所懷的孩子,如果這個孩子能得到吳家父子的支持,必然在康熙心中以及整個朝堂之上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所以索額圖更需要吳三桂的支持來保證自己和整個索家的長久利益。


但是最終吳三桂還是反了,索額圖也最終重新和明珠、周培公等人站在一起,共同平定了“三藩之亂”

當得知吳三桂起兵造反的消息後,索額圖還妄想著用交出明珠、陳廷敬、周培公等人的方式來平息吳三桂的怒火,更是為了剷除朝堂上的異己。

此時已經是氣憤不已的康熙對索額圖是一通訓斥,更是在周培公的暗示下,冊立赫舍裡皇后的兒子為太子,此時的索額圖才如夢初醒,深知自己犯了大錯,不僅跪謝周培公,之後更是極力輔佐康熙平叛。

最終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終被平定了。


雍親王府


提到吳三桂嘛,我不自覺想到了鹿鼎記,當時的小康熙為了平三藩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的,當時朝野上下,反對聲一片,支持他的大臣有限啊,而這其中有一個叫索額圖的大臣反對的越發強烈。他覺得康熙不應該下令平三蕃,引起戰亂,會危及大清的江山,甚至上奏建議康熙,對吳三桂實行安撫政策。這其中緣由真的僅僅是怕大清江山動盪嘛?事情自然不可能這麼簡單。

索額圖本身就不是個簡單的人物,他在朝中背景雄厚,朝中黨派有一個就是以他為首,而他與另一黨派的主心骨納蘭明珠水火不容,恰恰明珠一派支持康熙削三蕃,他想借此機會除掉明珠這個眼中釘,所以更加大力的反對康熙撤除三蕃的想法,甚至還試圖施壓,讓康熙懲處支持削三蕃的明珠黨。

第二點嘛,索額圖這個人為官可不是什麼清廉的人,他在官場上大肆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而吳三桂想要自己這個雲南王坐的更加高枕無憂,自然少不了給朝中權貴送金錢美人了。索額圖作為朝中最有權勢的一個大臣,吳三桂怎麼會少給他送錢,如果康熙平了吳三桂,那麼索額圖就少了一個搖錢樹啊,所以他自然是希望安撫代替撤除啊!

還有就是這次如果被康熙成功平定了三蕃叛亂,那麼索額圖反對撤除三蕃,希望安撫吳三桂等人的主張勢必會被明珠黨詬病,而自己又失去了三蕃的財力支持,己方勢力肯定會被明珠黨打壓,這對自己的仕途影響很大。

所以綜合多種原因,索額圖都要努力的改變康熙削三蕃的想法,這對他百害而無一利。而他仗著自身的雄厚背景和在大臣中根深蒂固的關係,覺得康熙不敢輕易動他,所以才敢與皇帝唱對臺戲。


輕擷棠梨


歷史的過眼煙雲,是非成敗轉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滿清為了入主中原,扶植了三藩四王,即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孔有德。推行剃髮易服制度。天下初定,又實行消藩政策,激起三藩八年內戰,人民再次生靈塗炭、百姓罹難,此時北方的葛爾丹也趁機作亂,而更北方的俄羅斯更是虎視眈眈,趁機侵略佔領了尼布楚和雅克薩,滿清政府只是進行了譴責,滿清忙於內戰,草率地與俄羅斯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結果西伯利亞的廣袤土地就被俄羅斯區區二千人輕易佔領,《尼布楚條約》是清朝無條件的退讓,把原屬於中國的尼布楚等富庶地區拱手送給了俄國,造成重大國士損失,並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這些土地的歸屬,也是康熙大帝大功一件,內戰內行也。


德厚致遠


索額圖的背景很強大,老子索尼是康熙年少時候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索額圖的女兒是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第一任皇后,太子胤礽的外公。

強大的家族背景是康熙為之顧及而投鼠忌器的主要原因。早先我說過,大清朝的密探政治十分高明,從康熙還沒有親征的時候,就將密探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可以說,要是沒有密探,擒鰲拜還真的不那麼容易,連康熙身邊的魏東亭,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康熙給監視了。

對於索額圖和明珠這樣的權力大臣,康熙能放心?如果說,康熙沒在他們身上安密探,誰都不信。這一點,在《康熙王朝》明珠索額圖朋黨之爭中早有展現。

縱觀索額圖的行徑,十分讓人不解。比如買下楊起隆的遺腹子紅玉勾引太子胤礽,比如康熙漠北病重期間,慫恿太子胤礽提前登位,這些可謂大逆不道的事,作為康熙皇帝的丈人,股肱大臣,無上尊貴與榮耀之人,為什麼要幹這些智商情商掉線的事,想來確實令人唏噓不止。

那麼,這回康熙下定決心,要收拾吳三桂,真可謂朝野皆知,人心所向,明珠這個萬花筒馬屁精都緊貼康熙的意思,堅決支持撤藩。索額圖這個老丈人為什麼此時高唱對臺戲,與康熙過不去呢?難道他真的視康熙為無物了嗎?非也。

1.利用平叛,剷除異己。這是康熙的看法,當然也是索額圖自身的想法。索額圖一直想一黨獨大,但是明珠的存在,讓他感覺到威脅,康熙也正是利用了兩黨相爭來平衡朝政。現在又出來個周培公,在撤藩上的真知灼見讓索額圖重新感受到威脅,身為老臣,他知道自己一旦在康熙那裡失寵,那麼多年的經營就會化為泡影,所以,他以平叛的機會,妄圖剷除明珠和周培公。但是這老索智商確實有點低,在康熙這樣的人精面前,你的計劃會成功麼?要是康熙搖擺不定,或者是個昏君庸君,說不定老索還有一線機會,這會兒,康熙正希望朝廷同仇敵愾,一起對付吳三桂,你提出一個效仿七王之亂的例子,那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麼。

2.心懷私心,謀求利益。如果說索額圖提出安撫之策僅僅只是智商情商太低,那也難說得通,要不然他也混不到這個位置。其實索額圖手裡是有底牌的,一個就是紅玉,紅玉是假朱三太子楊起隆的遺腹子,掌握了楊起隆,基本上就掌握了楊起隆後面的力量。而此時楊起隆後面都有誰呢,當然是吳三桂,楊起隆利用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聯絡上了吳三桂,並在吳三桂起兵的時候,打算趁機作亂。這些,其實索額圖都通過葛禮都知道。索額圖知道,假設吳三桂和楊起隆作亂成功,他就可以通過紅玉牽制楊起隆,達到自己的目的。另一個底牌就是太子胤礽,索額圖是國丈,是胤礽的外公,還是上書房大臣,如果康熙這次扛不住,必定效仿前朝,將江上推到胤礽身上,胤礽無能,索額圖就有機會再次大展宏圖了。順便提一句,這還差點成功了,吳三桂起兵初期勢如破竹,康熙真打算怯場退位,是在孝莊太后的鼓舞下重新生出鬥志的。

綜上兩點,是索額圖暗藏禍心的表現,無奈他面前站的是康熙皇帝,一杯茶水就潑在自己的國丈臉上,讓他醒醒再說。要不是索額圖背景實在強大,這回就讓康熙給收拾拿下了。


青燈問史


康熙曾說過“索額圖是本朝第一罪人”,但在朝廷共議裁撤三藩一案中,索額圖主張對三藩進行安撫一方面確實出於公心,是老成謀國之言,並非有意與康熙唱對臺戲;

另一方面索額圖確實收受了吳三桂的賄賂,有意假公濟私,謀取私利,可謂是一箭雙鵰。索額圖是輔政大臣索尼之子,女兒是康熙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於公索額圖是大清臣子,於私又是康熙的岳父。

索額圖在智擒鰲拜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鰲拜伏法之後,在康熙看來,眼前最重要的莫過於裁撤三藩。恰逢潮州知府朱國治上疏彈劾平西王等三藩擁兵自重,割據稱雄,請朝廷下旨裁撤三藩。康熙以此為誘餌,試探朝中大臣對撤藩的態度,令百官各抒己見。朝臣們的意見大致分為兩類:以內大臣索額圖、康親王傑書為首的絕大多數大臣主張下旨安撫三藩,以示朝廷決無撤藩之意;

內大臣明珠和戶部尚書陳廷敬二人則主張藉此機會裁撤三藩,以免三藩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索額圖主張安撫三藩自有其一番見解:大清天下初定,百廢待舉,加上此前鰲拜及其黨羽多年把持朝政、營私舞弊、賣官鬻爵,大清實際上徒具其表,國庫空虛、軍備不齊。

朝廷正應該藉此時機,重振朝綱、充實國庫、厲兵秣馬,待時機成熟,再行撤藩。這樣方能應付不測之禍,以保天下太平。更重要的是,孝莊太皇太后也支持安撫三藩,她特地召孫兒玄燁前來,祖孫二人以吳三桂之子吳應熊送來的一株“媚兒”展開了一番具有深意的對話。

孝莊:孫兒啊,你瞧這花多神氣,你不能亂碰它。康熙:是,這花集天精地秀於一身,您別說,孫兒還真沒見過。孝莊:你才多大年紀,我都活了大半輩子了,也才是頭一遭見到。康熙:老祖宗,孫兒是怕您被這東西給累著。孝莊:伺候著它呀,我累著舒坦。康熙:老祖宗,花兒如果半紅半白的話可謂是天下奇珍,人如果半紅半白的話可就忠奸不明瞭。孝莊:你可是越來越刻薄了。

孝莊的意思非常明確“三藩你先別撤,反正他們年紀都大了,等老死之後再動手!”康熙的意思是“這件事您老就別插手了,三藩忠奸難辨,倒不如趁早收拾!”

索額圖主張安撫三藩既代表了朝中大臣的主流意見,背後又有孝莊太后撐腰,還能借此撈些好處,何樂而不為呢!他根本就不必擔心康熙會對他惱怒,正所謂法不責眾,皇帝儘管不高興,可總不能將文武百官全得罪光吧!反倒是明珠和陳廷敬二人因力主撤藩,押對了寶,從此深得康熙器重,成為天子近臣。在康熙看來,“三藩之用半天下”,不撤藩大清則國力不繼,而所謂撤藩也並不是將他們一擼到底,而是賜三藩以富貴,令他們頤養天年。

康熙斷定三藩必定不反,一是因大清國力仍勝於三藩,沒有必勝的把握而不敢反;二是吳三桂獨子吳應熊在京為質,投鼠忌器而不能反;三是大清賜以三藩榮華富貴,得以安享尊榮而不必反。不料,吳三桂先假意奉旨撤藩,拖延時日,待準備就緒後,寧肯捨棄獨子,率先起兵發動叛亂,從而掀開了長達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亂”。事實勝於雄辨,三藩果真如索額圖所言發動叛亂,康熙自然也就不會對他有任何責難,索老三依然穩座朝堂,隨侍在康熙左右。


歷史茶坊


你說太皇太后為什麼也反對康熙撤藩?

康熙十二年,皇帝虛歲19,大概相當於中學生的年齡。他撤藩,滿朝大臣反對,結果他一意孤行,最終導致三藩之亂。到康熙二十年才擺平,前後八年,趕上一個抗日戰爭了,整個國家被整的千瘡百孔。

難道他當初那個撤藩的決定不應該反對?國家社稷就應該由著這個逆反期的敗家高中生的性子胡來?

三藩問題由來已久,據說要天下稅負之半來養著他,朝廷早已不堪重負,屢有撤藩之議。吳三桂得知以後,一方面上表請求撤藩,一方面賄賂朝廷重臣,希望他們阻止撤藩。目的就是一次性平息這樣的議論,讓以後的御史言官張不開嘴。這是政治手腕,毫無撤藩誠意。

索額圖就是吳三桂賄賂的官員,所以他心裡明白吳三桂的意圖。從朝廷大局著想,既然吳三桂無撤藩誠意,現在撤藩就是逼他造反。國家沒準備好平叛,萬萬不能現在動手的。所以,索額圖反對是公私兩便,既做了該做的事還撈了好處,既作了忠臣又做了貪官。

問題是皇帝是一個二桿子,沒有任何政治鬥爭經驗。他用祖宗江山社稷當賭注,賭的不是平叛勝利,而是吳三桂不反。這就不是賭的事,是應該慎重調查,反覆試探的。

結果一個大嘴巴扇到臉上,吳三桂反了,而他沒做任何準備沒做任何部署,前方一敗塗地。康熙在這件事上所做所為根本就不及格,沒有任何“英明果斷”,只有“一意孤行”。

所以說,“國賴長君”還是有道理的。國家為培養這個小皇帝成才,花了鉅額學費。

不過花完了一看,還行。皇帝在挫敗中學習成長,日漸成熟,而且這個皇帝還挺長壽,投資回報還是可以平衡的。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搞政治的人都有政治野心,有著極強的權利慾望和控制慾,索額圖不能免俗。按電視劇裡說法,索額圖老爹索尼是顧命輔政大臣魁首,索額圖是康熙的老丈人,女兒是皇后,典型的外戚權貴,已經做到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地位,無以復加。君主制的體制下,作為臣子,可以架空皇帝獲得權利,但絕不能篡逆取而代之,對於索額圖來說,他的理想就是架空康熙,掌握朝廷中樞,成為無冕之王,然後廣植黨羽,建立一個穩固的以他為中心的政治集團,以達到和皇權對抗,並且在他的一生以及子孫後代都能保持家族政治優勢。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自己力量不夠,政敵在多,等於時刻提著腦袋打工。三番雖然是朝廷的隱患和負擔,但還要說這種隱患還是康熙少年天子為了政績,實現報復的一種藉口。吳三桂已經暮年,兒子又在北京當人質,還是駙馬。只要拼時間熬死吳三桂,自然可以將隱患化為無形,這是一個比較穩妥的方法,這是從策略上索額圖老謀深算的地方,所以他不想逼反吳三桂,這是索額圖反對削藩的第一個理由。三蕃再強,畢竟是鎮守邊疆的封疆大吏,沒有中央支持難以為繼,索額圖作為中央實權人物,自然三蕃需要極盡巴結,以獲取中央利益。反過來索額圖一邊養虎獲取三蕃賄賂,一邊也能控制和拉攏三藩,相當於西南地區都在索額圖政治集團下。索額圖收取鉅額賄賂還可以替自己的朋黨買官安插到全國要害崗位,鞏固集團人力資源,朝上一呼,地方就響應,話語權會越來越重。人逃不過一個“私”字,索額圖的價值觀就是皇帝可以輪流做,老子必須是千年老二甚至幕後老大。索額圖終其一生就想做個權臣,打擊政敵無所不用其極,甚至私通三蕃,葛爾丹,楊起隆,慫恿太子幾次三番想致康熙於死地。目的就是一個,康熙這個老闆太強勢,帝王之術高明,懂得制衡,在他手底下幹,實現不了自己的政治野心。扶植太子是他唯一的希望,外孫子一上位,年輕沒有執政經驗,索額圖就可以掌控一切了。


劉軍易溯科技


索額圖反對康熙撤藩對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實行安撫的策略可謂是“公私兼顧”。《康熙王朝》裡孝莊太后難道不想撤藩?可是吳三桂久經戰陣又擁兵自重,撤藩很容易引起戰爭,即使能打敗吳三桂等人對國家來說代價成本實在是太高了。所以孝莊的盤算是熬死吳三桂,畢竟吳三桂年長康熙有40歲,等吳三桂死了再謀劃撤藩難度就降低了。索額圖反對撤藩也是從國家大局天下安定考慮的,即使不對康熙的心意康熙也不會責怪他的,畢竟面對重大問題決策有不同的看法見解是自古常見的。吳三桂也很會拉關係,像索額圖這樣的高官每年至少能收到吳三桂“孝敬”來的10萬兩白銀


立志成蟲


如果是劇情的話,那我只能敷衍說是導演安排的。畢竟,影視劇就是導演的思想產物。

如果是歷史人物的話,那麼沒有一個合格的臣子會跟一位強勢的帝王唱對臺戲。他只會向帝王提出有利於自己的建議,採不採納是帝王自己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