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一“念”發動便是行,行到極處,整個世界都在圍著你轉(修心)

一“念”發動便是行,行到極處,整個世界都在圍著你轉(修心)

當今世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幸運的,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但更幸運的是,你我在這一刻遇見了彼此,而後可以一起肩並肩探訪古聖先賢的思想境界,提煉出世間最強大的力量,推動著你我踏踏實實地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願你學有所得,不負年華。

世人經常都在說“知行合一”,但能真正做得到的,其實根本沒有,這一點筆者是非常肯定的。

儒之學者,多流於“說教”,而一旦有“思慮”參與,就已經脫離“知”之本體了。“知”者,不學而知,是格除一切雜質後全然活脫脫狀態,絕無絲毫纖塵沾染,透徹明淨,充盈宇宙。

或許你認為佛老兩家的修煉功夫能達到此等境界。這沒有什麼可比性,不存在誰高誰低。境界不是要高低來衡量的,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

一“念”發動便是行,行到極處,整個世界都在圍著你轉(修心)

一切法都是在圍著“心”在轉的,關鍵看你從哪個角度看,更重要的是你怎麼用出來,用的方向不同,體驗到的境界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從“用”出來的方向來看,佛老確實不能達到“知行合一”,這其中的微妙區別只能靠個人自己去體悟了,這已經屬於“證”的層面,超越了文字,不能再套文字了,以免曲解。

一念發動便是行。可能很多人要疑惑了,就像筆者當初的理解一樣。如果這一“念”是“惡”念,那麼把這個“惡”的念頭延續下去,不還是“知行合一”嗎?這種誤解很正常,非常正常,因為多數人是在解文字的含義,而不是在心靜的時候認真去體悟。所以我一再強調,想要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必須學會“過目即忘”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我寫過文章了,不再重述),而不是去死記硬背。

一“念”發動便是行,行到極處,整個世界都在圍著你轉(修心)

這裡要搞清楚什麼是“念”。念就是“意”,心之所發即為意,意之所在即為物,心即是天理,是良知。意、物,都是一體的,不能彼此分離。同樣的,念、行,也是一體的。理順了這層關係,我們不難明白,行的狀態,實際上是一“物”,念和行是同時存在的,心物一體。

上面這一段話如果沒有一定的心境是根本無法吸收進去的,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有點迷糊,不知道繞到哪裡去了,我也沒辦法。那麼“念”會不會有“惡念”的方式被引發出來呢?這個你放心,不會的。別忘了還有“良知”這個殺手鐧。

一“念”發動便是行,行到極處,整個世界都在圍著你轉(修心)

良知是幹什麼的?知善知惡是良知,是善惡的評判標準。有絲毫惡念,當下即覺,當下消融。怎麼融解掉的呢?致良知。這個“致”的過程非常迅速,沒有半點私慾間隔於間,聖人們稱之為“誠”,是天理的自然呈現,所以根本不會讓“惡念”成“行”的。

行到極處,世界圍著你轉。極處在哪裡?就在“天理”處。這其實就是“知行合一”了,當你不斷地去致良知,日積月累,把整個身心磨合進天理的運行軌道里面去,到那個時候,你會感嘆說,哦,原來我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