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学生会“过剩”吗?

范范范小轩


所谓“过剩”是指供大于求。而大学生“过剩”不是产品过剩了,是指经过扩招后的大学生就业难,找不到工作,形成了“过剩”。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认为现在这个“过剩”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提升大学“产品”质量,改变只教知识的办学方向。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做到真才实学,还要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如:接人待物的能力,能吃苦办事的能力,独立性,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责任心等等。只有“产品”的质量上去了,用人单位才会满意。

2、大学生产的“产品”要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现在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都是因为专业不对口或专业不接轨造成的。所以大学的“产品”生产要与市场接轨,调整好专业结构,做好供需平衡。

3、用人单位或企业进行岗前培训。中国一些企业短视,巴不得一招进来就上岗。要用人才,又不想培养人才,造成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4、大学生自己要摆正心态,不能眼高手低。大学生可以先从基层工作做起,积累经验、人脉和阅历。

总之,现在不是大学生“过剩”了,而是要解决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


教育志士


●相关专业过剩.

某些以前的热门专业,现如今的确是出现了过剩的情况,比如说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会计学专业、法学专业。

这些专业出现过剩主要原因是大学扩招,很多大学里面暴露了这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时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特别的多,往往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并没有相应的增长,这就使得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出现了过剩的情况。

有些专业涉及的比较超前,往往社会对这个专业的需求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程度,这就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毕业以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样的专业有生物工程、心理学等相关的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其实是一个技术比较精尖的专业,不过国内并没有像样的生物工程相关的公司,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好工作;心理医生这个职位在国外的确是很吃香,但是国内相关的行业并没有兴起,这就使得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不得不转行。

●社会需求.

各个大学在设立专业的时候,并没有根据社会的真正需求,往往是各个大学都设立了某个专业,这样的话就会出现经济学上的所谓供大于求的现象。

一个大学设立一个专业以后,这个专业所需要学习的那些专业科目,很多都是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学生们所学到的课本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之中。很多大学生在真正工作以后,还面临着眼高手低的现象,这也使得那些公司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

●大学生不努力.

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大学里面不努力的学习专业课,也不参加社团学生会活动,整天就在宿舍里面宅着玩游戏看视频,这样恍恍惚惚的度过了大学4年时间,什么东西都没有学到,这样的大学毕业生肯定是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


饕餮视听


这个话题没有“三农”问题好回答,可能说不好。虽然我52岁了只是一个中专生,但我还是有我的看法。

实际上,这是个中国教育现状的问题。考官这样问,也正好问到我想说的一句话:数量可观,质量担忧!

有“大学”文凭的人(含专科),这几年一年都是700多万,占了当年同龄人的近70%,多不?肯定说:多!少不?又肯定说:少!正要用的时候,还是显得找不到合适的人。

这种状况是怎么产生的?

一、教育计划与实际需要脱节。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学科、哪个领域的人才没有预测和计划。盲目招生,浪费教育资源和年轻人岁月的现象严重。导致学不能致用,就业难,“用”和“被用”两者之间没交集。

二、专业和专业该设计的学科内容不合理,该学的没学精,不该学的强调十分严。比如:本科毕业要个学位证叫“学士学位”,为什么不强调专业而要强调外语分数?所以文凭泛滥但可用甚少!

三、重分数不重操作(动手)能力。这个好理解:就是导致成为学历不被认可的原因,实际叫干点事就不行了。2014年,我被一个单位聘为编外文字人员,有事找我整理汇编下文字材料。有一个已在单位工作了两年的女本科大学生,具有学士学位。她拿来一个她的文章叫我看一下、指点指点。我在QQ上一看,全文600余字,但是有13个错别字!先不讲谋篇布局、构思立意,就这一点…… 唉!2015年我去了一个“XX万亩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老板是一个知名农业大学毕业生、学士,也是一个级别不低的“政协委员”。我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机”具备哪些条件?而他的回答令我伤心!看上去,他还很拼命的。这说明什么?学校教育就脱离了实际!

我和我的一位当过多年的县地税局局长的高中同学在一起喝茶时他也感慨这种现象:大学生不如我们那年代的中专、高中生!除了已有的多年经验外,的确动手能力太差。

我觉得: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完了后,上普通高中的只能是占50%!其余50%的孩子不是不优秀,是应该用其他方式了。他们该去县级行政区开设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由企业、行业承揽半工半读和费用问题。到最后,对社会的贡献、创造发明方面决不会低于上普高的那部分娃!他们五年后得到中专水平,但决不影响他们以后在社会上的职务晋升或担任领导。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也会很幸福的,原因是他们不仅继续享受应有的教育经费外,还有企业和行业保证他们的部分劳动收入。

上普高的50%三年又让20%的人上普通高校,30%的人进入“职业技术学院”。

这样来一是合理了教育经费的使用。二是紧密结合了生产劳动。三是实实在在增加了娃娃的幸福感、职业归宿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减轻了他们家庭的压力。四是水平需求、各就其位的教育的层次也出来了,别让孩子们瞎折腾了就是幸福!

这样行吗?可我说了不算……

晚安!


家庭农场咨询我


大学生怎么会过剩呢?

社会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得益于整体人群的受教育水平。肯定有人说了,人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无关。刚刚看了一个新闻,一位流浪汉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2000元现金,流浪汉立即交到了派出所,关键是这位好心人已经两天没吃饭了。说实在话,这种情况下,我也做不到这样,我也为他点赞。但这真的只是特例,要不然怎么回是新闻呢?

大学生有剩下的吗?只要你留意新闻,这种事情还真不少。有的毕业后无所事事,也不找工作,就啃老。这种都属于眼高于顶,心态不好的类型。现在我们的教育和社会有点脱节,从幼儿园到大学,真正的社会实践很少,甚至没有。一个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的毕业生怎么可以快速融入社会呢?在社会上到处碰壁,心态不好的就直接退缩了。其实教育的目的也是为将来更好的生存服务的,可我们学校只教了理论知识。其实从幼儿园开始就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了,再往上说,大一点的学生,鼓励勤工俭学也是一种方法。

还是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摆正心态,没有人一毕业就成为人生赢家的,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


大漠孤烟ftms


大学生永远不会“过剩”。

就中国而言,虽然大学扩招,但每年都会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被大学拒之门外,还有部分没有接受高中教育,直接进入社会或进入职专的。从大学生数量来看,尤其是农村,仍然很少。从表面来看,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学生毕业生走向社会,有的很快就业了,有的却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给人们造成了大学生“过剩"的误解。在这个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文化经济、能力经济的全新时代,具有一定的学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没有文化是非常可怕的。即使大学生一时就不了业,也算是高知识人才,是社会的人才储备。

那么,为什么有人认为大学生“过剩"了呢?

一是有些大学生缺乏真才实学。大学生只是个标签,拿到了大学文凭,只是说明接受了某一阶段或某一领域的教育,但个人素质和能力上并没有得到提升,为就业设置了障碍。

二是有些大学生诉求过高。985、211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还是不成问题,主要是一般大学的毕业生,特别是在学校表现一般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不清自己的现状,头顶大学生头衔,好高骛远,不体面的工作、挣钱少的工作、吃苦受累的工作、没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等都不愿意干,自身因素导致就不了业。

三是有些大学生不愿意继续学习。学历教育只是证明一个文化层次,学校只是个平台,所学所闻,真正融入社会后有多少契合度,与社会的需求还有多少差距,需要社会实践来检验。有的大学生一味追求对口的工作,不是自己所学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一律加以拒绝。遇到了机会也不知道把握。人的一生都是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适应社会和岗位需要,才能感受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四是大学生“过剩"只是个表面现象,是一些文化层次偏低的人,对大学生的狭隘定义。也是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目光短浅,缺乏培养目标所找的一种理由和借口。

所以说,大学生永远不会“过剩”。请坚信,大学生的未来!


老水视角


过剩。本来不需要这么多数量,确为了凑数超前用拔苗助长的方式制造出众多的无用大学生,说白了就是花钱弄出一大批高等教育废品。而社会亟待需要的专业职业技术人才却很缺乏,社会服务业更是后继无人,造成青年人以从事一些亟待需要劳动力的产业(如服务业)为耻,这是现在教育的深层次严重问题。社会老龄化,有年轻人在从事老年护理的吗?宁可在家里宅啃老,也不干此类以为羞的职业,是社会青年人普遍心态。正常吗?教育出多少有大学文凭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学生个个能名副其实。减少高等教育废品率,是中国高等教育亟待考虑的实际问题。


知行轩主人


现在的物质相较过去太丰富了,吃的、穿的、日用品等都不愁买不到了,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堆积如山,已“过剩了”。特别是农贸市场上各种菜品,如肉类、鱼类、海产类、干货类、蔬菜类等等已有尽有,令人眼花。可多半是大棚类蔬菜,食加工饲料及生长素之圈养的鸡、鸭、鹅、猪等,而自然放养,食百草,经较长生长周期的畜禽类,不但品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也是绿色的,这类农产品才是人们的期盼,可偏偏不够丰富,而是严重不足。垃圾食品已不适宜新时代了,现在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矛盾了。

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创新精神以及掌握技术技能,能满足新时代发展之要求的大学生永远不会“过剩”。“书呆子”型,“纸上谈兵”型,“温室大棚”型之大学生早就“过剩了”。


广德春和景明


大学生过剩?不会。

1.国家要发展,中国梦要实现,首先需求是人才,即高校毕业生。

2.重要领域、高精尖产品行业科研人员仍是短板,需要我们的“双一流"高校培养大量适用人才。

3.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过渡,需要大量有知识科研人员、技术工程师和高素质劳动者。

4.随着国家对青年人“创新创业"工作的扶持自主创业环境逐渐向好,大学生在不同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5.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政策的倾斜,需要大量爱农村懂农业人员投身其中,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做出应有贡献。

6.从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来看,上大学继续提高学历增长阅历积累工作经验,还是青年人的首选;活到老学到老,促使个别中老年人也投身高考大军之中。

所以,大学生不会“过剩"。


xcb1822


大学生过剩是指所学专业,找对口单位时可能不理想,又不愿意尝试别的工作,所以就有大学生啃老,还有宅在家里玩游戏也不愿去做自己认为丢人的工作!所以就有了上学无用,大学生过剩的说法!

什么是大学生?就是多接受几年的教育,有一张文凭,其它与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学习是为了开阔视野,能让自己有思想有见解,但并不说明读了大学,就衣食无忧,就能高官厚禄,就一定可以定位自己高人一等,眼高手低不认劳只会怨!

要是全国人民都接受过大学教育,一定是社会更进步更文明更发达,而不会出现大学生过剩之说!不过教育要公平!

教育的本身不应该是为了功利,而应该是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让人更有效的在各行各业有成就,要是有一天搬砖的也是大学生,也能享受和影视明星和公务员一样的代遇,也一样让人尊重,试试看还会有大学生过剩之说吗?


笑笑不老35


首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大学生不会过剩。

如果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只有你是高中生请问那时,你还在问大学生过剩吗,如果大学生过剩那高中生呢,岂不是……

所以不要想太多,好好学习,知识改变命运,绝对是真理,人们平常只看到了学习不好的或者混的不好的大学生,为什么不比较一下,能力出色,职业生涯辉煌的大学生呢?我感觉那是给自己找了个不学习,不上大学的借口吧。

还记得几年前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的吗,没错是真实的例子,他叫陆步轩有50岁了,现在呢他可是40亿身价的,当时卖猪肉有多少人说,上学无用,现在看来真是浅显。

所以劝大家,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知识改变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