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大學生會“過剩”嗎?

範範範小軒


所謂“過剩”是指供大於求。而大學生“過剩”不是產品過剩了,是指經過擴招後的大學生就業難,找不到工作,形成了“過剩”。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我認為現在這個“過剩”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1、提升大學“產品”質量,改變只教知識的辦學方向。大學生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到真才實學,還要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如:接人待物的能力,能吃苦辦事的能力,獨立性,團隊意識,創新意識,責任心等等。只有“產品”的質量上去了,用人單位才會滿意。

2、大學生產的“產品”要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現在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大都是因為專業不對口或專業不接軌造成的。所以大學的“產品”生產要與市場接軌,調整好專業結構,做好供需平衡。

3、用人單位或企業進行崗前培訓。中國一些企業短視,巴不得一招進來就上崗。要用人才,又不想培養人才,造成許多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

4、大學生自己要擺正心態,不能眼高手低。大學生可以先從基層工作做起,積累經驗、人脈和閱歷。

總之,現在不是大學生“過剩”了,而是要解決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


教育志士


●相關專業過剩.

某些以前的熱門專業,現如今的確是出現了過剩的情況,比如說計算機相關的專業、會計學專業、法學專業。

這些專業出現過剩主要原因是大學擴招,很多大學裡面暴露了這些所謂的熱門專業時的相關專業的畢業生數量特別的多,往往社會對這些專業的需求並沒有相應的增長,這就使得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出現了過剩的情況。

有些專業涉及的比較超前,往往社會對這個專業的需求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程度,這就使得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往往畢業以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這樣的專業有生物工程、心理學等相關的專業。生物工程專業其實是一個技術比較精尖的專業,不過國內並沒有像樣的生物工程相關的公司,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生很難找到好工作;心理醫生這個職位在國外的確是很吃香,但是國內相關的行業並沒有興起,這就使得應用心理學專業畢業生不得不轉行。

●社會需求.

各個大學在設立專業的時候,並沒有根據社會的真正需求,往往是各個大學都設立了某個專業,這樣的話就會出現經濟學上的所謂供大於求的現象。

一個大學設立一個專業以後,這個專業所需要學習的那些專業科目,很多都是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學生們所學到的課本知識無法應用到實際之中。很多大學生在真正工作以後,還面臨著眼高手低的現象,這也使得那些公司不願意招應屆畢業生。

●大學生不努力.

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大學裡面不努力的學習專業課,也不參加社團學生會活動,整天就在宿舍裡面宅著玩遊戲看視頻,這樣恍恍惚惚的度過了大學4年時間,什麼東西都沒有學到,這樣的大學畢業生肯定是無法找到合適工作的。


饕餮視聽


這個話題沒有“三農”問題好回答,可能說不好。雖然我52歲了只是一箇中專生,但我還是有我的看法。

實際上,這是個中國教育現狀的問題。考官這樣問,也正好問到我想說的一句話:數量可觀,質量擔憂!

有“大學”文憑的人(含專科),這幾年一年都是700多萬,佔了當年同齡人的近70%,多不?肯定說:多!少不?又肯定說:少!正要用的時候,還是顯得找不到合適的人。

這種狀況是怎麼產生的?

一、教育計劃與實際需要脫節。社會到底需要什麼學科、哪個領域的人才沒有預測和計劃。盲目招生,浪費教育資源和年輕人歲月的現象嚴重。導致學不能致用,就業難,“用”和“被用”兩者之間沒交集。

二、專業和專業該設計的學科內容不合理,該學的沒學精,不該學的強調十分嚴。比如:本科畢業要個學位證叫“學士學位”,為什麼不強調專業而要強調外語分數?所以文憑氾濫但可用甚少!

三、重分數不重操作(動手)能力。這個好理解:就是導致成為學歷不被認可的原因,實際叫乾點事就不行了。2014年,我被一個單位聘為編外文字人員,有事找我整理彙編下文字材料。有一個已在單位工作了兩年的女本科大學生,具有學士學位。她拿來一個她的文章叫我看一下、指點指點。我在QQ上一看,全文600餘字,但是有13個錯別字!先不講謀篇佈局、構思立意,就這一點…… 唉!2015年我去了一個“XX萬畝現代有機農業示範園“,老闆是一個知名農業大學畢業生、學士,也是一個級別不低的“政協委員”。我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有機”具備哪些條件?而他的回答令我傷心!看上去,他還很拼命的。這說明什麼?學校教育就脫離了實際!

我和我的一位當過多年的縣地稅局局長的高中同學在一起喝茶時他也感慨這種現象:大學生不如我們那年代的中專、高中生!除了已有的多年經驗外,的確動手能力太差。

我覺得: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完了後,上普通高中的只能是佔50%!其餘50%的孩子不是不優秀,是應該用其他方式了。他們該去縣級行政區開設的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由企業、行業承攬半工半讀和費用問題。到最後,對社會的貢獻、創造發明方面決不會低於上普高的那部分娃!他們五年後得到中專水平,但決不影響他們以後在社會上的職務晉升或擔任領導。他們和他們的家庭也會很幸福的,原因是他們不僅繼續享受應有的教育經費外,還有企業和行業保證他們的部分勞動收入。

上普高的50%三年又讓20%的人上普通高校,30%的人進入“職業技術學院”。

這樣來一是合理了教育經費的使用。二是緊密結合了生產勞動。三是實實在在增加了娃娃的幸福感、職業歸宿感、創造力、想象力,以及減輕了他們家庭的壓力。四是水平需求、各就其位的教育的層次也出來了,別讓孩子們瞎折騰了就是幸福!

這樣行嗎?可我說了不算……

晚安!


家庭農場諮詢我


大學生怎麼會過剩呢?

社會整體素質水平的提高,得益於整體人群的受教育水平。肯定有人說了,人的素質和受教育程度無關。剛剛看了一個新聞,一位流浪漢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2000元現金,流浪漢立即交到了派出所,關鍵是這位好心人已經兩天沒吃飯了。說實在話,這種情況下,我也做不到這樣,我也為他點贊。但這真的只是特例,要不然怎麼回是新聞呢?

大學生有剩下的嗎?只要你留意新聞,這種事情還真不少。有的畢業後無所事事,也不找工作,就啃老。這種都屬於眼高於頂,心態不好的類型。現在我們的教育和社會有點脫節,從幼兒園到大學,真正的社會實踐很少,甚至沒有。一個沒有社會實踐經驗的畢業生怎麼可以快速融入社會呢?在社會上到處碰壁,心態不好的就直接退縮了。其實教育的目的也是為將來更好的生存服務的,可我們學校只教了理論知識。其實從幼兒園開始就可以進行社會實踐教育了,再往上說,大一點的學生,鼓勵勤工儉學也是一種方法。

還是要樹立正確的三觀,擺正心態,沒有人一畢業就成為人生贏家的,畢竟我們都是普通人。


大漠孤煙ftms


大學生永遠不會“過剩”。

就中國而言,雖然大學擴招,但每年都會有三分之一的考生被大學拒之門外,還有部分沒有接受高中教育,直接進入社會或進入職專的。從大學生數量來看,尤其是農村,仍然很少。從表面來看,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學生畢業生走向社會,有的很快就業了,有的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給人們造成了大學生“過剩"的誤解。在這個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文化經濟、能力經濟的全新時代,具有一定的學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沒有文化是非常可怕的。即使大學生一時就不了業,也算是高知識人才,是社會的人才儲備。

那麼,為什麼有人認為大學生“過剩"了呢?

一是有些大學生缺乏真才實學。大學生只是個標籤,拿到了大學文憑,只是說明接受了某一階段或某一領域的教育,但個人素質和能力上並沒有得到提升,為就業設置了障礙。

二是有些大學生訴求過高。985、211的大學生畢業生就業還是不成問題,主要是一般大學的畢業生,特別是在學校表現一般的學生。這些學生認不清自己的現狀,頭頂大學生頭銜,好高騖遠,不體面的工作、掙錢少的工作、吃苦受累的工作、沒有發展前途的工作等都不願意幹,自身因素導致就不了業。

三是有些大學生不願意繼續學習。學歷教育只是證明一個文化層次,學校只是個平臺,所學所聞,真正融入社會後有多少契合度,與社會的需求還有多少差距,需要社會實踐來檢驗。有的大學生一味追求對口的工作,不是自己所學的、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一律加以拒絕。遇到了機會也不知道把握。人的一生都是在幹中學,在學中幹。只有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適應社會和崗位需要,才能感受到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四是大學生“過剩"只是個表面現象,是一些文化層次偏低的人,對大學生的狹隘定義。也是一些家長,對孩子教育目光短淺,缺乏培養目標所找的一種理由和藉口。

所以說,大學生永遠不會“過剩”。請堅信,大學生的未來!


老水視角


過剩。本來不需要這麼多數量,確為了湊數超前用拔苗助長的方式製造出眾多的無用大學生,說白了就是花錢弄出一大批高等教育廢品。而社會亟待需要的專業職業技術人才卻很缺乏,社會服務業更是後繼無人,造成青年人以從事一些亟待需要勞動力的產業(如服務業)為恥,這是現在教育的深層次嚴重問題。社會老齡化,有年輕人在從事老年護理的嗎?寧可在家裡宅啃老,也不幹此類以為羞的職業,是社會青年人普遍心態。正常嗎?教育出多少有大學文憑的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學生個個能名副其實。減少高等教育廢品率,是中國高等教育亟待考慮的實際問題。


知行軒主人


現在的物質相較過去太豐富了,吃的、穿的、日用品等都不愁買不到了,市場上的商品琳琅滿目,堆積如山,已“過剩了”。特別是農貿市場上各種菜品,如肉類、魚類、海產類、乾貨類、蔬菜類等等已有盡有,令人眼花。可多半是大棚類蔬菜,食加工飼料及生長素之圈養的雞、鴨、鵝、豬等,而自然放養,食百草,經較長生長週期的畜禽類,不但品質好,味道鮮美,營養也是綠色的,這類農產品才是人們的期盼,可偏偏不夠豐富,而是嚴重不足。垃圾食品已不適宜新時代了,現在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矛盾了。

有良好品德、健全人格、創新精神以及掌握技術技能,能滿足新時代發展之要求的大學生永遠不會“過剩”。“書呆子”型,“紙上談兵”型,“溫室大棚”型之大學生早就“過剩了”。


廣德春和景明


大學生過剩?不會。

1.國家要發展,中國夢要實現,首先需求是人才,即高校畢業生。

2.重要領域、高精尖產品行業科研人員仍是短板,需要我們的“雙一流"高校培養大量適用人才。

3.隨著“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過渡,需要大量有知識科研人員、技術工程師和高素質勞動者。

4.隨著國家對青年人“創新創業"工作的扶持自主創業環境逐漸向好,大學生在不同領域大有用武之地。

5.隨著國家對“三農"工作政策的傾斜,需要大量愛農村懂農業人員投身其中,為農業、農村和農民做出應有貢獻。

6.從提升全民綜合素質來看,上大學繼續提高學歷增長閱歷積累工作經驗,還是青年人的首選;活到老學到老,促使個別中老年人也投身高考大軍之中。

所以,大學生不會“過剩"。


xcb1822


大學生過剩是指所學專業,找對口單位時可能不理想,又不願意嘗試別的工作,所以就有大學生啃老,還有宅在家裡玩遊戲也不願去做自己認為丟人的工作!所以就有了上學無用,大學生過剩的說法!

什麼是大學生?就是多接受幾年的教育,有一張文憑,其它與普通人沒什麼區別,學習是為了開闊視野,能讓自己有思想有見解,但並不說明讀了大學,就衣食無憂,就能高官厚祿,就一定可以定位自己高人一等,眼高手低不認勞只會怨!

要是全國人民都接受過大學教育,一定是社會更進步更文明更發達,而不會出現大學生過剩之說!不過教育要公平!

教育的本身不應該是為了功利,而應該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讓人更有效的在各行各業有成就,要是有一天搬磚的也是大學生,也能享受和影視明星和公務員一樣的代遇,也一樣讓人尊重,試試看還會有大學生過剩之說嗎?


笑笑不老35


首先直接回答你的問題,大學生不會過剩。

如果滿大街都是大學生,只有你是高中生請問那時,你還在問大學生過剩嗎,如果大學生過剩那高中生呢,豈不是……

所以不要想太多,好好學習,知識改變命運,絕對是真理,人們平常只看到了學習不好的或者混的不好的大學生,為什麼不比較一下,能力出色,職業生涯輝煌的大學生呢?我感覺那是給自己找了個不學習,不上大學的藉口吧。

還記得幾年前北大畢業生去賣豬肉的嗎,沒錯是真實的例子,他叫陸步軒有50歲了,現在呢他可是40億身價的,當時賣豬肉有多少人說,上學無用,現在看來真是淺顯。

所以勸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知識改變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