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秦朝统一全国之后,周天子得到了怎样的待遇?

诗人袁公


这个题目应该这样问:秦统一六国的过程,被灭亡的周天子是如何收场?

战国后期的周天子虽然毫无实力可言,但毕竟是天下共主,即使在五国相王之后,各国的诸侯也要尊周天子为“天王”。这一点和如今的梵蒂冈教廷颇有相似之处。比如桀骜不驯如暴秦,也需要天子赐胙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在陕西户县出土的《秦宗邑瓦书》中记载:“四年,周天子使卿大夫辰来致文武之酢(胙),冬十壹月辛酉,大良造庶长游出命……”也就是说,秦惠文王四年,周显王派遣名叫“辰”的卿大夫将祭祀周文王、武王的胙肉赐给秦惠文王。而当年冬十一月辛酉日,秦惠文王派遣陪臣大良造兼任庶长(也就相当于宰相)名为“游”的重臣代替秦惠文王前去向天子谢恩,可见此时天子的威名犹在。

至末代周天子时,因眼见暴秦涂炭苍生,年迈的天子周赧王用楚孝烈王之言,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但终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周赧王五十九年,秦破洛邑,将末代周天子和重臣西周公掳至咸阳。传说周赧王在动身入侵之前带了一些洛邑的水,而在这些水喝完之后,周赧王便渴死在他乡。秦昭襄王感佩于自己这为老上司的气节,于是以天子之礼葬周赧王与咸阳城东。大概十多年前,考古学家在西安挖掘出一座陪葬有六驾马车的墓葬,并且发现五十九年字样的战国晚期茧形水壶,据推测为周赧王所有。

周赧王驾崩之后,周朝的百姓不愿在暴秦统治之下做“黔首”,于是纷纷投奔周朝重臣,东周靖公。七年之后,秦相吕不韦为了建功立业,树立自己在秦廷的威信,发兵灭亡了东周。东周靖公从容殉国,谥周隐王。

百年之后,汉武帝终于寻访到了一位周天子的后人。于是封其为侯,日后进封卫公,一直传承至永嘉之乱才终结。

东周玉器。


东周•秦战车复原。


陳大舍


最开始的时候,秦朝一统天下,周天子本可以得到最为妥善的照顾。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周天子自己折腾自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触犯秦朝的底线,在这样的前提之下要指望着周天子能够善终的话,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且从当时秦始皇的表现以及他不耐烦的神色来看,他似乎对周天子已经慢慢丧失了所有的耐心。

周天子的糊涂账

大家都晓得周武王伐纣之后,奠定了大周王朝的基础,而在大周王朝的基础之上,周天子实行了分封制度。

什么是分封制度呢?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进行详细介绍一下。

最开始的时候,周王朝建立的这一个小国家,国土面积非常的小,甚至连一个小小的鲁国都比不上。可是周王朝终究是一个非常大的盛世王朝,而在这样一个盛世王朝之下,国土面积小,就必然注定了这个王朝活不长久,或者说它的四周敌人必然不会允许周王朝的存在。

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周王朝环顾四面八方,所有的能够看到的地方似乎都有敌人,他们潜伏在暗处,并且趁着周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就准备给周王朝来一下子。

其实这个时候周武王也是非常无奈,毕竟自己千辛万苦才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小朝廷,可是朝廷还没有建立完毕,就面临着敌方的进攻,如果不积极主动地采取防御措施的话,恐怕周天子就变成了其他的天子了。

思来想去,周武王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分封制。简单来讲,周武王拿出地图来,按照当时的将军所率领的军队的实力大小进行分。简单来讲,你的实力强,那么你就离我远一点,去驻守这一大片地方,你的实力弱,你就离我近一点,去驻守这一小片地方。

最开始的时候,这样的政策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分封制一旦执行下去,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能够得到自己的爵位,开启了巴结周天子的模式。

最高统治者非常开心,,毕竟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分土地,天底下土地数量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于是就在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分封土地的前提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自己的称号,并且拥有了自己的所属土地。

于是一个要命的问题出现了:周天子把土地都分完了,自己没有土地了。在公元前315年的时候,周王朝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36个小城市,也仅仅有3万人左右。

3万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拿长平战役来看的话,白起一支军团就屠杀了40万人。

在这个前提下,周王朝的实力下跌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它基本上没有了话语权。

秦王朝的隐忍和爆发

在很久之前我曾经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虽然不形象但也很有趣。

那就是周天子如果能够控制所有的诸侯必须做到一个前提,单凭周天子自身所能够统帅的兵力,必须可以达到5~6个诸侯之间的综合国力。

只有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周天子可以号令天下无所不从,因为自身强大才是一切的前提。

只不过周天子似乎忘记了这个初衷,紧随其后,秦王朝崛起了。

秦朝最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官职,这个官职小到什么程度呢?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只不过后来敌方来袭,因为秦王朝的部分人表现的比较勇敢,获得了周天子的赏赐,而赏赐之地非常偏颇,非常的贫瘠,是在所有的分封地的西面。


当然这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毕竟自己终于是诸侯的,而不是一个小小的官职,秦国也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崛起之路。

我们读书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奋六世之余烈,什么叫奋六世之余烈呢?那就是整个秦国祖先每一辈人都非常的勤奋,他们所要做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秦国强大起来。

紧随其后,求贤令的颁发以及商鞅变法让秦国成为了当时所有诸侯国的头头。

而在秦国彻底爆发之后,周天子突然察觉出来了异样,于是主动向秦国献媚,并且主动讨好秦国。

这一切,秦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毕竟对于秦国来说能够得到周天子的殷勤,似乎是一件非常不错的事情。

而且在秦国的思想认知当中,周天子似乎也并不是那样的可恶,因为没有周天子就没有自己的现在。就在秦国决定一统天下之后好好对待周天子的时候,周天子做了一些糊涂的事情。

周天子自讨苦吃

周天子毕竟只有36个城市了,而且这36个城市里面几乎没有百姓,所以在秦国的战马包为周天子所统率的绝大多数区域的时候,周天子差点给秦国跪下了。

而秦国在享受了一艘阿谀奉承之后,决定让周天子当自己的国中国,也就是不再为难周天子,转而攻打韩国、赵国和魏国。

可是秦国在攻打到一半的时候,周天子突然后悔了,因为此时秦国有非常高强的战力,对于周天子而言,无疑是悬在头顶上的一把利剑。

对于周天子而言,如何消灭秦国这样的一个随时可以爆发的炸弹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在这个时候,另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国家突然出现,并且告诉周天子放心,这边的事情交给我了,你只需要去帮我完成两件事就可以。

这个非常不靠谱的国家叫楚国,没有看错,在整个战国后期的时候,秦国和楚国之间的争夺还是非常激烈的。

眼看着秦国的国力进一步壮大,楚国告诉周天子你不要害怕,你通过你王室的能力和手段全方位的压制秦国,只有这样我们还有缓冲之机。

与此同时,楚国给周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下作的主意,那就是让周天子联合所有的能够联合的力量,并且让他们一起去与秦国做对抗。

其实按照楚国的想法也非常不错,毕竟当时其他诸侯国还有自己的余力,一旦周天子能够把这些人全都统帅在一起,击溃秦国不成问题。

可分离的关键在于当这些不同国家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很难齐心协力,相互之间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争端,一来二去反而没有办法指挥这些人了。

正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样,此时的周天子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

诸侯国团灭,秦王朝一统天下

于是就在周天在上蹦下跳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背后强大的盾牌不见了,那个盾牌也是楚国。

最开始的时候楚国告诉自己你先这样,然后再那样,最后再这样,最后再那样,这样来那样去,我们就可以把秦国消灭。

可是楚国说完这句话之后没多久自己就被消灭了,一时之间周天子也没有了主意,只能发呆的坐在原地。

而秦国在消灭楚国之后,一统天下的步伐明显加快,毕竟天底下已经没有几个诸侯国能够与自己搞对立了。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没有几年的功夫,天下大一统,整个秦国称霸天下。

周天子的最终结局以及核心分析

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就开始算旧账了,毕竟周天子最开始说的和自己一起打天下,并且打完天下之后好好的孝敬他,可是没有想到周天子背后给自己捅刀子,尽管捅的这个刀子不痛不痒。

可是对于一向好强的秦国来说,这绝对是不可原谅的,尤其是秦始皇在当上皇帝之后更加的肆无忌惮,毕竟这样给自己下绊子的人,能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是自己最大的忍耐了。

一统天下之后,周天子得知秦国的声势浩荡,并且自己没有任何翻盘的时候,直接跑到了秦国。

在跑到秦国之后,周天子还恬不知耻的将自己的36个小城市以及其中的3万多人通通奉献给了秦国。这还不算完,周天子对于之前的事情似乎已经忘干净了,只希望能够在秦始皇的同意之下让自己多活几年。

秦始皇一来还念记着之前的恩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果把周天子杀掉可能会引起其他六个国家的反噬,而这股反噬力量自己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一来二去,秦始皇原谅了他,并且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屋子,就算是他的养老之地了。而最终当这个周天子死掉之后,秦王朝再也没有册立任何的周天子,周天子这一脉算是绝了户。

周天的其实是最纠结的,也是最心寒的,毕竟从最开始的依附于秦国,突然之间就变成了依附于楚国,周天早上似乎似乎成为了两面派。

但这一切似乎又怨不得周天子,毕竟秦国很强大,楚国很强大,强大的楚国告诉周天子,你不需要害怕强大的秦国,因为有我在。可是这一切说完之后楚国还没咋地呢,自己就先凉了,惹得周天子里外不是人。

当然说一千道一万,终究还是周天子最开始的分封制度有问题,也正因为如此在历史的车轮之下,郡县制即将登台,而分封制则消失在历史当中。


趣谈唐宋元明清


秦朝击灭六国后,六国君主都被软禁生活,除了出行不自由外,衣食住行都还算可以。六国君主尚且如此,周天子待遇自然比他们更好一些,周天子还在洛阳王城居住,他修了一个高高的观景台,天天在上面看云来云去,最终自然病亡!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债也没有还完,人死债消了!


秦昭襄王晚期,周天子在韩国的怂恿下招兵买马,整军备战,意图联合六国消灭暴秦!六国都答应响应天子号召出兵灭秦,于是周天子在洛阳王城找到富商大户借钱,承诺灭秦后三倍偿还借款本息。周天子拼凑了一支六千人的天子王师,韩国出兵八万扮演成天子王师出征秦国(韩国的资周抗秦计),其余各国皆派兵观望,胜则合纵伐秦,败则割土贿秦。


秦昭襄王派老将蒙骛出兵一战全歼韩周联军,其余各国立马退军回防,纷纷向秦国表示称臣!秦军一路东进,西周公率众投降,秦国存东周公祭祀周王室太庙!周天子寄养在东周国,并将天子之位禅让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封周天子为东周君,让他颐养天年!东周国虽然存在,但是接受秦国官吏的管理!

周王室的官民成了秦周人,他们不得不接受秦国官吏的管理,矛盾越积越大,最终秦国取消了东周国,周王室彻底灭绝。周王室以王道治国,秦国以法治治国,两者水火不容,秦法细致周密,让秦周人难以适应。周王室遗民在东周公的带领下纷纷逃亡魏国与赵国,故秦相吕不韦直接出兵灭了东周国!



矛盾的爆发事件如下:周王室废太子在野外与一隶农之女野合,原本答应野合之后就除去隶农一家的奴籍,但是事后废太子不认账,隶农之女就剖腹自杀了!废太子唏嘘一番,打算将她就地埋了,结果被一个秦国执法官吏发现了!秦吏依法处死了废太子,直接把东周公的财产拨了一部分给隶农,且废除隶农的奴籍!周王室成员认为秦国损害了他们的尊严和礼仪,故集体逃亡三晋,秦国则出兵灭了东周国!彻底结束了八百年周王朝!


大秦铁鹰剑士


周天子郁郁而终,后世儿孙封地三十里,爵同列侯,号周子南君。但是这个封爵来的有点晚,已经是汉朝建立九十年以后,汉武帝封禅泰山时候的事了。

周朝的灭亡实属必然,自我削弱,不顾一切。

现代人说周朝搞分封制好像很愚蠢,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天下, 分封制已经是很理想的制度了。且最初时王畿千里,是所有诸侯中最强力的一支,那些被分封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的诸侯,正是仗着周王室的力量才能站稳脚跟。

结果后世的统治者不能根据时局的变化和生产力的提高对制度进行有效改良,造成最后周王室越来越衰落,到了东周末期简直可以用弹丸之地来形容了。

尽管如此,周王室控制的地盘居然还发生了分裂,变成了东周国和西周国。天子则需要依附于东周君或者西周君,像个蛀虫一样。

所以在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前,东西周已经分别被秦昭王和秦庄王给灭掉了。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郁郁而终,东西周的国君都被流放。

武帝东巡,兴亡继绝

秦朝虽然完成了统一大业,奈何国祚太短就被掀了桌子。随后汉高祖得了天下,汉朝兴起,经过90多年励精图治,到了汉武帝时大汉终于雄起,北逐匈奴,南平百越,于是封禅泰山。在他东巡泰山的时候,路过河南地,特地寻访到了周朝的后裔,并嘉封土地30里,号称周子南君,爵同列侯。这算是武帝秉持中国古代“兴亡继绝”的一个传统吧。这就是周王室最后的下场了。

以上是作者知道的一点小知识,欢迎有识之士多多关注,给予指导交流,共同提高。


盘达说


情况是这样的,东周传位到周赧王姬延,已是第25代,战国末期了,所能自主的地界仅限于洛阳附近,此时还发生了内部分裂,周王室分为东周公国、西周公国,各自为政,而正主周赧王姬延成了咸鱼挂在墙上晾着。

东周公国据巩邑,西周公国据洛阳,周赧王姬延也住在洛阳,各诸侯国没把周天子当回事,连周王室内的东、西周都没把周赧王放在眼里。公元前256年,韩、赵、魏诸侯国组成联军攻打秦国,周赧王姬延和西周文公姬咎惧怕联军,裹挟之下也跟着去了,结果联军输了,周赧王姬延犯下大错,跑到秦国献出城池与宝鼎认罪,周赧王姬延被贬为平民,当年去逝,西周文公姬咎降秦,东周、西周公国灭亡。

图为周王陵的“天子驾六”车马坑。

东周、西公国灭亡后,东周公国姬杰代为天子,公元前249年,好死不死的又与各路诸侯国联合准备伐秦,秦国丞相吕不韦直接带兵横扫,东周公国灭亡,周王室的隐患被彻底铲除,由于当时秦仅是诸侯国身份,名义上天下共主还是周天子,于是将周王室遗民迁往阳城县继续祭祀,以免断了香火,此时的周王室再无任何特权与待遇,就一平民身份,维持形象工程罢了,此时的秦始皇才10岁。

周天子姬姓后人在王莽时期曾兴起一次,王莽以恢复周礼为治国理念,于是把周天子后人姬宽拉出来,封为褒鲁侯,拜为大司马,爵位传子孙姬相如、姬幄,光武帝时断殁。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称皇帝,再不需要奉周天子,周绝祀,周王室遗民彻底沦为普通百姓,史书上也没有秦始皇迫害周王室遗民的记载。而《姬姓考》里有记载,公元前213年李斯主持焚书坑儒时,周王室后人姬寅为避祸,隐嵩山,以礼经教授弟子数十人,刘邦开国后,孔子9世孙孔藂被封为蓼侯,他数次向朝廷举荐周王室后人姬获,而姬获隐居不仕,汉武帝时期,姬盈、姬资、姬备均被授予博士,可见秦汉时期统治者,并未迫害周天子后人。


图文绘历史


秦始皇统一之前就没有了周天子,周苗裔倒是还有,所以不应该问秦始皇给了周天子什么待遇。下面来说说周的灭亡史,及之后的情况。

周的分裂

战国后期,东周已经够弱小了。这时候韩国和赵国一起,成功的把东周分裂为两个更小的国家,一个西周,一个东周。这时候东周迎来了末代天子周赧王,其实就是一个虚名的周天子。为什么号为赧(nǎn),古人给的解释是“惭耻之甚,轻微危弱,寄住东西”。这时期的周朝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东西周被秦所灭

在秦昭襄王时期,西周君背叛秦国与东方各国合纵抗秦,秦昭襄王感到不爽,派将军摎向西周进攻。西周是一个弱小的不能再弱小了国家,所以西周君只有投降,献上全部的土地及人口。这时期末代周天子周赧王也挂了,按照《史记》的说法应该是自己死亡,同时秦也取了九鼎。

西周灭亡之后,过了七年左右。秦庄襄王也就是秦始皇他老爸的时期,秦又发动了灭东周的战争,结果当然很顺利,东周也尽入秦版图。自此周朝的祭祀就断了,其实在周赧王挂的时候,周朝就算完结了。




虽然周朝灭亡了,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心血来潮又思念其周来。于是寻找到周宗室苗裔嘉,封了其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古人推测其可能是卫国的宗室,这样周朝那些宗室的祭祀才得以恢复。

很明显周朝灭亡之时已然后继无人,至于周赧王的后人,已经继承不了王位了,杀不杀都是无所谓了。而且历史也没有记载他的后人,周赧王应该没有被秦国诛杀,毕竟只是一个虚名天子,当时大势是周亡,所以秦亡周后任其自生自灭。


淡看天上月


周朝分西周和东周,西周最后一任天子忙着烽火戏诸侯,第二天就被犬戎给灭了国。而东周最后一任天子是周郝王姬延,他在位59年,据说活了100多岁,虽然面临着亡国的威胁,但是主要一天天没啥事,一登基就开启退休生活,所以活了那么久,这大概是周朝末代天子最后的倔强。

周郝王登基之前,齐国和魏国就已经在徐州相王,找周天子要猪肉吃了,天子埋怨道:我自己都不够吃,还要给你们。然后过了10年,秦国又来称王,又来找周天子要猪肉吃,周天子心里苦啊。可怜周郝王自己都还没登上天子位,就已经和这几个诸侯国在名分上平起平坐了,虽然真实实力打不过。周郝王登基之后也是穷啊,都已经穷得找当地稍微有点钱的人借钱了,给你发国债,等有钱了就还你。都已经这样了,还要担心过完今天不知道明天吃啥的状态,加上西边有个秦国整天喊我要打战,我要打你,这日子要多苦有多苦。

周朝都已经这样了,内部还发生内乱,政权被分割,分成一个东周国(周郝王)和西周国(西周公),西周国还霸占了洛阳,周郝王没人啊,打不过对方,无奈啊,只好迁都到东边去了,实际上就搬个家。然后就这样过起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一直到周郝王59年,西周国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联合韩国和魏国在伊阙挑衅秦国,秦国一个白起把你们打的要不起了,西周国在伊阙战役中被打了个精光,秦军就一下子打到了周朝附近,西周公一看都打到家门口来了,赶紧投了降,36个村、3万人口都给了秦国,秦国接受了这些就放过了西周公,然后周郝王听说都给了秦国,气不打一处来,一口老血上头就过去了。秦国一听周天子死了,一边说自己什么也没干一边赶紧往洛阳赶,去抢嬴荡最喜欢玩的九鼎去了。九鼎被秦国搬到了咸阳,就这样东周灭亡了,历时800年的周王朝走向了终结。

周朝后人没有土地、人口可以依附,逐渐成为平民,被历史给淡化了。


不务斋


历经五百多年、24代君主之后的东周末代帝王周郝王在位时,东周天子的影响力已经成功混到几条街的水平上了。

周郝王姬延在位时间长达五十九年,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能排名前三,距离第二乾隆只有一年的小差距。跟康熙乾隆少年即位不一样,周郝王即位的时候,虽然没有年龄记载,但按照祖父和父亲的年龄判断,他当时应该不低于四五十岁,由此可见,姬延的寿命真正做到了长命百岁。

他漫长的人生中,见证了战国末期太多的熙来攘往、诸侯纷争。

姬延在位初期,周王室还控制着三万多人口,但却已经分成了“东西二周”,分别由“西周公”和“东周公”统治,两周之间还经常打“内战”。

饶是如此,姬延照样在历史上刷足了存在感,他始终抱有重振大周声威、光复大周河山的伟大理想,并为之一直奋斗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公元前256年,楚国的楚考烈王带头发出江湖令,号召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集合地点就选在了周郝王的地盘。周郝王为此也十分开心,并提前在洛阳城中发行军费债券,取得了洛阳一带商贾们的支持,招兵买马,可惜到了约定的时间,除了楚国派来几万军队,燕国象征性的派来一点人马,其它四国根本没有动静,楚、燕兵马在周郝王的地盘上吃吃喝喝了四个月,向西征伐的路程却没走几十里,终于把周郝王的家底全部消耗完毕,两家一看这点人马,根本无法完成征秦大业,抹抹嘴巴回国了。

这可坑哭了周郝王,战争债券是要靠胜利才能偿还的,不打仗怎么还?

各路商贾纷纷前来周王室逼债,周郝王先是哭求延期还债,被债主们拒绝,后来实在逼得没法,只好用可能是仅存的一点经费修造了一处高高的楼台,周郝王躲了上去,拆掉了梯子。

任凭债主们在高台下面如何叫骂,周郝王始终不肯露头,老老实实在高台上吹冷风。

看到这个场面,大家多半会想起一个成语“债台高筑”,恭喜你答对了,周郝王正是这个成语的出处。

周郝王在高筑的债台上想到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是知道,当秦国听说了周郝王准备“入侵”,秦昭襄王当场大怒,派出一路人马攻打西周。

周赧王很干脆的跟随侵略者来到秦国,磕头请罪,一咬牙一跺脚,把名义上的全部三十六邑共三万人口全部一次性打包敬献给了秦国,以此举换来了秦王的谅解,周郝王被剥夺了天子身份后,被放回西周。

回去之后没多久,周郝王去世,他是周朝八百多年来的最后一位帝王。

秦国轻而易举地收取了九鼎,赶走了西周公。六年后,秦国再接再厉,拿下了东周公,周王朝的祭祀自此全部断绝。


历来现实


首先澄清一点:秦朝统一全国的时候,已经没有周天子了。在此之前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国灭了东周公,实际上这时候起已经把周灭了。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nǎn)王,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襄王时期就已经死去,所以谈不上什么待遇。

1.秦灭周的经过:

战国后期,秦国在诸侯中力量最强大,并自号为“方伯”,为诸侯中的领袖,周室也默认了其地位,并直与其交好。不过周王朝一直在各诸侯的夹缝间求生存,经历过多次危险,由于有苏代在中间不断游说,再加上当时诸侯间矛盾重重,无暇他顾,才使周朝苟延残喘下去。

在秦惠文王时,也就是公元前334年,作为周天子的周王把祭祀文王、武王的胙肉特地送来给秦惠文王,代表着周国的示好,同时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国的强盛。公元前325年,秦惠王称王。自此以后,诸侯都各自称王了。

而后历史不断的推进,周国由周赧王继位,而秦国也由秦昭襄王继位,可以说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达到了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水平,而在秦昭襄王之前是秦武王,众所周知,秦武王徒手举九鼎而吐血身亡,这件后世被诸国视为笑柄用来耻笑秦国,当秦昭襄王继位之后,决定要一血前耻,但是亲昭襄王并没有莽撞冲动,而是在寻找合适的时间。

秦昭王五十八年(公元前257年),韩、赵、魏三国与秦国相对抗。周派相国前往秦国,因为怕遭到秦国的轻视,就半路返回来了。有人对相国说:“秦国是轻视您还是重视您,这个还不能确定。秦是想要了解那三国的实情。您不如赶快去拜见秦王,就说‘请让我来给您打探东方三国的变化’,秦王一定会重视您。秦王重视您,就表明秦重视周,周因此也取得了秦国的信任。至于齐国对周的重视,那么早就有周天子派人和齐国联络好了。这样,周就可以永远不会失去与强国的交情。”秦昭王选择信任周相国的话,就发兵去攻打韩、赵、魏三国。



秦昭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秦攻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很害怕,于是就选择背叛了秦国,与东方各诸侯相联合,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秦昭王很生气,派大将军摎(jiū,纠)攻打西周。西周公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公献的人口、土地,让他又回到西周去了。



随着周赧王、西周公的先后逝世,周地的民众就向东方逃亡。秦收取了九鼎和其他珍宝器物,又把西周公迁到殽狐。此后七年,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公与诸侯谋害伐秦,秦王就差遣相邦吕不韦灭其国,把东周河山并入秦国。至此东西周就全都归属于秦了,周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2.大家傻傻分不清楚的东周公、西周公和周天子的关系:

西周创建后,周天子分封诸侯之余,还为本人留下间接统领的王畿,王畿西起宗周丰镐二京,直至成周洛阳。包括全部关中地域和洛阳盆地,沃野千里,物产阜盛,是支持周人灭商开国,分封诸侯,甚至维持周王室强大的根据地。



平王东迁后,在犬戎的威胁下,周平王就把宗周(关中地区)封给护驾有功的秦国,但是需要秦人自己夺回封地。加之迁都至洛阳后,护驾有功的晋国和郑国也得到了分封城池的恩赐,周天子可操纵的王畿大幅度缩水,国力也响应大减。

跟着时候的推移,因为财力缺乏,周王室对有功于王室的诸侯国和功臣大多只能采用封地恩赐的方式加以犒劳。

公元前441年,这一年在位28年的周贞定王驾崩,周贞定王有4个儿子,王子去疾、王子叔、王子嵬、王子揭,根据周礼承继宗法,首先是周贞定王的长子去疾承继王位,史称周哀王,没想到他的弟弟王子叔不平,周哀王在位仅三个月就被王子叔杀死,由王子叔承继王位,是为周思王,三弟王子嵬有样学样,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就被王子嵬干掉,王子嵬即为周考王。这段紊乱的历史史称“三王并立”。

周考王恐怕弟弟王子揭也效仿本人,为了抚慰弟弟,就把周王室为数不多的城池分封一部分给弟弟王子揭,建立了西周公国,王子揭便是西周桓公。到了西周公国的第二代国君西周威公时,他有两个儿子西周惠公公子朝和公子根,公元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兵变,“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因而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公子根分封到西周公国的巩地,创建东周公国。

简略地来讲,东周天子,西周公和东周公都是王室血缘身世,其中周天子是王室正统,西周公国是从周天子东迁后的地盘中分封出来的,而东周公国又是从西周公国分封进来的。再说说三者的地位,东周时期,周天子王城有两部分,以瀍(chán)水为界,西城名为“洛邑”,这是王城,东城名“成周”。周天子起初是居住在王城,到了周敬王时代(公元前519-公元前477年)开始长时间居住在成周,此后直到周赧王时(前315年),东、西周分治,赧王才把国又搬到西周王城,与西周公同城办公。


常棣tandy


秦朝统一六国之前,周朝就已经灭亡35年之久了,那时候秦始皇才三岁。

周朝虽然立国八百年,但是在大部分的历史时期周朝都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对天下诸侯没有实际上的控制权,其统治区域也非常狭小。而战国争霸之后,周朝的领土更是逐渐被蚕食。公元前314年,周朝的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即位,此时的周朝可以被称为是“弹丸之地”了,但是即便如此,周朝还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经分裂为东周国和西周国,周赧王居住在西周王城之中,其总人口只有三万多人。

周赧王对天下已经没有任何管控的力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其唯一的要求就是保住自己不被卷入这些纷争之中(其实东周国和西周国之间也频繁爆发战争)。但是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战火还是烧到了家门口——秦国攻打韩国的阳城、负黍,周赧王决定背叛秦国,与天下诸侯联合共同攻打秦国。秦昭王一怒之下直接派将军摎出兵攻打西周,他才不管你是不是什么天下共主呢!结果可想而知——西周战败,随即西周国君投降,同年最后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去世。

庄襄王(秦始皇之父)元年(公元前249年),东周君与山东诸侯共同抗击秦朝,庄襄王名吕不韦出击东周,东周君被杀,东周国灭亡(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

至此,周朝就算彻底灭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