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如果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起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延安是万里长征的落脚地、中国革命的摇篮,那么,米脂杨家沟就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解放全中国的出发点,从这里走向全国胜利!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是1947年12月,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著名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在报告开始热情洋溢讲话中的伟大论断。

在这里,他将使用了一年多时间的别名“李德胜”轻松地甩掉,对着与战场相连的电话,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豪迈地宣告:“我是毛泽东!”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杨家沟——这个赋予传奇色彩的村庄,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凸显出其特别的意义,象征着吉祥、胜利的起始!

选址杨家沟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10月24日清晨,陕北的黄土高坡披上了一层淡淡的银霜,黄河岸边的佳县天气明显冷了。毛主席披上单薄的旧衣,点起一支烟,若有所思地查看着陕北地区地形图。窗外,北风劲吹,破旧的窗纸“哗哗”作响,主席对身边的汪东兴说,“中央前委机关要选一个地方过冬,你看什么地方好些?”

汪东兴说:“我想先听听主席的意见。”

毛主席说:“我听说米脂县杨家沟一带不错,那里村子规模大,窑洞多,群众基础也好。我想派你带一个连去那里打前站,主要任务是为中央前委机关准备好窑洞,供暖设备(地炕、炉子),过冬衣服以及粮食等。你带一部电台去,随时与支队保持联系。你考虑一下,看十天时间够不够?”

汪东兴从地图上找到杨家沟,对毛主席说:“就按主席的意思,我尽快去办。”

汪东兴等中央工作人员和杨家沟老百姓经过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后,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等同志率领代号为中央前委机关全部共计600多人抵达米脂县杨家沟,进驻“扶风寨”。

当毛泽东来到杨家沟村“扶风寨”门前,被眼前一排排整齐的窑洞和独具风格的庄园设计深深地吸引了,凝视良久,赞叹道:“这窑洞和村寨整齐、漂亮,还是新的,比你们画的还要好,杨家沟果然名不虚传!”

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毛泽东和周恩来住进了村寨里最新且规模最宏大的“新院”。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杨家沟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处,闻名全国的原马氏地主家族聚居于此,几代马家人建设起陕北窑洞最具特色、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1942年秋冬,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的张闻天,调查整理形成的《米脂县杨家沟调查》中称:“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条件集中的村庄。”

杨家沟与马氏家族

考证

马氏家族祖籍地在我省扶风县,为了纪念祖籍地,所以为山寨取名“扶风寨”。当时马氏地主的发展,已经在杨家沟形成了规模,全村共有地主72家,土地遍及陕北地区米脂、绥德、吴堡、佳县、清涧、延安等地,共拥有土地十八万亩,据说每年仅收租米就有一万多石(约4百多万斤)。马氏家族不仅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积累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历来重教兴文,以德为人。早在康熙年间,马云风就创办家塾,1911年,马家建起陕北最早的女校,至辛亥革命时,马氏家族已有12个在欧、美、日本等国就读的留学生。“开明进步办学堂,英才辈出洋财主”这是陕北民众对杨家沟马氏深刻的文化印象。既有钱又有文化的马家人曾想要把杨家沟村改名为“马家村”,但是担心引起当地老百姓的反感,所以索性玩了一把文字游戏,又名“骥村”(骥即好马的意思)。

“扶风寨”建于杨家沟村“龙凤山”前,此山前如龙头后似凤尾,是一座独立的龙头凤尾孤山,亦称龙凤山,涧水绕合,三山拱围,易守难攻。19世纪中叶,马氏家族正值发展到鼎盛时期,爆发了回民起义。马氏族人为了防范回军攻掠,以收“保境安民”之效,决定在这块风水宝地修造“扶风寨”。在规划上,建有望台、炮台、水井、供排水设备,出入道路、广场、戏台、学校等设施,南北寨墙均建成双套城墙,各设两个寨门,南寨门为“骥村”门和“扶风寨”门。城墙及炮台上安有荷兰造的红夷大炮,神通广大的马氏族人为家族子弟、佃户等所有壮丁都配有来复枪、猎枪等武器,武装力量超过了一个县制的保卫能力。起义回军的马队刚到寨前,就被马氏武装的火炮攻击的落荒而逃,成功地保护了他们的族人和周边村庄百姓的安全。

“扶风寨”所有的建筑中唯“新院”独领风骚。“新院”的主人名叫马筑平,字醒民。马醒民是杨家沟马氏地主之一,(生于1890年—终于196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早年留学日本,专攻土木建筑,后因病回归故里,担任家族学校校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为开明绅士。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29年,由于连年旱灾,陕北的农民吃尽了草根、树皮,灾民纷纷外逃。面对大饥荒的年景,为了挽救灾民,马醒民决定大兴土木工程,以工代赈修建新院。

马醒民很讲究风水地貌,请来当地很有威望的风水先生马聚财看好地理位置,决定在“扶风寨”西上方,从东到西一线80多米,共有九个自然生成的土梁峁(形同九条飞龙)上新建。风水先生说,在此地修建,如同龙脊托起,你的家业及后代将会飞黄腾达。

专攻土木建筑的马醒民,对新园的规划和建筑全部自己精心设计,亲自监造。其设计理念一改陕北窑洞一线齐的呆板建筑形式,建为三关两套,就是三面突出,两面缩进,阴阳交错,若俯视观之呈“山”字形状,含有家业“稳如泰山”的寓意。中间突出的为西方教堂式风格,寄托着主人对神的敬仰;左面缩进去的为日式风格,体现了主人留日学习的纪念;右边缩进去的为陕北窑洞建筑,意味着主人根在陕北,永不忘本的信念。整体屋面上设置了八根通天柱,通天接地,天地合一。屋檐建筑更是民间独有,龙头螭虎(螭虎:传说中没有角的龙),精雕细刻,穿廊抱厦,搭檩飞檐,檐随窑转,回折连接,落落大方,俨然一派皇宫建筑。据马醒民后人讲,原准备在屋檐上安九个龙头,与院前的暗九龙(即九个土梁峁)相互对应,但风水先生极力劝阻,九五之尊,九为极数,只有皇室可安装,你一个平头百姓难以服住,小心遭灾。主人无奈只安了八个龙头。1961年,主人马醒民去世时,给他的儿女说:“我要是知道毛主席会住我建造的房子,我一定要安上第九个龙头。”

马醒民亲自为新宅提写“新院”,是主人内心世界的表达:一新皆万新,新的院落,新颖别致的建筑,新的风貌,新的起点……一切从新的开始。

“新院”是一部中西合璧的宏伟建筑,它是主人马醒民所学土木建筑的才华结晶,把陕北窑洞建筑和西方建筑文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世界窑洞建筑之瑰宝。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周熙瑞,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多次造访杨家沟,称新院为:世界窑洞建筑首屈一指。毛泽东当年来到这个城堡式大门前称赞道:这是一个既懂军事又懂建筑的专家。

从1947年11月22日至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新院”里最中间的教堂式窑洞里住了四个月零两天。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前委扩大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庆祝宜川大捷大会、东渡黄河动员大会;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开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式整军运动;在这里从事了重要的革命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40余篇光辉著作,编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有《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十一篇,编入毛泽东文集第四、第五卷有二十九篇,为新中国的建立,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及土改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出了光明的道路。

杨家沟的曙光照亮了陕北的沟沟岔岔,照亮了全国的解放事业胜利的征程。周恩来总理曾经风趣地说:“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在杨家沟举行重要会议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 时等领导共同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简称“十二月会议”,彭德怀、林伯渠、叶剑英、杨尚昆、贺龙、陈毅、陆定一、胡乔木、习仲勋等领导以及晋绥边区的负责同志共2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1947年12月7日至24日为预备会,分政治、军事和土地改革三个小组进行讨论。据说,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西北野战军副政委习仲勋根据他在陕北多年的工作经验,在政治、军事、经济,尤其是就土地改革等方面向中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并积极采纳。毛泽东主席在这个会议上作了题目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报告一开始就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报告最后向全党发出了伟大的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杨家沟里的那些事儿

党史

1947年12月26日,也就是“十二月会议”召开的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有人提议要给主席做寿,同时庆祝一下全国的战争形势已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毛主席知道后马上制止,对大家说:“为了全国的解放事业,前方战士还在流血牺牲,陕北的老百姓为了支援前线,连饭都吃不上,我们却在这里搞祝寿,这不是让我脱离群众吗?就是全国解放了也不要做寿!

今天我就给大家定一条规矩:凡是共产党人今后永远不做寿。”据说当天的两顿饭主席吃的是米饭、素菜。

当年毛主席来到杨家沟的时候,他的女儿李纳仅有七八岁。由于生活极度简朴,体质虚弱的小李纳走路都有气无力,有一次,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带着小李纳在沟底看斗地主,回来走在半山坡跌倒在地怎么也站不起来,事后,工作人员就向主席建议,说小李纳的伙食太差,严重营养不良,已经影响到身体的正常发育,让李纳上中央的小灶吃饭。主席听后半晌不语,然后缓缓地说:“现在全国都处在非常困难时期,前方战士打仗流血也很难吃上一顿饱饭,广大劳动人民为了支援前线,种的粮食自己都舍不得吃,颗粒不剩的缴了公粮,自己却挖苦菜,吃树皮,还有这么多中央领导的小孩都能挺过来,我毛泽东的女儿就要搞特殊吗?这是坚决不行地!”

毛主席的节俭,以及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要求,在杨家沟传为佳话。

在“扶风寨”最突出的位置建有一个瞭望台,这原本是马氏家族用于观察扶风寨安全情况的岗台。毛泽东主席来到杨家沟后,有时工作太累,就出来散散步,站在此台上观望星辰,杨家沟的老百姓经常远远的看到一个高大的身躯伫立在瞭望台上仰望天空。后来人们为怀念主席在杨家沟的这段日子,称之为“观星台”。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的春节,这是杨家沟人民永远难忘的节日。正月初一这天中午,毛主席听见窑洞外响起一阵锣鼓声,放下笔走出去,嗬,村民们正扭起陕北的大秧歌来给主席拜年了。秧歌队在踩高跷、舞龙灯、跑旱船等绝活的引导下走进了“新院”。毛泽东、周恩来情不自禁地和村民一起扭起了大秧歌,任弼时拿出了二胡在一旁拉起来。陕北的大秧歌步伐丰实,队形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一字长龙,一会儿又围成“红日高照”,有“龙摆阵”、“双出门”、“卷菜心、“枣核开花”等上百个图案,毛主席、周总理和杨家沟村民直扭到冒出汗珠还意犹未尽。

杨家沟的村民和毛主席、党中央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该村有一位著名的木匠叫王应明,早在1937年,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驻扎延安伊始,王应明就与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年过古稀的王淑珍女士提起父亲王应明和毛主席的交情非常兴奋,她说:“当年,毛主席和党中央来到延安后,请工匠维修、新建办公及生活设施,我父亲是木工领头,从延安的凤凰岭、王家坪、杨家岭到枣园,主席居住和工作过的地方所使用的桌椅板凳等用具,全由父亲和带领的木工维修或打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是父亲王应明设计施工修建的,毛主席称赞我父亲是土工程师。主席每年都请我的父亲吃顿饭,以表慰问。”

毛主席来到杨家沟的第二天,家住杨家沟的王应明在村里遇见负责中央后勤总务的谢邦宪,问主席是否也来了,我想拜见他,谢邦宪小声告诉他说,你是主席的老朋友,等我给主席汇报后通知你。第三天下午,主席让谢邦宪找来王应明。当天晚上,毛主席向王应明了解了许多村里的革命情况和群众的思想认识。从此,巧木匠王应明继续为毛主席和党中央服务。

王应明经常在主席住的院子里修修补补,看到主席每天夜里都在一个小煤油灯下批改文件,就特意加工了一个较大的煤油灯‘灯竖',使得灯光更亮一些。第二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王木匠拿着做好的‘灯竖'给主席送过去,看到主席穿一双破旧的棉鞋,当即拿尺子给主席和江青的鞋量了尺寸,回去对妻子吕正兰说,照此尺寸做两双鞋。心灵手巧的吕正兰翻出家里珍藏已久的最好的黑春服尼面料作鞋面,用白漂布纳的千层鞋底,经过三天三夜的精工细作,两双漂亮的布鞋

缝制好了,1948年的新春来临之际,毛主席穿上了倾注着杨家沟人民深厚感情的新布鞋,带着老区人民的祝福,东渡黄河解放全中国。

1948年3月20日,毛泽东主席决定中共中央前委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要离开居住了十三年的陕北,挺进华北,解放全中国。中央前委领导在主席住所的待客室欢聚一堂,迎接中国革命黎明前的曙光。李智胜赶抄完主席在杨家沟写的最后一篇文稿,拿给主席看,主席当时很高兴,让李智胜坐在他身边,并给倒了满满三大杯酒,年仅20岁的李智胜激动地马上站起来接过酒杯,一口喝下,不胜酒力的他已觉得头大,这时,主席笑着问李智胜:“你叫什么名字?”李智胜答:“我叫李智胜。”主席用湖南话说:“我叫李德胜,你叫李智胜,你是我的底底(弟弟),我是你的果果(哥哥)。”接着又问,“你是哪里人?”李智胜说:“我是神木人。”主席笑着说:“你们神木人能喝酒啊!”习仲勋在旁边笑着马上接道:“全世界数中国人能喝酒,中国数陕西人能喝酒,陕西数陕北人能喝酒,陕北数神木人能喝酒。”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了杨家沟。据王淑珍回忆:“那天早晨,父亲对我们说,毛主席今天要离开杨家沟,去解放全中国,孩子们都去送主席吧。我们来到扶风寨山下,看到毛主席从扶风寨的石道上一步步走下来,村沟里挤满了送行的人群,主席没有上马,一直和乡亲们步行走到村口,恋恋不舍地和大家握手,临别时深情地说,杨家沟是个好地方!”

毛主席离开了杨家沟,离开了陕北,经吴堡川口东渡黄河到西柏坡,从此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大道。所以说:杨家沟是中国共产党转战陕北的结束地,是中国革命由防向攻的转折地,是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地,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杨家沟对新时代的意义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60多年过去了,古朴雄浑的“扶风寨”窑洞庄园依然保持着历史的沧桑,“观星台”上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峥嵘岁月里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

杨家沟的红色历史文化和“扶风寨”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成为全国理想的写生采风和取景拍摄基地,先后有革命题材红色影视剧如《那年十二月》、《大决战》、《大转折》、《延安颂》、《张思德》、《西安事变》、《解放》、《延安锄奸》、《日出日落》、《血色浪漫》、《保卫延安》、《延安爱情》以及刚刚封镜的《米脂婆姨等三十多部电影或电视剧在米脂县杨家沟等景点拍摄。

如此多的红色影视剧在一个县城拍摄,充分说明了杨家沟的红色历史对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榆林有个小村庄,号称最小司令部,毛主席在这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最后,忍不住,

来源 | 米脂微城

校对 | 李进军

『每日一学』

  •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重点有哪些?

  • ①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破坏农业生产生活秩序的黑恶势力;利用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称霸一方、欺压百姓的“乡恶”、“村霸”黑恶势力。

  • ②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矿产资源、仓储物流、生产经营场所等行业、领域,强揽工程、恶意竞标、非法占地、滥开滥采的黑恶势力;以强迫交易、寻衅滋事等手段,非法垄断建设工地、施工小区沙子等建材供应的“沙霸”等黑恶势力。

  • ③在商贸集市、批发市场、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场所,欺行霸市、强买强卖、敲诈勒索,收保护费、看管费、进场费,破坏正常经营秩序的“菜霸”、“市霸”、“行霸”等黑恶势力。

  • ④在征地、租地、拆迁、工程项目建设等过程中煽动闹事的黑恶势カ;在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领域,雇请和纠集社会闲散人员垄断市场,破坏生产、抢占工地、暴力拆迁、强行收取“地盘费”、“管理费”、“保护费”的黑恶势力

  • ⑤在街头、火车站、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人群密集区域及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エ具上拉帮结派、打架斗殴、强拿硬要、称霸一方和插手民间纠纷,充当“地下执法队”的黑恶势力。

  • ⑥操纵经营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在歌斤、舞斤、洗浴、发廊、棋牌室等公共娱乐场所及高档住宅小区开设赌场、容留和强迫妇女等卖淫涉毒的黑恶势力。

  • ⑦以“套路贷”、“校园贷”、“裸贷”等形式非法高利放贷,采取故意伤害、非法拘禁、威胁恐吓等手段暴力讨债;涉及非法集资、传销、合同诈骗及插手经济纠纷的“讨债公司”、“地下出警队”、“职业医闹”等黑恶势力。

  • ⑧煽动村民闹事闹访缠访、组织策划群体性上访,采取封门堵路等形式,聚众扰乱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危害社会治安的黑恶势力。

  • ⑨组织或雇佣网络“水军”在网上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滋扰的黑恶势力;境外黑社会入境发展渗透以及跨国境的黑恶势力。

  • ⑩包庇或者纵容黑恶势力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保护伞”,以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 今天的头条,给这名县纪委书记

  • 真长脸!这个创造治沙奇迹的榆林人上了央视

『本期荐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至次日上午11时,留言点赞数最高的网友,可获赠本期荐书。

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