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關於卡扎菲、薩達姆的死,他們的人民後悔嗎?

我就胡說八道了


卡扎菲保證了利比亞內部穩定和一定的生活水平,人嘛,都是滿足一個需求進而提出另一個需求的,當過得還行的時候,利比亞人發現他們的上校卡扎菲同學竟然是過著黃金墊道,珠寶潑街的生活。這下子利比亞人可炸了鍋了,好你個卡扎菲,不是說好要帶我們過上幸福日子嗎?結果為啥我們剛剛吃飽吃好,你卻錦衣玉食,是不是還藏著三宮六院?這不公平!

在網絡時代,這種不滿迅速傳播,於是怨氣化成了行動,席捲了整個利比亞。卡扎菲總是跟歐美叫板,所以美國和歐洲本就十分憎惡卡扎菲,一看卡扎菲家裡起火,於是順勢趕緊澆了桶油,砰地一聲,火星四濺,利比亞風雲驟起,大家紛紛起而反抗,大小山頭林立,毫無組織性可言,就連一個幫派內部都沒有嚴格紀律性,期中一幫人發現了卡扎菲,在各種起鬨中,一代梟雄卡扎菲就這麼“香消玉殞”了。

消息傳來,歐美拍手稱快,盛讚利比亞人民:厲害了,這是民主的勝利,你們要過上自由民主的日子了~利比亞人民也著實嗨皮了幾天,結果高興勁還沒過去,就發現,自己國家已經亂成一鍋粥,到處是山頭,誰都不服誰。卡扎菲雖然不咋地,但是作為大哥還能鎮住場子。現在根本誰都沒有做大哥的本事,咋辦,打吧,於是軍閥和部落還有小股部隊互相攻訐。利比亞人忍不住問:說好的自由民主呢?沒人回答,不僅沒要到自由平等民主,連最開始穩定的秩序都沒了,以前怎麼著也有吃有喝,現在,沒準自己還沒吃完就捱了槍子兒。你說後悔不後悔?

也許,他們後悔的不是推翻卡扎菲,畢竟卡扎菲確實是存在大問題,造成了巨大的不公,他們只是後悔太過激進,國家變革完全可以緩步進行,不然太過激進,不僅不會滿足新的需求,原來的基礎也被連根拔起,確實還不如卡扎菲時代。這也給了那幫美粉一個教訓,現實是不如意,但是如果完全聽美國的忽悠,你會連這點不滿意的現實都沒有。所以,變革是需要的,但是不是美國忽悠的那種。

這是利比亞,其實伊拉克,也是同樣的邏輯。我沒有認同卡扎菲和薩達姆的意思,親美人士可不要噴哦~希望你們醒醒。


北玄武


要回答清楚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明白以下幾點:第一,無論薩達姆還是卡扎菲,都是獨裁者,這一點是沒有懸念的。兩人都是通過政變上臺,薩達姆統治伊拉克24年,卡扎菲統治利比亞長達42年。而且,因為這種獨裁,將國家命運放在一個人,一個家族的身上。如薩達姆,憑藉自己的好惡,和野心,不斷髮動兩伊戰爭,入侵科威特等,將一個本來富強的國家,打成赤貧,因此,從世界大勢來看,獨裁者都是應該被推翻的。這一點是基礎。


第二,作為民眾肯定後悔。無論獨裁,戰亂,最受苦的還是百姓。這是毋容置疑的。而薩達姆,卡扎菲死後的伊拉克和利比亞百姓,可以說從相對安穩的生活進入了地獄。戰亂不斷,犯罪橫行,通貨膨脹嚴重,用民不聊生來形容毫不誇張。所以對於百姓來說。可能卡扎菲或者薩達姆時代沒那麼好,沒那麼十全十美,但是現在是差到了極點。以前可能受點壓迫,但現在自由,安全都沒辦法保障了。所以,如果讓他們選,我覺得他們肯定都後悔,還不如回到薩達姆或者卡扎菲那個相對安穩的時代去。

第三,民眾自己推倒了國家。從薩達姆和卡扎菲的倒臺來看,除了西方的打擊,更多的是自己的民眾推倒了自己。也就是說,是民眾摧毀了自己安穩的生活。這其實就跟古代改朝換代一樣,民眾起來推翻政府。只不過不同的是,古代的推翻,國家獲得了新生,而現在伊拉克和利比亞有的只是混亂。這個戰爭的創傷至少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年才能癒合,這也是後悔也來不及了。

第四,問題的根本在哪裡?其實我們看中東這個地區,宗教信仰嚴重,教派衝突千年,每個國家都是部落酋長制度的國家,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分裂性,很難統一。因此只有強權或者獨裁才能穩定局勢,才能發展經濟。你看中東發展好的國家,哪一個不是獨裁,沙特,伊朗,科威特,卡塔爾等等。因此,獨裁在中東是有土壤的,如伊拉克,利比亞都是幾百個部落,如果沒有薩達姆,卡扎菲怎麼可能統一穩定。因此,民眾推倒了獨裁,帶不來民主,帶來的只有混亂。這是中東特殊的國情決定的。


歷史真相背後


先說說薩達姆,2003年3月,美國聲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很快就把薩達姆政權推翻了,當時69歲的薩達姆在2006年底的宰牲節被絞刑處決,新時代來了。

1.美軍佔領伊拉克後,薩達姆的殘餘勢力與什葉派武裝都在襲擊美軍,致使數萬美軍傷亡,迫使奧巴馬於2011年宣佈撤軍。但派系矛盾很激烈,現在的什葉派政府遲遲不重建遜尼派的摩蘇爾。

2.薩達姆政權倒臺後,極端組織和恐怖主義肆虐,一度逼近巴格達。雖然極端組織被消滅殆盡,但化整為零的獨狼進攻仍未斷絕。當今伊拉克人的生命安全,無法得到切實的保障,就連首都巴格達,也是三天兩頭的爆炸。

3.薩達姆時期的住房、醫療和教育福利很高,結婚就有大禮包。在半夜開車可以暢行無阻,女性基本與男性平權,總體狀況比海灣土豪國都好。現在未成年女性都可以嫁人,權益大幅受損。

4.薩達姆時期國家主權完整,但現在庫爾德人按照憲法規定事實上控制著北部領土,還有部分庫爾德工人黨武裝控制著辛賈爾山區。

5.薩達姆時期伊拉克的經濟總量和軍事實力在中東是頭等大國,但現在有美軍和土軍等外國駐軍,主權和獨立都受到了挑戰。

綜上,遜尼派肯定是無比懷念薩達姆時期,曾拉倒薩達姆像的賈布里感到懊悔,想再立薩達姆塑像。因而有人懷念薩達姆時期,也不奇怪。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還真一文不值了。

再說說卡扎菲,薩達姆被捕後,卡扎菲曾想去營救,但沒成功。薩達姆死後,全國降半旗默哀。不久後,卡扎菲政權在2011年倒臺,未經審判就被折磨致死,終年69歲。

1.卡扎菲生前的社會福利比地面都要好,醫療、教育和住房福利豐厚,每人都能獲贈上萬元的現金福利。

2.卡扎菲在利比亞興建了縱觀全國的輸水管網,但現在被破壞的很嚴重。

3.現在利比亞東西分治,大小軍閥並立,極端組織竟仍在海邊有據點。現在利比亞人起碼的生命安全都無法得到保證,和平成了奢望。

4.利比亞流傳著一段民謠,本以為利比亞會成迪拜,沒想到成了索馬里,表現了利比亞人的無奈,同時也表明卡扎菲時期縱有缺點,但怎麼著也得比現在強吧。


全球不知道


這個問題不能回答的太絕對了,有人直接說不後悔。我卻不這麼看,只能說有人後悔,有人並不後悔,不後悔的肯定是已經握有一定權利了,通過推翻他們自己才能得到的更多,後悔的肯定也有,可以肯定的是有一部分普通民眾的的確確是後悔了。

他們後悔的是推翻卡扎菲和薩達姆之後自己的日子過的並沒有以前那麼舒服,一個一個說,先說說卡扎菲,眾所周知瑞士的福利制度是非常好的,實際上卡扎菲在位時期利比亞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比瑞士還要高。男女結婚政府直接給六萬第納爾,換算的話是五萬多美金。至於教育和醫療直接就是免費。有趣的是,卡扎菲剛剛執政的時候,他為了讓百姓安穩聽話,他直接把一部分石油收入固定時間打入百姓的卡里。

利比亞是個非常缺水的國家,卡扎菲便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灌溉工程,無可否認的是目前很多人稱這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如今利比亞人民還享受這個灌溉工程帶來的好處,可惜隨著卡扎菲被推翻,這個功績便被抹黑,沒人去提。試問一下這樣的福利和現在的情況相比,說沒人懷念肯定是不可能的。

我們在看看薩達姆,他統治時期有四大免費,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養老,免費住房。有人結婚政府給錢,最誇張的是伊拉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車,因為政府會給錢。國民生活水平非常的高。當然了薩達姆也有殘暴的一面,可是呢?在當時這種好福利和現在的戰亂相比,大家覺得有沒有人會懷念薩達姆呢?

歷史告訴我們有什麼問題,一定要自己解決,讓別人幫忙無異於是引狼入室,這兩個國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的實質就是:推翻了獨裁者的國家,事後會否出現威權懷舊症?答案是:肯定部分人會有,但幾乎沒有人願意再回到過去。

無論是薩達姆和卡扎菲,都不是一個“獨裁者”標籤可以完全概括的。在上臺之初,拜石油美元所賜,他們其實都做過不少好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在他們任內,高壓之下的社會是很穩定的,雖然人民沒有多少自由,但至少人身安全有保證,大部分人也有足以餬口的工作。但這些人被推翻後,原有的社會秩序被打破,又沒有新的力量可以填補,社會大亂是必定的,有人懷念當初的穩定安寧也是可以想象的。但這種懷念更多是希望現任政府做得好一些,而不是真的希望薩達姆和卡扎菲復生來繼續統治他們。

事實上,無論是薩達姆還是卡扎菲,其統治的特點都是一方面高度集權,橫徵暴斂;另一方面殘酷打擊異己,務求把一切反對力量消弭在萌芽狀態。社會是一種“極少數既得利益者VS大量原子化存在的個人”的狀態,少數人長期把持者統治者地位,不容其他人插手,反對黨、社會自治、非政府組織等中間力量無立錐之地,無法獲得政治經驗。這樣一來,他們被推翻後的混亂簡直是必然的。這是獨裁者的高壓統治造成的,並不能說這些國家就只配擁有獨裁者。直面困難向前看,闖過這一關,這些國家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世界靈敏度


古人言:“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就利比亞、伊拉克人民而言,何嘗不是呢?

兩國人民分別在卡扎菲總統和薩達姆總統的帶領下,勵精圖治,克勤克儉,挑戰難關,歷盡艱險,終於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其間,兩位總統的行事風格不免帶有“獨裁”的味道,但還是能夠默然接受的。

但好景不長,若干年後,兩位總統卻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嫉恨,原因無非是沒有對美國言聽計從,馬首是瞻。在北約聯軍的狂轟濫炸下,兩國人民辛苦建立起來的美好家園毀於一旦,只好一邊發出撕心裂肺的哭喊,一邊顫顫巍巍地背井離鄉,苦難再次降臨到人民的頭上。當然,卡扎菲與薩達姆兩位總統也未能倖免。

要問兩國人民對於兩位總統的死是否感到後悔,這該如何作答呢?畢竟他們並非死於人民之手,而是罹難於域外大國之手,而戰爭中人民“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又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保護總統呢?

這樣說來,兩國人民無所謂後悔,但是與總統在世時的國家穩定、百業興旺、安居樂業相比,內心必然會充滿難言之苦衷、痛惜之悲情。



江淮聖手


薩達姆,卡扎菲的死表面上是美軍的軍事打擊,但是根子上還是失去了民心,被人民拋棄,薩達姆,卡扎菲被抓時,兩個人很巧合的身邊都是隻有一個保鏢,都是在家鄉,這個時候他們的人民在哪裡?卡扎菲不是有著名的女子保鏢隊的嗎?跑哪了去了,沒看到一個為卡扎菲殉職,

伊拉克和利比亞都是有著豐富的石油儲備,僅僅只是賣石油就足以讓國民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兩個國家卻是民不聊生,失業率奇高,大量青年無所事事,伊拉克當時是因為國際制裁,那利比亞呢?卡扎菲把利比亞石油當成私人資產,任意揮霍,國外銀行有大量的私人存款,大權獨攬卻不顧民生,最終激起民變,讓美國找到極好的出兵理由,而且伊拉克的國際制裁也是薩達姆進攻科威特自己招惹的,可是貨真價實的聯合國制裁,連中國都投票支持的,

有人拿伊拉克和利比亞戰後的動盪說事,這是打倒獨裁者的代價,薩達姆和卡扎菲時期的平靜其實是爆發前的火山,各種矛盾積累,並不是一個良性的社會穩定,否則薩達姆和卡扎菲就不需要鎮壓人民,封閉言論了,中國的辛亥革命推翻滿清造成幾十年的社會動盪怎麼沒有人說辛亥革命是錯誤的?為了不用下跪,不用當奴才,再大的代價也值得,

利比亞和伊拉克經歷戰後初期的動盪社會已經逐漸穩定,經濟發展迅速,因為他們有石油,賣石油從技術上很容易操作,有多久沒從新聞上看到這兩個國家的恐怖襲擊了?

所以說,伊拉克和利比亞人民是順應歷史潮流,走了正確的方向,很幸運的拋棄了獨裁者,


萬事皆空70


後悔是肯定的,只是已經來不及。這兩個國家盛產石油,正是豐富的石油能源導致卡扎菲和薩達姆的死。2011年8月22日,這一天利比亞人民因為推翻卡扎菲而感到驕傲,而現在他們將為自己的反動行為付出慘重的代價。戰爭前的利比亞,卡扎菲當政時期,經濟繁榮,豐富的石油產量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和就業崗位,人民安居樂業。而現在的利比亞陷入一片混亂,人們為溫飽擔憂,為安全擔憂,為以後的日子擔憂。這時利比亞人才想起幾年前橫屍街頭的卡扎菲。


有資料說,卡扎菲死前手握機槍卻沒有開槍抵抗,他有多次可以離開利比亞的機會都沒有選擇逃亡,他說他永遠不會離開利比亞,他的最後時刻是和幾個兒童在一起,然後被怒不可遏的青年拉上了皮卡轎車,他只是問我對你們做了什麼,回答他的卻是無情的子彈。
再來說伊拉克,伊拉克石油儲存量排名僅次於沙特,憑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水資源原本可以過上比迪拜沙特更土豪的國家,由於美國的慫恿,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伊拉克就陷入無休止的衝突,老百姓苦不堪言,流離失所,許多人逃往伊拉克北部庫爾德控制區,唯一的謀生方式是撿垃圾。

他們這時候開始懷念薩達姆。在80年代伊拉克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居民有自己的住房,煤氣,水,電,電話費等費用都是政府承擔,那時的伊拉克的人民生活質量非常高。在1989年,伊拉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2840美元,同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1536元人民幣。差距啊!利比亞和伊拉克的人們以為推翻了卡扎菲和薩達姆會得到自由,沒想到卻生活得不如他們當政時期,所以他們才想起卡扎菲想起薩達姆,可是一切都晚了。


松花江之歌


卡扎菲、薩達姆的死,本質上是中東民族主義復興浪潮的失敗。


失敗是內因和外患相互作用導致。


內因是卡扎菲、薩達姆等民族主義者革命不徹底,制度體制法律改革不徹底,宗教勢力無法壓制。


外患是周邊國家以及歐美國家不允許這兩個國家以民族主義強國。


內因和外患相互作用的結果,首先通過兩國國民體現。


兩國領袖太過強勢,政權獨大,軍政府現狀導致國民難於從國家發展成果中分一杯羹。


因此國民極容易被本土宗教勢力和國外勢力誘導。


沒有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組織領導,國民在推翻薩達姆卡扎菲後就失去了方向。


成了宗教勢力和外國勢力刀俎上的魚肉。


以往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如今去個市場買個菜都會被炸死。


他們一定是後悔的。


卡扎菲和薩達姆倒臺太快,以至於國民無法做出反應。


來不及知道自己經歷了民族復興主義失敗、宗教復興主義抬頭的分水嶺。


幸好這幾年敘利亞給全球所有有此傾向的國家國民做了一次很好的示範。


民族復興主義與宗教極端主義的一次曠日持久的對決。


敘利亞人經歷了一千多個槍與火、血與淚的日日夜夜後,最終選擇站在民族這一邊。


他們做出了正確選擇。


一戰二戰結束後,殖民地國家陸續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


到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


中東以及非洲部分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已經失敗了,如埃及、伊拉克、利比亞等等。


有的則正在趕往失敗的路上,如國中哈士奇。


失敗的國家統統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


那就是這些國家和地區有著濃厚的宗教背景,宗教勢力盤根錯節。


一旦民族運動出現少許差錯,這些國家的國民就容易回到宗教的老路上去尋找舊日輝煌。


由於宗教的桎梏和迷惑,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民眾也許還不知後悔為何物。


斯國民


卡扎菲在國際上的名聲非常臭,在國內就更不用說了。一個長期霸佔政權、對利比亞分而治之的人,不斷給國內人民製造恐懼感,利比亞各界對他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

比如,利比亞本身就是個部落社會,國內有140餘個部落和氏族。卡扎菲生前,用利比亞國內的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來“拉攏”各部落。對於忠於他自己的部落,就賞賜大量金錢和就業機會,還通過部落內部的聯姻來強化認同。他還採取各種下三濫的手段,挑撥部落之間的衝突,自己好分而治之。在二十一世紀,民眾都不傻,部落領導也不是不知道卡扎菲惡貫滿盈,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但是,利比亞爆發起義後,民眾就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卡扎菲充滿恐懼了。

卡扎菲掌權時不斷排斥異己,警告律師不要跟他作對,讓他們關掉自己的臉譜賬號。在他生前,很多尋求變革的年輕人都絕望了,因為他掌權時間太長了。隨著卡扎菲死亡,利比亞人重獲自由。利比亞人真正行使遭壓制40年的投票權利。正如有選民所言,“能夠以民主的方式投票,感覺跟結婚一樣。”這番話,道出了很多能夠自由投票的利比亞人的心聲。如此看來,大部分民眾為何會後悔呢?

薩達姆生前也是惡貫滿盈,他的兒子們也是魚肉伊拉克百姓。生前他們家族聚斂了鉅額財富,這些都是伊拉克人民的民脂民膏。民眾焉能不知?根據媒體的報道,聽聞薩達姆死刑判決後,伊拉克不少地方的民眾湧上街頭,歡呼雀躍。近幾年來,伊拉克不斷收復被極端組織佔領的領土,剿滅極端組織殘餘勢力,伊拉克政府為實現和平穩定、民族和解和經濟重建所付出的努力,大家都有目共睹。後悔的,只是當年在薩達姆政權中的既得利益者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