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滕王閣序》中的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化用誰的詩句?又為何如此膾炙人口?

大牙


《滕王閣序》,最為膾炙人口的詩句,莫過於“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句詩,化用北周庾信在《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的那句:“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雖然僅僅改動幾個字,卻意境全變。

庾信詩句中的“芝蓋”與“春旗”,皆為古代官吏出行的儀仗,對於現代人來說並不熟悉。全句讀下來,沒什麼特殊的意境,頂多讓讀者感覺到出行的威嚴與奢侈。而王勃改動之後,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皆是人們所熟悉的景物,勾連在一起,卻別有韻味。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所以千古流傳,一個很大的原因,在於這句詩極其具有藝術畫面感,十分應景。這就像一幅關於滕王閣的國畫,夕陽西下,雲霞繚繞,孤鶩結伴飛過,秋水之上不斷泛起圈圈漣漪。

在夕陽雲霞的照耀之下,天高水長,雲影徘徊,伴著陣陣秋風,意境更顯高遠與遼闊。有富有動態的孤鶩齊飛、雲影徘徊,有極具靜態的湖光山色,雲霞水長。讀後如身臨其境,感受絕不是“搖落深知宋玉悲”,而是“我言秋日勝春朝”。
如此富有畫面感的詩句,也能引起人的無限遐想。蒼茫大地,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有待我們去發現。茫茫塵世之間,或許我們也如孤鶩這般渺小,彷彿宇宙之中的塵埃。詩人或許也曾為功名利祿所困,也曾為懷才不遇所悲,但此刻滕王閣前的美景,足以令人樂以忘憂,豁然開朗。

這句詩,不僅僅是寫景,更融合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精神特質。不管有什麼艱難困苦,只要精神不倒,我們總能發現生活裡的真善美。就像這美景,這人間,萬物皆備於我矣。這樣的豪氣與豁達,才能寫出如此氣度不凡的詩句,千古流傳。


此箋


《滕王閣序》本身就是千古名篇,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則是千古名篇中的千古名句,互相輝映。

這句話化自庾信的《華林園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王勃把“落花”改為“落霞”,“芝蓋”改為“孤鷺”,“春旗”改為“長天”,楊柳”改為“秋水”。

他置換了四個詞組,也就是四個“意象”,就起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為什麼呢?因為意象有大有小。小的如“薤上露”、”早有蜻蜓立上頭“;大的如”明月出天山“、或者”海上升明月“。

庾信的那四個意象,描繪的是春天中的四件事物,他把這四個意象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副清新可人的暮春畫卷。

但庾信選取的四個事物,都是比較小的意象,比如“落花”與“芝蓋”同飛,“芝蓋”就是“車蓋”,飛馳而過的馬車的車蓋,這兩個都是小意象,也是一副近景,構建不了一個開闊的畫面。

而“落霞”與“孤鷺”齊飛,雖然“孤鷺”是個小意象,但是它主要是襯托落霞。絢爛的晚霞瀰漫天邊,一隻孤鷺翱翔在水天之間。它呈現在每個讀者心間的,是一副開闊的遠景圖。

同樣的,庾信的“楊柳”和“春旗”,也是兩個小意象,春旗指的是古代的酒旗,是青色的,跟嫩綠的楊柳是一個顏色。

而王勃的“秋水”、“長天”,則又是兩個更大的意象,反襯著晚霞的絢爛,落霞映照秋江,水天之間孤鷺齊飛。

而每首詩詞,意境的大小與否,取決於意象的大小。意境是否開闊,是否深博或廣大,也是由意象決定的。

同時,王勃這句詩之所以能夠引起所有人的共鳴,或者說審美上的接受,是因為他選取的四個意象,都是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具有經典性和普適性。


他把一種本身就存在於天地之間的美景,一種自然景色,高度概括了出來。


楚雲卿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這句化用北周的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具體原作就不舉例了,因為二者差別在氣勢,王勃是把青少年的傲骨膽魄、胸懷展現無遺,而原作只是侷限於個人眼前所見的小情懷。

一大堆座上客,幾乎攬括當時當地的各路文人才士,只有王勃當仁不讓,寫下震撼全場的佳作,不僅HOLD全場,亦HOLD住了後世。


鴻哥iouyh福小鋪


王勃簡直是讀書厲害,這樣的文章現在也無有人寫的出來,不服都不行,,簡直不是才子,是天才中的天才,山頂中的頂頂,


老吳177795020


超喜歡 現在複習一下還是能背誦出來 其實前面兩段雖然喜歡 但是更喜歡後面 特別是開始抒發自己情感的時候 “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這幾句經常會在腦子裡出現 更深入的回答我就每年那本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