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8 北侖影像志(二)|北侖的前世今生,為何從“濱海區”改名“北侖區”?

北侖影像志(二)|北侖的前世今生,為何從“濱海區”改名“北侖區”?

北侖影像志(二)|北侖的前世今生,為何從“濱海區”改名“北侖區”?

北侖影像志

卷首語

在歷史長河中,四十年或許只是史家筆下轉瞬即逝的一個光點,但對於切身經歷過改革開放的人來說,北侖這幾十年的變化,就像一幀楨可以觸摸和回憶的畫面。

北侖廣電全媒體開設“北侖影像志”專欄,用影像記錄時代風貌,追尋改革開放的腳步,探尋地方文化,凸顯影像力量。

第二篇

北侖的前世今生

北侖,

因時而興,應運而生,因港而名。

北侖,這個越來越響亮的地名,從出現到現在還不到四十年。700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大海。時序遞變,滄海桑田,經過歷代先民築塘阻潮、圍海造地、改造自然,才有瞭如今的面貌。時光回到1984年初,這片土地還屬於鎮海。

一切都是歷史的選擇。1978年,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北侖開山闢港的炮聲隆隆響起,奏響了北侖開發開放的序曲。百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書中曾描述的在浙江沿海建設“東方大港”的世紀夢想,終於變成現實。

“小濱海”

1984年1月27日,根據寧波市開發建設港口的要求,為充分發揮北侖深水良港的優勢,根據國務院《關於浙江省調整寧波市行政區劃的批覆》,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寧波市濱海區。管轄範圍包括原鎮海縣城關、新碶、俞範3個鎮和清水浦、青峙2個鄉,區域沿甬江兩岸呈狹長狀,面積134平方公里。這個時期的濱海區,大家稱之為“小濱海”,它的設立,走出了北侖建區的第一步

北仑影像志(二)|北仑的前世今生,为何从“滨海区”改名“北仑区”?
北仑影像志(二)|北仑的前世今生,为何从“滨海区”改名“北仑区”?

“大濱海”

1984年5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准,寧波被列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十四個城市之一,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相繼作出“把寧波建設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對外貿易口岸”“浙江經濟中心”的重大決策。為抓住這一重大歷史發展機遇,適應開發開放新形勢,寧波市充分發揮濱海和港口優勢,進一步調整行政區劃。

經過1984年年初的行政區劃調整,寧波市區雖然形成了“老三區”和濱海區的四區格局,但與新的開發開放形勢和國家對寧波的定位、要求相比,這一行政區劃格局仍然存在侷限。在區域範圍上,濱海區面積太小,遠不能適應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需要;在管理體制上,鎮海縣和濱海區兩套機構並存於同一個區域,帶來管理上的諸多不便。

經過充分醞釀和討論,1985年3月,寧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鎮海縣和濱海區的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經省政府上報國務院。同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撤銷鎮海縣,設立寧波市鎮海區,擴大寧波市濱海區

北仑影像志(二)|北仑的前世今生,为何从“滨海区”改名“北仑区”?

1984年8月4日,經寧波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由市委辦公廳發出《關於濱海區與鎮海縣工作交接中若干問題處理意見》,進一步明確設置濱海區是“為了建立新的工業基地,加強港口開發建設的需要,特別是在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形勢下,濱海區的主要精力要放在為建設好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服務上。”

以原鎮海縣和濱海區的行政區域,按甬江分界,甬江以北為鎮海區,甬江以南為濱海區。這個濱海區,人們習慣稱之為“大濱海”

北仑影像志(二)|北仑的前世今生,为何从“滨海区”改名“北仑区”?

北侖區

由於當時國內以濱海命名的地方不少,為了避免重名,決定依北侖港起名。1987年9月14日,報請國務院正式批准,濱海區更名為北侖區

北仑影像志(二)|北仑的前世今生,为何从“滨海区”改名“北仑区”?北仑影像志(二)|北仑的前世今生,为何从“滨海区”改名“北仑区”?

80年代的北侖港

從此,一個嶄新的區域在浙東大地上迅速崛起。憑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與生俱來的開放創新基因,北侖人民不辱使命,牢牢抓住了時代賦予的機遇,創新發展,建成了五個國家級開發區和世界第一大港——寧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區,充分發揮了“先行、示範、輻射、帶動”作用。如今的北侖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全國對外開放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是臨港產業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是城鄉統籌發展的先行區、是生態與發展共贏的示範區、是社會治理創新的試驗區。

北仑影像志(二)|北仑的前世今生,为何从“滨海区”改名“北仑区”?

80年代的北侖山

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時候,我們更深切地體會到,有了改革開放才有北侖區!北侖的前世今生,生動地印證了什麼叫因時而興,什麼叫應運而生。

北侖影像志

衛星地圖記錄下北侖近四十年的變化,發展最快的是你家那片?

-北侖廣電全媒體-

記者:阿誠

點一下文末的 z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