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历史上,希特勒在最后关头为什么不选择逃走?

宇泽历史


很多答案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原因。我想从根本的原因来谈一下:

根本原因是:二战与以往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战争都不同,二战是一场彻底的现代战争。

怎么理解“现代战争”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武器、战术等现代科技,比如,在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中曾真正首次出现了空中格斗;如一战中高速机枪的应用;如二战时出现的新武器、坦克“闪电战”等。

但是,我所说的现代战争并不单纯指这些物质性的因素,明清时的中国使用红衣大炮对抗弓箭骑兵的战争,并不是现代战争呀。现代战争要从观念、理念上去定义。

现代战争,意味着战争是一种罪恶,蓄意发动战争的人是战犯,是需要被审判的。

在前现代的战争中,皇帝、国王打输了,可以选择逃走,大不了从头再来嘛,卷土重来未可知;也可以选择不走,在欧洲,打败自己的人和自己都是贵族,有的还是亲戚,即使不走,过几年也会被放回去;或者是因为有气节在,宁死不屈,宁死不走,这也是一种行为模式。

但古代的战争,是没有“战犯”这种概念的。

只有到了二战,随着法学的深入,这种新的战争观念就出现了。希特勒很清楚的知道,如果逃走了,终究也会被其他国家所遣送,如果投降,那么一定会上审判席,并且最终也会被判死刑。所以,他是逃无可逃的。

不妨看一下伪满洲国和汪伪政权,就是很好的例子。伪满洲国灭亡,溥仪一开始也想流亡日本来着,后来日本投降,他就很清楚的知道,去了日本也会被引渡,干脆就留下来了,最后被苏军俘虏;

汪伪政权里,汪精卫死后,继任的陈公博刚当上伪政权一把手没多久,日本投降了,他就逃到日本去。逃了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引渡回来,审判,判处死刑。

所以,希特勒不逃走是无奈之选择。当然,这其中确实也有他自己的尊严等因素。

最后讲一个小八卦:

当年俄国女皇伊丽莎白一直打到柏林,德国普鲁士国王,也就是著名的腓特烈大都要自杀了,结果,伊丽莎白突然驾崩,继任的沙皇彼得三世本来就是德国人,更是腓特烈的粉丝,不仅撤军,还把抢到的地盘还给了普鲁士,更与普鲁士结盟。这段历史被德国人叫做:“勃兰登堡王室奇迹”。

希特勒在濒临绝境的时候,也盼望着奇迹降临。

奇迹确实降临了,罗斯福突然死了。

但可惜,杜鲁门不是彼得三世。

罗斯福死后不到20天,希特勒自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