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地处中国东北的辽宁是一片写满传奇的土地,这里既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距今28万年前,人类开始在辽宁大地繁衍生息,逐渐从蒙昧迈入文明。距今五千年前,红山先民创造的文化预示着辽河流域文明的曙光,青铜时代的方国文明,奠定了华夏民族统一的基础。秦汉以来,匈奴,鲜卑,高句丽,契丹,女真等族此消彼长,先后建国,在与汉文化的碰撞交汇中走向融合,创造出丰富的历史与多彩的文化艺术。感谢辽宁省博物馆以丰富的文物资料,为我们展示古代辽宁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开拓洪荒,洞穴岁月

考古学一般将人类起源到农业出现以前的这一漫长时期称作'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辽宁是远古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考古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较完整的发展序列,其文化特征与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相近。其中金牛山人向早期智人的进化程度和小孤山人的创造的物质文化水平,均居于人类进化史的前列,成为辽河文明的先导。

金牛山遗址位于营口大石桥市永安乡西田村,距今约28万年,是中国东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人类洞穴遗址。金牛山人以洞穴为居所,已懂得通风取火,能用石英岩制造较小的工具。遗址发现属同一个体的大部分人类骨骼化石,其头骨和肢骨特征比同时期'北京人'进步,表明金牛山人已能直立行走,跨入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进化的过渡阶段,是人类进化的罕见标本,被评为198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金牛山人骨骼整体复原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走出蒙昧 文明曙光

距今一万年前后,以磨制石器的使用,原始农业的产生,陶器的发明为标志,古人类跨入了新石器时代。此时人类文明的足迹已遍布辽宁大地。其中8000年前后查海遗址出现的礼玉和龙崇拜观念,使辽宁地区率先进入'文明起步'阶段;5000年前牛河梁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祭祀遗址群,是中华大地较早升起的文明曙光。

阜新查海发现的环壕聚落遗址,表明此时人类已走出蛮荒,来到河边坡地,营建房屋,规划环壕聚落,开始了定居的氏族社会生活。查海氏族聚落生活场景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古国文明;距今5000年前,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多元并进'格局,加快了发展进程,辽宁西部山区牛河梁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规模宏大的'坛庙冢'祭祀礼仪性建筑,成组的女神像和以龙,凤,人等为题材的成套玉礼器,表明此地已形成一处史前宗教圣地和政治中心,红山文化在距今5000年前已产生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率先跨入古国时代。

彩陶罐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白玉猪龙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复原模型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礼玉之邦;红山人相信玉能通神。在牛河梁宏大的积石冢群中玉器随墓葬的规格而变化组合,集中表现为'唯玉为葬'的习俗,并由此衍生出以玉礼神的观念,已是后世礼制的雏形。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勾云形玉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商周时期 与夏为伍 北土方国

距今四千年以后,中华大地经过古国时代各部族的文化交流,碰撞与融合,进入夏商王朝与周围方国并存的时代。辽宁地区既有'与夏为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又有高台山文化,马城子文化,又砣子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其他青铜文化,构成商周北土的不同部族方国。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与中原夏商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是后来东北不同系统民族文化的源头。

夏家店下层文化距今约4100年至3500年,相当于中原夏到早商时期,分布范围北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南抵永定河,中心范围在燕山北侧。该文化拥有呈立体分布的城堡群,彩绘陶器,仿铜陶礼器及成组玉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礼制已经形成。夏家店下层文化是雄踞燕山南北,盛极一时,与夏为伍的北方强大方国,可能与文献所记北土'燕毫'有关。

北票康家屯石城址复原模型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康家屯出土的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康家屯石馨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华风北渐 商鼎周彝;在辽西大凌河流域发现了多处窖藏商周青铜器,均为社稷重器,其中的燕侯器说明周初燕国势力已达辽西,箕侯,伯矩和圉族器,也见于北京琉璃河燕国墓地,且有接受燕侯赏赐的记录,说明这些器物的主人是周初活动于燕地的'殷遗民',他们服侍于燕侯,但仍保持着原氏族组织,且等级较高,是周初封燕后对当殷遗民采取宽容统治方式的表现。饕餮纹大圆鼎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某侯盂(复制品),鸟纹附耳浅腹鼎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卷体夔纹蟠龙盖(不认识的古体字)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不认识的古体字)方鼎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鱼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游牧民族北方铜器;商末周初,辽宁地区还存在着一种北方式青铜文化遗存。这类具有浓厚草原游牧文化特色的青铜器,以兵器,工具及马具为主,便于携带,适于游牧民族的马上生活。立雕的动物形象极为生动,富于个性,这类青铜器从黑海沿岸到蒙古高原均有发现,是这一时期欧亚草原的主导性文化。大约在公元二千纪末,一些游牧民族由今内蒙古中南部向东迁徙,直至辽宁及以东地区,形成一条内蒙古长城沿线为时空范畴文化传播带。青铜鹰状小饰件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各式刀具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辽西曲刃青铜短剑文化;辽西地区大约在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曲刃青铜短剑。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人面铜牌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辽东曲刃青铜短剑文化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海城析木城石棚位于海城市东南34公里,析木镇前姑嫂村南山的一片台地上,原有两座,俗称'姑嫂石',其中嫂石现已无存,姑石建于高约50余米的山岗上,原由六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板套合搭砌而成,整体高2.8米,盖石长6米,宽5.1米,属于青铜时代文体遗存。析木城石棚是辽宁省迄今发现的石棚中规模较大,建筑技术较高,保存较完好的石棚之一,作为巨石文化的一种,它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支石墓关系密切,石棚集祭祀,埋葬于一体,为研究东北亚地区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战国至隋唐时期

开疆设郡,秦汉一统;战国晚期中华大地呈现出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的态势。随着燕国势力的东进,东北南部纳入燕国版图,辽宁地区逐渐成为中原文化的一部分。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的繁荣强盛,中央王朝加快了开发东北的步伐,辽宁境内发现的这一时期的遗迹遗物证明辽宁已经成为当时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向周边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的枢纽。燕国货币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秦汉行宫;姜女石遗址位于葫芦岛绥中县万家镇的渤海之滨,为秦始皇东巡所建行宫,汉代沿用。该遗址利用海湾地势,以石碑地遗址为主体,黑山头,止锚湾遗址为两翼,恰如'一宫两阙'面对海上'碣石'(民间俗称姜女石),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皇家的威严和气派,以及中央政府对辽宁的开发和经略,也是秦汉统一多民族帝国的象征。遗址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碣石宫遗址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夔纹大瓦当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遗址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复原模型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夫余兴起;夫余是东北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汉初开始生活于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及辽宁北部。在这片平坦肥沃的土地上,夫余人生活了七百余年,并不断向外扩展,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开发,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夫余自立国以后,与汉王朝保持亲密的臣属关系,1956年发掘的西丰西岔沟墓群,出土了大量西汉早期的珍贵文物,包含了夫余,汉族等多民族文化因素,反映了当时东北地区长城沿线居民各族交融,农牧业并畜的生活方式。出土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民族融合,魏晋风云;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全国范围政权更迭纷繁,汉魏之际,辽宁境内'三郡乌桓'和公孙氏政权分别割据辽西和辽东,后都为晋魏所代,两晋时期,慕容鲜卑崛起于辽西,建立'三燕'政权,高句丽则占据辽东山地。南北朝时期,辽宁东部地区被高句丽占领,辽西地区则先后经历了北魏,东魏,北齐政权。这些政权和民族间的碰撞,兼并,加速了经济文化交流,为华夏文化注入了活力。

曹操北征;建安十二年,曹操远征乌桓,奔袭柳城,双方在白狼山决战,曹军大获全胜,乌桓降汉达20余万人,曹操自柳城回军,经渤海之滨,遥望碣石,写下千古组诗《碣石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公孙割据;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争权,黄巾起义冲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天下分崩离析。辽东太守公孙度自称'平州牧'割据辽东,在中原纷争动乱的时代背景下,维持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中原贤士纷纷避居辽东。从公元189年到238年,公孙氏三代割据辽东达半个世纪,后终为曹魏所代。遗址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花树状金步摇(晋,北票房身村出土)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慕容鲜卑;东胡族系的鲜卑慕容部在晋魏初入居辽西,于公元294定都'棘城',其后在与鲜卑宇文,段氏两部及夫余,高句丽的相互攻战中逐一取胜,于337年建国前燕,342年定都龙城(今朝阳)。350年开始进军中原,与后赵,冉魏,段氏,匈奴,前秦等政权一争雄长。370年灭于前秦,于384年复国为后燕,退保辽西,至409年后燕为汉人冯跋建立的'北燕'所取代,北燕亡于436年。遗址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高句丽于公元前37年立国,后定都'纥升骨城'(今本溪桓仁县五女山山城)。公元3年,迁都'国内'城(今吉林集安),五世纪初占据辽东,玄菟两郡,427年迁都平壤,直至668年唐收复辽东。高句丽在辽东地区留下的遗迹遗物,生动地展示了这一世居'高山深谷'的古代民族,在吸收中原和邻近民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文化面貌。吉林集安高句丽墓出土的鎏金铜钉鞋掌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边关重镇隋唐营州;隋唐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地接南燕的辽宁成为经营东北的前沿。这里各族杂居,文化交融,是各族互市交易地,是中原通往东北的枢纽,是中央王朝联系东北各族的纽带,也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屏藩重镇。

隋文帝开皇三年,灭北齐高宝宁残部,得辽西龙城,置营州。隋炀帝时期,废州设柳城郡,并'盛兴屯田于柳城之外'。唐朝建立后,在隋柳城郡故地设立营州总管府,武德七年,提升为都督府。唐玄宗时期于营州城内设置平卢军,后又升为平卢节度使,兼领契丹,奚,室韦,靺鞨等羁縻府州,营州进一步成为唐政治经略东北的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遗址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胡汉杂居;唐代营州'境连边奥,地接戎藩',汉,高句丽,契丹。奚,靺鞨,室韦,突厥,新罗,粟特等各族在此定居。营州也是各民族的互市之地,安禄山,史思明因懂蕃语而曾出任互市牙部。唐代诗人高适《营州歌》描绘的正是营州杂居的情景(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遗址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丧葬习俗;朝阳地区唐代墓葬目前已经发现了二百余座,形制复杂多样,随葬有观风鸟,墓龙,仪鱼等神煞,这些都与西安,洛阳等地唐墓相异。其独特的墓葬形制和随葬品,反映了当时营州人特有的葬俗和精神世界。出土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虎纹石棺板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龙纹石棺板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丝路东延;隋唐时期营州是丝绸之路东端重要的中转站,是突厥,高句丽,契丹等族交易之地。这里繁荣的商业经济,吸引了大批中亚商人的到来。这些不畏艰难的使者,商人,僧侣,迁徙者,为营州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出土文物。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夏日全民旅行记 尘封往物之古代辽宁(上)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