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博物馆是文艺宝藏,也是当代潮流打卡地!

想更好玩转博物馆?《辣评博物馆》告诉你!

《小玉聊博物馆》抖音也上线啦!

人们是怎么了解历史的?

一种是通过文字,一种是通过文物。而后者,是一种更加直给的方式。

1600-1815年这两百多年间,欧洲人有着怎样的生活和精神风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这家很潮的V&A博物馆,开始我们的视觉盛宴与想象吧。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英国v&A博物馆

在V&A博物馆里,有一组介绍17-19世纪初欧洲生活痕迹的连续展厅。这个时间段,整个欧洲世界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最初文艺复兴时期以意大利为文化艺术核心,逐渐开始由更为强力和新潮的法国所接管

海外贸易所带来的那些带有异域风情的商品和材料,从新奇与稀少变得更加稀松平常与大众化;

奢华、舒适、隐私和享乐,这些过去只有上流与宫廷才能享受的特权,如今变得更加大众化

这些变化,也共同奠定了我们今天所知的欧洲世界的基础。不夸张的说,欧洲文化又是整个世界的主流引领力量,包括我们国家在内,都多少受到这些欧洲文明的影响,比如在家具和装饰品方面。

因此,当我们了解了这个时代的欧洲文艺图鉴之时,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很多当代的生活方式会变成“这样”的。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1/5

欧洲与世界

这个时期,欧洲文艺呈现出三个方向的发展。

第一,在艺术风格上,产生了区别于古典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风格的产生,一方面和当时的经济发展有关,通过海外扩张和掠夺殖民地,欧洲积累了大量财富,有钱了,人们自然希望能够享受;另一方面,当时正赶上人们不满现有的旧宗教,于是新的宗教势力正好借助了这种全新的艺术形态,去蛊惑和征服人心。过去不是让教徒恪守清规戒律嘛,现在变成了不排斥感官的喜悦。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巴洛克珍珠

因此,接着这两股东风,巴洛克艺术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它意为“异型的珍珠”,因此它的风格也不是和谐理性的那种古典主义,而是追求激情、运动感、夸张和恢弘浪漫的情调,当然最主要的一点,是它显得很奢华很贵。

有一种说法是,巴洛克艺术是男人的艺术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贝尼尼《海王与特里同》

所以,这件《海王与特里同》,就是巴洛克雕塑大师贝尼尼的杰作。海王是谁?可以联系DC的电影《海王》,它是古希腊中的重要神祗之一波塞冬,跟电影里一样,他的标志性武器就是手中的三叉戟。而特里同是海王和海后的儿子,相传它人身鱼尾。

它是由一位罗马红衣主教为他在罗马别墅花园设计的,它被设计为一个有喷泉的大盆地的最高荣耀。海王以及他的儿子,非常适合喷泉的海洋主题。

整件雕塑充分传达了巴洛克精神:整个动作是激情的,表现了运动的一瞬间,而且衣衫、胡须和头发都要飞起来了格外有动感,感觉特里同飘在海上的尸体都被你看到了。这个时候,如果配上气势恢弘、节奏强烈活跃而且特别富于旋律感的巴洛克音乐,就更带劲了。

第二,

海外贸易的发展,让各种稀罕物也在各国流通起来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鲜花金字塔

比如这件瓷器制成的鲜花金字塔,猛一看它是中国的青花瓷,上面还画着很多中式的小人儿形象和小亭子,可器型看着又很奇怪,中国瓷器哪会有这种怪异的金字塔式呀!没错,这件是由荷兰人仿制瓷器制造

的,当时荷兰人的制瓷也相当厉害。它是用来插郁金香的,里面可以放上水。即使现在不会再用它插花了,但依然成为了单独欣赏的艺术品。这些都是当时供宫廷使用的奢侈艺术品设计。

第三,宗教信仰,依然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这是一个17世纪的荷兰垫子封面。它用细密的羊毛织成,中间画的是一个国王和王后。国王以斯帖对他的妻子很满意,同意她可以索取任何东西甚至是王国的一半,不过妻子要的,却是王国内的犹太社区不受迫害。这种内容就特别适合放在家里做装饰,因为它会

暗示主人的情操,体现出这家人是忠实虔诚的基督教信徒,而且不受财富权力的诱惑非常志趣高洁。

垫子人物的周围还有很多花花草草比如康乃馨、睡莲,以及包括鹮鸟在内的装饰物,这些也都是对夫妻关系的美好暗示,关系到家庭的生育能力或对家庭和已婚夫妇的希望,是婚姻将带来孩子的美好期盼

2/5

橱柜的秘密

说完了欧洲发展的三个方向,我们再来看看当时在家庭中一个很流行的物件:橱柜。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橱柜

橱柜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个就是字面的储存物品的家具的一种,而另一个隐秘的意思,便是珍奇橱柜迷你博物馆

这种迷你博物馆,是当时欧洲人生活中的一种超级流行的物件,它里面存放了大量的有趣物品,是艺术、科学、自然和知识四位一体的结合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鹦鹉螺壳

其中鹦鹉螺壳,便是当时珍奇橱柜中最受欢迎的物品。它保留了鹦鹉螺壳的原始形式,但已经经过工匠抛光,上面用非常精致的雕刻装饰,画上了精美的图画或者雕刻了精美的昆虫样式,并安装在银或搪瓷的底座上。

这种珍奇橱柜类似于中国的博古,不过中国的更喜欢收藏一些珍稀的古玩古董,本身具有价值,而欧洲的这个更像是百科全书,就是把自己觉得好玩的都收藏到一起,为了更好的看世界。中国的博古更像一种文人雅趣的行为,而欧洲人的珍奇橱柜收藏,有一种试图认识世界的理性精神。

3/5

沙龙文化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乔治·桑的客厅,是旧贵族子弟缪塞举办沙龙的地方。

沙龙,是一个我们现在都在使用的一个词,它类似于一个小型聚会,志趣相投的人为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相聚在一个轻松惬意的小场所。

而沙龙最早,兴起于17世纪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宫廷与名流,尤其是名媛贵妇,把自己的客厅作为一个社交场所。这种形式说到底还是一种文雅的上流社会交际方式,出入沙龙的也都是一些艺术家、文学家、诗人、戏剧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在沙龙上,谈论着广泛的话题比如学术、艺术、政治、时尚甚至是八卦猎奇和尖锐的思想言论,使用的语言也是矫揉造作但不失典雅的。除了谈论话题,也可以伴着乐器演奏或者演唱,喝着调制的酒和饮料。总之,就是彰显一种高雅的品味和独到的见解智慧,这是人们觉得作为现代人的意义。而其中这个女主人的角色非常重要,她要色艺双全,而且还不能端着得特别机智,被称为才女子。

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也曾有过一个著名沙龙,女主人就是今天人们还经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见这种社交方式很早就传到了中国。

后来因为贵族和宫廷生活的大众化,沙龙这一圈子化、礼仪性和高门槛化的形式,逐渐被咖啡馆文化替代了。

辣评博物馆:17-19世纪欧洲文艺生活图鉴(上) | 张小玉

地球仪

启蒙运动塑造了沙龙,通过理性和知识来了解世界。这个地球仪的装置艺术,表达的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它也有一层隐喻,这里既是储存知识的地方,也是监狱。群体是一个结构,从一个中心位置对大量的人施加纪律或控制,这是一个强大的想法,因为它连接到启蒙运动的想法本身。

而这个时期的欧洲,还有着怎样的生活图景呢?我们下期继续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