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華書畫美學原理

我國傳統哲學孕育著中華美學內蘊的豐富與深化。中國書畫藝術本質屬性就是寫意精神。我們可從以下四方面略窺其部分“美學原理”——

極飾反素,歸於平淡。

“平淡天真”是中國書畫藝術的基本性格。“白賁佔於賁之上爻,乃知品居極上之文,只是本色。”(劉熙載《藝概》)“白賁”之美,即絢爛之極,復歸平淡。有色達到無色,有墨達到無墨。自然樸素的白賁之美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在文與質的關係上,要質本身發光才是真正的美。

唯道集虛,計白當黑。

莊子的“虛”“靜”“明”,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始終是中國書畫“寫意”精神的內核。“虛室生白” “無字處皆其意”,虛比實更真實,沒有虛空的存在,便沒有生命。“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謂神”此為從實到虛,一直到神妙不可知之的虛空佳境。老子的“有無相生”,達到“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於空寂處見流行,於流行處見空寂”之境界。

澄懷觀道,窮理盡性。

書法藝術的意境不是一個單一浮面的文字再現,而是一種深層的意態創建。“始境,情勝也;又境,氣勝也;終境,格勝也。”終境,則是作者氣格昇華的表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書畫家從傳神到妙悟,通過高度的韻律、節奏、秩序,理性地顯示著深層的生命、力和激情。

唯觀神彩,不見字形。

“形”是書法字體基本形式結構,“相”即書藝的意象。“無形之相”為高格雋永之意。“風神骨氣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在高度技法的基礎上,做到“唯到神彩、不見字形”,就是“神采為上,形質次之”的深層體悟。歸真返樸,達融法度於無形,傳性情於毫端的自由王國。此外,要“無意於書”,才能“情意磅礴”,用筆自由馳騁,心筆交運,筆隨意到,意不在書而得於書。

中華書畫美學原理

中華書畫美學原理

中華書畫美學原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