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如何評價陸奇擔任YC中國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虹一法師


我覺得這個很正常。很多企業高管到了一定年齡後,由於家庭關係和體能下降等原因,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工作有效率,就會退出一線管理和經營,轉向投資、幕後管理等負荷較低的工作。

互聯網行業比較知名的人有不少,比如李開復、曾李青、沈皓瑜等,他們在離開一線之後,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和豐富經驗,繼續在投資行業發揮自己的作用。

李開復之前的經歷我就不用介紹了,現在是創新工場的董事長兼CEO,非常活躍,堪稱科技界國內第一網紅。曾李青大家相對陌生,他是騰訊創始人之一,曾任騰訊CEO,離職後成為天使投資人。而沈皓瑜是前京東商城CEO,後來逐漸淡出一線,離職之後加盟了高瓴資本。

關於陸奇在百度的是非功過,我們在此不作評論。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陸奇即將年滿60歲,不再年富力強,意味著人生最佳的職業生涯階段即將過去。很可能這就是陸奇選擇進入YC中國的原因之一,畢竟創業加速器的工作壓力相對要小得多。當然,另外一個重要原因,也可能是他離開百度時與百度簽訂了競業限制的協議,為了遵守契約他只能放棄從前的專業。

而對YC中國來說,陸奇的到來則是大利好。陸奇在行業具有廣泛的影響和很高的知名度,可以幫助YC中國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創業團隊。有人說陸奇加盟YC中國是下下之選,我倒不這麼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只要自己認為能夠發揮價值,就是正確的選擇。以陸奇的能力,在YC中國同樣有機會做出優秀的成績。

【螞蟻蟲】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為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


螞蟻蟲



作為“硅谷最有影響力的華人”,陸奇的離開、加盟是互聯網業界的重大事件。

胡老師 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末有彩蛋!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1、對於陸奇來說,在這之前的二十年間,應得的名聲、權勢、地位、金錢,他都已經得到。

1998年陸奇加盟雅虎
2006年被任命為雅虎的資深副總裁,2007年任雅虎執行副總裁;
2008年加盟微軟任執行副總裁,2016年9月從微軟離職;
2017年1月,陸奇加入百度,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2月,被任命為百度公司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3月起兼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2018年7月,陸奇不再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職務,繼續擔任集團公司副董事長。
現任百度集團公司副董事長,Y Combinator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Y Combinator全球研究院院長。

“陸奇集資深專業技術知識、出色的領導能力和廣泛的商業知識於一身,在業界是非常罕見的奇才。”(微軟CEO斯蒂芬·鮑爾默)

2、所以,我覺得,陸奇加入Y Combinator是因為夢想,是想驅動新一輪技術創新。希望在他的手中孵化出一批高科技的企業出來,這比加入阿里、騰訊作一名高管對於他來說更有價值的一件事情。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已經極大的改變著人類。
那麼,誰能掌握新一輪的技術創新,誰將成為世界的王者。
而陸奇認為,這新一輪的技術創新將是由中美兩國之間產生,陸奇加入Y Combinator,利用YC的資金、管理模式優勢,在中國投資創新企業,與中國的人才合作搞研發創新,孵化創新的企業,並且利用中國的人口、市場優勢來實現技術創新的轉化。


3、孵化創新企業這條路的難度係數有多大?

說句實在話,在目前中國高科技行業中,基本已經被幾大公司阿里、騰訊、百度等巨頭搶佔,只要有新興的商業模式或產品,這幾大巨頭都是第一時間出面搶佔。留給中小投資基金的肉其實並不多了。

因此,這條路其實並不好走,那麼陸奇還是堅持走這條路,這是他就自己的專業技術、商業知識、管理模式的一種極大的自信。

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難題,請私信胡老師交流。


胡老師談管理


我雖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一直有我的傳說。”——陳凱歌

陸奇: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從百度上任辭職的陸奇去哪裡了?騰訊?阿里巴巴?可是他擔任著百度的董事的職位呢?重回微軟或者加盟谷歌?

陸奇這一次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一、22年IBM、雅虎、微軟、雅虎的從業經歷,人生輝煌不過如此!

1992年,31歲的陸奇留學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1996年博士畢業,加入IBM公司的Almaden研究實驗室開始,歷經雅虎、微軟、百度的工作經歷,陸奇的每一次華麗轉身在科技互聯網領域都在圈內引起了不小的熱議。

2018年5月18日,陸奇加入百度16個月後宣佈卸任,就在人們以為他是否選擇退休的時候,拼多多於6月30日凌晨向SEC提交的招股書顯示,陸奇將出任拼多多獨立董事及薪酬委員會主席的職位。

從更加宏觀的角度看人類未來的發展,陸奇的經歷無疑是成功的,每一次的轉變伴隨著科技互聯網的發展,從傳統的PC互聯網的搜索、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駕駛的技術發展,始終站在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見證著時代的發展。

陸奇: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順,這是任何人在職業生涯中的都逃脫不了的話題。

公子義經常也在思考:“3年以後你會在哪裡?5年之後你是否像今天一樣站在新媒體、社群、區塊鏈、社交名片這些最前沿的科技領域,在行業的變革時代浪潮中貢獻著自己一點點力量呢?

陸奇的工作經歷和思考的問題的方法的確能夠給人帶來許多啟發!

二、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7歲的陸奇2009年在接受彭博社採訪的時候,他這麼告訴記者,每天幾乎都是凌晨3點左右醒來,起床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跑5英里,大約在5,6點左右來到辦公室,思索今天應該乾的事情。隨後就是展開工作,一直在辦公室扎到晚上10點,睡覺。

陸奇在任不到的百度500天,作為空降兵的陸奇,為何會受到不少百度員工的肯定?一些受訪者給出了“科研大神”、“工作狂”等常見的標籤,還勾勒出了“典型的處女座”、“完美主義者”等側面。

馬上就要57歲的陸奇,“在思考未來5年到10年的,能做成什麼事情?繼續在大公司做大規模、強度高的工作已經不適合我了”

陸奇: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而目前正處於大規模技術驅動創新的前夜,由中國和美國共同驅動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將對世界工業和社會產生變革,在這個生態中資本投資、人才開發、科研和商業化創新,都迫切需要全新的革新。

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帶來新的基礎設施和計算平臺。無人駕駛車只是最早的運用之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和應用將被開發出來。

因為中國的人口多和實體工業多,人多意味著數據多,這是人工智能技術革命與以往技術革命最主要的不同點。

中國人多的同時,又是語言統一的市場,帶來的實驗機會就多,任何點子實驗、迭代的速度會更快。

所以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方面有結構化的優勢。

三、重新出發, Y Combinator 的 0號特工

全球負有盛名的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宣佈正式進入中國;陸奇擔任 YC 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並任 YC 全球研究院院長。

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加速器投資機構已經孵化了超過1900 家初創公司,這些公司的總估值達到 1 千億美元。

作為硅谷企業的YC,雖然服務的創業公司來自世界各地,但是在中國本土化遇到了不小的挑戰,而陸奇的中美兩國的經歷,將是最合適的人選。

掛著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全球研究院院長的的頭銜,卻只有陸奇一個人。

你問YC中國是做什麼的,將怎麼致力於中國本土化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陸奇將會給出一個“完美”的答案。

未來,正如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所寫:人生是一場不停的,無情的戰鬥。向前,向前,永遠不要停。

文|公子義


公子義


“對YC最好的結果,對陸奇最差的選擇”。

在QI決定離開百度之時,整個科技圈都在猜測他的去處。我自己也覺得最好的選擇無疑是選擇一家與BAT相仿體量、具有前景的大公司繼續帶領團隊戰鬥,最大化發揮Qi的能量。或是自己做基金、自己創業,因為號稱有無數的錢在“硬塞給”他。

但最終陸奇選擇了YC,一家美國頂尖但是剛剛決定涉足中國市場的孵化器。

我個人的態度是深表遺憾,因為向陸奇這樣的帥才,無疑只有最頂尖的公司平臺才能讓他大展拳腳,揮千軍萬馬而攻城拔寨。而YC在近些年創投逐漸降溫的前提下,快速擴張也讓其的口碑與質量不可避免的下降,更重要的是是美國的孵化器模式,生態模式,在中國獨有的創投市場環境中能否適應,我是大大的懷疑的。

所以陸奇的這次選擇,在我看來,總結就是:陸奇選擇了退役。


量子位陳飛


BAT終究都還是落了空,陸奇的新身份—YC中國01號員工

8月15日在Y Combinator的媒體溝通會上,陸奇宣佈正式加盟YC擔任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全權負責YC在華業務發展,陸奇成為了YC中國的第01號員工。此外,YC還將在美國西雅圖建立全球研究院,由陸奇擔任院長。
  • 現場圖片

關於YC (參閱自公開資料顯示)

YC成立於 2005 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致力於為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創業解決方案,推動技術驅動型創新。憑藉其全新開創的加速器投資模型,截至目前 YC 已加速超過 1900 家初創公司,這些公司的總估值高達 1 千億美元,總融資規模逾 180 億美元,其中包括短租平臺 Airbnb、雲儲存服務供應商 Dropbox、數字支付供應商 Stripe、美國社交新聞互聯網公司 Reddit 和開放源代碼平臺 Docker 等覆蓋各行各業的創新型創業公司。

關於YC為何選擇中國成為首個海外業務中心,而且又選擇陸奇作為 YC 中國的掌舵人,YC 總裁、OpenAI 聯席主席 Sam Altman 這樣解釋道:“中國是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的中流砥柱。我們需要一個深諳技術之道、貫通中美文化、與 YC 志同道合的頂尖人才來組建 YC 中國團隊,持續發力中國市場和深耕科技研發。陸奇先生具備豐碩閱歷、專業知識、出色領導力和敏銳洞察力,是 YC 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和 YC 全球研究院院長的不二人選,相信陸奇先生將率領 YC 中國走向成功。”

關於陸奇自身而言

1996年加入IBM

1998年加入雅虎

2007年被任命為雅虎執行副總裁

2013年出任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大陸華人在全球科技公司總部所任職位的最高級別

2017年陸奇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百度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
2018年陸奇擔任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 YC中國01號員工

  • 陸奇

作為“職業經理人”,無論是從職位title還是所獲得的口碑評價,陸奇顯然是無比成功的,在美國互聯網圈和投資界,陸奇也可謂是家喻戶曉。“集深厚的技術專業技能、傑出的領導能力以及廣博的商業知識於一身”,微軟前CEO鮑爾默這樣評價陸奇。

關於陸奇為何選擇加入YC

不是外界設想的BAT等互聯網巨頭,多少有點讓人意外,陸奇在接受36氪採訪時用“天時地利人和”來解釋為何,陸奇把自己這個選擇的過程形象的比喻為漏斗篩選,在設置了眾多苛刻條件後,最後經過層層篩選,考慮完全部因素後YC 是自己唯一剩下的選擇。

第一個天時,是自己馬上要57歲了。要考慮的是,自己接下來的5年到10年,能成什麼事情?繼續在大公司做大規模、強度高的工作已經不適合我陸奇。


第二個天時,是正處在大規模技術驅動創新的前夜,這讓自己非常興奮,由中國和美國共同驅動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將對世界工業和社會產生變革,陸奇認為這個生態中的資本投資、人才開發、科研和商業化創新機會這四個方面,都急切需要被全面革新。
第三個天時,是中國處在一個尤其需要新生態的階段。
其實天時裡已經包含了地利,還有家庭原因,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能夠在中美兩國之間頻繁往返,從而能和兩地的親人都有更多的時間待在一起。
至於人和,陸奇說早在1998年,在雅虎時代,就和後來 YC 的創始人Paul Graham 坐在一起工作,2005年Paul 舉辦第一期 YC 夏令營的時候,陸奇就代表雅虎參加,並結實了 YC 現在的CEO Sam。

此外,陸奇認為不學新東西的話,就沒什麼樂趣,並且自己喜歡做的這個事情,最好有機會對社會產生貢獻;最好是長遠的貢獻,而YC剛好滿足了他當下所有的期待,所以現在看陸奇選擇YC雖然外界而言,雖然有些意外,但對他們彼此而言,也許再適合不過!

很多人把陸奇加入YC,和之前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相比較,的確作為同門師兄兼好友的二人有過太多相似的經歷,同樣畢業於CMU 計算機學院、同樣專注於AI領域、有太多相似的職場經歷和人生交集。而且在陸奇的職業生涯中,同門師兄李開復也是他重要的“引路人”之一,從最初畢業的職業選擇、到加入雅虎,陸奇很多職業關鍵節點也都有師兄李開復的身影。再回到這一次的職業選擇,雖然陸奇並沒有透露,但是難免好友李開復沒有為陸奇一旁支招。

  • 李開復

YC中國準備做什麼

當然在開展正式工作之前,擺在01號員工陸奇面前還有一件事需要處理:招兵買馬。當然無需懷疑陸奇的個人魅力和YC對優秀的人的誘惑,陸奇自身而言希望搭建一個合夥人– 兼職合夥人– 社區的結構,讓更多不同角色的人參與進來。此外,YC中國也會嘗試進行獨立募資,積極和中國投資人、政府等做進一步的溝通和交流。
根據陸奇的介紹,YC中國的四項核心工作包括創業投資與加速暨創業孵化、為中國創業者定製的人才培訓、科學技術研究、公益慈善事業。

首先孵化營會率先開展,YC中國會吸取和借鑑YC海外的成功經驗和眾多優秀資源。其他方面而言,YC 中國也會自己開發創業課程,和中國的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於公益業務而言,希望重點解決新技術對人們就業造成的影響。

在陸奇回答媒體的採訪中,也提到了開放數據和平臺生態的價值,希望讓平臺實現更加開放的同時也做到讓數據權限最終歸屬於個人,在尊重用戶的數據和隱私的前提下,獲得用戶的許可授權,合法合規的使用數據。

最後,真心希望陸奇和他所帶領的YC中國團隊,未來能夠幫助到更多有夢想、有情懷、有價值的中國創業者,借用陸奇在採訪中所言的,技術創新公司需要堅持的三件事情:信心、耐心和恆心,與諸位創業者共勉!


視界雲科技


陸奇,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走到哪兒都是個傳奇。

2018年5月18日,入職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COO)僅486天的陸奇意外離職,消息立刻在業內引起轟動。有媒體甚至宣稱,陸奇的突然卸任引發了“中國互聯網人的集體傷感”,百度股價也遭到重挫,一夜之間蒸發近百億美金。

從百度離職後,陸奇的去向就成為了整個科技圈最惹人關注的話題。

一時間,坊間傳聞四起:小米、蔚來、拼多多、比特大陸……無論靠不靠譜,只要沾上陸奇,就立刻傳得像模像樣。

如今,“陸奇去哪兒”,這個困擾圍觀群眾日久的謎題終於揭開了謎底。

2018年8月15日,美國著名創業投資公司Y Combinator(以下簡稱“YC”)在北京舉辦媒體溝通會,宣佈將正式進軍中國,中國至此成為YC海外首個業務拓展國家。而擔任YC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CEO)的正是沉寂三個月之久的陸奇!

他將以CEO的身份全權負責YC在華業務的展開,組建中國本土化的工作團隊,為中國創業者提供幫助。同時出任YC全球研究院(YC Research)院長,領導研究院的前沿科學研究。

消息公佈,科技圈頓時炸開了鍋,陸奇與YC中國迅速佔領了頭條,Y Combinator這個本在中國鮮為人知的名字也隨之紅得發紫。

YC是什麼?風投+科創企業孵化器

用一句話概括,Y Combinator是一家以投資種子階段初創公司為核心業務的創投公司,他們聚焦於科技領域,以創業公司孵化器+加速器而聞名全球。

自2005年3月成立至今,十三年來YC已投資孵化超過1900家初創公司,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短租平臺Airbnb(愛彼迎)、全球頂級流量社區Reddit、數字支付供應商Stripe、雲儲存服務供應商Dropbox等等;YC的總投資規模達180億美元,這些初創公司則創造出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總估值。

YC區別於傳統創投企業之處,正在於它獨特的項目選拔與培訓機制。

每年的夏季與冬季,YC會接受創業項目申請,並從全球數千封項目申請書中,篩選出500家公司進行集中面試。而最終成功進入YC訓練營的僅有四五十家幸運兒。

如此高的淘汰率使得YC被稱為“創業者的哈佛”;但嚴苛的選拔標準背後,是YC極其周詳的全套培訓方案。

項目入選者將來到硅谷參加為期三個月的高強度培訓項目。YC為創業者們提供的種子資金反而成為最不起眼的部分——這筆價值12萬美元的投資,會為YC換取初創企業7%的股權。培訓中的“路演日”與“投資者日”將在最短時間內幫助初創企業完成“從0到1”的提升,促使他們獲得更多資金支持;完備的諮詢服務機制業者們能夠隨時獲取行業專業與YC合夥人的引導與點評;龐大的校友社區網絡創業公司後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與助力……

我們發現,與其說YC是家風險投資公司,毋寧說這是家科技初創企業的孵化加速器。

陸奇去YC,屈才了嗎?

儘管他們同樣為創業者們提供啟動資金,但其完整的項目培訓機制,才是其立命之本。在項目早期,以“資金+培訓服務”的模式,用低成本換成較高的股權,通過後續的孵化運營,在項目增值後再將股權高額賣出,獲取溢價增值。

專注科技,孵化加速初創公司——正因為這兩點特性,YC獲得了陸奇的青眼。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儘管YC服務的創業公司來自全球各地,但他們自成立以來就只在硅谷運營。此次進軍中國,正是其首次在美國之外的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而成為YC中國CEO的陸奇實際上已經成為整個YC的二號人物,僅次於YC現任總裁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

乍看之下,YC給陸奇待遇已足夠誠意,但縱觀陸奇的職業生涯,這份待遇實在理所當然。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找到陸奇是YC撿到寶,而選擇YC則是陸奇職業生涯的“下下之選”,是職業生涯晚期“退休前的過渡”;更有網友直言“大廠真的沒我了嗎?真是屈才了。”

陸奇已年近57歲,在一向以年輕、新銳著稱的科技圈,仍能以如此“高齡”贏得所有人的看好,乃至其加入硅谷最好的創投公司之一也被人哀嘆為職業生涯的倒退。這樣卓越的口碑與影響力,在中國科技圈中確實無出其右。

縱橫硅谷、名滿天下的陸奇

計算機科學博士出身的陸奇是當之無愧的技術大牛,除卻一系列高質量研究論文,他同時持有40餘項美國專利。自1998年加入雅虎公司以來,陸奇縱橫硅谷十數載,先後擔任雅虎執行副總裁、微軟網絡服務集團總裁、微軟集團全球執行副總裁的陸奇,被稱為“硅谷最有權勢的華人職業經理人”。

在2016年9月從微軟離職後,陸奇出人意表地選擇了歸國進入入百度集團。這一舉動在當時引發了軒然大波,彼時的百度正處在風雨飄搖中,不僅深陷輿論漩渦(魏則西、血友病吧事件),而且市值被阿里巴巴與騰訊遠遠甩開(2016年阿里巴巴市值超2500億美元,騰訊市值達2400億美元,而百度僅有600億美元)。當時業內已有聲音認為百度掉出中國互聯網第一梯隊只是時間問題。

2017年1月,陸奇以“救火先生”的形象入職百度,擔任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在任期間,百度完成了重大組織架構調整,使百度重新贏得了資本市場信任,股價增幅近60%。更重要的是,作為人工智能(AI)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他親手為百度制定“ALL IN AI”的戰略,為深陷迷失期的百度重新指明瞭航向。在離職後,更引發了廣大百度員工的懷念與惋惜。

YC中國這步棋

陸奇給出的離職官方理由是“出於兼顧家庭的考慮”,而這一理由在陸奇選擇加盟YC後被再次提起了。

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選擇YC是考慮“天時地利人和”之後“唯一的選擇”,出於年齡和家庭考量,他不再合適“在大公司做大規模、高強度的工作”而是更傾向能有份往返於中美兩地以更好陪伴家人的工作。

同時,陸奇“技術驅動創新”的理念也將在YC專注於孵化加速科創型企業的平臺上得到貫徹;與YC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及YC現任CEO薩姆·阿爾特曼的在商業理念上的相交相契更是陸奇的重要考量因素。

儘管有不少網友替陸奇抱憾,但陸奇本人卻認為加入YC是個“不會後悔的決定”。而對於正積極推進全球化戰略,迫切渴望打開中國市場以獲得新增長點的YC而言,陸奇更是最正確的選擇。

在如今資本市場整體遇冷的大環境下,33歲的阿爾特曼與57歲的陸奇,這對年齡相差懸殊的搭檔,能共同下好中國創投這步棋嗎?


財經早餐


陸奇,YC 中國的 01 號員工 | 36氪獨家

我要啟程去美麗新世界了,你們要一起麼?

文 | 孟小白

陸奇,和你認識的不一樣。

當他說自己今後不再做職業經理人時,大多數人猜測他會去創業或者做投資。而陸奇決定一箭雙鵰。

今天,全球負有盛名的創業加速器 Y Combinator 宣佈正式進入中國;陸奇擔任 YC 中國創始人及首席執行官,並任 YC 全球研究院院長。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加速器投資機構已經孵化了超過1900 家初創公司,這些公司的總估值達到 1 千億美元。

十多年來,雖然 YC 服務的創業公司來自世界各地,但他們卻一直只在硅谷運營。進入中國是 YC 設立的首個海外業務拓展團隊,它將由中國的人才組建(By China)、為中國的創業者和經濟發展服務(For China)、以及成為中國社會的組成部分(Of China)。

陸奇,就是這艘新航艦的 01 號員工,也是它的掌舵人。

陸奇的加入代表著,作為硅谷企業的 YC ,要在中國徹底本土化的決心。

YC 中國的使命和太平洋彼岸保持一致:利用技術創新,推動社會變革;並讓進步的成果被儘可能廣泛的人群公平地享有。陸奇認為,中國處在一個將要迎來技術創新井噴的時代,而他,還有他所帶領的 YC 中國,必須要成為其中的參與者。

YC 中國的新業務會包括1)創業孵化、2)人才培訓、3)科研和4)公益。這些在陸奇的計劃中,都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運作。他要的不僅僅是新技術,技術只是變革社會的一種能力;他要建立新的生態支持新技術對社會的變革,那才是他心目中新世界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顯然是件道阻且長的事情,而且這一路上他可能需要非常多的援手。不過,在這充滿焦慮、迷霧重重的年代,有人說:“我要啟程去美麗新世界了,你們要一起麼?”——是多麼美好的故事開頭。

故事開篇,我們和這位主人公見了一面。聊了聊他的人生選擇、願景、計劃,以及一些有趣的彩蛋話題。

考慮了天時地利人和,我不會後悔

其實陸奇過去幾個月經歷的事情大多數人都經歷過——職業轉型,做什麼才好?

為了做出自己不後悔的決定,他會向摯友夥伴尋求建議,和未來的老闆深入瞭解彼此,用筆在紙上寫字畫圖分析自己的處境、寫下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未來的看法、審視自己和堅定信仰。

36氪:不少 BAT 級別的公司也向你發出了工作邀約,為何最後選擇加入 YC ?

陸奇:我是用“天時地利人和”來做決定的。老祖宗的智慧真的很管用,考慮完全部因素,YC 是我唯一剩下的選擇。

第一個天時,是我馬上要57歲了。

我要考慮的是,自己接下來的5年到10年,能成什麼事情?繼續在大公司做大規模、強度高的工作已經不適合我了。

第二個天時,是我們正處在大規模技術驅動創新的前夜,這讓我非常興奮。

由中國和美國共同驅動的新一輪技術創新將對世界工業和社會產生變革,所以我們需要設計新的機制和環境推動和擁抱這樣的挑戰。而創新的搖籃是早期生態,我認為這個生態中的資本投資、人才開發、科研和商業化創新機會這四個方面,都急切需要被全面革新。

新的制度和新的組合方式需要被探討和創造,尤其是跨太平洋的合作。

第三個天時,是中國處在一個尤其需要新生態的階段。

過去十幾年,中國在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的創新上做得非常好,但是真正能夠帶來巨大變革的還是要依靠技術的創新。在前兩者創新空間越來越小的情況下,中國非常需要大規模的技術創新推動社會新一輪的進步。

天時裡包含了地利,當然還有,因為家庭原因,我需要一份工作能夠在中美兩國之間頻繁往返,從而能和兩地的親人都有更多的時間待在一起。

至於人和,1998年在雅虎,我就和後來 YC 的創始人Paul Graham 坐在一起工作。2005年Paul 舉辦第一期 YC 夏令營的時候,我就代表雅虎參加,並結識了 YC 現在的CEOSam。

當年我就很非常認可 YC 的方法,於是後來我也在微軟依照 YC 模式創立了Bing Fund (必應基金),後者後來逐漸發展成了Microsoft Ventures (微軟風投)。這一次,我和Sam 聊了很多很多,發現我們的理念和情懷高度一致。

因為我個人喜歡結構化地去做選擇,所以沒有任何單一因素會影響最終結果。用所有的考量、價值觀和理想組成一個大漏斗,被篩下來的選項在我看來是最不會後悔的那個。組成漏斗的條件越苛刻,篩出的選擇越少。

所以除了天時地利人和,我還希望我的工作不能只利用過往的經驗,而是要每天學新東西。不學新東西的話,就沒什麼樂趣。以及,我喜歡做的這個事情,最好有機會對社會產生貢獻;最好是長遠的貢獻。

五年、十年,我看到的美麗新世界

陸奇在向我們描述美麗新世界的時候,既滿懷對未來的希冀,也充斥了對現實的不滿。他相信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新會給全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進步和公平。

但同時,他很討厭看到只有技術進步、而沒有與之配套的新生態建設。還有他更討厭的是,當今的創新生態越來越不支持持續的技術創新,因為這將直接影響他心目中美麗新世界的到來速度。

36氪:你所說的技術創新驅動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陸奇:人工智能技術會帶來新的基礎設施和計算平臺。

首先,能夠自己按照既定目的運作的 autonomous system(自主系統)將對所有行業產生變革;無人駕駛車只是最早的應用之一。它會成為新一代生產力的核心基礎設施,並且,這種基礎設施是可以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佈局的。

第二,自然語言交互技術會創造新的計算平臺。對人來說,最自然的交互是通過自然語言和視覺進行交互,所以成熟的自然語言交互技術將創造出無處不在的個人助手。這也會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以前只有有錢人請得起個人助手,以後任何人都可以擁有助手幫忙做事。

這個助手可以聽得懂、看得懂,而且可以無處不在。那麼,這個平臺通過延伸性就可以做更多事情,比如衣食住行、還有教育。當然,這需要一點時間才會實現。

最後,人工智能技術對科研領域有非常大的影響。我認為我們將迎來一次科學界的文藝復興;因為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的跨學科研究和應用可以被開發出來。

我在 YC 做的事情,就是希望能夠儘快推動這些願景的落地,特別是在中國。因為中國的人口多和實體工業多,人多意味著數據多,這是人工智能技術革命與以往技術革命最主要的不同點。

這次的技術革命不是把人的知識敲成代碼就可以了,比如你想要開發一個可以聽懂人對話的系統,我給你全世界最聰明的人或者 100 萬工程師,你也是開發不出來的。你的起點需要兩萬多個小時的標註數據,再加入方言又是幾千個小時。

數據是新時代的生產資本,就像農業時代的土地是主要生產資料一樣。人再聰明,如果土地不多,也沒有用。而且,中國人多的同時,又是語言統一的市場,帶來的實驗機會就多,任何點子實驗、迭代的速度會更快。所以我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方面有結構化的優勢。

36氪:你上面聊到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驅動力是數據,那麼大公司掌握的數據越來越多,創業門檻變得越來越高怎麼辦?

陸奇:我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安全、受保護的情況下共享數據。標註成本越來越貴,對創業者來說是很大的問題。所以從宏觀上來講,為了早期生態長期的健康,我們需要創造一個更開放的數據平臺,讓創業者能從中獲益。這麼做就像是十幾年前雲計算的興起一樣,它能把創業門檻拉得很低。

我希望以後會有一個數據生態,讓與人有關的數據最終屬於個人,他有權利決定在什麼情況下、出於什麼目的,讓某個企業使用它的數據。在這個生態裡,創業公司也可以得到用戶的支持,例如用戶對教育有熱忱並且希望支持教育公司創業,他就可以將自己的數據開放給這家公司使用。我希望 YC 自己在這個點上也有所探索。

36氪:說到這裡,我不得不問你對區塊鏈的看法;一部分區塊鏈理想主義者在嘗試創建以身份為基礎的生態,允許用戶對個人數據享有權益。

陸奇:我對區塊鏈技術長期看好,它的特性帶來很多好處。

1. 對隱私和數據的保護。

2. 可以為創新帶來不同的激勵機制。目前,市場上已有的激勵機制通常是財務層面的,例如股權和債券,但區塊鏈技術在長期可能會帶來激勵機制方面的創新。

3. 更長期的是,通過數字化的形式,用戶可以相互傳遞信任度。

具體創業形式還不確定,但是區塊鏈技術會在上述這些方面降低創業的門檻。

36氪:能感覺到你非常迫切地想加快技術創新,加大投入,那你覺得目前即使是 Google、Amazon 這樣的公司,對科研的投入也遠遠不夠麼?

陸奇:我認為是不夠的。

首先,舉個例子,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支持創建新型的醫院。這個醫院裡,人工智能可以對醫生、護士和病人的各方面狀況進行數據化的呈現。實際上,李飛飛在斯坦福大學就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大學的投入有限,顯然是跟不上實驗進度的。

第二,造福我們社會發展的很多技術都是美國大學在 20、30 年前研究出來的成果。技術創新推動社會發展的源頭是長期的科研投入,而我能看到的是,源頭創新的速度已經跟不上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問:誰是科研投入最大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是創業成功的人,其次是他們的投資人。但是目前,他們沒有系統化的方式來為科研做投入。目前,美國依靠聯邦政府的稅收向科研機構撥款,但是我在 YC 希望推動更多主要受益人為之投入。

我和不少投資人私下交流的時候,發現他們其實樂意拿一部分錢出來做科研投入,但是目前還沒有什麼人把這件事有效地組織起來。我認為只要這樣的大環境在,我就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來把原本脫節的利益綁在一起。

36氪:所以,你認為目前依靠政府稅收撥款的科研投入方式不夠好?

陸奇:我不太懂稅收相關的政策,但是我覺得如果有更多的錢投入到科研,那會是個更好的世界。因為真正改變世界的創新發明往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驅動的。大公司的研發通常是任務驅動,我並不是說任務驅動不好,而是我認為如果有更多好奇心和想象力驅動的科研會更好。

36氪:你剛剛也提到了技術促進公平,但這一點是有爭議的,過去一百多年來的技術發展實際上伴隨著貧富差距的不斷加劇。你怎麼理解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公平?

陸奇:促進公平是 YC 核心理念的一部分;YC 一直相信技術驅動的創新,但同時追求創新成果被全人類更廣泛、更公平地享有。人工智能技術只是一個可以被利用的力量,它能達到什麼結果需要全社會各個層面的創新。實際上,YC研究院也會研究全民基本收入制度和全民醫療保險制度,希望創造與新技術結合得更好的制度。

我的計劃、困難、以及需要得到的幫助

為了創造美麗新世界,陸奇要藉助 YC 中國的力量建設新的創新生態。這包括了創業孵化、培訓、科研和投資。他說 YC 是一家創新引擎公司,創新生態需要做什麼,YC 就做什麼,他的目標就是做影響力盡可能大的引擎;如果創業生態需要的不只是技術,還有新的組織形態、新的激勵機制,他們也會做。

36氪:YC 中國會怎麼起步呢?

陸奇:四項業務中,最先開始的就是孵化營。孵化營會是 YC 本地化的第一個嘗試,但同時它會吸取 YC 的核心部分:

1. Paul Graham 所總結設立的孵化營流程、培訓內容等方法論;

2. 超過4000人的 YC 校友網絡。校友們會幫助後來的創業者,而且對於中國創業者來說,世界各地的校友網絡能夠為出海企業搭建通道;

3. YC 品牌,被 YC 孵化的企業相當於得到了認可和背書,更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其他方面,YC 中國可能會自己開發創業課程,並期望能夠反向影響美國的創業者,因為我相信全球化是最好的創新方式。YC 中國的研究院會設立在 YC 全球研究院下,並和中國的科研機構建立合作。最後,公益業務是希望重點解決新技術對人們就業造成的影響。

但是,現在才是發佈 YC 中國成立的第一天,一切都還非常早期。我現在只有一個人,當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招人。

36氪:你想招什麼樣的人?

陸奇:有直接創業經驗的、志同道合的、對中國創新事業抱有熱忱的、願意努力實現願景的人。

為了讓儘可能多優秀的人參與進來,我希望可以搭建一個合夥人– 兼職合夥人– 社區的結構。合夥人是推動 YC 中國業務發展最主要的人;兼職是考慮到有些優秀的創業者依然選擇創業,但是希望可以利用一部分時間幫助我們;社區則是希望通過線上線下的討論和活動,讓更多創新人群有歸屬感。

我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賦能者,我希望看到有好理念、好願景的人在 YC 中國的平臺上做出更大的事情。

36氪:除了找到優秀的人才之外,你還需要得到哪些幫助麼?

陸奇:因為我們需要建立新的創新生態,所以非常多不同角色的玩家都可以參與進來。

首先是中國的投資人。因為 YC 中國會更加靠近早期項目,所以希望能和中國的中後期投資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還有,YC 中國也將會獨立融資,我也希望能得到中國LP 的支持。

其次,我們和大公司也會產生很多合作。YC 中國投資的項目可能會在後期得到大公司的投資、被收併購,或者為他們提供服務。

YC 中國研究院也會和政府或者企業內的科研機構建立聯繫,並且希望成為推動中國成為創新大國的路上,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

36氪:規模化一直是 YC 的挑戰和努力方向,YC 中國會擔任起規模化的任務麼?你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背景能怎麼幫助 YC 業務規模化?

陸奇:規模化背後的目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推動創新。我認為更加工程化、系統化的做法,可以推動 YC 業務的規模化,而且 YC 中國確實是可以用來嘗試的平臺。

但是,需要平衡的是,YC 中國剛剛起步,我不希望太著急。因為基礎打不好,會造成長期不良的影響。所以在把底子做紮實的前提下,我們不會放棄尋找規模化的機制。

關於我自己,我在過往所有人工智能技術和商業產品開發經歷中學的比較多的一點是“生態的建立”。我認為人工智能最好的商業化方式就是平臺化和生態化。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人工智能的核心驅動力是數據,數據是多維度的,擁有權也永遠是多維度的。例如在無人駕駛車上,行車記錄儀的數據到底屬於誰?是車主的、還是記錄儀運營商的?還是城市的管理者?以及如果這個人是美國公民,美國政府是不是可以說擁有數據所有權?

通過生態的建立在利益上、激勵機制上有更大程度的協同,才是規模化最好的方式。

談未來的 Google、愛因斯坦和非線性書

陸奇是不喜歡接受採訪的。他說自己不擅長、也不享受。去微軟的時候,他明確跟Steve Ballmer 說“我一年只做 2 次公關活動,剩下的請你代勞。” 所以在採訪的絕大多數時間裡,陸奇始終在強調自己工作的一切都是為了組織的使命和發展。

只有到採訪快結束的時候,陸奇聊起了他的一些零碎思考和日常好奇,我驚喜地發現這位曾深處輿論中心的華人高管,聊到興奮時,搖起椅子來,像極了一個陽光大男孩。

36氪:我們觀察到現在不少中國公司和投資人希望不斷地刺激短期增長,而不願意投入長期發展,你覺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陸奇:據我的觀察,中國和美國都有這種情況。有很多很好的企業在這個平衡上,沒有掌握好,而失去了很多機會。

但是改變世界的技術創新公司需要三家事情:信心、耐心和恆心。這是我一定要強調的個人經驗。就是一定要相信、一定要忍耐住、一定要靜得下來。

Sam 在很多場合都說過,未來十年全球會有 10 家公司達到Google 的規模,其中三至四家會誕生在中國,而 20 多年的職業經驗告訴我,這三、四家公司,必定是相信長期的公司。

當然這也跟一些制度有關係。1855 年英國創建了有限責任法,這是歷史上很成功的一件事,它讓投資起來了。但是它給投資人的權益沒有改,現在的資本市場都這麼發達了,幾分鐘就可以決定買入或者賣出一家公司的股票,股東還依然有權利通過董事會決定 CEO;但是公司是需要長期投入的,不能有短期行為的,這是需要改革的。

36氪:企業在既有業務上取得了一些成績之後,面臨創新的瓶頸該怎麼辦?尤其是,新的技術創新需要企業和組織文化改革的時候,怎麼辦?

陸奇:這是有方法論的。

Geoffrey A. Moore 最近的一本書叫做 Escape Velocity(逃逸速度),講的就是企業過去越成功,越容易死掉;因為過去的成功容易讓你鎖在過去,如何逃逸過去的成功就是他所建立的方法論。

另外關於文化,人學新的東西往往很容易,忘記學會的東西往往很難,就像是一種肌肉記憶。而組織也是有肌肉記憶的,它忘記不了以前;在市場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時候,它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沒有在思考。

36氪:你平時有時間看書麼?

陸奇:每週 5 個小時吧,一天 1 個小時。要看的文章越來越多,看不完;好處是有kindle,但是我一般都不看完。

說到這,其實我一直想開一家小公司去做書的行業。我覺得書的行業需要改革。首先,激勵機制有問題,其實大部分書真正值得看的就兩句話,但是出版社是按頁數付費,所以作者不得不寫一大堆不那麼有價值的。

另外,書為什麼是線性的東西?我自己寫博士論文的時候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36氪:非線性書長什麼樣?

陸奇:人的通訊是線性的,媒介是線性的,所以我只能把我的思想用線性的方式交流。我很希望能找到辦法把我多維度的思想直接給你,你也可以把你多維度的思想交流給我。

人類的語言從數學上來講,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函數,而且表達能力很差。例如,這個房間的光線其實有很高的豐富度,但我只能用不到 10 個形容詞來給你表達。語言本身對我來說就很不滿意。

36氪:你怎麼理解你衣服上的那句話:愚蠢和天才的區別是天才有它的侷限(The Difference Between Stupidity and Genius Is That Genius Has Its Limits)——愛因斯坦?

陸奇:我其實沒有注意過這句話,但是我最近在重新看愛因斯坦。

36氪:傳記還是學術文章?

陸奇:都看。我想回過頭去看他當初對社會和文化的觀念,他為什麼能找到相對論。

(更多信息,歡迎下載“零售老闆內參”APP或關注微信公眾號:lslb168)


零售老闆內參


這對陸奇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但是我並不看好陸奇的在YC的發展,因為從0開始在中國進行資本運作對於陸奇來說太過於困難。


一、YC主要是做什麼的?

YC是美國最知名的創業孵化孵化公司,已經投了560多家公司,市值超過140億美金,佔據了硅谷1/4的初創孵化項目。其創始人Paul Graham證明,天使投資也可以像工業生產一樣規模化和標準化。

今年,有 13000 家創業公司申請進入 YC,最終只有 240 家入選,比考進斯坦福還困難。

陸奇介紹了YC 中國的新業務,主要由四類:1)創業孵化、2)人才培訓、3)科研和4)公益。但這是從0開始的。

二、陸奇為什麼選擇進入YC

陸奇其實是沒有選擇才進入yc的,陸奇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實際上就是沒得選啊。

陸奇要的是對企業絕對的控制權,因為無論是在微軟還是百度,陸奇的職業經理身份已經做到頭了。在微軟成為權勢最大的華人,在百度成為僅次於李彥宏和李東敏的存在。

但是陸奇想要成為企業絕對控制者,畢竟在百度已經嚐到了不能做決策的痛苦,而陸奇想要自己有更大的舞臺,但是阿里和騰訊的管理層穩定,根本沒有這種機會給陸奇,其他公司體量不夠陸奇又看不上,所以陸奇最終只有要麼自己創業,要麼加入投資機構,而國內成熟的投資機構根本就不適合陸奇,陸奇也不能證明自己,除到中國的yc就成了必然選擇。



三、YC為什麼不是最好的選擇

Yc的創業孵化模式在中國或許發展並不順暢,李開復的創新工廠就是這樣的公司,但是最終李開復投資的企業很多都被迫退出,很少有上市的,而專業投資機構的營收吸引力也讓很多創業孵化模式耐不住寂寞。

而yc模式最大的特色是對創業者進行創業副導,但是呢,陸奇有成功創業過嗎?沒有,陸奇有創業公司的經歷嗎?也沒有,陸奇有系統性的瞭解過中國的創業生態嗎?也沒有。yc是一個服務機構,對於創業者來說,投資輔導最為關鍵,但陸奇自己並不擅長,陸奇在微軟和百度擅長的是技術,銷售管理,以及組織架構的調整,但這一切是初創公司不會遇到的。

你認為陸奇多久會從YC離職?


毛琳Michael


不看好!真的不是黑!技術天才轉行做起了服務,坑很多啊!


陸奇是誰?曾經微軟職位最高的華人,也是最接近微軟整個集團最接近權力中心的人,一度是比爾蓋茨和鮑爾默之後的接班人候選人,但是很遺憾,他被印度人打敗了。黯然離場。後來去了百度,力排眾議,大力改革,憑著一人之力,讓百度老樹逢春,股價提升了一倍,讓百度再次回到互聯網中心,迴歸技術的中心。但是也很遺憾,由於百度的重重複雜關係,老陸再次離開。


這麼一個技術和領導的天才,這次幹起了孵化器的事。為啥不看好呢?

1、管理技術的公司,和服務投資的公司,還是有區別,陸老闆擅長的是技術,跳去一個重服務型的公司,這個其實轉型很大。


2、陸老闆長期在硅谷工作,雖然後來在百度工作一年,但畢竟已經有很厚的家底了。這次YC是完全從零開始,對於中國人情,法律,政府關係之類的,完全是從0開始,很多外企因為搞不定這些東西,最後倒閉了或者黯然離開中國,這點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之前的谷歌、MSN等都是血淋淋的現實!希望陸老闆好運!


南七道


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陸奇可以考慮邀請我加盟呢,我長期關注國內創投,且對新技術形態的新世界有一定理解。

“五年、十年,我看到的美麗新世界”,這是陸奇多麼感性和浪漫的想法呀。

我判斷,陸奇加入YC,有極大的自主權,如紅衫中國的沈南鵬,經緯中國的張磊一樣,陸奇在自己創業呢。

李開復離開谷歌創立了創新工場,陸奇離開百度做YC,陸奇和李開復是好友、老友,陸有受李開復的影響吧。

做創投是可以成為最後一份職業的,創新工場當年做孵化沒成功,用YC的模式和陸奇的開創舉措,或許陸奇在中國能做成。

一方面,我們面對較大的經濟困境,國內創投環境需要激活和升級,YC或能起到部分作用。

另一方面,國內科技創新還需全球化和更成熟機制的注入,陸奇的角色很恰當。

天時地利人和,陸奇加入百度時也這麼說過,現在看,做創投,做扶持高科技創業的事,更能創造美麗的未來。

在百度不能,那是陸奇最後一次的大公司依賴。

開創YC中國,祝福陸奇,他可以想想邀請我的事,我能幫到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