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e周行:很多P2P平臺的理財產品應如何配置?

如今,P2P網貸平臺上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種類很多,有不同期限的,不同標的的,不同資產端的等等,這麼多產品讓投資者眼花繚亂,怎樣才能既保證收益又降低風險呢?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該如何進行產品的比例配置呢?關鍵是是要走好三步:

Tep1:選擇“低+中+高”配置

投資理財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關係只是通常規律並不絕對,低收益平臺出問題也比比皆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高收益,建議投資者選擇“低(6%-8%)+中(9%-11%)+高(12%以上)”的配置模式,收益對應平臺實力,這點還是有一定規律的,這也是平臺發展的人之常情。平臺實力從高到低,並且儘可能選擇運營時間長(3年以上)、信息披露詳盡、上線銀行存管、獲得ICP許可證、具備國家信息安全等級認證等一系列合規條件的平臺,同等條件下優選上市、風投、銀行、國資背景平臺。什麼都沒有,只有普通第三方渠道,有線下門店以及日息活期的臺子儘量不要碰。剩下的如何配置資金比例,就看個人的資金量和抗風險能力了。

Tep2:利用好“返利”渠道

網貸理財的“返利”渠道很多,除了平臺官網的活動,還有自媒體和社群也有一些活動,平臺為了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會選擇一些知名的第三方渠道進行推廣。考慮到行業敏感性和自身的口碑影響力,多數第三方會嚴格審核平臺的資質,但也不排除個體上的疏忽。所以通過第三方返利的投資者不能掉以輕心,信任第三方的前提下還是要自查平臺合規性。

Tep3:做好“輿情”監控

投資成功並不代表安全,還是要做好投資後的“輿情”監控,定期觀察平臺的運行情況。如返利一樣,監控的渠道有很多,比如行業第三方平臺、自媒體人、投資交流群、業內人士等。其中,第三方的消息相對權威,而業內人士和交流群裡的消息時效性較強,但可信度會略低。有的部分評價並不客觀純屬人云亦云,有的可能是競爭行業故意潑髒水,或投資人遇到的突發情況並不採取冷靜的辦法宣洩一時情緒而已。

現在是備案關鍵時期,合規是大勢,也是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事兒。面對紛繁複雜的互聯網理財平臺以及互聯網金融產品,我們能做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慾望,並且謹慎選擇平臺。要記住,收益永遠與風險並存,不盲從,不衝動,對理財抱有一顆平常之心才能讓我們在理財的道路上收穫多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