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何不通過提高工資來增加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卻去減免師範生的學費來吸引人報考師範?

人生心得


務實與務虛雙管齊下,才是提高教師職業吸引力的正確路徑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於教師,從各個層面開始,以一種務虛的方式,給教師以精神的麻醉,比如,如今飽受詬病的幾句話: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教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以至於今年,一位護送學生過馬路的教師被車撞傷因公殉職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結果,網友的評論,有不少持負面的態度,不是對李芳老師,而是對這種務虛的方式,比如,一位網名為moainao:真正的“優秀教師”都是有錢有關係的人被評,而普通人只有付出生命才能獲得!

還有一名叫做zhux_x的網友說:在學習,是不是晚了點?什麼獎對她來說有意義嗎?

再看近兩年,各地大規模的評選“最美教師”,我曾經就這個問題與某地的教育局長探討,說這種評選,實質上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兩個原因,一是評選本身是一把雙刃劍,在評的過程中會挫傷一部分教師的積極性,而更重要的一點是,這對於教師,無異於精神的鴉片!

那麼,通過務虛的方式,能否提高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呢?毫無疑問,是有一定意義的。個人以為,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從社會角度而言,任何一個社會,都需要精神的引領。

社會是由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來構成的,有專家認為,生命分為三個層次,物質的、社會的、靈魂的(也就是精神的),在這個、三個層面中,精神層面的,無疑是最高尚的。那麼,一個完整的和諧的社會,需要怎麼樣的精神呢?我以為,求真、崇善、尚美,就是一個社會的最核心的精神,待事以真,待人以善,待心靈以美,而真善美,本身就是一種務虛的說法!

第二,從職業角度而言,任何一種職業,都需要尋找到職業的文化價值。

社會需要務虛,任何一個職業也是如此。教師這個職業,無疑是社會眾多職業中,影響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所需要的真善美,都應該是從教育中習得併發揚光大的,也有一種說法,教育點亮人生,而主體就是教師!也就是說,學生的未來,是由教師點亮的,社會的真善美,是由教師去傳承的。

這,就應該使教師這一職業的文化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的價值,遠超知識的傳承、技能的培養。

第三,從個人的角度而言,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完全淪為物質的奴隸。

莎士比亞說“人是萬物之靈長,宇宙之精華”,如果完全淪為了物質的奴隸,“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一旦成為了物質的奴隸,“無異於禽獸乎”?

但務虛雖然重要,可以提高一個人的精神境界,也可以提高職業的榮譽感,但一味地務虛,卻最終必然走入死衚衕。這是因為,人首先是生物性的人,偉大的心理學家馬斯洛100多年前就提出了需要的層次理論,只有滿足人的生物性需要,才能最終實現人的更高層次的精神需要。那麼。應當如何通過務實的方式來提高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呢?

第一,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讓教師衣食無憂。

只要一談到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就會有一些人說“教師補課”“教師收禮”等等,甚至有人會說“某地教師補課,月入幾十萬”,殊不知,全國很多的教師,有特別是一些相對偏遠地區的教師,還在貧困線上掙扎。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收到了來自全國20000多名教師的問卷,收入滿意度僅有5.4%,而92.8%的教師,月收入在3000左右!

我不知道人們是選擇性的忽視還是什麼,在進行職業選擇的時候,人們不都是首先考慮薪資水平嗎?有多少人首先考慮的是職業的社會責任?

第二,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讓教師更有職業尊嚴。

20年前,我剛做老師的時候,別人問我幹什麼的,我會非常自豪的說“我是老師”,可是,隨著物質文明的提高,人們對物質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的時候,更多的教師不再願意、至少不再像我以前一樣驕傲自豪的告訴別人“我是老師”!

這是為什麼呢?收入低是一個原因,沒有社會資源、生活圈子相對狹窄,以至於有一名網友告訴我,他在岳母的眼中,遠不如做協警的連襟!

尊師重教,歷來都很重視,可毆打老師、威脅老師的現象,時有發生,是否應該將U阻撓教師正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以妨礙公務論處呢?是否有必要設置一個“教科書式的教育教學行為”呢?

第三,打通正常的晉升通道,讓教師沒有“天花板效應”。

可以說,教師是一個一入行就能看到結局的職業,絕大多數老師,一輩子在一所學校,從意氣風發的小年輕,到滿頭白髮的退休老人。有的材料過硬,能寫一手文章,還能評個高級,有的老師,到退休,都是個一級教師,我以前有一名同事,直到退休,都是中學二級教師,給他送行的時候,我的淚都止不住,還是他給我抹去的!

所以,務實的做法是,讓老師有想頭、有望頭、有奔頭!而打通正常的晉升通道,至關重要,這就像一般公務員,做不了領導,但還可以從科員到副調研員,起碼,待遇有一個上漲的空間啊!

可是,我們現在的做法確實,捨本逐末,採取“減免師範生的學費來吸引人報考師範

”,讓一些家庭相對貧苦的孩子,衝著“學費”來報考師範——他真的愛這個職業嗎?他真的願意長時間從事這個職業嗎?

再說了,本身家庭就相對貧困,作了教師後,繼續貧苦,他又怎麼奔小康呢?我以前有一名同事,就是因為家庭貧困,為了少交一些學費,讀了所謂的免費師範生,結果,每月2000多元錢,租房1000多,每天只能儘可能在學校吃飯,減少開支,但就是這樣,有時連水電氣費都交不起!工作兩年後,他向我提出辭職,說到這些,一個大老爺們,眼裡都是淚!!!

你說說,這不是捨本逐末是什麼?所以,提高教師的職業吸引力,必須要雙管齊下,並且,應該以務實的為主,以務虛的為輔,用美好的職業前景去吸引人才,而不是用暫時的小恩小惠去吸引!


三水三心


這個問題其實是大家一直關注的問題,就好像早年香港成立的廉政公署一樣,提倡高薪養廉,結果還不錯。高薪養廉是有道理的,是經過專家論證過的。

另外從最近幾年的高招師範生分數線也可以看出來,都不願意當老師,分數線比醫學類和其他的行業來比是相當低,因為選擇的人少,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徒有虛名,社會地位、工資待遇、社會認可度太低,甚至還出現20年後遭到學生毆打的鬧劇,其實是寒了天下師心。

如果工資待遇可以的話,還有那麼多老師辭職嘛?還有那麼多老師利用假期打零工嘛?還有那麼多老師辦輔導班嘛?還有那些20年後被學生打嘛?如果那個老師開的是奔馳或是寶馬,他的學生還敢嘛?起了個破電動車,根本就沒人把你放眼裡,難道不是嘛?

教師的付出直接關係到下一代,祖國的未來,如果不尊師重教,眼前只是老師這個群體或職業備受冷落罷了,以後就是祖國下一代的備受冷落了!


品頭論足說教育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應該被人嘲笑的,也是隻看到與自己有關的局部,從自己的利益角度思考問題,沒有整體和全局的觀念。

一個國家,經濟的運行,不能夠按照簡單的市場經濟去解決。因為國家機器的運轉,不是一些商品的流動,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意識形態,上層建築意識形態又反作用於經濟建設,阻礙和促進經濟發展,都是存在的。

因為這樣的關係,就決定了人們從事不同的行業。在不同行業之間的平衡,需要經濟槓槓的作用。經濟的平衡,是為了合理地處理不同行業之間的勞動價值,再根據自己創造的價值,來確定自己應該得到的回報。

根據國家需要再生產的原理,必須要擴大積累,這又出現了創造的價值和自己的收益相背離的情況。其中的資源部分,屬於全國以前的人,現在的人,未來的人所有。

體現工資收入的平衡,國家的上層建築,是充分論證得出的結果,每一次的變動,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容易。

因此,單純地提高某一個行業的工資,打破了平衡,必然會帶來混亂。

採取對師範大學生的補助,是屬於社會福利,對工資平衡沒有關係。


1143160127


但凡免費的東西,都好不到哪兒去。

超市為吸引人氣,限時限量免費贈送的雞蛋,磕開後流出的蛋青,水一樣稀。

免費的東西,也吸引不來高價值人群。

超市門口排長隊領免費雞蛋的,永遠是購物“不選對的更不選貴的”的老大爺和老大媽。

那些有錢的主兒,開著車去鄉下買真正的土雞蛋,2元錢一個,是從不還價的。

縣城收費最貴的學校,人們卻趨之若鶩,須找極有權勢的人士批條子,方有機會搶得一個學位。

許多農村小學,學雜費書本費全免,還有住宿和伙食補貼,卻門可羅雀,面臨撤併。

免費師範生,同樣是這個理兒。

真正優秀的學生,不會稀罕讀大學的幾萬元學費,他們要的,是更有價值的未來。

話說,現如今,真窮得沒錢讀大學的家庭,又有幾個?

那些願意讀免費師範的,只因他們成績不好,本就沒有太多選擇。與其讀個前途未卜的野雞大學,倒不如讀免費師範,撿點眼前的實惠。至於將來,就走一步看一步吧。

當然,部屬六所著名師範大學除外。不過,這些師範大學的畢業生,要麼未進入教育行業,要麼在高中或高校當老師,進入義務教育學段的極罕見。

通過減免師範生學費,根本無法吸引優秀人才爭相從教。唯有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才能真正提高教師職業的吸引力。道理顯而易見,完全沒有反覆論證的必要。

毫不誇張地說,因為公務員職業是隻光芒萬丈的金飯碗,已將天下大部分英才,皆吸引匯聚於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他們的智庫,必定人才濟濟,對此問題,應該是洞若觀火、瞭然於胸的。

知而不行,必有原因。

1、凱恩斯主義積極財政政策下,國家的錢永遠不夠用,永遠必須用在最有效率的地方。

若要顯著提升教師職業吸引力,須補足教師與公務員的收入差距。假定兩者人均年收入相差3萬元(數據應該比較公允),全國義務教師階段教師近千萬人,所需資金將高達3000億。

3000億是個什麼概念?2017年的國防經費,也不過近萬億而已。

更重要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個慢活兒,短期看不到效益。把錢丟進這個無底洞,對拉動經濟的幫助卻十分有限。

2、“以縣為主、省級統籌、中央補助”的義務教育經費分擔機制下,承擔主體責任的縣一級財力卻最薄弱。要整體提高教師待遇,必須將主體責任上移,最好是中央統籌。但,這需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利益分配牽涉面極廣,阻力與難度之大可以想象。

3、現有國情下,即使“錢不是問題”,還需要有崇高歷史使命感和強烈民族責任感的政治強人來大力推動,才有可能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

值得欣慰的是,這樣的人似乎已經出現。

讓我們共同期待!


毫米


我覺得實行免費師範生這個計劃,並不是為了吸引人來報考師範,而是因為現在農村學校缺少的老師太多了,才實行的這個計劃。

報讀免費師範生有哪些優惠呢?

1、可以免除學雜費,大學免費讀,不用像其他的學生要申請貸款讀大學,可以說這個大學讀的完全沒有金錢壓力。

2、每個月還會有相應的生活費補貼,每個學期只要不掛科,都有機會得到專業獎學金,只是分三六等。

3、免費師範生是帶編制去讀的,大學畢業後直接由本地教育局分配工作。

那免費師範生有哪些不好的方面呢?

1、免費師範生去讀的時候有簽了合同的,一般是籤畢業後到鄉鎮教書4-6年。有的地方甚至更久一些。所以說免費師範生是要花費自己的青春貢獻給鄉村學校的。

2、免費師範生壓力大,因為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拿到相應的證書,比如畢業證,教師資格證等這些證書,如果拿不到就相當於毀約了,要交毀約金的。

說了這麼多關於免費師範生的,只是想告訴你們,實行這個計劃只是為了補鄉村教師的這個缺口。並不是為了吸引人去報考這個教師專業。

至於為什麼不提高教師的工資來增加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呢?

其實也是有原因的,教師的這個專業從最初的月入幾十塊到現在的月入幾千塊,也是響應了時代的變化的。我們都知道的教師工資不高,但是教師的優惠多呀,三個月的帶薪休假就不說了,教師還有住房公積金,買房子的時候可以少開一些錢呢。面對著這些優惠,如果再提高教師工資的話,會引起社會的不滿的。

每個職業都不容易,教師說教師累,但其他職業也不見得那麼容易,大家都是一份汗水一分錢的。教師這個專業也沒必要通過提高工資來吸引人,如果有人真想做教師,是不會在乎工資的事的,正所謂“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十三的小酒館


我認為減免師範生學雜費,吸引更多優秀畢業生報考師範院校,正說明國家看到了教師隊伍發展的問題和癥結所在,著手開始從根本上發力、從源頭上解決。

常言道,千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當前,教師隊伍的現狀是青黃不接、後繼乏人。近四十年來,教師隊伍、特別是基層教師隊伍主要有三部分人支撐:一是原民辦教師;二是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畢業分配的師範院校畢業生;三是2000年之後通過招考等形式進入的各類大中專畢業生。目前第一類教師絕大部分已經退休,第二類的大部也已退休或臨近退休,目前教師隊伍的主力基本是第三類人。這部分教師入職時多數是二本、三本或專科院校畢業生,部分屬應急招聘,成分複雜,許多未經過師範院校專業系統培訓。因此,在專業化程度、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上略顯欠缺,而且數量不足,難以應對不斷擴大的生源需求。所以,重視師範教育,吸引優秀畢業生報考師範院校,源源不斷地為教師隊伍培養和輸送優質人材就顯得尤為重要。

為什麼不通過提高教師工資待遇,直接吸引更多大學生從教,而捨近求遠呢?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教育和教師隊伍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雄厚的財政基礎作保障。應當說,多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教師工資待遇也逐年提高。大中城市、沿海及經濟較發達地區,教師月平均工資已經達到5000元以上;中部地區和邊遠地區也在3000元以上。這就基本達到或略高於當地公務員工資水平,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和消費水平是相適應的。

2、錢無止境,人的慾望也無止境,這與社會大環境造成的人們的心理焦慮有很大關係。發展經濟,提高待遇、平衡地區差別,不是一天一年就能辦到的。作為教師,為人師表,通過前後左右對比,更多的應是理解、知足、感恩,減少攀比、誤解和報怨。教師是高素質人群,困難時期都熬過來了,薪資待遇已能保證正常家庭生活、無大的後顧之憂,並且不斷增加,應避免人為製造話題和矛盾隔閡,徒增煩惱,與健康無益。

3、近年來,國家一直通過提高待遇和社會地位、政策向基層和鄉村傾斜等措施,穩定現有教師隊伍。也一直在通過招考、特崗、定問培養、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多條途徑,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這與吸引優秀畢業生報考師範院校是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的,並不矛盾,既穩定了‘’近水‘’、疏通了‘’支流‘’,又確保了‘’遠源‘’。


鷹眼看社會


免費師範生的待遇確實誘人

大學四年學費和住宿費全免,在校期間每個月還給予一定的補助.畢業之後直接安排就業,一般是生源所在地的重點中學,另外在職期間可免試讀研,專業是教育學.我想這樣的待遇,真心是不錯的呢.四年大學的學費,少說也有10萬,吃住四年好歹也有幾萬.四年省下十幾萬,對於一般家庭來說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數目.另外畢業不愁工作,工作後的待遇嘛,在重點中學,說不上優越,但也不差.

對於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同學來講,確實是可以去報考的.不僅為家裡減輕了經濟壓力,還為將來的發展道路作了一個簡單的規劃.可謂一舉多得.

長期來說,老師待遇還有提升的空間

至於為什麼不通過提高工資來提升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我也覺得奇怪.其實細想一下不難,老師隊伍近2000萬,整體提升是要花很多錢的,而且短時間內可能效果不大.免費師範生就不一樣了,直接十幾萬塊就可以綁定一個學生一輩子了.雖然說籤的合同是6年,但6年之後能夠跳出教師這一行業是極少的.這就變像給教育事業增加了無數優質的人才,而且每年都可以增加,花的錢不多,相對來講,還是比較划算的.

當然,如果從一開始就不想當老師的同學,就不要報免費師範了.否則後半生被綁定,還很痛苦;服務期滿去改變又會非常困難.報之前一定要想清楚.


學霸數學


為何不通過提高工資來增加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卻去減免師範生的學費來吸引人報考師範?

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想我們當年小的時候,老師問我們未來的理想是什麼?估計大多數人回答的不是科學家,就是老師。

可是當你慢慢長大,你會發現,那些少時的理想,幾乎都沒有多大興趣了。這究竟是社會的世俗,還是我們的勢利。

的確,現在的一些學校面臨老師難招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校、幼兒園等,年年都在招老師,年年都喊老師不夠,而且女性化越來越突出,男老師逐漸成為稀缺。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那些免費師範生開始登場,而且有的從初中就開始讀師範,逐步接納了一些家境困難、讀書還算不錯的孩子。可是家境真正好的,父母或孩子有一定主見的,又有多少會去讀師範呢?即使是讀了師範,又有多少會去當老師呢?

第一,我認為要解決老師的神聖地位問題,首要的是破除學校行政化。也就是要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好氛圍,那麼這種氛圍,首先就要從學校開始,堅決破除行政化傾向,讓學術、老師成為學校的主體。如果一個學校都不重視老師、學術和科研,而是把級別、行政擺在首位,又如何推進全社會的尊師重教呢?

第二,提高老師的待遇,不能是普遍性的,而是要體現在績效方面。現在一提給老師漲工資,就是一種普漲,這樣既不現實,也不能真正體現尊重老師。

我們認為,對於一些優秀、敬業、有成就的老師,工資、獎勵方面要傾斜,在一個學校、一個地方,工資收入要能夠拉開檔次,而不是簡單以職稱、級別來搞平均主義、吃大鍋飯,那樣也是激發不了老師的積極性。

第三,有關方面可以在一些福利政策方面,更加向老師、科研工作者等人才進行傾斜,以形成全社會的尊崇風尚。比如在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等各個方面,給老師們一些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四,在獎勵、鼓勵、保障老師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師德建設,特別是對一些索禮、侵害學生等害群之馬,必須下大力氣果斷清除,不要讓其毀了老師的整體形象。


碧翰烽


這只是為了降低貧困學生的上學壓力,很多大學都有類似政策,可能沒有師範生的覆蓋面廣吧?其實讀完師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從事教育行業,這跟將來就業沒有太直接的關係。現在教師職業不吸引人嗎?每年報考教師的場面僅次於國考,往往也是一個崗位N多人搶。我不知道你說的提高工資,是因為教師工資低嗎?我們是一個四線城市,這裡有個最大的人才市場,每天都有招聘信息滾動播出,咱們就說本科畢業生,應屆的一般開的工資是2000~2500,有幾年工作經驗的大概是3000~4000,很客觀吧?並且這錢也不是好拿的,都是有任務的。我們市區的學校,剛轉正的工資加上亂七八糟的,差不多3000多一點兒,老一點兒的教師有六七千的,大多數都是四五千左右。在我們哪兒招老師反正挺好招的,就是指標有限。


崔大乘


其實教師職業的吸引力一點都不差,只不過是無法吸引特別優秀的人才從事教師職業!無法吸引教師人才走向農村地區或者偏遠地區。

前段時間某地區招聘小學初中幼兒園教師(合同制)老師100多少人,但是參加考試的就有將近4000人,你說教師職業吸引力差了嗎?按照該地區的慣例參加招考的,絕大部分是一些普通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而教育部直屬的六所師範院校的學生根本就不會來參加考試,因為他們基本上會被各地區的名校上門瓜分!

對於現在的教育來說,對於教師的投入遠遠小於對於教室的投入,所以教育的硬件是越來越好,而軟件卻還是處於相對低的水平!要想有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教育行業,除了教育情懷還得要讓教師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還得讓教師的收入確實得到保障!當然也要確實落實對於教師的管理制度,確實做到多勞多得,獎懲分明!

而對於免費師範生制度來說,我認為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教育職業的吸引力不在於免去幾年的學雜費,而在於讓更多有才華有夢想的學子們確實能夠感受到從事教育所能帶來的保障和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