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沿着川藏公路探访藏区传统风貌

沿着川藏公路探访藏区传统风貌

“双彩虹!”大巴上的一名乘客喊道,“看左边!”我们当时正行驶在横跨四川的横断山脉上。在我们脚下几百米的地方,两条绚丽的彩虹悬挂在一条河水湍急的峡谷之上。

这里是全世界最偏远的地区之一,身在其中的我们都已经感到筋疲力尽,使得这番美景成为了难得的亮点。不久前,我和其他乘客用一根绳子拴在车底,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才把陷在泥浆里的大巴拖了出来。虽然绳子有可能断掉,导致我们陷入泥浆,但我们当时更担心的是汽车从旁边的悬崖掉下去。这次不幸只是个开始,我们之后还会在两周的行程中遭遇很多类似的状况,包括车辆故障、警方路障、计划延期、头痛难忍,甚至因为高原反应而直接吐在车窗上。

这都是为了欣赏川藏公路的壮美景色而付出的代价,这里是全世界最危险、海拔最高、最折磨人的公路之一。

这条往返4000多公里的公路将四川省会成都与西藏省会拉萨连接起来,多数路段都穿过以前的康巴地区,主要包括目前的西藏自治区,以及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并入中国的部分藏区。由于路上状况不断,乘坐大巴车在这个偏远地区的任意两座城市之间旅行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所以乘客都会有幸透过周围的山峰观赏绚丽的日出和日落。但沿着这些海拔接近5000米的危险道路蜿蜒前进,勇敢的旅行者还可以获得额外的奖赏,不仅能欣赏到壮美而辽阔的山峦,还能看到点缀其间的佛塔、祈祷幡、寺院和其他尘世间的岩层——偶尔或许还能有幸目睹难得一见的双彩虹。

虽然西藏流亡政府仍然主张青海和四川西部也归他们所有,但康巴的其他地方——几乎包括西藏自治区以东的所有地区——都已经在20世纪中期正式归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不过,无论从民族特性还是语言角度来看,这一地区仍然保持着藏族的特征。从金顶的寺院到身着红袍的僧人,再到山脚下放牧的牦牛群,无一不在彰显这一特征。

中国政府最近在四川西南部的稻城出资建设了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希望发展当地的旅游业,并平息当地藏族人的不满。原本从成都乘坐大巴到稻城需要2天时间,现在有了飞机,只需要1个小时就能达到。

这座机场为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必办理各种繁琐的进藏手续即可体验藏族文化:在2011年夏天的旅途中,我发现政府加大了获取进藏许可的繁琐手续,有时甚至需要跟随旅行团才能前往那里。(即便如此,在动身旅行前请务必了解最新情况,因为规定和限制随时可能调整,而且不会事先通知。使用旅行社来规划行程也可以起到帮助:例如China Highlights可以向在四川受阻的游客提供定制线路。)不过,由于当地旅游基础设施匮乏,海拔极高,而且存在较大的语言和文化障碍,所以在这里旅行绝非易事。

稻城附近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南部140公里的亚丁自然保护区了。亚丁遗留了许多冰川遗迹,属于高山地貌,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但这并非唯一吸引游客的自然风光——这里还有很多寺庙、村庄和藏族朝圣者。围绕亚丁周围的三座圣洁山峰长期以来都吸引着朝圣者前来转山。围绕海拔6032米的Chenresig山进行30公里转山时,无敌美景尽收眼底,雪顶覆盖山峰,石头砌成的小屋和色彩斑斓的祈祷幡妆点着山腰。对于不习惯在4000多米海拔长途跋涉的人来说,可以短时间徒步或骑马欣赏当地的美景。

如果路况适宜,从稻城到理塘的150公里路程只要3个小时就能到达。理塘的藏族文化烙印极其深厚,随处可以看到寺院,有多位达赖喇嘛在这里出生。这里的寺院和小镇周边的温泉都值得一去,但理塘真正吸引人的还在于当地的人。一袭皮衣的老人摇着手里的转轮在街上行走,身着红袍的僧人骑着摩托超过了骑马的放牧人,他们的头发迎风飘扬,脸上绽放笑容,嘴里的金牙映着阳光闪闪发光。

理塘还经常举行天葬,地点就在寺庙的后面。这是一种古老的葬礼:死者的尸体被切碎喂食秃鹫,完成生命的轮回。想要前往天葬现场,必须获得寺院的许可或者邀请。

从理塘乘坐小巴(如果你能幸运地坐上的话),经过7个小时的颠簸,就能达到260公里外的甘孜。甘孜寺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里面居住着500多位僧人。这座15世纪建成的金顶寺庙规模宏大,墙上装饰着各种恶魔和神灵。它沿着山坡向上,可以俯瞰郁郁葱葱的山峦和积雪覆盖的山峰。这里的民居都用泥土和木料搭建,在平整的房顶晾晒着谷物、辣椒和蔬菜——这些民居的吸引力丝毫不亚于寺庙本身。

相比于中国的多数地方,之前隶属于康巴地区的这些小镇变化速度慢了很多。不过,它们不会永远与世隔绝。藏人经常针对西藏的政治环境举行抗议,而汉人也在逐渐移居到这里。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这里多年以来也在大兴土木。几年来,政府一直在修建一座环路,希望为此处提供更便利的交通。他们还计划开通往返于稻城和中国多座城市的直飞航班,从而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

但现在看来,这一地区仍然与外界隔离,向人们展示着藏区曾经的风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