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古鏡照神,乘月返真

古鏡照神,乘月返真

武當三豐派太極宗師——鍾雲龍道長

道家的宇宙觀(一)——道教對月亮發光的描述和解釋

古鏡照神,乘月返真

道家思想起源於上古時期,以伏羲為遠祖、黃帝為始祖、老子為道祖、張陵為教祖,道歷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道教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音樂、養生、宗教、書法、美術、體育、史學、商業、軍事等等影響深遠。本文主要介紹一下道家的宇宙觀。

古鏡照神,乘月返真

東漢天文學家、天師道張衡真人在《靈憲》中寫道:"月光生於日之所照;魄生於日之所蔽。當日則光盈,就日則光盡也。"大意為: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而是太陽光照射到月亮上,月亮才折射出光,太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則出現虧缺,正所謂“月有陰晴圓缺”。


古鏡照神,乘月返真

《周髀算經》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學著作,約成書於公元前1世紀,書中說:"日照月,月光乃生,故成明月。"指出了月亮發光是太陽光的反射。西漢學者京房說得更為明確:"先師以為日似彈丸,月似鏡體;或以為月亦似彈丸,日照處則明,不照處則暗"(《開元佔經》卷一引)。

古鏡照神,乘月返真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虧可驗也。 月本無光,尤銀丸,日耀之乃光耳。光之初生,日在其旁,故光側而所見如鉤;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對視之,則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

古鏡照神,乘月返真

古人早知道月亮本身不會發光的,是太陽的照射讓月亮發光。詳細解釋了月亮圓缺的因素。"月似銀丸,日照則光","月光生於日之所照",看到這樣的記載,我們能不震驚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