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講述」馬克思的唯物史觀講了什麼?

點擊藍字

「讲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讲了什么?

關注我們

1859年1月,倫敦還處於嚴寒之中,在大英博物館圓形穹頂圖書室,一位滿臉病容的“老人”正匍匐在桌上專心寫作,因為柏林出版商敦克爾一直在催促他交稿。

「讲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讲了什么?

最近幾年來,他幾乎天天來這裡查資料、寫文章。肝病纏身,使得剛過40歲的他看上去蒼老了很多。貧困交加,讓他不得不撰寫各類文字來換取稿費養家。畢竟,他的朋友給他寄來的生活費又花完了。他的那位朋友叫恩格斯,而他,就是我們的主角——卡爾·馬克思。

1月底,馬克思終於把他的書稿寄給了他的書商,這本書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全書雖然只有3000字,但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在這本書裡面,馬克思首先回顧了他自己的生平,更為重要的是,在這本書的第四段,馬克思以1000多字的篇幅,精煉地說明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人們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所以,這本書一經發表就奠定了它在整個馬克思的著作中的歷史地位,它成了表達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最經典文本。

總的說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雖然已經發表100多年了,但它從來沒有遠離我們的社會生活。下面,我就結合當前的社會生活和大家聊一聊,我們應該怎麼理解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唯物史觀對我們當代還有什麼歷史意義。

首先,我們來聊一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關係。

「讲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讲了什么?

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這什麼意思呢?其實他的主張是,我們所有的社會觀念都是在一定經濟基礎上產生的。在歷史上,人們經常會提出很多不同的政治主張,並且還習慣於把這些政治主張說成是普遍的、全人類通用的。其實,這些主張只不過是一些特定經濟利益的表達,“焦大是不會愛上林妹妹的”。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人,不同立場的人,他們的觀點是不會一致的,也不存在代表一切人利益的普遍真理,這是馬克思唯物主義史觀教給我們的基本前提。

當前,社會觀念越是紛繁複雜,馬克思的這一主張就越為重要。馬克思認為,我們一切社會觀念都不是獨立的、都不是憑空產生的,它背後反映的是我們的社會經濟關係。因此,每當有人提出一些特定觀念的時候,我們不能把他的觀念、意識、動機信以為真,把它當作普遍的真理;而應該考察這些觀點背後的經濟利益、階級立場。

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當今社會之所以會出現各種紛繁複雜的價值觀念,背後的根源在於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社會出現了不同的階層,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他們往往對自己的利益形成了不同的話語表達,社會觀念衝突背後所反映的是人民的經濟利益的衝突,要化解不同價值觀念的衝突,我們更應該回應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更好的做到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更多的民眾,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才是我們化解觀念衝突的根本解決之道。

接下來,我和大家聊一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理論。

「讲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讲了什么?

馬克思在《序言》中曾經說過,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會與原來的生產關係發生矛盾。這個時候,如果不調整生產關係,就有可能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甚至有可能引發革命。這是歷史唯物主義在揭示社會歷史發展變化與制度變化方面的經典論斷,這一個觀點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改革開放很有啟發。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兩者關係來看,改革開放就是變革生產關係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鮮活案例。我們知道,40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我們黨確立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我們國家的局面才發生了根本好轉,才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良好局面和世界第二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今天,其實我們更應該珍惜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良好局面,不折騰,堅決不走回頭路。

接下來,我們再來聊一聊馬克思在《序言》裡面所提出的社會發展階段理論。

「讲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讲了什么?

馬克思在《序言》裡面按照“經濟的社會形態”為標準,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進行了科學的分期,提出了後來為我們熟知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這五個階段,馬克思主義用這個社會發展階段理論來解釋人類社會發展的變化,用它說明社會歷史發展的下一個階段,這一理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正確認識社會發展階段理論,我們才可以更好地判定我們當前的歷史趨勢,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所處的歷史階段。就像小平同志指出的,“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就是一個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正因為我們正確地認識到我們所處的歷史階段,我們才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正是因為我們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有了一個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我們才能夠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最後呢,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序言》裡面提出的“兩個決不會”和歷史發展規律。

「讲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讲了什么?

馬克思在《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舊制度只要它還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它就不會滅亡;新的制度,在它把生產力大力地發展出來之前,它不會特別的成熟。我們把這個說法簡稱為“兩個決不會”,“兩個決不會”對於我們正確理解、認識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困難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狀具有重要的意義。

「讲述」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讲了什么?

舊事物舊制度滅亡的過程是長期的、複雜的,充滿艱辛的,我們以當代資本主義為例,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及時地調整了國家的政策,一方面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另一方面,他們通過一系列的社會福利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資本主義實現了自我的調整與完善,我們在短期內可能還看不到資本主義的滅亡。這對我們的工作就提出了要求,在對外交往過程當中,我們必須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我們不能強求西方國家改變他們的發展道路,相反,我們應該主動適應世界的經濟發展規則,在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另一方面,在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總體上還是一個新的事物。我們應該尊重新生事物的發展規律,社會主義總體上都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當前指望我們的社會主義全面超越資本主義這是不切實際的。我們應該尊重新事物、新制度成長和發展的過程,而不能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