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蒙古西征欧洲时,蒙哥没有死,会占领欧洲吗?后来怎么样?

不顔人


蒙古西征欧洲时,蒙哥没有死会占领欧洲吗?后来怎样。 蒙古西征欧洲的事与窝阔台有关,这场给欧洲带来浩劫的是太宗窝阔台主导的,正当第二次西征打得正热时,欧洲中部沦陷,只剩下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拜占庭等等。那时当朝的窝阔台大汗不幸去世,深陷欧洲泥潭的十五万西征军准备打返程票回蒙古吊唁,这是原则。



而所谓的蒙哥呢,那时不过是个王子,他和贵由算同辈,也是要好的兄弟和战友,相对忽必烈来说,在那些哥哥面前,他只是晚辈而已,早年那段事根本就找不到。对蒙哥而言年轻时就有战功,他受窝阔台器重,收为他妃子的养子,示自己儿子看待,每每有大的活动都让他参加。而六妃子家贵由呢,窝阔台并没有看在心上,原因是他从小身体不好,而且盲目跟风,一气用事,早年那段事,历历在目。蒙哥那时很出众,不论讨伐金国,西征都有他,钦察部那时还是他消灭的,和贵由一道在高加索地区盘旋,一路颠转到里海,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窝阔台半路召回蒙古。等他们走在半路上时,窝阔台因饮酒过度而死在行宫,蒙哥那时还毕竟算是皇侄,扛起拖雷家的担子,因为父亲拖雷走得早,他就成了一家之长。



窝阔台在位时不论怎样也把他的家拆不掉,包括收兵权,合亲,打压,都不起作用,蒙哥兄弟因此那时也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在母亲唆鲁禾帖尼的呵护教育下,使他们四兄弟从艰难的岁月走出来。而身处权利和富贵,享受安逸襁褓中的窝阔台家子们却一个个堕落起来,他们安安分分的守着自己的领地,却万万没有想到,自从贵由驾崩后,领地越来越小,被拖雷系分割打压,回收。拖雷系是守灶的,掌握汗国大部分军队,守候着老营,也和中央比较靠拢,所以最有可能失权就是窝阔台系,这就让我们想到为什么窝阔台用巫水要害拖雷了。该到的日子,迟早要到来,蒙哥当上大蒙古国皇帝后,新旧仇一起报,他不会忘记父亲是怎么死的,首先就是对身旁窝阔台家动手,削弱他们,让他们永远离开权利宝座。等蒙哥没有动手时,窝阔台家几个爱好权利的人,首先下手了,欲想趁蒙哥登基时发动叛乱,贵由的皇后海迷失和她的儿子还有失烈门,本应该汗位属于他们的自然心有不甘,落入他手,可惜走露风声被蒙哥提前发觉,就地投河处死。为此蒙哥还将窝阔台家子孙押送到和林附近拘禁,令在新疆一带窝阔台家族聚集处施行分割,压缩,为了不使他们反叛,另派十万大军驻扎在别失八里与和林之间。



拖雷家权利控固之后,蒙哥该腾出手整肃朝政了,遵循旧制,不蹈他国之法,沿着成吉思汗路走下去,完善大扎撒法令,废止修建和林城,养民安息,这样使蒙古帝国从此焕然一新,恢复窝阔台的盛世。为了使拖雷家牢牢把握住帝国权柄,蒙哥头脑很清醒,唯一手段就是压缩其他家族势力,扩大拖雷家领地,他提拔了同母兄弟忽必烈和旭烈兀,令忽必烈代他经略中原,令旭烈兀则沿着祖辈老路继续向西扩展疆土。而自己呢,和忽必烈筹谋消灭南宋事宜,这是我们讨论重点。



蒙哥虽然生活在至高权利与荣誉的光圈中,但自己的荣耀会被身旁新亮点忽必烈抢了风头,这让他很担忧,忽必烈进军大理已是功高盖主,而且大行汉法,陕西河南一带汉民都呼忽必烈为万岁,在他们心中忽必烈是中国帝王,而在漠北的蒙哥知道后却很理屈,他一听到此事心里痒痒的,难道天上要升起两个太阳。为了对忽必烈实行势力打压,用钩考手段严厉惩罚,收其军权,让他到漠北带家人谢罪。现在他仍是最闪耀的明星,该开始实现自己的梦想了,那就是南征大宋,统一中原,如果事成,他就称为千古一帝了,可现实没给他机会,性格决定成败,固执和傲慢终使他走向末路,进入四川后,他再也没有走出来。他的另一个弟弟旭烈兀则统兵十五万攻打伊斯兰世界,浩浩荡荡开启征服阿拉伯世界全境之旅。


话题说蒙哥征服欧洲有误,他其实如前者所说,目的就是捣毁木刺夷国,进而消灭阿拉伯帝国末代哈里发,征服完波斯后,打到埃及边缘,这也是他完成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目标。而所谓欧洲早已没有开拓的必要,先汗窝阔台已经办的差不多了,欧洲和蒙古关系已经缓解,相反蒙古那时还试图联系欧洲对付西亚等国。在漫长的西征路上,一部分军队进入欧洲海域和土耳其边境,但都是为征服西亚和非洲做铺垫,如果蒙哥不死,旭烈兀带领主力就不会擅自离开叙利亚,埃及苏丹王在艾因扎鲁特就不会胜,他只打败了两万蒙古军。如果蒙哥汗稍稍迟缓三四年去世,也许旭烈兀势如破竹,十五万大军蹂躏埃及直到北非,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他和窝阔台一样,终止了西征,蒙古帝国从此再也注不起征服西方的欲望,旭烈兀停在波斯。忽必烈成了大汗,建年号中统,蒙古就此分裂。


龙文说史


这个问题很有想象力。可是在题干上出了点偏差,蒙古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其主要是消灭花剌子模国,也进攻过钦察和斡罗斯等地。第二次西征重点以拔都带队15万人进攻钦察和斡罗斯。而由蒙哥策动的第三次西征重点是在西亚的木剌夷国、报达国和叙利亚,他并没有远征欧洲的打算。所以我觉得题主应该把题目改为“如果窝阔台不死,蒙古军队能不能征服欧洲?”更为合适。

首先,我来说出我的观点,即便是蒙哥没有死,也是无法征服欧洲的。

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一、蒙哥时代远征西亚的必要性比征伐欧洲来的更加迫切。

欧洲在蒙古第二次西征的时候,已经看清楚了蒙古人强悍的实力,曾多次派出使节致信蒙哥,请求建立友好的关系,虽然蒙哥对此提案不置可否。但是整个会议气氛还是很友好的,不管是哪个种族的人,做事都需要动机(就比如说拔都第二次征伐欧洲,就是因为钦察部和斡罗斯部降而复叛)在这个时候蒙哥实在是缺乏征讨欧洲的动力。

而在此时远在西亚的木剌夷(今伊朗)、报达国(伊拉克)却对蒙古在西亚的霸权构成了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木剌夷让蒙哥非常的扎心,不仅各种不服,劫杀蒙古商旅,威胁蒙古属地,甚至蒙哥本人都受到了生命的威胁。所以,讨伐西亚才是当务之急。

宪宗二年,以木剌夷凶悍无道,命旭烈兀率诸将讨之。


第二、即便是蒙哥活着,蒙古军队也没有这个动机和实力把整个欧洲给吞了。

首先,我来说说第二次长子西征的事,此次西征的重点是斡罗斯和钦察,这两个国家不断的袭扰蒙古人的统治区,所以才引发了这次征讨。拔都之所以后来进军匈牙利和波兰,都是出于巩固统治区的需要,而非出于扩张。

在拔都率军征伐斡罗斯时,钦察首领库滩汗兵败率其部众四万户西走马札儿(匈牙利),被当时的国王贝拉四世收留。

钦察王库滩来奔,从者四万家

并且斡罗斯的王公们也逃到了匈牙利,这些都是术赤系诸王封地的潜在威胁,必须拔除,这就是拔都攻打匈牙利的主要原因,而之所以派贝达尔远征波兰,是拔都想切断来自波兰可能的援军,采取先发制人的进攻。所以,征服欧洲这么庞大的计划就压根没有进入蒙古人的视线。


即便是有,也是无法做到征服欧洲的,第二次西征中的蒙古人是非常团结的,内部齐心协力,并没有分裂倾向。但是,在征伐过程中并不是全都一帆风顺。在进攻罗木纳城时,宗王阔列坚战死。攻打克泽儿思克,蒙古军队战死3名宗王,4000余士兵。进攻波兰时,蒙古军攻打斡罗木资城,伤亡惨重,只得退走,在其后的战争中,宗王贝达儿又战死。由这些战例可知,蒙古人的军力是在不断消耗的,而他们也无法全部攻克防守坚固的堡垒。在东欧一地就如此损失,更不要说征服全欧洲了。而蒙哥时代,蒙古帝国已经开始出现分裂的苗头,很显然征服欧洲更不可能。

事实上,对这个情况拔都也很清楚,蒙古人进攻维也纳的时候是1241年的8月,当时欧洲诸位王公前来救援,蒙古人匆匆撤退,这很像是以攻为守的军事威慑,而非执行占领任务。窝阔台于1241年11月逝世。而死讯传到拔都军中是1242年4月,在这整整8个月蒙古军并没有继续西征的意思。除了要追击残敌,巩固统治区外,大概西征的高层也认识到,蒙古军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吧!

在后来钦察汗国也试图向欧洲方向扩张过,继续攻打波兰和匈牙利,但是有胜有负,始终并未达成突破,以后钦察汗国更是投入了激烈的内斗,更没有精力向西扩张了。


论史


蒙古人的西征,除了成吉思汗生前征太阳汗,都不是国家行为,主要是那些在蒙古高原权力斗争的失败者向西寻求生存空间,争取未来竞争的实力而发动的,而蒙古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成吉思汗的继承人们,对于向西发展并没有多大兴趣,那不是扩充自己的地盘,而是在帮助自己后代未来的竞争对手。他们之所以没有反对西征,只是希望竞争对手们把注意力和实力消耗在西征的路上,不来干扰自己地盘上的世袭继承权,不来抢中国,并不希望它们能占领多大地盘,扩充它们的实力。而派出军队配合它们,主要是监视和刺探,不让它们太强大,万一有较大利益,也可分一杯羹,不让它们吃独食。所以,窝阔台、拖雷家族的军队在西征路上并不积极,它们总是在后面占据一些地方,坐看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家族后人在前面冲杀,当铁木真的旧将还在世时,有时也会派他们率领一支军队与竞争对手的军队一齐打头阵,利用他们的忠诚看住竞争对手,同时也消耗他们自己的实力。

所以,蒙古大汗们不论生与死,对于西征的影响都不大,他们死了,固然西征军的领导者会赶回蒙古高原争权夺利,他们不死,也不会让竞争对手如愿。占领俄罗斯、中亚、甚至西亚,都没什么关系,占领全欧洲却不可以。西征时,大汗的军队远远拖在后面,对打前锋的竞争对手们,也是一种牵制。当然,对蒙古高原权力的眷念,也使得竞争者们不愿走的太远,它们也没有足够的实力控制太广阔的疆域。


沉140769451


不知道在悟空问答上怎么总看见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总有好多人认为是蒙哥的死使蒙军对欧洲的入侵中断?石头君之前其实回答过好几次这样的问题了,蒙军入侵欧洲时突然死了的是窝阔台,而蒙哥死时蒙军在欧洲没有什么动作,反而是正在大规模入侵中东,可以说蒙哥之死,对伊斯兰教的生死存亡是一个关键事件,但对欧洲却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窝阔台不死,蒙军能征服欧洲吗?

从当时的历史进程来看,很有可能。因为在蒙军从欧洲撤军之前,蒙古第二次西征已经先后摧毁了基辅罗斯、匈牙利和波兰三个在欧洲算是非常大的国家,而且用时极短。

而当时蒙军却并没有止步的迹象,公元1240年,中欧蒙军已经向奥地利维也纳和意大利威尼斯分别派出侦察分队,显然已经在为夺取这两座堪称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城市进行准备。而从公元1241年开始,蒙军已经开始在北部的维也纳老城和南部的维也纳新城外围清理零散居民点,这是蒙军的惯用战术,通过打扫外围,一方面清理障碍,防止主攻时遭遇骚扰,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小型居民点进行攻击,使其向维也纳城中散布恐慌情绪,为之后的主攻进行心理战准备。

蒙古第二次西征入侵欧洲形势

而维也纳大公腓特烈当然也不甘束手待毙,他将自己手下的骑士和一些西欧援军组织起来,针锋相对地和在城外骚扰的蒙军展开对战。欧洲史料记载在这些小规模的冲突中,欧洲骑士还略占了一点上网。但谁都知道这和蒙军真正大规模的攻击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维也纳守军其实始终在惴惴不安的心情中等待蒙军真正攻城战役的到来,某种意义上也是在等待末日的降临。

欧洲古画描绘的蒙古人占领罗斯场景

而在维也纳后方,在法王统领下的法军则已经在盘算维也纳和德意志地区的日耳曼大公们失败之后,巴黎是否还能守住了。但窝阔台的死终结了这一切,公元1241年12月11日,窝阔台突然死亡,而他的死讯通过当时加急骑兵在10几天内就传递到了中欧前线,蒙军随即停止进攻。而尽管在欧洲人眼里已经快成为死神代名词的老将速不台强烈反对,但不久之后蒙军还是撤回了俄罗斯地区,之后再也没有针对欧洲发动大规模西征。

蒙军在波兰莱格尼察战役中向欧洲军队展示被其斩首的西里西亚大公亨利二世的首级

蒙军撤军原因分析

蒙军从欧洲撤军的直接原因确实是因为窝阔台之死,但从蒙古军队在此之后却再也没有尝试对欧洲发动大规模入侵的后续历史来看,似乎蒙军撤军的原因不会那么简单。因此后世乃至现代欧洲都始终有人在研究蒙古帝国究竟为什么在此之后不再尝试征服欧洲。

许多人认为在蒙军前进到中欧之后,开始渐渐离开平原地区,进入山脉地区,而蒙古人的骑兵战术对平原地形的依赖性非常大,越是广阔的平原越有利于蒙古骑兵的作战,而在山地作战时,蒙古骑兵的优势就小的多了,甚至优势会变成劣势。所以继续向西跨越阿尔卑斯山脉和喀尔巴阡山脉对蒙古军队来说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必定会付出极大代价,所以蒙古人权衡利弊之后,正好决定借大汗去世放弃继续西征这个得不偿失的买卖。

克罗地亚克利斯要塞,蒙军曾在此遭遇失败;越向西打,蒙军遭遇的这类山地要塞就越多,战争的难度就越大

另外一个原因是进入中欧之后,蒙古人离草原越来越远,其后勤越来越难以得到保障。蒙古骑兵在草原作战时,只要携带足够的干粮即可,而且每个骑兵会配备很多匹马,饿了吃干粮,渴了喝马奶,而马只要有草吃就不会有问题。这样他们一方面不用担心后勤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随时换马,能以高速突进的方式对很多地区进行奇袭。

但离开草原之后,这种方式就不灵了。蒙古人进军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后勤问题,这也同样增加了他们继续进军欧洲的难度,所以这也是一个蒙军借势回师,后来也不再尝试大规模西征的原因了。

所以综合来看,如果窝阔台不死,蒙军确实有可能攻克维也纳、威尼斯甚至巴黎等地,欧洲文明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但蒙军攻占这些地区也会付出比较沉重的代价,比之前的军事行动会困难得多。因为从后来的亚洲战场看,蒙军在离开草原之后,无论是灭金的战争还是灭宋的战争,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胜利。特别是灭宋战争,南宋凭借秦岭和淮河一线进行的防御,曾经在相当长时间阻止了蒙军的南侵,这也充分显示了蒙军不善山地作战的弱点。所以彻底灭亡欧洲文明对蒙军来说恐怕不太可能,即使窝阔台不死也办不到,但能显著削弱欧洲文明则是无疑的。


桃花石杂谈


蒙哥汗在位的时候,蒙古西征欧洲已经结束了。在蒙哥时的西征,是蒙古第三次西征,以旭烈兀为主帅,主攻目标是花剌子模国西边的伊斯兰系诸国,核心目标是剿灭阿萨辛派,然后作为蒙古人的机动兵团,相机攻略西亚。

(蒙古三次西征)


在贵由汗时,蒙古曾大行检兵,规定十中取三,组成大军,继续征服欧洲。在蒙古诸王眼中,征服残破的欧洲,不可能需要这么多军队,因为他们清楚四年前长子西征给欧洲造成的毁灭性的伤害。

拔都西征时,带着12万大军,扫荡了欧洲60万联军。当时欧洲堪战的骑士团、波兰人、匈牙利人损失惨重,整个欧洲只有德意志残部和法国还能组织抵抗。南欧的保加尔人,塞尔维亚人也在这次西征中灭国,在民族勃兴阶段被蒙古人直接掐灭,随后恢复起来的一点元气,已经抵挡不了兴起的土耳其人的攻势了。

(拔都西征斡罗斯)


至于意大利,邦国林立,蒙古人的斥候已经打到了威尼斯城外12公里的地方。在欧洲另一座大城维也纳城外60里,蒙古人已经完成了战役侦查。尽管欧洲各国君主开始走向联合,然而欧洲的抵抗意志早已在格里尼茨和布达佩斯两场战役中消磨殆尽了。欧洲人躲在维也纳城门后瑟瑟发抖,此时的蒙古人只要再往上踢一脚,欧洲就会像一座破房子一样,哗啦啦地倒下来。

蒙古人的毁灭是彻底的,为了防止身后出现成规模的势力,他们毁坏庄园、城市、道路,使得所过之处都成为了废墟,野草丛生,难以为敌对势力提供支援。他们的游骑从波罗的海沿岸,一直延伸到亚得里亚海,天知道他们怎么能用12万人的军队就能完成如此宽正面的战役的。

这种毁灭使得东欧和东南欧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在与今后的西欧对峙起来始终落于下风。

本来长子西征的起因,是钦察人的叛乱。蒙古人攻灭花剌子模后,派兵四处搜略,要彻底剿灭抵抗势力。在1231年,速不台将花剌子模最后的抵抗势力扎兰丁击败了。此后,速不台镇守在高加索一带。蒙古人在作战中,侵扰的地域非常广,从高加索山南麓一直到里海周边,与钦察人的势力接触了。

1235年,窝阔台召集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未服诸国。居住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钦察部首领忽鲁速蛮惧怕蒙古军,已先遣使纳款,蒙古军至,准备投降。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首领八赤蛮坚决抗战。他反对投降蒙古,不断派兵从丛林里袭击蒙古小股作战部队。

(蒙古人习惯在春天开会)

蒙古人有个特点,在大的军事行动之前,都要举行扩大会议,特别是远征时更是如此。 这与蒙古人的生活习性有关。夏天时,天气炎热,不利于游牧骑兵出战。秋天草多马肥,是蒙古人发动征战的时间。冬天是游牧的闲暇时间,游牧民族不象农耕民族需要利用冬天来准备来年的农具或者利用枯水期来修缮开挖河道堤防。入春之后,游牧骑兵就要分散各地去避暑。因此,通常在三四月间,蒙古的各个前线千户万户就会集聚起来开军事会议,商量秋天开始的抢劫行动,而后散开回部落或封地去避暑。同时,征召军队,为秋天的作战做准备。这样的聚会,普通分公司的年会一样,增进了团队和谐之外,还有大把的时间制定作战计划。这使得蒙古人的作战行动往往都是洒出去几千上万里,却始终能做到彼此呼应,是大迂回作战的开创者。

这次开会,也把镇守南俄罗斯大草原的速不台召来了。



(速不台据说是这样的)

速不台在草原上狂奔7天7夜,吃住都在马上,居然跑完了4000公里的路程。可见,蒙古人还是恋家的,所谓归心似箭。 这次会议制订了西征的计划。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从征,其他著名蒙古王子还包括:术赤儿子别儿哥、窝阔台儿子合丹、孙子海都,察合台孙子不里,拖雷儿子旭烈兀;全军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副之,共15万大军,自各地出发,秋季抵伏尔加河东岸约期会合。诸王商定后,各率本部兵前进。

(蒙古人作战宽正面)

1236年,大军陆续出发,制订了先打北俄罗斯,然后沿着伏尔加河南下,攻打南俄罗斯的计划。在俄罗斯境内发生的战斗规模不算很大,梁赞、基辅、莫斯科纷纷陷落,刚刚打赢楚德湖战役的诺夫哥罗德派人请降,俄罗斯顺利平定。

大军在1241年秋天来到俄罗斯西南部的加利西亚草原,八赤蛮闻速不台到了,大惧,逃入海中,最后也被蒙古人捉来杀死了。

此时,蒙古人西征的目标已经达成,拔都宽厚待人,就想差不多就得了,班师回哈拉和林。 速不台这年已经60多岁了,他在此时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历史的发展。他建议现在兵强马壮,谍报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大量的蒙古间谍,还有归降蒙古的俄罗斯人都在边境与欧洲国家发生了交战。蒙古人的谍报系统是最为高效的,他们已经知道了欧洲国家深陷十字军东征,兵疲民困,还知道了欧洲国家大小封建领主互相攻击,看似强大,实则不然。速不台建议拔都继续西征,建立自己的功业。 拔都对已是垂垂老者的速不台肃然起敬,难道正当壮年的拔都还比不过一个老将吗?因此拔都决议攻打欧洲。

(蒙古军渡河攻击布达城)

他留下了3万人镇守俄罗斯和剿灭各地的叛乱,还剩下12万人用于征战。速不台作为副手,把12万人分成了4路。中路6万人分成2军,平行推进,直取匈牙利,北路3万人扫灭波兰,南路3万人扫灭东南欧。当时欧洲最能打的就是中路军正面的匈牙利军队,北路和南路的作战目标就是避免从北边或者南边来的援军威胁到蒙古人的侧翼。

在战术上,欧洲人可能并不差,他们看到阵营散乱的蒙古人,可能一开始真的不觉得这帮野蛮人有什么可怕的。可是欧洲人的战略意识太差了,他们之间绝少配合,逐个被蒙古人击败。

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时描述的那一幕。多瑙河已经不能再为欧洲的安全提供天险了,速不台这个战争狂人已经在匈牙利草原安营扎寨,向西方派遣大批的间谍,还和东罗马帝国取得了联系。

(西征军势力范围)

不出意外,1242年的秋天,蒙古人会进攻意大利、奥地利、德意志、法国,鉴于欧洲联军主力早已被歼灭,蒙古人的西征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 这时,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欧洲前线。

蒙古人要开会了,而诸王长子都在欧洲前线,遵照成吉思汗定下的法令,他们要回去开会。6年的长子西征结束了,作为此次西征的尾巴,速不台回师路上从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饶了一圈,把这两个国家打废了,成就了以后的土耳其。

因为和窝阔台的长子贵由有矛盾,拔都本来不想回去开会,速不台劝说他要回去。结果拔都走到伏尔加河下游就不愿意再走了,他让他弟弟代表他参加了会议,以此作为对贵由称汗的不满。

(拔都据说是这样的)

贵由的汗位其实当的也挺憋屈的,他的母后乃马真后临朝时间久了并不愿意放弃权利,所以贵由一直没有掌握实权。同辈的人里面,贵由的人缘也不好,他是堂堂的窝阔台汗的大儿子,竟然要用笼络的办法来取得其他诸王的支持,尤其是取得蒙哥的支持。蒙哥的人缘可是要比贵由好的多了,因为蒙古幼子守灶的风俗,托雷继承了90%的成吉思汗的军队,托雷系的将领在蒙古军队里是最多的。这也是蒙古国汗位最终又转回到托雷系的最重要的原因。老将速不台就是托雷系的将领。

所以,当贵由掌握实权后,对一直不对付的拔都恨之入骨,于是就十中取三,组成一支大军,名为攻击欧洲,实则准备与拔都开战。 拔都当然也知道贵由来者不善,因此把大量的本部军马都集中在东部的钦察草原,准备与东方来的讨伐军大战一场。

结果,贵由的西征大军走到西域,贵由就去世了。这次西征因此不了了之,蒙古诸王又要开会了。这次开会,拔都没有来参加,但是他大军压境,给蒙哥站台,使得蒙古汗位终于落入了托雷系的手中。



(蒙哥是这样的)

蒙哥当了大汗后,对鼎力支持自己的拔都投桃报李,承认了拔都西方诸王之长的位置。此后,蒙哥派遣弟弟旭烈兀西征伊斯兰世界,而拔都的金帐汗国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因此对蒙古军在西亚的军事行动不置可否。但到了伊利汗国时,两个兄弟汗国之间,已经经常爆发战争了。金帐汗汗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到东方,原本说好的西征欧洲再也没有被提起。


而知而行的历史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种说法。中国南宋时期重庆合州的钓鱼城,是“上帝折鞭处”。就是说,因为蒙古蒙哥大汗在钓鱼城被打死,蒙古人停止了对欧洲征伐的步伐,保住了整个欧洲。

(钓鱼城之战遗址)

其实,这个说法是一种误解。为什么呢?因为蒙哥在当大汗的时候,从来没有发动过对欧洲的进攻。他进攻的重心是南宋和西亚。在进攻南宋之前,发动过对越南及周边南亚地区的进攻,目的是为了合围南宋。当他拿下西南的云南,以及南边的越南以后,便开始了对南宋的包围战争。

除了这一条战线以外,蒙哥也派他的兄弟旭烈兀西征。蒙哥发动西征的原因,有蒙古人想掠夺更多的财富和土地,征服世界的一贯想法。但是选择的地点在西亚,并不在欧洲。

之所以是西亚,一是西亚那一块并没有征服过,二是当时有一个实际的原因。西亚有个国家叫木剌夷国,这个国家经常通过培养刺客,暗杀别的国家的首脑,而蒙哥就遭到了这样的危险,蒙哥有个异母兄弟甚至被刺客杀死。所以蒙哥派旭烈兀去征讨木剌夷国。征讨的同时,也就把兵锋对准了整个伊斯兰的中心。

(旭烈兀西征壁画)

但是旭烈兀在蒙哥战死前,他都一直在西亚打,并没有超过西亚的地盘。最后当他把西亚征服完以后(不包括阿拉伯半岛),他试图进攻非洲,也就在这时候,蒙哥被打死,而旭烈兀率军回撤,留下来的继续征伐非洲的军队打了败仗,也就停止了征伐非洲的步伐。

那么,如果蒙哥不死,蒙古人会不会征伐欧洲呢?不会。为什么呢?

这事儿要从蒙哥当大汗时说起。

蒙哥的大汗之位,是从窝阔台系的手上接过来的。他能够接过来,是因为他获得了金帐汗国可汗拔都的强力支持。当他登上汗位以后,对拔都非常优待,从某种意义上说,拔都的金帐汗国基本上成了一个独立王国。拔都的金帐汗国,就是蒙古人第二次西征的时候,打下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匈牙利那一大片地盘。这一部分地盘直接和西欧接壤。蒙哥既然允许拔都成为独立王国,自然不会再去征讨西欧的土地。也就是说,西欧应该是拔都菜园子里的菜,蒙哥绝对不会去割。

而且,不仅蒙哥不死,不会去征讨西欧,蒙哥死后,蒙古人也不会再去征讨西欧。因为当时金帐汗国的首领拔都已经去世,继任者是拔都的兄弟别儿哥。别儿哥因为信奉伊斯兰教,对旭烈兀在西亚的残杀非常不满,已经整军开始了和旭烈兀的征战。双方谁也打不过谁,互有胜负。也就是说,旭烈兀想要去征伐西欧,肯定是不可能的。

忽必烈也不可能去征伐西欧。忽必烈在和阿里不过争夺汗位的时候,别儿哥先是支持阿里不哥的,还派人参加了推举阿里不哥为大汗的忽里台大会。不过后来,当忽必烈在和阿里不哥的四年大战中。逐渐战胜了阿里不哥以后,别儿哥转变态度,支持忽必烈。忽必烈出于感激,更不会去动金帐汗国的奶酪。

(蒙古骑兵征欧洲)

别儿哥也不会再进攻西亚,因为这种大型战争必须要中央的支持,当时蒙古已经分成了元朝和四大汗国,这种支持是已经不可能的了。同时别儿哥还要时时防备旭烈兀对他的夹击,所以他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不管怎么说,西欧就这样保下来了。直到后来,俄罗斯帝国强势崛起,把金帐汗国的地盘又给夺了过去,蒙古在欧洲的势力就此消亡。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不会,据元史记载,打下维尔纳后,找了半天才才找到个密室,费半天劲打开后里面就几个破瓷瓶,在中国随便个小镇上都能拉上几车这种小瓷瓶。附近的能赶来的女人都赶来了,脱光衣服排在城外,都渴望蒙古兵能干完她们后带她们来亚洲,但蒙古人看着这些从未洗过澡全身污垢的女人,恶心得吐了,下令屠城。一战下来,人死了不少,钱没抢到,女人又恶心。土地没兴趣。你让蒙古兵抢什么。蒙哥死不死都是会撤兵的欧洲大穷大恶心了


这名字好诱人


蒙古帝国但是只是想入住中原,至于其他的扩张,他不是占领,只是掠夺,如果蒙哥不死,蒙古帝国不会分裂,以当时的战略,他肯定还会向西扩张,只要有人的地方,他都会横扫。他没有占领的意思,只是打到哪里,掠夺到哪里,蒙哥死后,整个蒙古帝国没了领头羊,弟兄争夺汗位,搞得四分五裂,各自为战,也就没想着在扩张,也就忽必烈在中国登基汗位后,继续南下,入住中原,占领南宋,统一中国,延续百十余年,而其他汗国逐渐分裂,被当地民族推翻。如果蒙哥不死,无论他打到哪里也只是掠夺财物。没有象征意义的占领,当时的情形蒙古帝国铁骑世界无人能敌,但是人少,他只是扩张,推进,把反对势力打到对他没有军事威胁,因为人少不能占领,个人逻辑蒙哥死与不死都一样,不一样的是晚死几年蒙古帝国晚分裂几年。个人理解,纯属娱乐。那里不对勿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