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小说《大牛市》创作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小说《大牛市》创作背后,你所不知道的事

作者按:本文写于2015年12月13日,《股殇·大牛市》出版之后,作为对小说的注解。主要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故事以及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同时,从最初的网络连载到最后能够成书出版,感谢朋友们的一路陪伴,以后的日子里,希望还能够一起继续前行。以下为当时原文:

大概在2010年国庆节的时候逛书店,走到财经类书籍的区域,关于股票的,除了从业人员考试资格用书以外,其余大概分两大类:一类就是一些所谓“破解主力操作密码”、“抓住黑马”、“跟庄”之类的书籍,此类书籍从技术图形入手,用“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的精神,刻舟求剑的不断重复着寻庄、跟庄、抓黑马的胡扯;第二类书籍就是研究所谓基本面入手的巴菲特式的鸡汤书籍,“你要不想持有三年,就不要持有一分钟”。我站在这些书籍旁边随手翻了翻,感觉跟1999年我大学时代的炒股书籍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那时候的名字更直接,一般都用《长线是金》或者《短线是白金》。

顺着财经区域走到文学区域,我发现股市文学的书籍少的可怜,偶尔有一两本,翻开看看,几乎让我笑掉大牙。要不是怕得罪人太多,我真想引用一些胡诌的文字在这里。

2010年对于国内证券市场来说,是划时代的一年。A股告别了单边做多时代,迎来了第一个金融衍生品:沪深300股指期货。这是股市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有了做空工具意味着原先所谓的相对收益可以真正的变成绝对收益,整个市场的操作方式和方法也变得更加丰富,“去散户化”这个所有的市场都会经历的阶段,也必将随之而来。

A股一直是一个散户占比非常大的市场,特点就是散户数量多;交易理念落后;风险偏好高;系统纠错能力差。相应的,市场具备很强的无效性。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在市场中选择无风险或者低风险套利为交易模式的原因:愚蠢的人足够多,我们只要去抓住一些离谱的愚蠢,等待市场恢复正常即可获得不菲的利润。

股指期货推出之后,一些基于对冲的交易模式必然将盛行,而国内股票市场的高波动性也必然会通过股指期货的高杠杆带来更加丰富的交易方法。这时候如果还依然固守所谓的“跟庄”思路,散户思维,那么被“去散户化”消灭,几乎就是迟早的事情。当时的我跟不少身边的股民朋友聊这个话题,大部分人都对这种发展趋势嗤之以鼻,认为A股的特殊国情导致的壳资源长期溢价会始终持续,而基于此基础的长期坐庄模式会依然盛行,只是从2000年之前的传统庄股时代转换到了一个新的坐庄时代,也就是所谓的机构坐庄时代,扛着价值投机坐庄的时代。

对此我非常不认可,因为大部分人,对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游资的运行状态都处于猜测或者传说状态,而我不同。当时我在一个小众论坛,写了好几篇比较长的帖子,一个是讲使用对冲,一个是讲私募资金的来源以及交易方式和方法,发出来之后不少朋友跟我一起探讨这些内容,也让我受益匪浅。随着讨论越加的深入,一些朋友也劝我可以考虑把一些东西系统性的写下来,就当是对一个交易历史的回顾或者总结。

其实动笔写点什么,一直是我的爱好和习惯。但要说从最初的论坛发发帖子,到真正的想要动笔写一些关于股市的文字,过程还是令我踌躇不少。关键是对自己的毅力将信将疑。终究自己还是动笔了,选择的方向就是写一部关于股市的小说,从各个角度,对股市的各个生态组成部分进行观察和描述,这便是《大牛市》的最初网络连载。

我印象里那是夏天,最初发表就在55168论坛。当初的名字也不叫《大牛市》,而是叫《股海无涯》。这个名字我现在还是非常喜欢,因为这是我对股市最深的体会:股海无涯,苦海无涯。从事这行这么多年,我从未劝任何亲戚朋友做股票,因为我知道太难了。动笔的那一刻我也在想,会不会写这本书这也是我的苦海无涯,一旦开始,无法停止,写的完么?写的好么?或者,写的会挨骂么?

我是个做事情极有规划的人,既然动笔,便规定死了,一周三次更新分别在周一、周三、周五的晚上,每次5000字,写起来倒也挺顺手。那段时间我刚好每天步行去交易办公室,这样来去路上构思情节,在没有任何底稿存货的状态下,几乎没有错过更新,也算值得炫耀一下。

这一写便是半年。等到真的看到写了60万字完稿,也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也做了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记得完稿的那天是个寒冷的冬夜,我在电脑上打完最后一个字,才恍惚发现,原来人可以做到一些他认为极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愿意付出努力和坚持。这也是这部小说带给我的收获之一。

大概在小说写到30节(四分之一)的时候,便有朋友一直鼓励加油,热心的讨论将来要出版云云。其时我并没有特别大的理想,只是觉得要写,就要写完,就要写好。认真做事,结果自然是好的。我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爱幻想,当然这也是无趣的地方,但真的把整个小说都写完,也会自然想到:兴许出版了也真不错。

小说描写了之前一轮大牛市的一段故事,男女老少几十个人物,各自生活百态,各自结局不同。这不是一部纯粹的文学作品,太多的朋友跟我说:“你这书太平,没有绯闻;没有床戏;没有勾心斗角的阴谋派;更没有大家想看的坐庄传奇。”

我听了只能笑笑,这世界有多平淡,我们过日子的人都知道,但书里那些“平平”的东西,甚至很枯燥的专业东西,才真的是我想展示给大家看的。比如游资对行情的发动如何开展;板块的轮转在牛市是什么特点;牛市三阶段都是什么;ETF的套利应该怎么做,发展情况怎么样;股指期货的对冲应该怎么操作;有什么样研究的方向;从业人员搞营销应该怎么搞;规化后台管理应该注意哪些细节,等等等等。

我把这些枯燥的东西硬生生的揉进了整本书,所以让这本书看起来既像小说,又像一本百科全书。在天涯上连载的时候,我曾经矫情的说:写这本书是为了股市正名;为了股民正名;也为了从业人员正名。我相信我做到了这三个正名,书里有我的诚意,我用我自己的专业角度,尽力描述了一个真实股市生态环境。也许,这本书没有别的财经书籍那么波谲云诡,但一定比你能看到的绝大多数财经书籍真实,专业,详尽。

终于这本书出版了,第一次看到书的封面的时候,我特别满意。倒悬的陆家嘴,大红色的封皮,我想这里的寓意跟当初的“股海无涯”严丝合缝,这本书的出版,于我而言,是个了不起的成绩,于这部小说而言,是个挺美好的结局。

通常这里应该感谢所有的人了,我不想这么俗。谈点以后吧。

作为一个交易者,这几年的感受有很多。一直以来,我都试图让自己不断的重复“想的多,改的多,做的多”的正循环,所以在天涯上我发表了《切勿刻舟求剑》来交流新时期的游资运作模式;在雪球和55168上发表了《交易的路》,总结自己的交易模式和交易逻辑。15年8月份,应朋友的邀请,在“跟谁学”的网络授课平台上进行了13节课的《交易的路》的系列讲座。做这些事情,也有不少非议,在一个网络喷子比较多的时代,想做些什么都会被人认为别有用心。其实做这些事对我来说,收获就在于我可以不断审视自己,完善自己的交易逻辑和交易哲学,至于分享自己的理念,那倒是在其次了。

2011年,我最骄傲的是完成了《大牛市》的小说;2012年我最骄傲的是戒掉了抽烟;2013年我学会了游泳(朋友指点了一天,其余看视频自学);2014年我开始减肥,2015年继续减肥。不得不说,减肥真的比前面这些事情都难,也许它也要跟交易一样,成为我一生的事业。

交易之余,今后的日子里,也许我会打更多的字,聊更多的东西,玩更丰富的领域,因为眼下的我觉得,

作为一个交易者,应该有更多的爱好,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用对生活的热爱去对冲交易中产生的各类负面情绪和压力。这跟天龙八部里无名老僧说的“佛法越精深,武功才能练的越好”如出一辙。假如我们可以从更多的领域去感受世界、热爱生活,那么当我们过完一生的时候,会比普通人多活好多----这便是此时我心里真实的感受。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