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很多人一直不太理解歐洲歷史上的神聖羅馬帝國。表面上有個皇帝,但又看上去沒有什麼實權。大大小小的諸侯,把帝國弄的四分五裂。但這樣沒有權力的皇帝,居然一直沒有被推翻。這個帝國還持續了近千年時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神聖羅馬帝國延續近千年,從800年查理大帝加冕算起,到19世紀初被迫取消羅馬帝號,的確延續了1000年。但這其中也有多個王朝交替,每個王朝所處的時代背景都不一樣。這也就決定了皇帝本人的權力大小。

神聖羅馬帝國從建立之初就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政治實體。它實際上是一個由數百個更小的附屬單位組成的政治聯合體。這些附屬單位包括親王國、公爵領、伯爵領、帝國自由城市等多類政治區劃。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神聖羅馬帝國領土變遷

皇帝本人的定位,不僅僅是一個各方諸侯認可的共主,還有出頭保護治下各級封臣的義務。皇權更是連接世俗權力與天主教會的紐帶。區別僅僅是皇帝願意與教會合作,還是對立。歷史上,皇帝既有被教會聯合大諸侯搞的非常悽慘的時候,也有帶兵攻陷教廷的記錄。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中世紀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內大小諸侯

在帝國早期的10-13世紀,皇帝的權力較強,能夠維持對所有德意志領地的實際控制。霍亨斯陶芬王朝則堪稱帝國統治的巔峰時期,歷代皇帝都不斷干預意大利事務,試圖將原先的核心德意志和比較富庶的意大利都整合在帝國統治下。

結果到了腓特烈二世(1220-1250年在位)時期,由於皇帝採取重意大利輕德意志的對外政策,導致神聖羅馬皇帝在德意志的權力和威望逐漸衰落,對帝國核心地區的控制力也隨之減弱。1250年腓特烈二世逝世後,由於缺乏有能力的繼任者,導致了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終結和暫時沒有皇帝的“大空位時代”。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神聖羅馬帝國一直對於控制意大利很有興趣

從13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缺乏穩定的繼承製度。一旦皇帝去世,往往造成各選帝侯繼任皇帝的紛爭,因而導致帝國的內戰和陷入無政府狀態。繼位皇帝必須以武力戰勝其他反對者,或者贏得多數諸侯的擁戴,才能維繫皇帝權威。

與英法兩國不同,此時的神聖羅馬皇帝已經沒有實力強大的私人領地作為稅收來源和擴張的基礎,因此帝國逐漸轉變為鬆散的政治邦聯形態。比較著名的哈布斯堡家族,雖然繼承了不少領地,卻必須為帝國各地的紛亂事物,四處開戰。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各邦名單

到了三十年戰爭(1618-1648年)之後,所謂的“神聖羅馬帝國”更是已經名存實亡。雖然帝國在此後依靠獲得那不勒斯和東歐的地盤,看上去再次復興。但其在歐洲權力場上,已經被英法趕超,成為二流強權。

需要注意的是,伏爾泰的名句非常著名的“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不帝國”僅用於描述《金璽詔書》頒佈時神聖羅馬帝國的情況,而非神聖羅馬帝國的所有歷史時期。用對一段時期的表述,涵蓋千年歷史,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1806年,拿破崙為了扶植萊茵邦聯,削弱奧地利在德意志地區的政治影響。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被迫放棄了“神聖羅馬皇帝”稱號,終結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但在過去神聖羅馬帝國基礎上,依然誕生了新的奧匈帝國。奧匈帝國治下依然有廣袤的各種領地存在。這個體系實際上到了1918年,才因為世界大戰的過度消耗而最終崩盤。

皇帝這一稱號本身有多麼重要?看看那些民族國家君主的表現就可想而知了。作為神聖羅馬帝國體系破壞者的拿破崙,就要羅馬教皇去巴黎為他加冕稱帝。同樣希望摧毀神聖羅馬在德意志控制力的普魯士,在統一德國也自行加冕為皇帝。就是當時第一強國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也拐彎抹角的弄了個印度女皇頭銜,保證自己在個人地位上不輸於奧地利皇帝。

為什麼神聖羅馬帝國能延續千年而沒有徹底分裂?

拿破崙號稱新時代建立者 一樣要為自己謀得帝號

由於很多人看歷史的視角,僅僅侷限於東方古代的王朝家天下更替與西方近代的民族國家構成。所以,對中世紀的社會、權力結構,缺乏必要的認識。這就造成了對神聖羅馬帝國很多事情的不理解。(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