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你如何看待父母的亲密关系能力会影响孩子的亲密关系能力这个问题?

宸妈碎碎念


你好我是渡仁心理的大仁君,他们都喜欢叫我君君 ,看到题主的这个问题其实感触还蛮深的,因为我刚刚参加了亲密关系的提升课程。所以,以下结合老师所讲以及我的深刻感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亲密关系,与亲子关系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关系。


我们小时候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以及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会影响我们长大了以后与他人的亲密关系相处模式。所以,父母的亲密关系能力,是会影响到孩子的亲密关系能力的。


那么这样的一个影响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首先我们要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看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 。


我们常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实就是爸爸爱妈妈,因为,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天生的,他能够从一段好的关系里面去汲取,去建立他的亲密关系模式,很自然的学会如何爱如何被爱以及如何在亲密关系当中去索取,去付出等等。这样的一个方式,都是他可以从父母的亲密关系当中学到的,然而,如果我们父母本身就并不能处理好自己的亲密关系的话,其实孩子在这方面也会是混乱的 。


比如说,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想要一个玩具,也许没有什么理由,也许就是觉得这个玩具很好看,但是当他提出这样一个要求的时候,妈妈会以价格贵,甚至是说没有理由,而拒绝给他买这个玩具,但在小孩子的眼里,可能就无法理解怎样这样一个事情了,他会想,嗯,我自己是不是足够好的,是不是不配得到这样一个礼物,可能会造成孩子的一个,过度的自卑,在我们以后的亲密关系当中,这样的孩子他就会容易,很少的去索取,因为他会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所以从这样一个小的例子,可以看到,亲密关系,特别是原生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正是这样影响着我们你再这样一段关系里面是如何对待的,你就会如何定义你自己。


第二点的话我们要从不同的家庭规则去谈。


所谓家庭规则,他它隐含于一家之中,没有道破到家却默默形成的默契。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一个家庭,它都存在着,一些小小的规则,他可能并没有像我们的国家立法那样把它制度化,把它写一个声明出来,但却是,我们每一个处于在这个家庭当中,深以为然的一些道理。


比如说,在小a的家庭中,妈妈,是比较典型的一个家庭主妇,负责照顾她和爸爸的起居饮食,所谓就是这一类照顾啊,处理家务的事情都是属于他的份内之事。那么爸爸呢?就可能更多的是负责赚钱养家呀,然后定夺大事。那这个可能是我们中国,大多数传统家庭的一个样子,所以当小a长大以后她就会带着她的这样一个家庭规则。这时候小a遇见了小b,而小b的家庭却很是不同,爸爸妈妈共同承担家务,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家中遇事一起商量,在这样一个比较民主的氛围下长大的小b也带着这个规则遇见小a。他们平时其实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但是当小a和小b需要共同做一个决定,比如说要买一个房子的时候,小a可能会觉得。这件事情交给小b来做决定就好,他说一家之主。于是小b说什么小a都说好的。而小b可能会觉得这么大的事情。我们两个必须要商量着一起完成,每次小a都是好的,一点注意也没有,真让人难受。

所以有可能哈,在这样的一些事情上会发生一些分歧和冲突,但实际上,没有对错,只是因为,他们家庭规则,是不一样的,并且是难以察觉到的,所以每一对夫妻每一对情侣,都应该多沟通,充分的沟通,建立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家庭规则,独一无二的家庭规则。


第三点是我们从小与母亲的依恋关系与我们的亲密关系息息相关,特别是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方式以及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对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有着很大的影响,潜移默化的、且不易觉察。


成人的依恋类型分为四种:


1、安全型: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也是值得爱和信任的。

2.痴迷型:这种类型的人依赖于他人的赞许来获得内心的安适坦然,所以他们过度地寻求认同,沉溺于人际关系。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值得爱的和没有价值的,但是他人是可接受的,总是努力赢得他人的接纳,并以此支持消极的自我形象。

3.恐惧型:对自己和他人的态度都是消极的,这种类型的成人可能出于害怕被拒绝而极力避免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虽然他们希望有人喜欢自己,但更担心自己因此离不开别人,而一旦建立了亲密关系,又往往会过度担心伴侣会离开自己,整天提心吊胆。有时想到与伴侣亲密相处时他们就会感到恐惧。

4.疏离型:对个人的看法相对积极(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是认为他人会拒绝自己,和他人发生亲密关系得不偿失。这种类型的成人会以避免与他人发生联系来作为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手段。他们拒绝和他人相互依赖,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自力更生,也不在乎他人是否喜欢自己。他们会更关注替代选择,会留心任何可能的其他爱情选择,更容易被新结识的人所吸引。同时,他们往往希望将来的伴侣不给他们提供帮助,因为他们不打算反过来做任何报答。


依恋模式的形成和母亲的互动模式息息相关,而这也是影响我们成年以后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嗯,值得强调的一点是,依恋模式其实并没有一个太好或者太坏之分,也不要随便给自己贴标签,其实有相关的研究表明,大概70%的以上的人都是安全型的依恋模式,只是在某些特别的情景之下,我们可能会有,其他的模式里面相应的一些行为,都属于特例,更多的是要去看到我们在,大范围大的时间和人群范围内表现出来的一个依恋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更多的是希望大家了解以后,会对此有自己的觉察,在我们可能跟伴侣互动时,能够意识到我们是这样的一种表达模式, 而这种表达方式,其实有可能会伤害到对方。所以,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便可以很真诚去跟伴侣的沟通自己的这样一种模式,因为对每个人来说,爱的表达是不一样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应对父母亲密关系对我们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造成的影响呢?因为可能,在我们早期的一个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很好的亲密关系的一个示范,也有可能,我们的父母并没有做一个好的榜样,那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要做的第一点就是觉察,觉察到自己现在亲密关系的一个现状是什么样的,那我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亲密关系模式?为什么,不会是这样的?当我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其实改变就会慢慢的发生。


所以很重要的就是,我们每一次跟伴侣的冲突,意见,不和,每一次的争吵,其实都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反思,哎,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吵起来?为什么我会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表达我的不满?是我没有把自己表达清楚还是对方,不能够听进去这样的一种方式,总之,觉察就是第一步,沟通是第二步。


渡仁心理咨询师团队


父母的亲密关系以及相处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以及对将来孩子择偶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样说似乎有些夸大其词的嫌疑。这不是空穴来风般的猜测,而是我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给了我们血的教训。

我最好的发小,从结婚那天开始就和老公因为一些事情发生了争执,从此这件事就成了两人沟通的障碍。大吵小闹都是家常便饭,并且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有所改变,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大吵大闹,直到有一天看到在角落里吓得瑟瑟发抖的孩子,两个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那仅仅是在当着孩子的面时有所收敛,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改变。就这样,孩子一直在两个人日益激化的矛盾中成长着,直到孩子已经上初中,因为爸爸妈妈吵到要离婚的地步,孩子开始上课精力不集中被老师惩罚回家反省时,妈妈才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矛盾最直接的受害者居然是孩子。

可是,此时的孩子已经不愿跟父母沟通,有什么事情都自己承受,对待爸爸的态度更是冷若冰霜,从不主动跟爸爸说话,因为在孩子心目中,爸爸妈妈每一次争吵,爸爸的错误更多一些,所以孩子从内心深处对爸爸是很抵触的。无论妈妈怎样帮助爸爸树立好的形象也无济于事。因为日积月累的家庭矛盾,在孩子内心深处已经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这不仅会让孩子对家庭关系感动恐惧,对今后的婚姻选择都会埋下很深的阴影。

所以,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良好的亲密关系,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最佳方式,我们就是孩子最好的生活老师,孩子只有在健康的氛围中才能身心健康的成长。


fefe喆妈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将决定孩子的心理成长水平,也决定了孩子成年后的人格特质。

父母的亲密关系能力如果较差,父母之间无法有效的沟通,必然导致家庭环境的僵化。孩子在一个僵化的家庭长大,要不就是被当做一方的倾诉对象,一直捆绑在身边,要不就是长期被忽略,得不到关注。不管是哪一种,都会令孩子对亲密关系产生畏惧心理。在他们看来,亲密关系会让他们变得无能为力,又患得患失。所以当成年后,遇到一段亲密关系时,他们会本能的选择逃避,跟对方保持距离。

另一方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模式,去适应这个社会,避免受到伤害。所以,父母的言行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有的传统的父亲,为了保持在家里的威严,常常是不苟言笑的,也不善表达情感,更不会去关心母亲或孩子的情感需要。这样的父亲教育出的儿子往往最后也会变成一个冷酷的父亲。因为在家庭中,他没有教育孩子如何去关心和表达情感,学到的亲密关系的相处方式就是少言寡语。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孩子做好榜样,告诉他们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是怎么样去相处。父母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支持,才能让孩子懂得怎么去尊重别人,怎么去共情别人,怎么获得和经营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


鹈鹕心理


父母的亲密关系能力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亲密关系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当我发现我和先生的亲密关系越来越好时,儿子对我的态度和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我对先生是有各种不满的,只是没有明说,心里有些怨气的。当现在不在家的时候,我会在孩子面前唠叨两句,说着无心,听者有心啊,所以儿子和爸爸一直都不怎么亲近。一来是爸爸陪伴他的时间少,一副大男子的样子,让儿子不敢靠近,爸爸没有花心思在儿子身上,所以儿子是比较抗拒爸爸的。二来,由于先生原生家庭的影响,传承了公公身上的一些行为习惯,公公在先生小时候,整天整天忙于生计,所以和孩子们玩耍互动估计没有。所以先生是这样,完全能够理解。

我通过学习正面管教的学习,系统排列的学习,深刻认识到我们不能改变任何人,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当我变得越来越柔和,越来越理解孩子和先生的时候,孩子们也越来越乖巧,先生的态度也来了一个180度的转折,主动承担一些家务,只要有空就陪孩子们玩,出差在外的是不是问问我们的情况,看着先生一点一点的改变,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和谐而美好。而孩子们也更加愿意和爸爸一起互动交流,整个家充满了欢笑。儿子和我也有了更多的肢体语言,是不是抱抱我,向我撒撒娇,聊聊他的感受等等,以前儿子是不愿意这样敞开心扉的。看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心里美滋滋。

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的答案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努力照顾好自己,才能照顾好家人,只有自己活出了自己,家人才会更爱你。当爱流动在你我之间的时候,那是多么美妙而美好。


刚蹦妈妈育儿日记


我是宸妈,小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懂点教育,懂点心理,懂点艺术,喜欢我的头条欢迎关注!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ta的影响是终身的,在孩子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我们强调,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影响,父母的亲密关系能力,对孩子的亲密关系能力是有非常强大的作用的。

举例说明: 一个亲密关系良好的父母,他们在孩子的原生家庭的生活中是懂得对夫妻彼此的亲密关系有着良好的回应以及示范的。我们知道,生活在一个家庭和睦的家庭里边儿的孩子,他的安全感往往是非常强的,那么在他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中,他看到的爸爸妈妈是如何亲密相处的,他也会自然而然在他以后的人际交往中得以应用。一个抑郁症患者的妈妈,她的亲密关系能力是较弱的,她经常会陷入她的抑郁情绪中,对孩子以及周围人的亲密关系需求不予回应。孩子与妈妈的相处过程中,他的亲密关系能力就得不到足够的培养。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的亲密关系能力无疑是非常弱的。他不知道也不了解,应该怎么样与人亲密相处。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建立关系能力!



宸妈碎碎念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李娜(头条号 专注教育li):


李 娜,多伦多国际心理中心认证的情绪管理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情绪管理师,高级家庭教育导师,正面管教家长课高级导师;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十余年,全国进行线上、线下数百场家庭教育讲座,让数万家庭受益。

对于孩子来说,亲密关系的能力,一是感受来的,一是学习来的。

孩子需要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从父母那里去感受这种亲密的关系所带来的幸福感、安全感。 伤心时,有父母的安慰,痛苦时有父母抚慰,高兴时有父母一起分享,这一切的感受都会从亲密的关系中所获得。 同时,他们也每天都在看,看父母之间的关系,若父母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孩子同样也会感受到幸福、快乐,若父母间的关系是紧张的,同样也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焦虑与不安。在这种不安与焦虑的状态下,孩子没有办法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亲密关系是同理心的重要部分

一个人能够用同理心去理解别人,关心别人,首先,他自己本身是被理解过,被关心过,被包容爱护过的,所以他知道,用这种状态可以将别人的伤害降到最低。 同时他们也会在受伤害时,能够接受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而那些在冷漠关系中长大的人,都会拒绝一切关心与帮助,任何亲密关系的行为都是不被接纳的,我们常称他们为怪人。有些严重的人会因为别人给予过度的亲密关系保护而想着要离开对方。

影响孩子的婚恋关系

有些孩子在婚恋期,无法与恋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不愿走进婚姻,对亲密关系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他们的这种情绪很大的成份是因为自己父母间的那些紧张的关系,冲突的关系,不良的关系长期以来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父母间要有亲密的关系,和谐的关系,这样孩子才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容易与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妇


对于行为能力还未健全,思想辨别力还在发展阶段的孩子,潜移默化的习得力是十分强大的。等长大反应过来或者要反父母的模式是需要付出巨大心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