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歐陽修巧斷風流案員——宜昌幫

歐陽修巧斷風流案員——宜昌幫

歐陽修被貶到夷陵當縣令時,曾經審過這樣一件案子。

當時,夷陵城北有座龍興寺,是夷陵的大廟,香火很盛。廟裡有個年紀輕輕就出家的小和尚,名叫竺月。他有點才學,特別是詩詞一道,作出來還很有韻味,可他畢竟正當華年,身在空門,心裡並不空。

這天,廟裡來了位柳小姐,柳小姐的父親是個告老還鄉的大官。柳小姐到廟裡來燒香,她的美貌引起了竺月的愛慕。他腦子一轉,不一會,就謅出了一闋《憶江南》。那詞是:“夷陵柳,嫩綠未成蔭。枝軟不堪輕摘取,黃鸝飛上力難禁,留取待春深。”

《憶江南》作成後,又把它編進經文,敲著木魚大聲唸叨。

聰明的柳小姐,也有一點就通的慧心。她不但聽懂了詞中的情意,而且牢牢記在心上。回到家中,就找來一張花箋,將那首詞抄下來,藏在身邊,朝夕吟詠。不想,這張花箋竟被她父親瞧見了。

柳老爺知道了這張花箋的來歷。他又氣又愛又著急。氣的是這小和尚的膽子真不小;愛的是他的才學也的確使人佩服;著急的是:又拿不出一點主意來。想來想去,他只好去找歐陽修。

歐陽修聽完柳老爺的敘述,心中早已明白。但是,他卻故意試探地問道:“不知老父臺對這椿風流韻事,是打算善罷,還是惡休?”

“善罷怎樣?惡休又怎樣?”

“惡休最好辦,給他一刀。”歐陽修撤開善罷,不作解釋。

柳老爺眉頭一皺,連連搖頭:“阿彌陀佛,殺生非我佛慈悲之旨。”

“學生我明白了,請老父臺放心,我一定會把這個案子斷好的。”

歐陽修送走了柳老爺,立即派人去龍興寺把竺月抓來。他把那張花箋,朝竺月面前一丟。竺月拾起花箋一看,知道是自己的一首《憶江南》闖下了大禍。看來,是禍躲不過,躲脫不是禍,只好硬著頭皮過關了。他不卑不亢地說:“小僧知罪,願憑大人發落。”

“你想知道我將如何發落你麼?”歐陽修威嚴地說:“我這裡也有一闋《憶江南》,你且去看。”說罷,又丟下一張花箋。

竺月再次拾起花箋仔細看,只見花箋上寫道:“夷陵竹,巧匠作為筒。付與法師藏法體,碧波深處伴蛟龍,方知色是空。”

月唸完這闋《憶江南》,心想:糟了,這下小命要完蛋了。沒想到這位歐陽大老爺手下如此不留情。罷,罷,我只好硬漢做到底了。於是,他面無懼色,說道:“但不知大人何日行刑?”

“你難道就這樣死去? 連一句辯詞也沒有?”歐陽修見竺月如此沉著,也不禁有些佩服

“辯詞雖有,說出來也是遲了。”

“不妨說來聽聽。”

“好罷!大人剛才說盡了那竹(竺)字的壞處,卻不曾說到那月字的難處。”

“那月字有何難處?”

“小僧也有一闋《憶江南》為證。待我念來。”接著,竺月念出那詞是:

“夷陵月,如鏡亦如鉤。如鏡不臨紅粉面,如鉤難上畫簾頭,枉自照東流。”

“念得好,你暫且下去,本官當從輕發落。”歐陽修轉怒為喜。他想:這小和尚果真有勇有謀。看來,柳老爺是有眼力的。

第二天,竺月被押回龍興寺。他捱了老方丈的五百竹杖,接著就被驅出寺院,勒令他還俗。別

又過了一段時間,竺月和柳小姐成親了。那一天是吉日良辰,歐陽修還特地送來四句祝辭。

祝辭是:“死罪應免,活責難饒。不經挫折,哪得今宵?”

講述者:張實,男,80歲(1976年病故),漢族,退休中學教員。

採集者:肖覺

採錄時間:1974年

流傳地岡:宜昌市

採錄地點:宜昌市隆中路

歐陽修巧斷風流案員——宜昌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