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中裝備精良的德國,為何如今連護衛艦都造不好?

無悔的輝


德國,一向以一個嚴謹的技術大國的形象著稱於世,在軍事領域,德國武器技術也曾經獨領風騷。尤其是二戰中的德軍,給眾多軍迷乃至普通民眾,留下了很多鮮明而又深刻的印象,帥氣的軍裝,整齊的軍容,精良的裝備,共同造就了傳說中的“德味”。

這是德國1938年建造的“格拉夫.齊柏林”號航母,滿載排水量達31000噸,航速達34節,雖然德國轉向建造潛艇,導致這艘航母始終沒有建造完成,但下水的時候,希特勒對它敬了個納粹軍禮,從一個方面證明了它的分量,也可以看出德國當時的工業能力,其他從各種U型潛艇到“俾斯麥”號戰列艦,從Bf-109戰鬥機到Ho-229飛翼式戰鬥機,從“虎”式坦克到“鼠”式超重型坦克,從“鐵拳”火箭筒到V1,V2導彈,從MP40衝鋒槍到StG44突擊步槍,上天入地下海,二戰時候的德國在軍事裝備領域可以說是“全能型”選手,並且“樣樣通,樣樣精”,正像電影《U571》中,美國潛艇艇員登上U571潛艇緊急下潛,潛艇被深海水壓得嘎吱作響,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德國佬的東西真結實啊!”

然而,往事已矣,二戰以後,尤其是近十幾年來,德國軍工逐漸“走下神壇”,風光不再。就在今年早些時候,德國媒體爆料,德國海軍最新的F-125型護衛艦,因為建造質量問題,遭到德國海軍的退貨,重新返廠重修,一時之間,“德國現在連護衛艦都造不了了嗎?”的疑問滿天飛。

德國軍工真的已經如此不濟?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呢?我們就以這次護衛艦退貨事件為例來解答一下。

首先,北約防務體系和美國對歐洲國家的掌控,限制了德國軍工的發展。北約框架下的德國國防,作為北約戰爭機器中的一個“零部件”,服務於北約共同防務體系,說穿了,德國,以及大多數的歐洲國家,只是在美國主導下的“助手”,這就造成德國軍事工業不再需要也“不可以”擁有全面完整的研發生產體系,

其次,歐洲經濟發展的放緩已經持續了數十年,“沒錢”限制了德軍的裝備開發力度。實際上,因為高昂的人工費用,僅僅維持軍隊規模,就已經耗費了德國大量的經費,能夠用於裝備研製的錢,實在是有限。

第三,德國的國防需求同樣限定了德國軍工的上限。戰後的德國,尤其在冷戰之後,不再追求成為一個“軍事大國”,基於本國國防需要的軍備規模不大,裝備種類有限,這從根本上阻礙了德國軍工的發展。

總而言之,缺乏需求,缺乏資金投入,導致的基礎研發和生產能力的喪失,導致了德國軍工今日的“囧境”,這個局面還很有可能無法挽回。“德系”裝備的好時代,一去不復回了。(NZ)


聯合防務


為什麼二戰中裝備精良的德國,為何如今連護衛艦都造不好?

是什麼讓你產生了德國在二戰時期海軍裝備非常精良的錯覺?德國在二戰期間裝備的大型艦艇,就一句話,找不到比你更差的了!


再加上,第二帝國一分錢一分貨。魏瑪德國。一毛錢兩毛的貨,納粹德國五毛錢一分貨。至於。現在這個德國嗎?十塊錢一分貨吧。

這樣下來的f125巴登,符騰堡級有8000噸的體量才是護衛艦就不是很正常嗎?

你想想排水量4萬多噸的,俾斯麥號。那可是新造戰列艦中的倒數第三(倒數第一那個330主炮的猛然間忘名字了)倒數第二德國沙恩霍斯特級級戰列艦,倒數第三德國俾斯麥級戰列艦。

德意志浪費錢的水平天下第一,浪費噸位的水平天下第一。

4萬噸排水量的鉅艦,只裝380毫米主炮裝甲還很糟糕,除了德國也是沒水了。可以說設計上毫無亮點!

8000噸的軍艦!你連個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都沒有?你究竟是想幹啥?8000真的給你打過體重都沒有你1/2的噸的20380嗎?


嘯鷹評


德國雖然工業製造業能力很強,但是從歷史上來講,其在水面艦艇設計建造方面一直都沒有達到過世界領先的水平,即使到現在,德國在大型水面艦艇設計建造方面也只能說是一般水平,知名度最高的也就是3000噸及的“梅科”系列護衛艦,在國際市場上一直銷量、口碑都不錯!再大一些的水面艦艇,只有F-124“薩克森級”及目前由於設計問題而被德國海軍拒收的F-125“符騰堡級”護衛艦。作為科技、工業和工人素質都聞名於世的德國,為何在水面艦艇的設計製造商會如此尷尬呢?個人認為主要有3個方面:德國8000噸及的F-125“符騰堡級”護衛艦海試中暴露了嚴重的設計問題

目前德國海軍主力:6000噸及的F-124“薩克森級”護衛艦

1)國家處境和地域限制:德國是二戰戰敗國,不能擁有大量的進攻性武器裝備,目前德國的武裝力量的名稱是“德國聯邦國防軍”,包括空軍、陸軍、海軍等,其中海軍主要包括3艘F-124“薩克森級護衛艦”、4艘F-123“勃蘭登堡級“護衛艦3艘F-122“不萊梅級”護衛艦以及10艘潛艇,從規模上來講,德國海軍只能屬於世界二流海軍,尤其是水面艦艇的數量和噸位,甚至比不了某國的一個艦隊,水平也只能說是滿足德國國土防衛而已。而且,德國地處歐洲腹地,只有北部的一塊區域面對北海,海軍發揮空間極其有限,這也限制了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技術發展;

二戰戰敗國和地理位置的因素,限制了德國海軍的發展

2)發展思維:從二戰以來,德國海軍的發展重點主要集中在水下,而不是水面。目前德國海軍的發展重點仍然在水下,雖然在努力嘗試在水面艦艇上能夠追趕世界發展趨勢和最高水平,但是由於“欠賬太多”,目前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德國在常規潛艇方面的技術水平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其209、212、214級潛艇暢銷世界十餘個國家,而且口碑極好;反觀水面艦艇,僅有“梅科“系列護衛艦勉強支撐,而本國新一代的F-125級8000噸級護衛艦海試中暴露出了重大的設計缺陷,不能不說是讓人嘆息!

潛艇依然是目前德國海軍發展的強項,相對大型水面艦艇而且,潛艇也不容易引起外界關注出口南非的“梅科-a 200”型護衛艦,基本可以代表德國水面艦艇設計建造的最高水平了

3)歷史原因:在一戰、二戰中,英國皇家海軍對德國海軍長期保持壓倒性的優勢,雖然在一戰“日德蘭海戰”總德國公海艦隊取得了戰役上的勝利,但是英國卻達到了戰略上的封鎖目的,這也是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取得的最輝煌的戰績,但此後德國海軍的水面艦艇鮮有成績,尤其是二戰中“俾斯麥號”被英國航空母艦艦載機擊沉後,德國水面艦艇便一蹶不振!直至目前,德國水面艦艇整體的設計、建造水平都沒有與其國家的經濟、製造能力相匹配。“日德蘭海戰”中的德國公海艦隊,這也是德國水面艦艇的巔峰!

德國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憑一己之力單挑了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雖然這些戰爭是不義之戰,但確實能反映出德國強大的能力!雖然目前德國的軍事力量已遠不能與一戰、二戰時期相比,但是德國的工業製造能力依然是世界最強的,其工業製造出口總額長期處於世界第一的位置就是最好的證明!“國雖大,好戰必亡”,雖然無法建造大型軍艦,但是現在的德國更讓人尊重!靠工業製造征服世界的德國(而不是軍事實力),更是世界尊重



威吶解析



二戰時的德國,對海軍的發展,尤其是水面艦艇的發展不夠重視,這也與希特勒閃電戰的作戰模式有關。在他看來,陸地上快速而有力的絕戰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正是在一個基礎之上,德軍的陸軍以及空軍力量都非常的強大,尤其是裝甲集群的突擊力量更是橫掃歐洲。


二戰整個德軍的進攻模式就是裝甲集群在空軍和步兵的配合下協同作戰,快速徹底高效的解決抵抗,不斷推進。這種新的作戰模式令歐洲各國無法抵擋,法國基本沒來得及反抗就徹底失敗,英國也是艱難維持。可以說整個二戰德國的裝備領先於各國,很多先進的武器層出不窮,讓盟軍飽嘗了苦頭。

二戰德國唯一投入海軍,令盟軍膽寒就是U型潛艇,在希特勒看來,有了力量強大的潛艇部隊,盟軍的水面艦艇就難以形成有效的威脅,也正是在這樣的作戰思想上,德國才有了狼群戰術,這一招的確令盟軍承受了巨大的損失,但中期開始伴隨著盟軍水面艦船反潛能力的提升和水下潛艇部隊的實力提升,德國的U型潛艇遭到了沉重的打擊,海洋再也不屬於德國。



直到戰敗,德國軍事力量的發展仍是以陸軍裝甲和空軍為最優先的模式,海軍始終沒有得到進展,戰敗後由於種種限制和無奈,德國直到現在海軍仍處於很一般的發展水平,但其整體作戰實力也不容小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