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新欧洲病夫,欧盟肌体被逐步吞噬的祸根

新欧洲病夫,欧盟肌体被逐步吞噬的祸根

邱 林

“欧洲病夫”是奥斯曼帝国晚期时的别称,内忧外患使它完全失去了昔日伟大帝国的光环。十九世纪初,境内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埃及、叙利亚、也门脱离控制,巴尔干半岛诸国先后独立。这以后英、法、俄、奥、意等加紧争夺和瓜分了帝国在欧、非、西亚的大部分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同盟国作战失败后,奥斯曼帝国领土仅保有土耳其本部。

之后,二十世纪每个时代几乎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欧洲病夫”。在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之前,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领导下的跛脚英国,曾经坐在这个位置上。统一后的德国,直到社会党人施罗德担任总理后,给工业和经济的发动机上油后才摆脱了“欧洲病人”的面貌。

然而近几年,随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发生,欧洲部分国家陷入高欠债、经济发展停滞的泥潭,“欧洲病夫”又多了起来,只不过媒体给他们寇上了“新欧洲病夫”的称谓。而且,“新欧洲病夫”这个位置从来不缺“竞争者”——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希腊、斯洛文尼亚……不胜枚举。

意大利是个神奇的国家:从战后至今的71年间,意大利换了66届政府,平均每13个月就要换届一次。复杂的选举体制,支离破碎的政党格局,使得意大利历史上经常出现联合内阁:几十个政党谁也不能过半,大家只能吵吵闹闹中勉强组成松散的联盟,过不了多久就得重新再选。这似乎成了意大利的常态。

目前,意大利主导政府组阁的两大党都持激进的反欧盟立场,在财政政策上主张扩大福利、减少税收,甚至要求欧盟豁免意大利的债务。问题是,意大利目前的负债超过GDP的130%,在欧盟区内仅次于希腊,意大利债务这颗雷的威力可要比希腊厉害多了,如果处理不好最后真的炸了,欧元能不能存在都要打个问号。

近日,西班牙同样出现政局震荡,国会大比数通过不信任动议,把西班牙首相拉霍伊踢下台,新上场的是社会党领袖桑切斯。虽然西班牙的财政危机已好转,但该国政局出现碎片化现象,由以往两大党人民党和社会党主导,到近年冒起的我们可以党及公民党,其中我们可以党,是反欧盟紧缩政策的民粹主义政党。

意大利、西班牙只是欧盟被“欧洲新病夫”逐步吞噬的一个缩影。欧盟一场场选举助燃民粹主义的熊熊火势,传统政党政治格局经历冲击。奥地利新内阁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自由党执掌外交部、国防部等关键部门;德国大选中,德国选择党一跃成为联邦议院第三大党,打破既有政党格局,让组阁之路异常艰难;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已然成为法国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在选举中支持率逐年上升。

尽管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阻止了极右翼领袖——法国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勒庞上台,还有荷兰以及德国选举都避开了欧洲民粹主义的威胁,但事实证明,民粹主义仍有增强之势。长期以来,选民们只是不喜欢某个政党、政客或政府,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厌倦了这种制度本身。

事实上,点燃欧洲民粹主义之火的根源在于经济衰退。欧债危机以来,欧洲经济长期低迷,政府应对乏力。许多民众心生不满,希望改变现状。当传统政党不能继续有效管理经济的时候,民粹主义政党“趁虚而入”。因而直接危及到欧盟的生存,许多危机毁了它的免疫系统,引发一系列金融震荡,更把欧洲拖入不稳定的变革期,增加一体化难度。

因此,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没有谁比欧盟更配得上“新欧洲病夫”这一名号了。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民粹主义势力的逐步上升,让欧盟处于深深的沮丧之中。如果像意大利、奥地利这样的“民粹派”和“疑欧派”代表人物纷纷上台执政,那将是“欧盟丧钟”真正敲响的时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