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楊堅的侄子:死的時候才敢確定腦袋和身子可以埋在一塊兒

“謹慎”在歷史上有個榜樣,就是我們中國人最崇拜人物之一的諸葛亮。所謂“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塗。”這是一副名聯,也是很好的格言。呂端是宋朝一個名宰相,看起來他是笨笨的,其實並不笨,這是他的修養,在處理大事的時候,遇到重要的關鍵,他是絕不馬虎的。

可是作為楊堅的侄子楊智積,過分謹慎,謹慎到壓力山大,活活把自己累死。

隋朝的楊智積就是這樣一個倒黴蛋。楊智積是誰?他爹叫楊整,楊整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隋高祖文皇帝楊堅,也就是說,皇帝是他大爺。作為皇帝的大侄子,皇親國戚,誰還能把他嚇著?

楊堅的侄子:死的時候才敢確定腦袋和身子可以埋在一塊兒

這事還得從他爹說起。話說楊智積他爹楊整,在北周明帝的時候,因為楊整他爹同時也是楊堅他爹楊忠立有軍功,被賜爵陳留群公。在那個時候,一人有功,全家受封的事情是很常見的,特別是得到皇帝特別賞識的時候。隨後,楊整還被授車騎大將軍。做人家的官,就得為人家賣命。所以,到了周武帝的時候,楊整跟著周武帝出征伐北齊,在幷州,也就是現在的山西太原一帶“力戰而死”。

等到楊堅當了皇帝,楊整被追封為蔡王,智積作為長子,也就順理成章地襲爵為蔡王了。後來楊智積被授同州刺史,也就是現在的陝西渭南一帶的地方官。這楊刺史在任期間素以修身謹慎、律己極言著稱。例如,那時候陝西渭南一帶森林成片,野生動物很多,許多像他一樣的官員,有大把的閒暇時間,何況他又是皇親國戚,很多事完全可以交給手下去辦,自己落得一個輕閒。但他不,不僅勤於政事,閒暇時也從不外出遊玩打獵,所有的空閒時間都用來在家端坐讀書,有人想悄悄到家來拉拉關係,也被他拒之門外。這頗有點魯迅先生說的,“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的意思。

這楊智積吃得也很節儉,即使請朋友吃飯,“所設唯餅果,酒才三酌”,家裡養有專事歌舞的女妓,也只是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讓她們在自己母親太妃尉氏面前演奏一下。

據說楊堅對楊智積的這些作為相當滿意,“高祖善之”。我們不禁要問了,這哥們又不是過不起好日子,幹嘛把自己弄得跟苦行僧似的呀?

楊堅的侄子:死的時候才敢確定腦袋和身子可以埋在一塊兒

問題恰恰出在他爹楊整和他媽尉氏,也就是那個太妃身上。這楊整雖然跟楊堅是親兄弟,可他活著的時候很看不上自己的這個哥哥,而且,他老婆尉氏跟楊堅的老婆獨孤氏也“不相諧”。楊整死得早,又是親兄弟,所以楊堅倒沒怎麼記恨他這個弟弟,對侄子們倒也都挺好。可是,我們知道,女人的怨恨心往往比男人更持久,何況獨孤氏又是個以“性尤妒忌”聞名的人。最關鍵的問題還在於,楊堅雖然貴為皇帝,卻是個十足的“妻管嚴”,獨孤氏不僅在後宮說一不二,在政事上也是如此,“後每與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宮中稱為二聖”,說“往往意合”是照顧楊堅的面子,怕老婆、耳根子軟才是真的。否則,怎麼獨孤氏一死,楊堅立刻如遇大赦一般,“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俱有寵”——這些女人以前可是連碰都不敢碰的,結果“上頗惑之,由是發疾”,死在這事上了。這說明,“妻管嚴”管得太嚴了也不是好事,可惜獨孤皇后沒料到會這麼嚴重。

自己的爹得罪過大爺,自己的媽得罪過大娘,而且是這麼厲害的大娘,也就難怪楊智積整天提心吊膽、小心翼翼地夾著尾巴做人了。

不僅自己要夾著尾巴,連自己的兒子也是如此。當爹的沒有不希望自己兒子有出息的,有出息就要好好讀書,可是,楊智積有五個兒子,卻“止教讀《論語》、《孝經》而已,亦不令交通賓客”,因為他怕自己的兒子有了才能,反而會引來殺身之禍。到了隋煬帝楊廣的時候,有一年楊智積隋楊廣巡幸江都,病倒了。可他堅持“不呼醫”,臨終前對圍在自己身邊的親人說:“快死了,我終於知道自己可以腦袋跟脖子連在一塊兒埋到土裡了。”

臨終,謂所親曰:“吾今日始知得保首領沒於地矣。”時人哀之。有子道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