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前幾天找資料時突然翻到一篇若干年前在網絡上流傳非常廣的關於美國醫生的育兒法。這個育兒法也在當時被很多爸媽奉為科學,直到現在仍有不少育兒文章仍在提及,影響了不少新手爸媽。今天就想以反面話題來做篇文章,看看那些絕招是有多麼不靠譜。

我在美國生了兩個孩子,生育前後都有培訓班,家庭醫生每次洗腦讓我受益匪淺,我的兩個寶寶在嬰兒時期乖巧得好像家裡沒有小嬰兒,我甚至疑心她們會不會哭?如今外婆常拿這句傻話笑我。回國後看到朋友或鄰居們被小祖宗折磨得精疲力竭,想著將媽媽經寫下來,或許可以幫到被小祖宗弄得手忙腳亂、身心疲憊的年輕爸爸媽媽。再次感謝南加州著名的兒科醫生JANE GU,這幾年在她的指導下學到很多一輩子都受益的育兒寶典。

絕招一

如何讓小寶寶不哭

愛哭的BABY都是爸媽教出來的。才出生的小BABY聽不懂話,他們靠條件反射來做判斷。中國的家長一聽到孩子哭就抱起來。JANE GU醫生反覆告誡我:孩子一哭就放下來,不哭才抱起來,正好反過來。這樣一來,再小的孩子都能明白,不哭的時候才有得抱,這招極靈。放下愛哭的孩子開始訓練,看著時鐘,不要抱讓她哭,準備等10分鐘再抱。第一次可以設定5分鐘,以後一次比一次時間拉長,我的妞妞第一次就沒有熬到5分鐘,大約3分半的時候就停了,我已經心疼得肝腸寸斷自己都快哭了,一定要忍住了。讓孩子知道哭聲是叫不來媽媽的。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個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餓了,困了。上帝保佑,我家兩個孩子都不會無理由哭,偶爾哭一下當作運動也是極少數,妞妞和妙妙100%是快樂的寶寶,躺在床上都咯咯笑出聲的孩子。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神奇理論,確實有那麼陣子相當有影響力,在媽媽群體間廣為流傳。也有不少媽媽因為堅信這個方法,實踐中不僅自已虐心一萬遍,還連著家人也一起虐。

OK媽前兩天剛在文章裡說過,千萬不要吝嗇對娃兒的抱抱,想要寶寶智商情商高,一定給足“親密接觸”!剛出生的新生兒皮膚與大腦之間有著豐富的神經迴路連接,哪怕只是我們對他有著很輕微的皮膚刺激,這都能很好地傳達到他們的大腦。“接觸”是大腦發展的催化劑,沒有“接觸”,主管孩子情緒的大腦區域就會發展異常。文章回顧 《肌膚接觸居然可以讓寶寶大腦發生這樣的變化❗我們千萬別再吝嗇抱抱了》

對於“一哭就抱”會讓寶寶過於依賴爸媽的顧慮,那真是成人世界的想當然的想法了。除了尿了、病了、餓了、困了,更多時候寶寶需要確認媽媽和自己是一體的。同樣是來自美國的西爾斯親密育兒,就非常鼓勵多給孩子擁抱,讓孩子享受媽媽的肌膚之親。

而提出“哭聲免疫法”、“延遲滿足訓練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訓練法”等等對孩子展開所謂訓練的各種方法不是說完全不對,但對小寶寶,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寶寶是不合適的。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絕招二

如何讓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覺睡到天亮

美國醫生再三批評我:你不是好媽媽,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好媽媽,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我都挨批評,原因是我晚上要餵奶1-2次,抱怨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一個觀念: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我傻乎乎問,為什麼呢?醫生沒辦法,只好大聲說:因為我們是人類!我印象極深,妞爸早就笑彎腰了。很顯然,我擔心BABY晚上會餓根本是多餘的,10-12小時的連續睡眠,對孩子來說比吃奶重要100倍!我們被老大妞妞折磨很慘,晚上吃一頓奶的壞習慣一直延續到快2歲。養老二的時候按照醫生說的,徹底讓我和老公解脫出來,從剛出生到一個禮拜我家妙妙被訓練距離5個小時才吃奶,2個禮拜之後,孩子就能睡天亮了。晚上不需要吃奶!!!(三個感嘆號是請媽媽們切記的意思)

寶寶夜裡要不要吃奶,奶奶說了不算,媽媽說了也不算,醫生說了更不算!只有寶寶自己說了算。

夜奶的需求可以簡單分為“肚子餓了”和“尋找安慰”。在寶寶早期這兩者會並存,並不容易區分。新生兒的胃容量小,吃進的母乳很快會被消化掉,夜間吃奶是再正常不過的需求,而寶寶到底要多大才能夜裡不會餓,每個寶寶的差異非常大,有些寶寶確實在二個月前後就可以不用吃夜奶,OK媽表妹的女兒晚上八點入睡後,11-12點左右睡來飽餐一頓就可以一覺睡到早晨5,6點,而OK媽自己的兒子在整個母乳期內一直是2-3次夜奶的。順便說一下,寶寶在夜間連續5個小時以上的睡眠就可以稱為睡整夜覺了。

多數寶寶要在6-7個月以上可以夜間可以不再需要吃奶,但仍然會夜醒。而對於母乳寶寶,沒有什麼比母乳更容易安撫寶寶了。寶寶在兩歲之前會經歷猛長期(奶量增加)、翻身期(大運動發展)以及大腦跳躍期,這些都會導致寶寶出現睡眠倒退《睡眠 | 寶寶可能經歷的四次睡眠倒退怎麼破?》,更別說一溼疹、出牙、冷熱導致的寶寶不舒服。寶寶通常在醒來後不能夠自我調整到再次入睡,需要爸媽的輔助才能再次入睡。

當然6-7個月以後確實可以在寶寶夜醒時以輕拍、哄哄等安撫手段來取代乳頭安撫,但這也是理想情況,每個娃都有自己的脾氣,不少媽媽在嘗試了半個月以後最終選擇繼續夜奶,因為實在不能忍受娃那肝腸寸斷的哭喊。對於小寶寶來說,他們的確不能理解,為何媽媽有奶卻不給我喝。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絕招三

如何讓寶寶自己靜靜入睡,不要搖晃

醫生說,一個快樂的BABY會睡在床上唱歌的(不是真唱,是嬰兒咿咿呀呀)!嬰兒的大部分時光都需要在床上度過,這裡請爸爸媽媽們記住,床是不會動的!所以,抱起嬰兒的時候不要搖晃,不要來回走動,更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輕輕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就好。再說一次,床是不會動的。爸爸媽媽你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快樂的權利。還有更重要的就是,興奮的家長不要用力和孩子“瘋鬧”,孩子的大腦在嬰兒時期還是膠狀的果凍狀態,很容易受傷。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資料顯示嬰兒期的大腦是膠狀的。對於能不能搖晃,OK媽的觀點是,不要大幅搖晃哄睡,但在寶寶哭鬧和煩躁不安的情況下,輕搖一小會是可以達到安撫效果。這就和打襁褓一樣,模仿寶寶在子宮時隨著媽媽走路感受到的輕微震動。要注意的是,要輕搖,不是大幅度搖擺。此外,其實媽媽們在抱起寶寶時都會不自然地輕微搖動身體,這些對寶寶是完全沒有傷害的。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絕招四

趴著睡養美女

個人經驗,孩子趴著睡覺比仰著睡得安穩,才出生的孩子心臟朝下,幾乎不會一驚一驚的狀態,模仿子宮被包裹的狀態。另一個最大的好處是改變亞洲人的大餅臉,5天之內的嬰兒需要1個小時幫忙翻臉,5天之後,我家妞就會自己左右轉向自如了。妞是標準的小臉,和生出來的時候大方臉好像變了一個孩子,呵呵,得意。老二妙妙的臉沒有刻意這樣做,那時候妞妞需要人照顧,沒有精力1個小時翻頭的精力了,很可惜。這個機會只有在出生到3個月之內有效,大了就沒用了。

趴著睡就可以變成小臉,這真的是腦洞大開的理論啊。到目前並沒有任何科學的研究和實驗能夠證明這個論點。人的骨骼從嬰兒期到青少年期一直在發育,僅靠頭三個歲就可以改變一生的骨骼結構,那麼趴睡時拱起背也會讓寶寶成年後成為駝背咯?

對於嬰兒趴睡,一直是有兩面說法,雖然在清醒是多趴對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極有好處,但趴睡卻未盡然,趴睡會提高嬰兒猝死綜合症的發生率。這是因為嬰幼兒趴著睡覺的時候,如果呼吸受困,他們的力量太小無法掙扎,就很容易窒息引發猝死事故。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絕招五

寶寶的抵抗力比你強十倍

爸爸媽媽穿2件,寶寶絕不能穿2件半,只能比你穿的少,不能比你穿的多。我家兩個孩子都十分強壯,冷熱其實很好控制,偶爾看到兒童醫院發燒的孩子被花被子棉襖裹著一層一層的,可憐啊,孩子不會說話,都是家長害的。

首先,抵抗力並不是一個專業的詞,要說免疫力,從沒有任何資料有說明穿衣服多少和免疫力之間有何聯繫。

提高寶寶的免疫力,需要有戶外運動、適當接觸有菌環境、加強鍛鍊、多攝入益生質(並非益生菌),例如新鮮的水果、全麥食物等。而寶寶衣服穿多穿少,並不是由爸媽來決定,判斷孩子冷熱,摸摸脖子和後背,溫熱乾燥就是最合適的穿衣量。而每個寶寶的適合衣量也有不同,這和寶寶長期習慣的穿衣量有關,如果寶寶一直在老人的照顧下穿得比較多,爸媽接手照顧時又覺得應該少穿點,那受罪的是寶寶。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絕招六

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孩子成長的過程,是增強抵抗力的過程。我家寶寶發燒了最常用的就是用冰敷,用有拉鍊的保鮮袋裝冰塊,用乾淨毛巾裹了冰敷在全身,30分鐘一定退燒。燒厲害了配點美林或泰諾。如果是著涼了感冒沒有發燒,就讓孩子吊著鼻涕沒有事,幾天就好。不要相信任何藥能治療感冒。到目前為止,除了去年的手足口被醫院騙進去那一次之外,我家2個孩子從來沒有掛過鹽水和注射過抗生素。在美國,是那種要死的病才注射抗生素的,在中國注射室的景觀,嚇壞了妞妞的爸爸,那個景象讓人發毛他說。一排一排的吊針,打手打頭打腳的小孩子們在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陪護下掛鹽水。集中營莫過如此,很恐怖。花錢不說,更可怕的是體內的細菌大戰存留的各種毒越來越多,週期性的需要掛鹽水來壓下去,常常聽到媽媽們說,有一點症狀馬上掛水壓下去,十分得意。我為她們的無知十分惋惜。我的孩子越來越健壯,從不生病,病了也幾天自己好,基本不治療。鄰居的孩子半夜跑醫院,累的人仰馬翻樂此不疲,從這點看我是好媽媽。

雖然OK媽的兒子迄今沒有使用過抗生素,但是如果需要,我也一定不會拒絕。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及時使用抗生素會讓感染得到控制,而我們聽到過的因為拒用抗生素最後擴展到無法治癒的情況也非常多,最終不得不用更高級別更大劑量的藥物去治療。個人使用抗生素和中國大環境下的濫用抗生素並不能混為一談。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絕招七

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

能吃到2歲半是天下最幸福的寶寶。JANE GU醫生說,沒有奶不夠吃的媽媽,只有不想餵奶的媽媽,孩子的食量多大,媽媽的奶就有多少,生雙胞胎的媽媽的奶同樣夠兩個孩子吃。這一點我很失敗,儘管GU醫生用筆畫了一個圓圈,她告訴我,你的孩子吃多少,你就能生產多少,你覺得奶不夠,加奶粉進去,奶就會真的不夠,最後就沒了,事實證明我後來真的越來越少直到沒了。孩子不會說話,她吃飽沒有很難知道,媽媽覺得奶少了就放棄母奶,就補奶粉,其實是告訴自己的身體,我只能生產這麼多了。要相信自己能當頭稱職的奶牛。如果再生一個,一定要證明一下。生完小孩第三天就去醫院參加“餵奶班”,幾個媽媽帶嬰兒圍成一圈,有黑媽媽白媽媽和亞洲媽媽,餵奶課用的是那種很舒服的沙發,腳下有墊腳的專用凳子。醫生們將孩子脫光,包括尿布,然後稱BABY的重量精確到小數點後面2位數。然後讓我們抱孩子餵奶,不準穿衣服只穿尿布。醫生一對一教媽媽們如何讓孩子一口就咬準奶頭,如何保護奶頭,一次一次訓練,期間有別的媽媽來用免費提供的吸奶機下奶,用塑料袋裝回家。我剛開始的害羞和尷尬慢慢沒有了,呵呵,我在家完全不知道妞妞吃了多少,這下好了,一堂課下來,馬上稱孩子份量,我妞妞吃了不少,好像是那天的第二名,前後數據證明,我有奶。

凡事都沒有絕對。推廣母乳餵養從整個社會層面來看確實是讓很多媽媽和寶寶很受益,但是過於極端地強調每個媽媽都是天生的奶牛,也給很多天生奶水不足的媽媽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陰影。OK媽自己也承認一度因為奶水的問題特別跟自己較勁,明知道兒子沒吃飽也不肯添加奶粉,反而耽誤了兒子的生長。

研究表明,有1%的媽媽確實是天生就沒有母乳或母乳很少。

不能給孩子提供母乳對她們來說已經是遺憾,這種斷定“奶不夠吃就是媽媽不想喂”的理論簡直是一把刀插進她們心裡。我們提倡母乳餵養,但是對於那些確實是奶不夠的媽媽,也應該抱持著寬容和理解的心,理解她們對孩子的愛,一點也不比我們少。

盤點:那些極不靠譜的又“風靡全國”的西式育兒法!

絕招八

母奶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大概10來天的時候,一隻眼睛發炎化膿了,我和妞爸嚇得抱到醫院,還是急診,兒科的男醫生問,你餵奶還是奶粉,我說母奶。他說擠點出來放進孩子眼睛,BABY就會好。What? 我排隊等急診老半天就這麼打發我回家了。於是如法炮製,母奶當藥,幾天後妞妞果然見好,是否母奶的原因還是不清不楚,美國醫生忽悠得或許有點道理吧。總之母奶是好東西。

這個來自美國的理論其實和中國的傳統理論頗有些相似。當年我兒子臉上長了塊溼疹,家裡老人就勸說用母乳塗,結果呢,塗了以後直接擴大一倍的面積。

雖然母乳可能有一定的消炎的作用,但母乳不是藥,更沒有藥的成分。遇到病理性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手段還是去看醫生。至於母乳能消除眼睛發炎,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發炎有各種可能的感染,如果有持續的分泌物,仍然需要通過化驗來判斷是受到何種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