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兩種雲之後,阿里雲再提自主可控,雲計算自研真的那麼重要嗎,你怎麼看?

BAT侃大山


任何行業都是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的。雲計算也不例外。

我感覺很多人一說自研就沸騰,但實際上這個自研和所謂的民族情感沒有太大關係,實際上,任何企業的核心業務都應該是自研的。

就雲計算領域來說,自研就是市場份額的保障。現在市場份額最大的那幾家雲服務提供商的公有云都是自研的,包括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和谷歌。

其次,自研更安全。雲服務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像abiCloud, abiNtense和abiData這樣的開源雲計算平臺雖然說也不錯,但並沒有自研的那樣好掌控。使用開源雲計算平臺的目的無非就是快速搶佔市場。


看球人


如果你想幹一家偉大的公司,自主技術之路是必然。

阿里雲的人說的很清楚,在別人地基上是蓋不出高樓大廈。放眼全球那家改變世界的企業是靠別人技術做到的。


這裡有一個好例子就是聯想。聯想在科技行業三十多年一直不重視研發和自主技術,靠收購贏得世界PC第一的位置,也沒坐住被惠普超越。

聯想年銷售額四百多億美元,還要虧錢,很難想象。不過聯想在中國是賺錢的。全球市場是虧錢的,一家沒技術的公司靠中國這麼龐大的市場依然救不活。


和聯想鮮明對比的就是華為。華為非常重視自主技術研發,不但坐上了通信設備的世界第一,還在手機領域快速成長。

華為手機p20pro在拍照和AI芯片上都做到了世界第一。這部華為p20pro價格超過五千,在國內二十天出貨一百萬部。可見只要產品做的好,中國消費者還是願意支持國產貨的。怕就怕,你技術沒有價格比國外還貴,憑什麼支持你,憑中國消費者傻。

阿里雲對自主技術的堅持是非常正確的方向。只有技術是自己的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心裡才能不虛。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歡迎關注我


百舌說


沒想到那麼快《中國兩種雲》下集就在武漢上演,可見阿里雲對走自研道路的堅定。

胡曉明總裁的原話是: ‘拿來主義’蓋不出高樓大廈,自主研發的雲才能走得更遠。


可能許多人並不太瞭解拿來主義雲和自主研發的區別,為大家簡單科普一下:

自主可控雲:阿里雲這樣自研一套底層雲計算操作系統

缺點:需要大量時間、人力、成本

優點:自主可控、調度能力強、數據能力強、安全性能高、有大規模實踐、兼容大多數生態軟件和硬件。簡單來說,它能夠完全hold住雙11、12306春運購票等極限的場景。

但很遺憾的是在中國市場,除了阿里雲是自研的之外,其他雲廠商無一例外,都採用了“拿來主義雲”。

拿來主義雲是指使用現成的OpenStack來部署雲。方便、節省成本和時間,但同時也存在不可靠、版本差異大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OpenStack是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Rackspace合作研發併發起的開源雲計算管理平臺項目,旨在為公共及私有云的建設與管理提供軟件。美國人的雲!

還記得之前的中美貿易戰嗎?美國對中興實行技術制裁,直接扼住了中興命門。繼封殺中興之後,美方後將目光瞄向中國雲計算,想限制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但是自主研發的阿里雲是毫不畏懼的,這是世界前三、自主研發雲計算廠商的底氣。

那選擇使用OpenStack來部署的DIY雲呢?一旦企圖成真,恩,只能說好運。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隱患。不掌握核心技術,只要別人願意,就會被卡脖子、牽鼻子,小的是行業競爭,大的則是國別競爭。

現在你問雲計算自研真的那麼重要嗎?這個問題不存在的。當然重要!

唯有自研投入,才能走的更遠。

以上,希望能解答題主的疑惑。


嘮叨聊科技


如果沒有阿里雲,阿里的促銷活動早已造成阿里服務器崩潰了。幸虧阿里雲提前研發,及時上線,幫阿里促銷活動度過難關!




國外的開源軟件也能搞雲計算,但是國內的超大流量是國外的研發人員意料之外的,所以國外的開源軟件在雲計算方面真的不適合國內的雲。歐美的汽車到了中國頻繁遇到堵車,必然不太適應,性能必然受影響。

還有軟件漏洞的問題,拿來的雲是否有漏洞,誰能保證?那麼多源代碼,誰能徹底審核出來?

還有架構缺陷的問題,拿來的雲有各種缺陷也只能默默忍受,活該了!發現有缺陷時,也未必能完美解決,因為不是自己研發的,不懂裡面的技術。這個問題是肯定存在的,阿里雲那麼牛逼,研發人員也沒有說有多麼完美。阿里雲也是先穩定上線再說,再慢慢完善慢慢發展。研發人員也是要考慮現實問題的,不能太追求理想。現實是必須快點實用,還要穩定可靠,要儘量提高效率,不能太拖拉。公司是要有收入的,效率越高越好!在這個基礎上再逐漸完善,這樣對所有人都能交代了,可以過關了!

還有,許多問題是實用中發現再完善的,預先發現所有問題那不是人,是神!不是自己研發的東西,自己去完善難度極大!本來想搞完善一些,結果事與願違搞崩潰了也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