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 趙雷淘汰,林憶蓮奪冠,輸贏能提升你聽歌的愉悅感嗎?

趙雷淘汰,林憶蓮奪冠,輸贏能提升你聽歌的愉悅感嗎?

韓磊、韓紅、李玟、林憶蓮,觀眾更在意的是他們在舞臺上的變化。

1.

這並不是一篇預測帖。如果你非要把《歌手》看成是一場比賽競技,那麼洪濤拖沓冗長的念成績環節,應該還是能吸引你的等待。

從數據上看,這個環節仍然是收視率最高的,所以“吊胃口”的遊戲,還是要繼續玩下去。直到林憶蓮封王,再開始下一季的“競技”。

赵雷淘汰,林忆莲夺冠,输赢能提升你听歌的愉悦感吗?

你看洪導那小眼神。

我更願意把《歌手》這樣的節目看成是音樂賞析節目,可是“賞析”顯得太過溫和,不是如今觀眾的口味,還是火花四濺的PK更直截了當,更能吸引眼球。

如果人氣就是金錢的話,一個吸引不了太多人氣的歌手,價值就是低的。

身為編輯,我試圖以做版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節目。

林憶蓮、譚晶和迪瑪希是常駐嘉賓,光良、袁婭維等人與趙雷等補位者輪番淘汰,最後共同奉獻一場收官演出。

或許如此吧。畢竟,出場費能決定很多。

2.

距離《我是歌手》第二季已經3年,直到今年,我仍然在大街小巷聽到鄧紫棋版的《喜歡你》,這個舞臺是能激發人的。即使注入了喧囂,也會有好作品。

我只是遺憾,因為競技,歌手們不斷地開大嗓門往高音上飆,一個比一個高。

高到最後,《成都》就被反襯出來了。

赵雷淘汰,林忆莲夺冠,输赢能提升你听歌的愉悦感吗?

朋友說,趙雷就像是年夜飯裡大魚大肉中的一盤青菜,一人一筷子就夾沒了。

所以他會火一陣。

媒體的特性是逐熱。現在是第一週,我們看看這段時間會持續多久。

趙雷不是李健,在這款綜藝節目裡,他還不夠鬆弛。

大概他不是來玩的,他“只是換個舞臺唱歌”,唱兩三首就要走的。聽眾裡的“素食主義者”很快就可以迎回自己的趙小雷。

關於趙雷,我第一次看到他是在2014年的《中國好歌曲》,他那首《畫》讓我覺得有種溫暖。

第二年,我到青藏高原上工作,第二次聽到他的名字。

當時我在囊謙縣和心梅姐做公益活動,整理資助人信息的時候看到一個名字叫趙雷的,我問:“咦,這個人和那唱歌的同名。”

“不是同名,就是同一個人。”心梅姐說道,“他長期資助了一個學生,很低調的。”

嗯,的確,除非特意搜索他的信息,否則很少見到他的消息。

赵雷淘汰,林忆莲夺冠,输赢能提升你听歌的愉悦感吗?

知乎上有這首歌的簡筆畫。

“為清冷的房子畫上一扇大窗,再畫上一張床”,趙雷在歌詞裡勾勒的畫面,淳樸而有童真,是一份善良的底色在襯托吧。

3.

發生在場外的事,也總是在重複同一個題目。

《歌手》播出的時候我在想一件事:迪瑪希把維塔斯的《歌劇2》唱得這麼好,維塔斯是應該高興,還是應該告他?

然後我轉念一想,兩個都在中國賺錢的語言不通的人,應該不會在中國打官司玩吧。

赵雷淘汰,林忆莲夺冠,输赢能提升你听歌的愉悦感吗?

事實證明我幼稚了,維塔斯方面很快給湖南衛視寄來了律師函,指其侵權。回想前幾年,翻唱總伴隨著侵權。

2011年,汪峰要求到處唱《春天裡》的旭日陽剛停止侵權。

2012年,曲婉婷訴李代沫侵權,不許他再唱《我的歌聲裡》。

2013年,羽泉改編《燭光裡的媽媽》,湖南衛視還打錯了詞作者李春利的名字,一場官司後,不得不向我這位同事道歉。

赵雷淘汰,林忆莲夺冠,输赢能提升你听歌的愉悦感吗?

有人說,中國的聽眾向來重詞不重曲。

也對,上世紀的流行歌有一大半來自日本,旋律不變,中國人改個詞就能唱火。

又或者直接用類似“明月幾時有”的古詩詞,配上曲子也能唱出好味道。

詩詞大會的賽場上,你可以看見普通詩詞愛好者也能做到順手編曲。高手太多,只是選擇揹著吉他闖蕩的,還是少數。

我聽民謠的時候,總覺得曲子太簡單,倒是歌詞敘事性強。如果沒有姑娘沒有遠方,會少一半作品吧。

4.

我並不算一個勤奮的聽歌者。

聽歌是為了享受,還有什麼勤奮不勤奮的呢?

有的。

聽歌如閱讀。

我大學的同學小熊是勤於聽歌的人,他深入各種音樂網站扒歌,找出的歌冷門而好聽。他會趕在一些歌爛大街之前反覆聽,聽夠為止。

看著我們被洗腦而哼唱的模樣,他竊笑。

阿坤就更不用說了,看盡各種口味的電影,熟悉所有的電影原聲,聽的曲風跨越國際,讓我歎為觀止,那些異域風情的曲子至今未在街頭流行起來,我卻印象深刻。

十年過去,他存下的好曲子,不知過萬了沒。

他絕不會說“現在沒有好聽的歌”這樣的話。

他會說,“艹,這尼瑪才是好歌!”

因此,如果想提高聽歌的愉悅感和審美力,看一檔有所謂輸贏的比賽,怕是不夠。

眼睛太累,還是加大耳朵的閱讀量吧。

我寫一寫 你歇一歇 ©靈感茶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