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所谓的“不合群”,只是不合不适合你的群

临近毕业,躺在床上时常会回想在外地上大学的四年时光,脑海中总会浮现这几个字眼:独立、勇敢、坚强、勤奋...

对了,还有满满的不合群,我很感谢这一个标签,让我不被外界的诱惑而影响,可以更好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时间追溯到四年前,既欣慰又忐忑地走进了大学寝室。六个女生,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开始的时候,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在一起,可随着时间久了,都开始有了各自的生活习惯。

有的人会害怕孤独,为了迎合别人而去做些自己并不乐意做的事情;

有的人为了找寻一个陪自己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逛街的同伴,也开始慢慢培养彼此一样的兴趣爱好;

也有这样一些群体,她们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攀慕虚荣、不随波逐流,与其花时间去想方设法讨好别人,倒不如好好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情,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这才是我们一生要追求的目标。

我骨子里是一个极不合群的人,虽然表面三两成群、笑声不断,内心却充满渴望,想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貌似那个年纪我就懂了,每个人都是我人生中的过客,没有谁有义务帮我,只能通过强大自己来找寻所谓的安全感。

所谓的“不合群”,只是不合不适合你的群

我并不是什么优秀的学生,只能算得上是一个努力想要变得更好、明确自己目标的小姑娘。

大学四年以来,我或许一直都是别人眼中最不害怕孤独的那个人。

一个人去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去上课,一个人去跑步。

我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每当独处的时候我才能静下心,去斟酌我接下来该怎么走。

很多朋友都问我,你一个人不害怕孤独吗?

孤独,谁都不喜欢,但比起孤独,我更害怕堕落,未来的某一天,我害怕遇见那个一无是处的自己。所以,我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哪怕困难重重,哪怕崇山峻岭,只要我认定了,跪着都要走完剩下的路程。

其实,在大学里,从众心理非常普遍,一个人做了一件事情,其他人也会相应的盲目去做,而偏偏,我又是那个她们口中不合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

于是,他们一下课就成群结队的回寝室,而我则默默的收拾课本,背上书包,一个人走上了和她们相反的去图书馆的路上。

这几年里,我很少说话,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做着一系列的事情,忙碌中忘记了孤独长什么样子,慢慢的,爱上了那个充实的自己。

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孤独与不合群,是你成长过程中所必然要经历的苦难。

所谓的“不合群”,只是不合不适合你的群

年少的时候,有段时间我一度害怕自己不能融入集体,所以哪怕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也会伪装自己刻意走进他们的生活,因为这样,大家就会跟你聊各种事情,不会觉得你是个无聊的人而远离你。

后来渐渐长大了,开始羡慕那些敢于独来独往的人,即使一个人吃饭旅行看电影,也会自带我走路带风的气场。

这一阶段相遇的这一波人,我是弱小稚嫩、毫无存在感的,经过四年的洗礼和磨练,重出江湖去接见下一波人时,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高贵优雅、有内涵而又深沉的人站在那里:自信洋溢,充满着青春的气息。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那些稍微有所成就的人一般都不合群,即使合群也仅仅只是表面,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总有一片天地,只属于自己。

“我们在短暂的人生都走自己的路,不是说我去抱团,而是说我要走在这条路上。回头,噢,你也走在这条路上。”

所谓的“不合群”,只是不合不适合你的群

有很多读者说过自己因为不合群而烦恼的琐事:

跟室友不合,想换寝室;

身边朋友不学无术,志不同道不合;

又或者,大学里不合群,每天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只是不想在寝室陪他们追剧打游戏;

其实,所谓的“不合群”,只是不合不适合你的群,这跟你的人际交往是没有关系的,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我们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就看你怎么抉择,每个人都喜欢热闹喧哗,但很少有人能承受孤独寂寞。

遇见了太多人,也看透了太多事,渐渐的也会发现身边所有不合群的人都渴望着成长,走在一条孤僻无助却布满光芒的路上,绝大多数人承受不了蜕变的痛苦,所以分道扬镳,只能选择另外一条路。

有时候,你的一种生活方式就会决定自己的命运,你选择迎合讨好,那么你轻易的便会被现实淘汰给平庸;你选择努力做自己,那么你将有可能成为命运的赢家!

我们要为自己而活,时机一到,自然会有适合你的圈子。

如果你也一个人,如果你也在努力地让自己变得更好,我希望你能默默地坚持走出那段不曾共舞的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