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惠周光:醫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古人云,“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醫生是一個充滿挑戰、充滿辛苦、充滿幸福的職業,從入學之初的希波克拉底宣誓開始,抗爭疾病,守護生命便成為了醫者一生的執著。醫路漫漫,世世代代的醫者們未曾停下腳步,在抗擊病魔的道路上努力奮進著,惠周光教授便是其中的一個。

作為腫瘤領域的醫生,惠周光教授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貴,他用嚴謹的態度對待科學,給患者以親人般的赤誠,將溫暖帶給身邊更多的人。從醫路上,惠教授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仁心”的職業操守。

惠周光:醫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惠周光教授,中國醫學科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協和特聘教授,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幹部保健處副處長,特需醫療部主任。中國抗癌協會放療青委會副主委,中國老年腫瘤放療專業學會常委,中國衛生信息學會健康醫療大數據腫瘤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擅長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腫瘤的放療。

無悔從醫路,痛並快樂著

由於家庭原因,惠周光教授從小就接觸到了醫學,每每看到患者的痛苦經過醫生的診治得到緩解,不禁感慨醫學的神奇和偉大,也一次次燃起了心中對醫學的興趣和嚮往。

從進入醫學院校面對滿滿的課程表到如今面對看不完的病人,惠周光教授從未後悔過當初從醫的選擇,一直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全身心投入臨床和科研,取得了優秀的成績,2016年被評為“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2017年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談及這些,惠教授用“痛並快樂著”來形容自己的從醫路,“我不太喜歡用激進的詞語,如果說‘艱辛’就有點過了,因為從事一個自己喜歡的行業不會覺得那麼艱辛。我所理解的‘痛’主要是辛苦,首先學醫的過程相對來說比較辛苦,其次醫生這種職業比較辛苦。終身的學習必不可少,醫學發展很快,醫生必須要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進行知識的掌握、整合,應用到病人的診治過程中,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比較恰當的解決病人的問題。醫生要有極大的責任感,為達到患者、社會對醫學的期望,接近自己的目標、理想,付出很大的努力,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從這個角度來說,學醫是比較辛苦的。當然,不被理解的時候也很辛苦,可能是患者的不理解,也可能是家人的不理解。但是,我很慶幸自己的職業剛好就是自己喜歡做的事兒,所以我更享受從醫的幸福感。”是這種對職業的喜歡和對生命的熱愛,讓惠教授把正在經歷的辛苦感無限縮小,而把解決患者病痛之後的滿足感和快樂感放大,享受醫生用心救“心”的幸福感,無法替代的幸福感。

惠周光:醫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特需醫療仍需探索完善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醫療服務需求正在從早期的基本醫療服務轉向人性化、個性化的需求服務,醫療服務也正在呈現複合性、多樣性、多層次性的需求特點。我國的醫療服務已逐漸趨向多元化,於是,特需醫療應運而生,作為多元化醫療服務的一部分,其剛性需求也同樣得到了肯定。特需醫療是市場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符合市場規律的資源分配方式,特需反映的是醫療服務質量的未來。作為特需醫療部主任,惠教授借用奧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強”形容特需醫療的特點。

“更高”——特需醫療對醫護人員的要求更高,需要經驗豐富的護士和醫療水平很高的專家提供更加高質量服務和診療技能。專家對病人進行會診,有針對性的選擇最合理的綜合治療方案,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個性化診療服務。同時,特需醫療對病人的要求也高,由於受到現行醫療報銷制度的限制,到特需就診的病人就要支付更高的醫療費用,而且病人一定要有特需就診的需求,這樣才能避免醫療資源不必要的消耗。

“更快”——特需醫療提供綠色通道、綠色服務,讓整個診療過程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綠色通道能讓病人更快的進行各項檢查,更快的拿到檢查結果,除此之外,由各科室專家組成的會診中心將第一時間對疑難雜症進行會診討論,避免病人在不同科室間辛苦奔波的情況,病人能夠更快的接受最專業的診療。

“更強”——醫療資源的高效整合對於提高疑難雜症的診治水平、推進醫療水平進步有重要意義。腫瘤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診療涉及多個科室,如果將優秀的醫療資源整合到一起,最佳的醫療設備及手段提供支持,專家從不同角度探討解決同一種疾病的治療方法,使治療過程呈螺旋式向前推進,這樣能夠讓病人、醫務人員以及疾病研究達到最大的獲益,解決疾病的能力變得更強。

特需醫療重在診療的精準,卓越的診療團隊、先進的診療設備、科學的診療流程和人文服務,對於推進腫瘤的精準治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理解的精準,從解決問題角度而言,包括戰略精準和戰術精準;從診療角度而言,包括診斷精準和治療精準。”惠教授如是說,“從解決問題角度,特需醫療會診中心的MDT團隊由各個方向上的資深專家組成,能夠針對不同病人進行準確的、個性化的戰略定製,比如針對病人的情況,臨床上能夠用哪幾種方法進行治療?治療上應該先用外科治療還是先進行放療或者化療?這就是所謂戰略上的精準。其次,治療方向制定後,有經驗的專家會參與整個治療過程,從診斷、治療、到後期療效評估、隨訪,以達到戰術上的精準。當然,從診斷和治療角度而言也是如此,準確的診斷為治療方向精準把脈,根據病人需求進行相關的基因檢測,突變與否指導用藥,專家參與全程診療,在最佳的時間施以最佳的診斷和治療,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腫瘤精準治療。”

社會在進步,人們對於醫療服務的要求會更高,所以特需醫療仍需不斷探索和完善,惠教授語重心長的說:“首先,醫院環境、人文、醫療技術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其次,要加強各個醫院特需服務領域的交流;另外,加大國家政策的支持,特需門診和普通門診要相結合,共同發展。”

惠周光:醫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相互幫助是一種溫暖

“惠醫生團隊不僅治好了我身體上的病痛,還讓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謝謝醫生給我的愛,讓我又多演了16年的戲。”這是著名演員李雪健作為康復病人,為當選為“2016首都十大傑出青年醫生”的惠周光教授頒獎時說的話,那一刻的溫暖,讓惠教授更加堅信自己的初心——與人為善,於己為善。惠教授把“相互幫助是一種溫暖”作為生活和工作的信條,時刻提醒自己醫患之間要善良相待,“醫生要用‘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是專業技術,‘另一條腿’就是對病人的服務意識。”惠教授說道。

“醫者仁心”四個字在惠教授這裡變得更有溫度。面對病人,他竭盡全力解決病人身體上的痛苦,更關注病人心理上的創傷,換位思考,以心換心,從不敷衍,不懈怠。正是這樣,惠教授與病人及家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手機中2000多個電話號碼,有一半以上是曾經的病人或者家屬,有病人去世,家屬會主動告訴他,“他們沒有抱怨,沒有責怪,只有感謝,這讓我心裡很溫暖。”惠教授告訴記者,“從事一份職業,就要有職業責任感,幫助病人解決身心上的病痛,是醫生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主動的人文關懷也必不可少,這是一種善良的行為,是愛心的體現。‘換位思考’不能只是一句空話,病人身心受到病痛的折磨,尤其是腫瘤病人,當對生活失去信心,還要忍受病痛時,他們可能會焦慮、會煩躁,但醫生要意識到病人急需關懷和幫助,用心體會病人的痛苦,進而轉化成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動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提供服務。醫生要把自己擺在一個正確的位置上,我們和病人是平等的。病人把生命交給醫生,對醫生賦予了很高的期盼,醫生不能把自己當做聖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待病人,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全力治療,給病人足夠的人文關懷。只要我們真心對病人,病人也會真心對我們,這就是和諧融洽的醫患關係。”惠教授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醫生,傳遞正能量已經成為惠教授生活和工作中的習慣,他堅信自己的正能量能夠影響身邊的人,患者、同事、親朋好友,他希望能把正能量傳遞給更多的人。

惠周光:醫路漫漫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記者手記

在一次學術會議間隙,我按照會務組的安排對惠教授進行採訪,是關於精準醫學時代放射治療發展的問題,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惠教授,採訪開始前,惠教授笑著對我說:“昨天看到採訪提綱,好好想了一下這幾個問題,提前做了準備。”說著便拿出幾張寫的密密麻麻的草稿......採訪很順利,不得不感嘆惠教授在學術領域的造詣,但最令人折服的是他對待知識的認真與嚴謹!我想,正因為有這樣的醫生,才讓我們在面對疾病時,不再那麼恐懼和不安。

原文刊登於《腫瘤醫學論壇》1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